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大纨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刘健听得这话不由得脸一红,这话杀伤力确实有些大了。

    按说这事儿本来就是阁老要给陛下分忧的,现在推到人家一个孩子身上确实说不过去。

    “若我继承公位,那自然是要为君尽忠国事。哪怕刀山火海战死沙场,也都是我张仑的本分之事。”

    张仑说着,顿了顿耸肩摊手:“可我现在只是个孩子啊!我大父才是英国公。”

    若是张仑长大些他的嘴脸就看起来会很小人,可他现在只是个粉雕玉琢的佳公子。

    于是这看着就像是个孩子式的小得意。

    张仑砸吧了一下嘴,小孩儿的身份多好啊!就算是闹的再大,只要抛出“我还是个孩子啊!”这句绝杀。

    大部分人也就不好计较什么了,尤其是这些个大学士。

    计较输了,你特么堂堂内阁大臣连个孩子都比不过做个你卵子的大学士啊!

    计较赢了,你特么堂堂内阁大学士倚老欺小不要碧莲真真是不当人子啊!

    “再说了,夫子亦曾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张仑摇头晃脑了一番,随后一瞪眼道:“凭甚小子就不可求富贵乎!”

    刘健气的要揍这小子,尼玛!你张家累世国公隆宠不衰,还不够富贵豪遮的么!

    “好罢~好罢~你这小刁滑若是能对此事做出章程来朕便是赏赐你一番又如何!”

    弘治皇帝摇头苦笑,这个刁滑小子便是如泥鳅一般刁钻滑溜让人又气又笑。

    “但你若是给出的章程不合适,那朕说不得也得罚你一罚!”

    顿了顿,弘治皇帝望向刘建:“卿家说说看,若是他的章程不合适该罚他什么!”

    “既然麒麟儿如此喜欢引用《论语述而篇》,那事情不成就让他抄《述而》一百遍吧!”

    张仑瞬间就想骂人了,《述而》这得八百多字吧!抄一百遍不是得八万多字啊!

    这特么还得用毛笔抄啊,日子还过不过了!

    “那小子啥也不懂、啥也不知道、啥也不了解……陛下与诸位内阁大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自然是有治国之道……”

    说着就要躬身往大殿外退去,弘治皇帝看得张仑这要跑路的模样不由得笑骂道。

    “痴虎儿!朕与你张家可是世交,算下来朕可是你长辈!揍你屁股也是有这个资格的!”

    这话听得张仑哭丧着脸,唉声叹气停下了脚步。弘治皇帝则是站起来笑着道。

    “若有对策快些说来,说得好朕自然有赏。若是说不好,朕就代懋公好好收拾你这疲懒小子!”

    张仑唉声叹气,这封建王朝也有不好的地方啊!皇帝就是皇帝,这帮狗批阁老们就是阁老。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尤其现在自己没有功名在身,骂他们也不好骂。

    功名……张仑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

    其实春闱案这个事情的难点,就在于对一众人公布出去的罪名拟定和惩戒。

    罪名说轻了不行,说轻了肯定不好严惩。下面的士子说不准还得闹。

    说重了也不行啊,说重了、处置重了那就是御史言官们的胜利。这票人下次估摸还得这么干。

    张仑撇了撇嘴,无非是皇帝希望对程敏政他们稍加惩戒但又得交代的过去。

    对那些御史则是希望看起来是稍加惩戒,实际上效果是严厉打击避




第三十六章 赏赐给你,就不给钱
    唐寅、徐经二人,虽未曾贿赂以获试题。但赴京赶考不思闭门读书,反而纵马街头频访公卿。

    此举有“夤缘求进,行为不检”之嫌,罚其此科成绩作废、夺其仕籍转回原籍复考县、府、院三试。

    夺名、参考权一届,着原籍提学严加管束,督导言行。下一届方可以恢复参考权利。

    张仑这一番话,听得李东阳等人“嘶嘶~”的抽着凉气。

    在读书人看来这处罚是绝对够狠的了,夺仕籍相当于贬斥了。处罚不可谓不严厉。

    但又不是彻底的一棒打死,先着原籍提学管束督导。下一届则是给了他们恢复的机会。算是给了他们一个机会。

    无论他们自己考得上、考不上,这天下士子都无话可说啊。

    最后就是言官御史们的处置了,弘治皇帝看着张仑等待他给自己一个章程。

    李东阳等人在张仑前面的表现后,也很想知道他对于这些御史言官们会提出怎样的处置方式。

    华昶,言事不察、告之无实。言行实为不谨,且着有讪讽朝臣,卖直邀名之嫌。

    调往南京太仆寺主簿,以观后效。

    林廷玉身为考官出列举告,只提疑点全无证据之下却请夺唐寅、徐经仕籍。

    同时还请羁押当朝重臣程敏政,释无据言事、言行不谨者华昶。

    此议竟然有多方科道官、御史附议,其言表行态不仅有谤毁举子、陷诬朝臣,更具朋党之势。

    李东阳几人听到这里,不由得一下子冷汗就下来了。

    卧槽尼玛!没想到啊,这张家痴虎儿不哼不哈的下手竟然是那么狠!

    《战国策赵策二》曰“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东汉的党锢之祸、唐代的牛李党争、宋代的元祐党案……一桩桩、一件件,朋党一说直击要害,那是要命的事儿啊!

    但看看御座上的弘治皇帝的脸色,李东阳几人也算是彻底明白了。

    这次清流们表现出来的统一性、巨大的影响力,都让皇帝感觉到了严重的威胁!

    皇帝之所以不满意,大概就真的是因为这些言官御史们不仅闹的太过分而且这都有缔结朋党的意思了。

    今天就敢用疑点去搞朝中重臣,那明天是不是要那疑点去搞一搞内阁六部!

    搞完内阁六部了,是不是连朕这个皇帝你们也得搞上一搞才舒坦显名!

    在弘治皇帝看来,这股歪风邪气必须要刹住!必须严惩!必须查办!

    这个时候,张仑也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方案:林廷玉越众出言降一级调外任为海州判官。

    其后考评调任,不得再担任言官、御史责。无上奏内阁、御前权。

    附议之众科道官,尽数下狱一旬后由吏部权定外调边陲。

    其后考评调任,同林廷玉:不得担任言官、御史责,无上奏内阁、御前权。

    李东阳等人呼出一口气,所有人都算是得到了严惩但又给了一线生机。但也算是彻底的打掉了脊梁骨了。

    张仑心里很得意,劳资可是看过《毛选》还考过的啊!“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咱们还是懂滴!

    当然,张仑这一得意把自己的后续处置想法一并给说了出来。

    这举子、士子么,不都是琢磨科举考官么!所以啊,要平息他们怨气就简单多了。给他们开个恩科啊!

    而且得开全面的,不是只开乡、会、殿试。

    现在是四月,给他们俩月时间准备考县、府、院三试。距离八月还有四个月,八月再考乡试。

    明年二月再一次春闱,这么一来天下的读书人、举子们哪儿还有心思琢磨这件事啊!

    啥事儿比自己准备去考秀才、举人,甚至进京大考来的重要啊!

    弘治皇帝听得这话,不由得眼前一亮!的确,用开恩科把这些读书人的心思给拘了。

    那他们哪儿还有时间去考虑什么唐伯虎、春闱案啊,先考虑自己怎么准备考试吧!

    “臣以为,张仑所提略显粗糙但其法可用。”李东阳沉吟了一会儿,率先出声:“只



第三十七章 大棒萝卜,仕林勘定
    担心唐伯虎那小子没了仕途得饿死,帮他置办桃林下来一千多两就砸出去了。

    为啥唐伯虎感激的给张仑认认真真的磕头喊恩师啊!

    任谁在下大狱生死未卜,他还给你考虑退路花一百多万给你买一片果园子+别墅让你有个退路。

    那你也得感激的愿意生死相许啊!当然,以身相许这事儿就真的算了。

    唐伯虎愿意满身大汉,张仑还接受不了谷道热肠呢……

    张仑上辈子就比较独立,所以尽管国公府里没人敢对他花钱叽歪半句。

    但张仑自己是肯定不接受这个的,挣了银子首先就让周管家把曾经花费的银子给平了。

    为这个事情,张懋曾经还置过气。

    你是我孙子,你花点儿银子怎么了!哪个狗批敢给你叽歪半句!大父活劈了他!

    张仑倒是宽慰大父,这家里现在您才是国公呢!持家这个咱们得一碗水端平啊,不能叫人说了小话。

    再说了,这孙儿能挣钱这不是显得您教导有方所以我才本事高超么!

    钱放大父那会儿也没啥不好,要孙儿需要钱大父您不是一样给我么

    所以呀,这放家里不招人闲话。需要了,您再给孙儿一样嘛!

    老张一琢磨也是这个理儿,主要是周管家说小公爷虽然有本事可花钱也凶猛啊!

    进账看着五六千两白花花的银子,一转眼就出去两千多两了。

    老周看着都心疼,所以也就劝老张先把银子收下来。不然放小公爷手里,小的怕小公爷一会儿就给全花了。

    板着手指头数下来,自己手上就剩下千把两银子了。唐伯虎出狱了,自己同时也得准备去往江南。

    所谓穷家富路,尤其自己家大父还给自己备了数十号人马保护。

    这一路人吃马嚼的,那都是要白花花的银子啊!

    弘治皇帝听张仑这一说反而是不好意思了,想想自家儿子这会儿还只知道胡闹呢。

    老张家的孙子都知道为自己出行挣银子,不花家里的钱了。

    “萧伴伴,再赐银千两、宝钞二万贯吧。”

    张仑这才笑着给弘治皇帝行礼道:“小子谢吾皇隆恩!”

    “你这疲懒小子……”弘治皇帝笑骂道:“切记不可贪迷财货,钱财不过身外物。当为用之,而不可迷之。”

    张仑看着弘治皇帝,感叹道:“陛下啊!这挣了银子,才能说得出这话啊!所谓: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萧伴伴!快把这臭小子给我送出去!”弘治皇帝咬牙切齿的赶紧让萧敬把张仑这小子提溜出去。

    不然他生怕自己会忍不住,就真就揍这满嘴歪理邪说的小混蛋了。

    张仑倒是无所谓,笑嘻嘻的拜谢皇帝跟着萧敬就往外走。

    反正这银子也拿了,还混了件斗牛袍、一把御赐绣春刀。文房四宝、十三经什么的,张仑倒是不甚在意。

    这其实就是弘治皇帝劝诫他要文武皆学,不要偏文重武或者偏武重文。

    几日后的早朝,大学士刘健出列奏曰春闱一案已有结果。天下举子无人愿考,因此可断舞弊案应系谣传……

    张仑看了一圈邸报,大致上就是按照他的说法进行了小幅的修改后就拿出来用了。

    程敏政也上朝了,听得这份惩戒的时候人当场就瘫下来了。

    御史言官们也差不多,不是没有人想过出列自辩。可惜的是内阁和六部早已经做好沟通了。

    这些御史言官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就直接被朝上的大汉将军直接叉了出去。

    倒是弘治皇帝不忍心,在下朝后又召程敏政入宫细细的与他开解了一番。

    程敏政这才心绪平稳下来,然后仔细一想不由得跟弘治皇帝赞叹这一做法着实漂亮。

    但弘治皇帝很快的告诉他,这并非自己和内阁的主意而是张仑出的主意。

    这就让程敏政很惊讶了,随后弘治皇帝解释了一番程敏政便默然。

    程敏政一直自负神童之名,但自己那神童之名与张仑一比似乎瞬间就不算什么了。

    当下对弘治皇帝感叹,臣曾自负于神童之名且博学善文。

    臣看古籍曰项橐七岁为夫子师、甘罗十二拜相,曾想许是大言尔。今闻张仑之策,明白古籍或非虚言也。

    &n



第三十八章 徐经拜师,码字换钱
    “恩师……”唐伯虎在这四百料战座船上,算是首次感受到了自己恩师身为勋贵的权势。

    张仑只说自己要出京往江南去,漕运总督郭鋐便让张家随他在漕运上操练的数十老兵驾着这四百料战座船过来了。

    加上老张配合张仑从九边召回的老亲兵,前后百余人将这四百料大船塞的是满满当当。

    “伯虎啊,进来吧!”听得恩师召唤,唐伯虎这才敢推开门来进了这船舱。

    四百料战座船啊,最大的好处就是足够舒服!

    船舱里面的布置并没有多奢华,只是简单的桌椅外加一张铺设好被褥的大床。

    其实每次进船舱看到自己的恩师,唐伯虎都忍不住有点儿肝颤。

    因为张仑一手拿着书,一手正在“刷刷刷~”的练着刀。

    “叮~”的一声,张仑放下手里的《二程全书》将手中的村正倭刀收会鞘中笑着道:“为衡父而来!”
1...1011121314...4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