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大纨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他还很犹豫要不要把自己的儿子,也送过去。

    李东阳次子李兆同在弘治八年夭亡了,而他的长子李兆先李徵伯却科举不利。

    尽管李东阳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怪罪过他,但这却是他自己的郁结。

    平心而论李徵伯也是个有才华的人,他的《李徵伯存稿》也是被收录入了《四库全书》的。

    “明日先与懋公言语一声,便带徵伯往那草庐一行吧!”

    李东阳心头叹气,儿子这次科举又是不利未得进士。

    以至于近来每每读书皆至深夜,自己如何劝说也不肯听。

    但今夜一见太子,并读了张小公爷的那




第一百八十五章 豪奴悍仆真好嘢,城狐社鼠真系劲
    作为狗腿之王小周管家很清楚,自己首先要知道忠实的执行小公爷的一切决定。

    尤其是这一年至少能给家里带来十多万两银子、跟皇家合股的买卖,再看看身边跟着学习的几位举人老爷……

    顿时小周管家踌躇满志,谁家小管家能有我小周牛逼!

    太子殿下、两位翰林、一位观政、四个名满天下的大名士……全都跟身边学生似的抄录着。

    我小周管家即便是狗腿子,那也是咱小公爷的狗腿子!

    你们倒是求都求不来的,哇哈哈哈……

    “少爷首先要求的就是度量一致,所有的车轴、车轮、车厢……”

    “甚至一个榫卯,都必须要大小长短一致、能替换。”

    这是张家庄子里一座青砖大瓦的车间,同样的车间在这里有二十多间。

    开料取木的有专门车间,切割成小块备料的有专门的车间。

    即便是雕花都分成了十多道工序,每一个步骤有三四个人同时操作。

    他们只需要完成自己雕刻的一小部分,然后就把工件往下传递。

    直至最后的一个总装车间,都是分工细作的。

    装车厢的、装车轮的、装车顶的……包括了小正德、王守仁在内的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看着。

    “从开木取料到最后组装成车、上漆、阴干……最终出厂,只需要三天的时间。”

    小周管家对此很得意,昂着头道:“每日可出厂各型号马车总计五十辆!”

    王守仁等人闻言不由得“嘶嘶嘶~~”的吸着凉气,好家伙!原本三五人工期至少一个月的二轮马车。

    现在做四轮、车厢装饰更豪华,然而一日却可出五十辆!

    虽然是工人增配到三百余人,但这种生产效率也太恐怖了罢!

    随后小周管家带着他们前往参观已经造好的百余辆马车,最好的顶级、甚至比张小公爷那辆还奢华的。

    只有一辆,看着上面的雕纹、装饰很显然这辆车哪怕勋贵都没有资格坐的。

    另外的两辆都算是较为奢华的,只是比之第一辆规格稍微低上些许。

    剩下的还没有套上装饰的兽首、贴雕花,这些最后的工序可以随时加上去。

    再往后是仓库,里面分门别类的摆放着阴干的车轴、车厢、车门……等等配件。

    新送来的配件有专人浸泡桐油,然后拿起来阴干再刷桐油保证不会虫蛀、开裂。

    阴干的房间里面装着地龙,进去便热气扑面。

    还有专人在检查配件,若是开裂的会被全部挑选出来。

    “真长见识了……”王守仁缓缓的吐出一口气,他从来没有想过一旦工种被全数细分再默契合作。

    这将会多大的提高生产效率。

    同样说着长见识了的,还有工地上工部、刑部、户部……等等六部、六科的官员们。

    尤其白昂对于这里的效率简直是目瞪口呆,在此之前他极度怀疑仅仅是不足月余的时间能盖好么!

    事实上抱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毕竟这个时代生产力基本就那样。

    而白昂虽然组织过工程,可那是征发的徭役、干活儿的又是一天只能吃两顿糙米的普通老百姓。

    完全跟这些一天三顿、顿顿有肉,本来就膀大腰圆力气比之普通人高出一大截的豪奴悍仆、城狐社鼠们不同。

    再则弘治皇帝还给他们下了旨意,现在给他们机会修造春闱考场这是给他们赎罪的机会。

    若是到了春闱还没有修造好,那你们就全都去九边修城造堡罢!

    这旨意传过来谁特么能不卖命啊!你愿意到九边鞑靼刀尖马蹄下讨生活!

    大干快上,都不必旁人监管他们嗷嗷叫着就把活儿干了。

    原本工部核算至少得俩月才能建完的考场,半个月多点儿就已经完成了八成的工作量。

    豪奴悍仆好嘢~!刑部官员互相看了一眼。

    真系好嘢~!工部官员坚决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城狐社鼠劲啊~!刑部官员再次用眼神问大家意见。

    真系劲啊~!户部官员坚决的点了点头,表



第一百八十六章 国朝风云涌,魑魅魍魉多
    二月二,龙抬头。

    时人所著之《帝京景物略》曰:“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

    那在潮白河边上的新贡院已然建成,国朝张贴榜单命所有举子三日内必须到新贡院报道。

    随后的邸报、《帝国时报》都刊发了帝国会试、殿试新规。

    首先就是关于此次恩科由于情况较多,所以暂行的新规只执行一部分。

    其次便是要求所有的士子进京后必须首先到贡院报道,并入住新贡院内温书、备考。

    国朝届时将安排翰林、大学士每五日,来讲一次课。

    同时每旬安排所有举子出游一次,并组织进入京师游览、参观。

    但必须回到贡院歇息,不得在外留宿、不得私访朝臣。

    入住贡院期间个人物品封存保管需换上礼部提供的订制儒衫及生活用具,举子可带回为开科纪念。

    科举期间礼部会负责举子饭食用度供应,直至结束。

    会试后不第者须领取个人物品离开贡院,殿试至放榜前在京举子亦可入住。

    但饭食用度将不再供应,只是不收取房租供举子暂住。

    痒生亦可持路引入住,但需负担一定的租金……

    林林总总说了一大堆,各种新规条看的人眼花缭乱。

    总归就是一句话:你们不是说没规矩么,我现在立规矩了!

    但不管举子们心思如何,他们现在是必须要马上赶往新贡院的。

    原因很简单,条款上第一条写的明明白白:三日内不至者,取消本科资格。

    不提举子们熙熙攘攘的到新贡院去入住、感受,便说这今日早朝弘治皇帝便心凉了一半。

    “……东厂、锦衣卫等如此行径人神共愤!臣奏请陛下惩处!!”

    那金銮殿的台阶下顿时由几位侍郎领队,站出来哗啦啦一票给事中、御史皆尽下拜。

    “臣等恭请陛下惩处!!”

    这朝堂的言官,还能有干净的么……

    看着下面跪倒的一大片、一大片的言官,还有几个侍郎弘治皇帝的心渐渐发凉。

    却也在渐渐的变硬!

    粤、闽、浙三地大海商被查事件,原本被痴虎儿这么一冲朕还想迟点儿再处置他们。

    没想到啊!人家就已经沟通好大部分言官,现在一并站出来逼迫朕了!

    的确,这些个侍郎、言官们也发现如果仅仅是自己等人是难以成事的。

    所以这段时间他们也没有闲着,不断的跟其他言官们进行沟通、交流。

    最终大家确定下来,在东厂、锦衣卫这件事情上其他倒螭虎派支持他们的话。

    那么他们就会在倒螭虎这件事情上,支持这些言官。

    于是现在刘大夏、马文升如泥塑木雕一般,在朝堂上一言不发。

    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只是沉默的看着皇帝的处置。

    “朕已命刑部追查此事,相信不久之后就会有结果了……”

    弘治皇帝说着,刑部尚书白昂便站出来躬身作揖道:“禀陛下,此案案情已近乎明了还需收尾一段即可结案。”

    什么!卧槽!都已经查明了!

    顿时一众言官、侍郎们背后阵阵发凉,但随即一想:我们现在可都还没有被抓呢。

    这说明无论是东厂、锦衣卫还是刑部,都没有拿到我们的证据。

    否则的话他们早该查到我们头上了,何至于现在还让我们在朝堂上蹦达!

    一念至此他们终究是放心了许多,只是躬身道:“还请陛下彻查,尽快还良善黎民一个公道!”

    良善黎民!呵呵呵……哪个良善黎民养着上百家丁持刀备弓,还倒卖军械!

    哪个良善黎民走私下海勾结倭寇,还擅闯国土屠戮百姓!

    好一个良善黎民啊!弘治皇帝微笑的看着这些言官



第一百八十七章 螭虎提笔诗三味,不见刀锋亦伤人
    话是这么说的,但看着妙安小姐姐气鼓鼓的拉着他一定要作一首诗张小公爷还是无奈的提笔了。

    张小公爷可以打发掉自己的几个弟子,然而对于妙安姐姐却几乎没有办法。

    虽然有时候会有些许小调皮,但妙安把张小公爷伺候的那是真没话说。

    张小公爷每天刚刚起来那温温的洗脸水就准备好了,前几年弘治皇帝陛下改进后的牙刷子也备好了。

    甚至妙安还笑吟吟的,轻轻帮打着哈欠的张小公爷仔仔细细的擦好了脸。

    然后再轻柔的帮他擦着牙,期间搂着还有起床气的张小公爷温声安慰。

    刷完牙抱着他等张小公爷撒了起床气,这才将他除去内袍横抱起来轻柔的放进备好的浴桶里。

    给渐渐清醒过来的张小公爷先擦遍了全身,然后打上香夷子仔细的擦拭一遍。

    再从浴桶中将张小公爷横抱起来,笑嘻嘻的用毛毯子给他擦干了身子然后换上内外衣裳。

    早餐就更不必说了,小公爷什么口味妙安早已经烂熟于心。

    每日张小公爷精神抖擞的走出来,笑嘻嘻的妙安总是仔细的在自家公子身后帮他扯平衣服。

    张小公爷漂亮的鹅蛋面儿刚刚抬起,妙安就知道他是要喝茶还是吃果脯。

    看书稍微累了张小公爷还未及开口,妙安就已经坐在他身后轻轻的扶着他靠在自己身上。

    手法轻重适中的帮他揉捏着头部、肩部,很多时候张小公爷就这么靠在妙安身上睡着了。

    可以说张小公爷现在几乎离不得妙安小姐姐,实在是被她生生给宠坏了。

    却见唐伯虎飞快的摊好了印花宣纸,边上的徐经熟门熟路的研磨好了墨汁沾饱狼毫递上。

    李徵伯目瞪口呆的看着几个师兄如此熟门熟路的准备一切,然后自己的那位少年恩师则是沉吟了会儿。

    随即抬手在宣纸上挥毫泼墨。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但见这首七言写完后,张小公爷顿了顿题上诗名《借纷扰咏兰》。

    李徵伯虽然未考到举人、进士,可也是饱读诗书的人啊!

    结合自家小恩师写这首诗的境况再配上这首诗的名字,顿时满心飞奔草泥马!

    虽然以前就知道这少年恩师那骂人的本事不是一般的高,骂人的话不是一般的狠。

    但今天他算是亲眼见着西洋景儿了,张小公爷给他表演了一下什么叫现场指桑骂槐!

    什么叫云淡风轻骂的你狗屁不是。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这二句的意思是形容险恶身处的环境,千山最顶、突岩深缝。

    结合诗名这等于是在说那些个攻击他的谣言,极为恶毒无耻。

    而那“妙香稠”,原意说兰花生长出来照样的芬芳香郁。

    结合诗名和前半句,则是说你们再怎么恶毒无耻的造谣都无用。

    我才华横溢就是才华横溢!

    后面那两句“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就更狠了,你可以认作是张小公爷这么说:

    乃们都是浮云,还是我脚底下的渣泥。

    我特么连你们姓甚名谁,都懒得知道。

    若是再结合全诗和诗名,那意思就是:

    臭不要碧莲造我谣鸡毛用木有,小爷就是才华横溢。

    乃们这帮子辣鸡于我不过如脚底烂泥浮云,名字连摆在我面前的资格都没有。
1...6162636465...4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