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朝大纨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贪狼独坐

    当然,这暂时是免费滴买车配套服务!

    两宫之主自然也从中官、女官那里得知了小公爷这车马行,到底有多挣钱啊!

    这还只是京师一地,全大明两京十三省,张、周二家拿下两地做车马行。

    那银子还不得流水一般哗哗的来么!不会经营没关系啊,痴虎儿的几个弟子可都在呢!

    若是能学的痴虎儿那计然之策半分,将来还会忧心生计问题么!

    再有,此策好处便是能够多与太子、与痴虎儿几个弟子亲近亲近。

    将来也算是有几分情谊在,自己等人能熬多少年!他们可是青葱年少啊。

    那江潮江天信、那许庭光许本谦,可都是翰林之才。

    唐寅唐伯虎、徐经徐衡父现下也是入了陛下法眼的人儿,将来必有重用。

    那李兆先李徵伯自然不必说了,据闻如今其才学在钱福钱与谦教导下大进!

    所著策论甚至连谢木斋、张柏崖这等状元出身的老臣,见之都击节拍案赞赏不已。

    言道若是来日开科,此子当为状元之才!

    一念至此当下两宫互看一眼,拍板便将此事决定下来:就这么办了!

    次日早朝,先是内阁大学士刘健站出来上禀陕西地震事宜。

    并告曰当地受灾严重,产粮绝收恐灾后亦无法支应。

    李东阳则是跟着站出来表示,可由国朝支应将流民引往京师安置。

    成国公朱辅此时上禀,国朝贵戚听闻陕西地龙翻身、国库空虚恐施救困难,因而甚敢焦心。

    《国语越语下》有云“君忧臣劳,君辱臣死”,吾等世受皇家国朝大恩怎可不报!

    是以各家决意为陛下、为国朝纳捐,各家所纳银钱已成账簿。

    下朝后可请户部及内库可依账簿所记,往各家提取捐银。

    那朝堂上连同刘大夏、马文升再到各部官员们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珠子:喵喵喵这特么神马操作!

    这群恨不得抠腚眼儿都吮手指的豪门贵戚,这会儿转性子了!

    还是上次被陛下严厉打击以后,全都开窍了!

    还没等他们做出反应英国公张懋又出列上禀曰:老臣家中孙儿虽不甚成器,却也知道忧心国朝。

    于是请老臣代奏,自请为陛下前往迎接赈抚灾民以安民心。

    弘治皇帝一脸肃然,端坐在龙椅上言道痴虎儿果不负朕之夸赞!

    又有内官来报,太后、皇后皆言为解陛下、国朝之忧,她们已命外戚两家一并为陛下纳捐了。

    听得这话弘治皇帝差点儿感动的要哭了,谁是自家人、谁是外人这顿时一目了然啊!

    却见弘治皇帝犹豫都不带的,直接命萧敬与内阁准备拟旨。

    敕命回京述职之前应天府提学御史方志方信之,暂领“钦差总督陕西赈抚使”职。

    命司礼监太监戴义为监军,大明帝国皇家军事学院总教习张仑为副




第二百四十章 京师多方皆筹备,嫣然请往接灾民
    小公爷好歹上辈子也是玩兵击的,虽然没有打过。

    但这不妨碍他因为打兵击玩而对古铠甲、刀剑和冷兵器,产生巨大的兴趣。

    若小公爷一直都是个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渣渣,那这种兴趣大多也只能是停留在兴趣上而已。

    然而小公爷却是跟着处男哥一块儿打拼出来的,自然银子也是不甚缺的。

    和处男哥一样,咱挣了银子是为了享受啊!

    所以自然大把的时间扑在了自己的兴趣喜好上,这也是他对于铸造、冶炼有一些了解的原因。

    但这也仅限于有些了解啊,小公爷他毕竟不是玩冶金的不是。

    他顶多是记得粘土砂模、油砂芯、油淬、盐水淬……等等这类工艺技术,但具体配比和工艺操作他就傻眼了。

    这也是小公爷表示要投入大量银钱来操作此事的原因,想要知道具体配比唯有不断的试验。

    另一方面小公爷责令江潮、许庭光二人带着人白天查阅徐经家里翻印来的古籍,从中寻找有用的记载。

    晚上则是教授这些个负责试验的工匠们识字,然后把那些记载交给他们看。

    张家庄子识字机灵的孩子则是跟在这些个工匠们的身后,不断的记录试验的数据、材料配比、操作方式。

    好在古籍中虽然记录甚少,却终究是留下了一些前人的经验和记录。

    比如南北朝綦毋怀文的灌钢法,虽然对綦毋怀文记录甚少好歹是把他的经验记录下来了。

    然后还算是比较有用的是《考工记》,里面记载的比较多。《荀子强国》提到了一些。

    但这特么都是战国时候的著作了,再往后就是《齐民要术》、《梦溪笔谈》零零碎碎的记录了一小部分。

    越看小公爷是越生气,心里不断的在痛骂狗批的重道轻器!

    该记载的技术工艺革新在战国和南北朝后,几乎都是随性记载一点儿全然不在意。

    反而是一堆有的没的屁话、废话大书特书,《盐铁论》就是个最重要的例子。

    里面少量的提到桑弘羊的主张,也提及了一些冶炼铸造的技术。

    但大篇幅的都是特么各种给那些狗批“贤良文学”吹逼涨脸儿,那些狗批的贤良文学说的废话有个鸡毛用啊!

    你特么倒是多记录点儿当时冶炼、铸造的资料啊,要是多记录点儿小爷也不至于这么辛苦啊!

    几乎都在研究这道、那道的了,关于技术方面的记载来来去去就那么些简直让人丧气。

    这些个工匠们分作几组,不断的在试验铸造新炮。

    只是现在并非是铸造大型的火炮,而是几十斤重的那种小型后膛装速射炮。

    一方面这种试验品耗费的材料会少很多,其次的话几十斤的小炮如果合适则可以安装到战车上。

    事实上华夏古代的铸造工艺其实并不差,出土的汉代叠铸法模范内浇口厚度只有2到3.5毫米。

    这说明精度是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的,于是张小公爷最早做的就是先把度量统一起来。

    不得不说这华夏各朝代几乎一个朝代就一个度量方式,实在是操蛋的很。

    出土的战国尺是大约22~23cm,汉代居然从21到近24不等。

    到了隋唐又涨到了29~30cm,明清这会儿直接31.1cm了。

    “不是……嫣然姐姐,你们跟去做什么!”

    小公爷回到了草庐,最近一直在草庐里跟妙安小姐姐、足利鹤小姐姐玩耍的开心的张嫣然就找来了。

    张嫣然抵达京师后老国公专门亲自带着她,到了旁支那边祭祖入籍。

    要说这老国公如此江湖老夜枭一眼就看出孙儿那徒弟唐伯虎,跟这嫣然姑娘之间那眉来眼去了。

    &nb



第二百四十一章 时报造声势,敕建显忠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这是最新一期《帝国时报》的时评。

    上面评的是两宫及勋贵们,听闻陕西大灾纳捐救助的情况。

    “乡间地裂涌水泛滥,流而成河……蒲州城北地裂涌出沙水……”

    “韩城甚重矣!来时声响如雷,倒塌官民房屋五千余舍,报称殆男妇一百七十余……”

    “县东八里处遍地决裂,有长一二丈或四、五丈,涌水溢流成河……”

    “……蔡家堡、严伯村等亦四处涌水几成河……庄田尽毁,乡野哀鸣,饥民嗷嗷……”

    “陛下圣明!先免灾地税赋钱粮,着内库拨付钱粮运转各省、卫所助灾民来京安置……”

    “各武职勋戚皆感恩于上且知国朝库困,自发纳捐以助赈抚……”

    此报一出顿时两京十三省的百姓、读书人,皆尽交口称赞。

    原本还有士绅、读书人腹议,地龙翻身天子失德之类的话。

    但这《帝国时报》一出,顿时没了声息了。

    升斗小民们听着读书老爷、说书读报人嘴里说的那惨状,不由得心有戚戚感同身受。

    又听得陛下爱护子民拨付钱粮,命卫所护送他们来京安置那必然得赞叹。

    谁敢保证自己这辈子,就一定不遭个地龙翻身、江河泛滥、涝旱蝗寒!

    陛下如此爱民,将来若是自己遭灾了也有个盼头啊!不至于一家老小等死罢。

    官宦们交口称赞则是因为国朝免去了钱粮税赋,又将灾民引往京师让他们压力骤减。

    阔且沿途花用皆可录于账簿报于国朝拨付,这必然要称赞啊!

    士绅、大商、豪族们自然也会称赞,每逢灾年必生大量流民、饥民。

    这些人若是在这里不走一直呆下去,到时候人饿着急了啥事儿做不出来啊!

    国朝把他们都引去京师安置了,那岂不是说自己就没了风险了么!

    还能趁机低价收购这些人的土地,这可是大大滴挣了一笔啊!

    顺便啊,自己等人再跟官府勾搭一番于粮食账簿上做些许手脚……

    那这大灾中自家的存粮银子,可不还得滚滚而来么!

    “此事还需麻烦钱公,夷州粮产一季三熟如今已是第二季可采了。”

    御书房内,此时除了弘治皇帝陛下之外就只有钱能、萧敬、牟斌三人。

    其余伺候的小太监甚至都被命令离开,外面则是由熊烈山亲自带着可靠的侍卫把守让人不得靠近。

    “大批灾民涌入,必然会导致粮价大涨!甚至会有不法奸商,囤货居奇!”

    却见张小公爷对着钱能,长长了做了一个揖。

    “二十万灾民、京师百姓口粮、陛下威名,全在钱公一人矣!”

    钱老太监激动的腿肚子都在打哆嗦,他个老太监何曾有如此之大的脸面啊!

    陛下、三大学士甚至朝堂上下、天下举子读书人都交口称赞的风云麒麟儿,如今却对自己行礼致意。

    而且人家这不是为私利求自己,乃是为陛下公事!还是在这御书房内、陛下面前!

    “小公爷放心,钱能虽是没了根子的人却是也知忠君报国之理!”

    老钱激动的面皮都涨红了,对着小公爷一个深深的回礼。

    然后转身对着弘治皇帝大礼拜下:“还请陛下放心,内臣就是拼了性命也必然不负陛下所托!”

    “多了不敢说,五十万石的粮食是能凑出来的!”

    老钱敢说这话自然是有根底的,去岁他还只是牛刀小试那产出的粮食就可以让他收上来十万石了。

    土司们缴纳上来的大约是五六万石,余下的则是那些个罪囚家属们耕作产出。

    看到了产出后土司们直接把整个寨子都迁出来了,手上的耕地那扩大了三四倍!

    而且有了第一季的经验,再有那些个耕作好手们的指点产量必然攀升。

    &



第二百四十二章 御书房内布大局,武举诸子将出笼
此章节?



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举文进士,同往接灾民
    “相信,诸位已从教习处知晓此次考核之法了。”

    张小公爷穿着一身的铠甲在那高台上站立如松,那双丹凤桃花竖起之时不再见得丝毫撩人。

    凤尾丹朱下只有慑人的威严。

    高台下的武举子们亦不再是昔日青涩的模样,此时的他们脸上带上了一丝丝的煞气。

    “这次考核没有什么稀奇古怪的地方,比较简单……”

    听得张小公爷的这句话,下面的一众武举子们心里飞奔过无数的草泥马!

    上次您也是这么说的,然后我们就被半夜从营房里面踹起来。

    人都还是懵逼的、不知道咋回事儿,就被吊起来一顿抽啊!

    武举子们想起来就泪流满面,那帮子狗批教习们没一个好东西。

    一个二个下手忒狠、忒黑了,上来就是窝心脚连着一个小擒拿人都没反应过来直接挂起来打。

    然后开始逼问姓甚名谁、家里住哪儿、跟哪个教官……等等问题,弄的好像外敌入侵似的。

    还好众兄弟们没孬种都撑住了,撑住的结果就是放下来后还特么跑了三里地儿……

    “真的很简单……”

    看着下面的武举子们一脸不信的样子,张小公爷抚着自己的额头叹气道:“怎么就不信我呢!”

    我信你个鬼!你个漂亮的坏小子!

    “这次真的很简单,首要任务是护送灾民来京、次要任务是沿途剿匪。”

    却见张小公爷眨巴着那双漂亮的丹凤桃花,笑眯眯的看着下面的武举子们道:“以军功论。”

    “死了的,以六品武官战死论抚恤。残了的,按六品武官俸禄给养终老。”

    看着下面的武举子们,小公爷笑眯眯的道:“但不遵军令、阵前后退者的……斩!!”
1...8081828384...4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