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西游之妖行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含光大圣

    想到这一点,在这一瞬之间,太攀几乎是有要立刻便抽身而退的打算,只是,这水眼的诱惑,实在是太过于的庞大。

    “看一眼!”

    “只是看一眼而已,看完之后,立刻便抽身而退!”太攀的心中,虽然理智明确无比的告诉太攀,不要再继续往前,但太攀的双脚,此时却仿佛是脱离了自己的掌控一般,依旧是一点一点的,紧跟着徐求道的步调,往那祭台挪了过去。

    这是水眼啊这天地当中,每一处水眼,都被神祇们隐藏了起来,太攀距离水眼最近的一次,便是在灞水的水狱当中,只是那一次,水眼的模样,却也依旧是隐藏在不知名的地方,他所见到的,只有那水眼吞吐无量江水的一幕而已。

    传说,水眼,是天地生成的神物,其本身,就是这天地之间,水的具现,对于修行者而言,亲眼见证水眼的模样,能够得到的好处,比之于一次顿悟,都要来的深,来的大,尤其是太攀修行的法门,本来便是偏向于阴柔,与这水眼,正是相得益彰。

    只是,这水眼,固然是珍贵无比,但无论是太攀和徐求道,对这水眼,都不曾有那非得不可的贪婪之心两人的心中,几乎都是有着一模一样的打算,若是发现那水眼,非转瞬之间便能收取的话,两人便是会立刻抽身而去,将这消息,或是上报宗派,或是呈报神祇,以此换取修行的资源。

    至于说瞒下这个秘密所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若是短时间不能收取这水眼,那谁能知晓,等到他们有能力收取这水眼的时候,会是个什么状况

    况且,还有着那不知深浅的十二元辰,于暗处对这水眼虎视眈眈!

    是以,两人都很清楚,只要不曾在第一时间就将这水眼收取,那他们就永远也没有了收取这水眼的机会。

    念头之间,两人已经是停在了那祭台之前,然后一人抓进这祭台的一边,稍稍的吞吐了真元,这水琉璃打造的祭台,便是被一分为二,然后露出了隐藏在这祭台之下的东西那是一个不停的旋转着的漩涡。

    祭台当中,残存的法阵,便是束缚着这漩涡,令其不至于崩散不,准确来说,不是不令其崩散,而是以这法阵的力量,压迫那漩涡的存在,使得这漩涡,不至于是彻底的隐藏到这湖水当中。

    显然,这一个看似平平无奇的漩涡,便是这古渑池的水眼。

    这漩涡,不见其头,不见其尾,除了给人一个漩涡的概念之外,任是谁来,都无法界定,无法描述这漩涡的存在,唯一的认知,就只是,这是一个漩涡而已,这水眼所表现出来的模样,便是一个漩涡,然而当太攀想要用言语,用念头在脑海当中,勾描出这漩涡的形状之后,他的脑海当中所浮现出来的,却是一片混蒙。

    在看到,不,在感知到这水眼的存在之后,太攀的脑海当中,就再也容不下其他的任何东西。

    “嘶!”不知道过了多久,太攀才是清醒了过来,浑身上下,都冒着冷汗他的元神,都几乎是要彻底的涣散开来,融化到那水眼当中,成为那水眼当中的一部分。

    这水眼,分明就还在衍化当中,又或者说,这水眼,尚未彻底的被逼迫出来,如今的这水眼,正处在一个和那祭台接引而来的力量,以及束缚着这水眼的,合道半仙所留下来的力量的对抗当中而这对抗,显然是不分伯仲。

    若是水眼的力量获胜,那这水眼,自然便是再度的隐匿起来,不见于人前,若是那合道半仙的手段获胜,那这水眼,自然便是凝结成功,然后神物自晦之下,轻易的被人所摘取。

    而在这一瞬间,太攀也是陡然明悟了,十二元辰在这黾池县的谋划当中,更深层的目的除开挑动修行者与神祇的矛盾之外,其另一重目的,便在于这水眼。

    以这血祭法阵的力量,抽取一县生灵的生机,当这生机顺着这法阵运转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便压迫那水眼的存在,然后连同水眼,给一起纳入到这血祭之阵当中当萧凤鸣在这血祭之下,登临绝顶,成就合道的时候,这法阵对水眼的压迫,自然也就臻至了巅峰,然后,这水眼,便是凝聚成型。

    因为同出自与这血祭之阵的关系,这水眼,一凝聚出来,便天然的克制那成就了合道的新神,于是十二元辰,在完成了他们的谋划的同时,又获得了一枚水眼,作为立身之本,还能以这水眼,钳制掌控那登临绝顶的新神。

    一步一步,一环一环,一扣一扣,盘根错节,毫无破绽太攀本以为,自己先前所能想到的,合道半仙的谋划,就已经是天马行空,不着痕迹,但一直到此时,他才是陡然惊觉,合道半仙,人间巨擘这八个字所代表着的,沉甸甸的分量!

    除开这沉甸甸的分量之外,还有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胸怀气魄这种我全都要的心态,于寻常人而言,是贪得无厌,但出自于合道半仙之后,却是叫人觉得,理所应当!

    合道半仙的谋划,行事的气魄,本就该是如此!

    太攀不由得开始揣测,若是十二元辰这谋划功成的话,那这汉帝国,乃至于浮生天地当中的局势,会是如何一尊登临绝顶的邪神,立于正面,敌对天下,而十二元辰手握水眼,叫九大宗派投鼠忌器,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天地之间的局势,就真的是只能如同十二元辰所构想的那般,人神两分,互相对立。

    十二元辰所要的,根本就不是撬动局势,然后隐于一旁,任由着滔滔大势如洪水滔天,他们要的,是自己站出来,作为舵手,立于巅峰之上,掌控这大势潮流的运转。

    “好一个十二元辰!”

    “好一个萧凤鸣!”感慨之后,太攀又想起了那位以莫大的魄力,慨然赴死的黾池县县城隍,萧凤鸣!

    “其之所以从容赴死,莫非,就是因为其在等临绝顶之后,看清了十二元辰的谋划”

    太攀的心中,充满了震撼,黾池县之局,看似是因为自己的三昧真火而破,但实际上,太攀自知自家事,自己的三昧真火,哪怕是将自己的这一具道身都焚烧殆尽,不留痕迹,所能取得的最大战果,也不过就是在这黾池县的法阵之上,晃动出一条缝隙来,对于这黾池县的大局,不会有丝毫的影响。

    真正的翻转了这黾池县局面的,还是那位县城隍萧凤鸣!

    若非是其以绝顶的伟力,逆转了黾池县中的法阵,叫无数生机倒流的同时,又崩毁了这血祭之阵,以至于这祭台当中的另一重循环也被打破的话,这水眼,恐怕是早就已经凝聚出来,落入了十二元辰之手。

    太攀丝毫不曾察觉到,在他思考这些的同时,他体内的真元,在运转之际,已经是悄无声息的改变了轨迹,连带着他体内经络穴窍的位置,也都是有了细微的调整,使得这真元的运转,更加符合他的本能,经络穴窍间的元气大循环,也是越发的稳固。

    若是太攀能够看清那水眼的模样的话,他便能够看到,他体内元气大循环所表现出来模样,或者说轮廓,便是隐隐的,在向着那水眼所显化出来的漩涡的模样靠拢。

    而在他的眉心祖窍之内,天门当中,那位于不可知之地的神胎,此时也仿佛是洞穿了真幻之间的界限一般,贪婪无比的,吞噬这那水眼所显化而出的漩涡旋转之际,逸散除开的生机,而在那神的外壳,以及太攀眉心祖窍的天门上,同样是出现了隐隐约约的,幽蓝色的纹路。

    不知多了多久,那神胎当中,终于是有满足无比的感觉,传了出来,顷刻之间,就是令太攀生出了一阵无端的喜悦来,而这个时候,那水眼所显化出来的漩涡,也终于是彻底的散去,融化在这古渑池的湖水当中,与这万顷湖水,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走!”清醒过来的太攀和徐求道,怅然若失的,看着面前那被一分为二的祭台,这构成祭台的原本剔透无比的的水琉璃,此时已经是黯淡无光,如同是彻底的死去一般。

    而先前那水眼,更是早就不知在什么时候,没有了踪迹。

    “坏了!”面面相觑之间,两人几乎是在同时,生出了这样的一个念头来!

    祭台被触动,都有可能引动十二元辰背后的合道半仙,而现在,这祭台彻底的毁灭,那水眼,也不见了踪迹,那本来就在路上的合道半仙,岂不是会更加快速的赶过来

    若是被那位合道半仙截住,他们的下场,会是如何

    “快走!”本能的,两人的脑海之间,便是生出了这样的想法来,然后,两人便是齐齐的从湖底下一跃而起,胡乱的掐了些咒印手诀,招来风火流水之类,将这黾池周遭的天地元气,彻底的打乱以后,才是隐匿了身形,纯粹的以凡人的技巧,往那黾池县,飞奔而去。




第二百九十五章 黾池县中
    一个多时辰以后,两人才是气喘吁吁的,在黾池县的城门口放慢了脚步。

    “呼……”

    “呼……”深呼吸了几口,两人终于是调顺了自身的气机,然后面面相觑一阵,良久之后,两人才是哭笑出来,往那黾池县而去。

    和上一次太攀来的时候相比,这黾池县中的气机,驳杂了不知道多少,如果说先前,黾池县中的气机如同一汪清泉一般,一眼就能看的到底的话,如今的黾池县,那混杂的气机,就好似一团浊流污迹,看不到底,更不知道,其中到底隐藏了些什么。

    这其中的原因,倒也简单。

    一则,是这黾池县中的县城隍陨落,县令横死之后,新的县令,又尚未到任,以至于这黾池县中的法度,无人主持,从而是令这黾池县,成为了一个另类的法外之地,令这黾池县中的修行者,都不会受到法度的压制,自然的,这些修行者们,都会在这黾池县中停留。

    再加上黾池县先前的变故,更是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修行者来到这黾池县中寻觅机缘——众多的修行者汇聚于此,众人的气机,合于一处,于是这黾池县中的气机,自然也就是如同散乱的线团一般,驳杂无比,无从捉摸。

    “这里应该安全了。”踏进城门,徐求道小声的对着太攀道,这黾池县中,修行者往来众多,长安道为了保证稳定,自然也是在这黾池县中投入了大量的人手,这黾池县中稍稍有什么变故,长安道都能及时的做出应对来,那十二元辰背后的存在,绝对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正面的和九大宗派之一的长安道发生冲突,况且,这黾池县中,众多修行者的气机,弥盖四野,乱成一团,也正好,能够令太攀和徐求道置身于其间,不露痕迹。

    言语之后,两人都是沉默下来,在这黾池县的街巷当中,随意的穿行着。

    两人的脑海当中,都不自觉的回想着自己先前在那古渑池底下的所见所感。

    “水眼……”一团混蒙,忽又在太攀的脑海当中浮现出来,脑海当中,汪洋倒映着星辰,席卷起波涛,无数星辰的影子,在波涛当中起起落落,于是真与影颠倒,幽深的海底,化作穹天,而原本的穹天,则是在这一刻,沉入海底。

    当那海面,重新的平稳下来的时候,太攀脑海当中的那一方天地,那穹天极处,三百六十五颗星辰的位置,已然是发生了微微偏转,而在这三百六十五处星辰的周遭四野,更有数不清的细如牛毛一般微光,明灭不定,这些微光,像是那三百六十五颗星辰上散落下来的碎屑,又好似从无穷远处跌落的明光,是那真正的星辰的投影——这一方天穹,与太攀所在这的这一处浮生天地穹天上的夜空,越发的相似。

    太攀很清楚,这是自己的修为,更加精进的表现。

    那三百六十五颗星辰,对应的是自己体内经络穴窍间凝练出来的三百六十五缕天地元气,三百六十五处穴窍,而那些散碎的明灭,则是人身上的隐窍。

    经络之间,三百六十五处穴窍,构成生灵周身的大循环,任何一个生灵,哪怕是残障之类,其周身上下,都能够找出来这三百六十五处穴窍。

    至于说隐窍,则是生灵周身上下,除开这三百六十五处穴窍之外,其他的穴窍。

    隐窍的数量,无可琢磨,有说法说是,人身自成天地,双眼映照日月,穴窍则对应星辰,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对应穹天上的三百六十五颗主星,穹天上,除开这三百六十五颗主星之外,还有其他的更多的辅星,暗星,隐星等等,而这些星辰在人身当中所对应的地方,便被称之为隐窍。

    隐窍,是一类极其特殊的穴窍——三百六十五处穴窍当中,每一处穴窍,都能够凝练出一缕天地元气,而这些天地元气,合二为一,便构成最基本的真元,也即是说,成就元神,凝练真元之际,体内穴窍的数量,凝练天地元气的数量,便等同于修行者所凝练出来的真元的质量——这,即是修行者所谓的根基。

    一旦真元凝成,那修行者吞吐之际,就再也不可能在穴窍当中凝聚出新的天地元气来,这也就意味着,根基一旦定下,就再也无可更改,难以弥补。

    但隐窍不一样。

    隐窍当中,同样能够容纳天地元气,而这些天地元气,却又不会聚合为一,然而在天地元气凝结成真元的时候,这些存在于隐窍当中的天地元气,却又会自发的融汇至真元当中,令修行者凝结出来的真元,更加的强横——这也即是说,隐窍的存在,能够一点一点的增强修行者凝聚而出的真元的质量,能够在修行当中,一点一点的弥补修行者的根基。

    隐窍的重要与神妙,可想而知——然而这隐窍的说法,却从来不曾诉诸于任何一本典籍当中,太攀也是从这至古天蛇的血脉传承当中,才知晓了这隐窍的玄妙。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修行者,邀天之幸,能够以种种秘法,增强根基,但在这些修行者之后,其他的修行者,却无法修行这些秘法,究其根本,便是因为这些修行者,在无意识之间,洞开了体内的隐窍,天长日久之下,使得自己的根基,一点一点的得到了弥补,至于说所谓的秘法,可有可无而已。

    正是如此,那些不曾洞开隐窍的修行者,任他们如何的参悟,也不可能从这秘法当中,参悟出弥补根基的法门来。

    至于说隐窍之说,为何不曾诉诸于典籍,其原因,便在于开辟隐窍,太难。

    纵然是以太攀所得的这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都没有那开辟周身隐窍的秘法,隐窍之玄奇,可见一斑。

    对于隐窍的开辟,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只提到了一句:凝练了三百六十五缕天地元气,形成周天大循环的修行者,在吞吐之间,周身上下的穴窍,感应天地星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而然的,就会有隐窍一个接着一个的破开,从而是令修行者的根基,越发的强大深厚,而这,也正是对于修行者而言,完美周天真正的可贵之处。

    只有成就了完美周天的修行者,才会在吞吐的时候,以水磨工夫,令周身上下,对应穹天星辰的隐窍,一处一处的洞开来。

    而根据那传承当中的说法,在那些真正的,有着不朽,乃至于不朽之上的道君坐镇的宗派当中,唯有凝练了完美周天的弟子,才算得上是真传,能够接续道统,至于其他……

    而隐窍的数量,在哪至古天蛇的传承当中,同样是语焉不详,只有一个一元之数以作形容,至于说这一元之数,到底是十二万九千,到底是十二万九千,还是更多,太攀也无从知晓。

    只是,若人身之隐窍,对应穹天形成的话,那这所谓的‘一元之数’,便是远远不止十二万九千了。

    太攀对着一元之数的好奇,源自于那传承当中提到的另一种东西,不朽身,亦或是被称为道之身。

    那传承中提到,想要练就道之身的前提,就在于这一元之数的隐窍。

    这至古天蛇的传承,实在是称得上浩如烟海,太攀本以为,自己对着至古天蛇的传承,已然知晓了七七八八,但随着这些信息,一点一点的深入下去,从修行者周身的元气大循环,深入到经络穴窍,再深入到隐窍,以及那更加莫测的,以道称之的不朽身,道之身的时候,太攀才是陡然发现,自己先前以为的,自己所知晓的那至古天蛇的传承,只是这从那无穷遥远的洪荒,一直流传到了现在的,真正的至古天蛇的一个目录而已。

    那传承当中,任意的选出一个点展开来,都能够从最基础的凡之境,一点一点的蔓延到那高缈无比的仙之境,甚至到那不可知,不可闻,不可晓的道之境。

    就好像那极北之海当中的万载冰山一般,流于水面上的,只是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只有深入到海底,才能够隐约看见那庞大无比的轮廓的一角。

    太攀完全不曾察觉到,在他思索着这些的同时,黾池县中,他的那一具道身,隐隐的有了透明的感觉,若隐若现的,似乎是随时都会化虹而去一般。
1...115116117118119...2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