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妖行纪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含光大圣
下一刻,太攀的脑海当中,轰然一炸。
源自于血脉深处的狂野与桀骜,彻底的在太攀的理智之上,燃烧了起来。
不过是两位两位虎贲之士而已,他为什么要怕。
他的毒液,足以毒杀其中之一,而另一人,纵然是已经受伤,太攀也有完全的把握,用一身的蛮力,将那人给完全的绞死。
这般想着,太攀卷起来的蛇尾,也是有些焦躁的习惯x的在树梢上一拍,然后,剧烈的痛苦袭来。
“想要活捉么。”太攀的目光当中,浮现出冷意来,他的心中,已经是有了成算。
下一刻,伴随着蛇信的吞吐,太攀的身形一弹,四丈大小的蛇躯,便是对着树下的两人,缠了过去。
而这两人,手中的钢刀亦是同时的斩下,但在这钢刀快要斩击到太攀身上的同时,他们手中的钢刀也是一横,然后化斩为拍,其力量,也是收敛了几分——正如太攀所想的那般,周、白二人,已经是打定主意,要活捉太攀,他们也在担心,已经受了一刀的太攀,若是再受两刀,会不会在被他们带下山之前,就鲜血流干而死。
对他们而言,活着的太攀,和死去的太攀,其收益,几乎是天与地的差别。
而在刀面拍在太攀身上的刹那,太攀的目光当中,也是浮现出一丝得色来。
果然如此。
在蛇躯卷过刀身的刹那,太攀的蛇吻,已然是张开。
蛇吻当中,两颗森森的毒牙,似乎是倒映着寒光。
顷刻之间,周、白二人,就察觉到了不妙。
蛇类,向来无牙。
而有牙的,无一不是意味着,剧毒。
他们似乎,一直不曾考虑过,他们所构想的王蛇与蛇王,不是伴生,而是本为一体的这种情况。
只是,他们明悟这一点的时间,似乎是晚了一些。、
当太攀的蛇吻,落到周庄的庄主身上,毒液从毒牙当中挤出的时候,这位周庄的庄主,身上的气息,也是飞快的,消散了起来。
然后,太攀的蛇身,将余下的那位白庄的庄主,彻底的缠住。
十余个呼吸的时间,这位白庄的庄主,同样是化作了一具尸体。
34
这山坳当中,实在是太过于的安静,安静到,连积雪略有松动的声音,太攀都似乎是听得到。
在这静谧无比的山坳当中,太攀只觉得,自己心跳的声音,都是格外的明显。
白茫茫的山坳当中,没有一个生灵的存在。
按照人类的说法,这是因为七位宗师的气机,依旧弥漫于这山坳当中,故而是令那些灾级别一下的生灵们,不敢进入这山坳当中。
实际上,这一切,却是因为这山坳,在那一战当中,被火焰烧成了白地,一直到现在,都还不曾有植物生长。
没有植物生长,这山坳当中,自然就不会有食草的动物,同样的,没有猎物,那些猎食者,同样也不会来到这山坳
至于所谓的宗师残留的气机距离那一战,已经是过了不知道多久,那些所谓的宗师的气机,又怎么可能还留存于这山坳当中。
宗师,虽然名为宗师,但依旧,也只是凡人罢了。
墨绿的蛇躯,在这山坳当中缓缓的游走,时不时的,太攀也是将自己的蛇尾,往雪地上一扫,以测试这山坳的四周,积雪的厚度等情况。
半个多时辰之后,太攀缓缓的从这山坳当中离开。
其他的地方,没必要去了,战场,或者说墓场,就是这山坳
从那山坳当中出来之后,太攀往着玉华城的方向,一路而行。
墨绿的蛇身,游走于皎白的雪地上,虽然显眼,但远望之下,太攀的身躯,却是和地平线,融合在一起,难分彼此。
很快,那一行百余位的军士,就出现在了太攀的面前。
每一人,都是兵甲齐全,腰间悬着长刀。
军伍行进之间,只是一眼,浩荡的压力,就已经是顺着太攀的目光,传到了太攀的脑海当中,叫他对自己的想法,生出了几分犹疑来。
“奇怪,他们不是来找我的么。”
“怎么这就要下山了。”看着这大军行进的方向,太攀的心中,也是出现了几分疑惑。
若是这大军,不是为他而来的,他的担忧,以及种种思量,岂不是都成了一场笑话
莫名的,太攀竟是为此生出了些许的失望的感觉来。
“罢了,且先跟上一跟,若他们当真不是为我而来,那再做计较。”
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雪地当中,更是如此,雪地当中,大军前头引路的那人,每一步踏出,都是小心翼翼,生怕是一脚踩滑,从这山上摔下去。
大军成蛇形,缓缓往前。
太攀远远的掉在这大军的后面,看着他们在雪地当中,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前,而在他们的身后,凌乱的足迹,在这雪地当中,形成一条弯弯曲曲的沟壑。
太攀的身形,此时就藏在及膝深的沟壑当中,顺着这沟壑,隔了数百米的距离,紧跟着大军的脚步。
当积雪一点一点的变薄,那沟壑,也是越来越浅的时候,太攀已经是有了回头的想法。
“加快速度”而正当太攀打算回头的时候,他前面的大军当中,有高昂的声音响起。
“此番,已经成功寻得那大蛇的踪迹”
“待回到城中,本王只会论功行赏”军伍当中,先前出声的那人,继续道。
听到这话的时候,吊在大军后面的太攀,心神之间,猛然一炸
“他们果然是为我而来”
“不能留他们”
“拼命的时候,到了。”太攀想着,然后,低伏着的头颅,也是高高的抬起。
嘶鸣声中,太攀的身形,已经是从那沟壑当中出来,眨眼之间,三丈多长的,墨绿的蛇躯,就出现在了那军伍当中,然后对着其中的一人,咬了过去。
这一咬,当然是落空了。
毕竟,太攀这突然的袭击,只是为了引诱大军的追赶,而不是要在这袭击当中令对方减员,并留下自己的线索。
“好畜生”太攀的一咬,虽然是落空,但这军伍当中的那老者,依旧是勃然大怒好死不死的,太攀所选择的那目标,正是那王族的少年人。
“本想留你再过一冬。”
“不过既然你找死,那也就没必要留你了。”
“众将听令,给本王活捉了它。”
“记住,本王要活的”言语之间,这老者已经是提起手中的长刀,一步跨出,对着太攀的鳞甲,斩了下来。
而在这老者的背后,那些军士们,也是开始整理带出来的大网,然后,对着太攀抛出。
在人群中,冲突一阵之后,太攀也是果然无比的,在那大网抛出来之前,冲出了人群,往山上而去。
“追上去”那少年人被太攀一吓,此时也是羞恼交加的喊道,然后转头对着那老者低声的道。
“王叔,我们将这大蛇活捉回去,转交给二哥,会不会更好一些。”
“追”这老者斟酌了一下,然后就在大军看向他的时候,下了命令。
大军的体力,甚是充沛,加之太攀又刻意引诱,是以,虽然在这雪地之上,大军不及太攀来的灵活,但这大军,却依旧是仅仅的,跟在太攀的后面。
追逃之间,很快,那大军,就被太攀引着,进入到了那山坳当中。
“难怪先前清扫这支歧山,不曾发现这畜生踪迹。”
“不想它竟是隐藏与此间。”见了这山坳的时候,这老者,也是状若了然的道。
“快快快”山坳当中,脚步声,兵甲碰撞的声音,以及大军的呼喝之声,时不时的响起,然后在这山坳当中,接连不断的回想起来。
至于太攀,这个时候,已经是从那山壁的顶端,憋住了呼吸,钻进了雪地当中,在这雪地之内,来回乱窜,将那积雪搅得越来越松散。
上有太攀刻意松动,下又有军士的呼喝之声绵延不绝,回响不断。
于是这山坳三面的山壁,其中的一面上,终于是有积雪,零碎的滑下来。
顷刻之间,这零碎的积雪,就绵延成一片,铺天盖地的,如同暴雨倾泻之际的山洪一般,往那山坳当中覆压而下
雪崩,已然降临
轰然的声音响彻之际,其余的两面山壁之上,同样是有雪崩形成
第二百一十章 天禄阁中
朝堂上,文武百官都散去之后,三公之一的袁盎,被一个小太监引着,一路转折,往未央宫的后殿而去,然后停在天禄阁的之前。
“进!”天禄阁中,有声音传来,一身老态尽显的太尉袁盎,才是经过了侍卫搜身查验之后,脱掉鞋履,踏进了这天禄阁中。
天禄阁,和石渠阁一样,是帝宫当中,最为重要的两个地方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祖庙以及大朝会的宣室殿——汉帝国成立以来,以及汉帝国传袭自先秦的所有的经卷文书,所有的文案记录,兵法,典籍等等,都珍藏在这两阁之内。
对于每一个士子官吏而言,踏进这两阁之内查阅经卷,便是最高的追求。
而这两阁当中,虽然天禄阁的藏书的数量和种类,都不及石渠阁同为藏书之用,但天禄阁的地位,却是隐隐的要超出半头,其原因,便是这天禄阁分为前后两部,藏书仅用了其后半部,而其前半部,则是每一代帝王的书房。
自帝国建立以来,极少有臣子能够踏进这天禄阁中。
天禄阁中的装饰很是简单,左右各一排的雕琢成螭吻的长明灯,长明灯上,有沁人心脾的熏香缭绕而起,令人凝神静息的同时,也有祛除外邪,避开虫蚁的神效。
长明灯之下,是几个座位。
而上首处,是一张数人宽的桌子,桌子背后,帝启端坐于其间。
而那桌子的左右两端,也都是有厚厚的帛书,堆叠如山。
整个天禄阁中,除开那熏香的芬芳之外,还洋溢着帛书竹卷所特有的清香,置身于其中,叫人心旷神怡,忍不住的遐思飞扬。
“臣盎,拜见陛下。”定了定神,袁盎才是整了整自己的衣冠,朝着皇帝启弯腰一拜。
“袁卿年事已高,就不要这么多礼了。”
“你自个不担心也就算了,但朕却是怕袁卿你一不小心闪到老腰。”皇帝刘启将手中的帛书卷到一边放好,然后从右边又抽了一卷帛书出来展开以后,才是朝着袁盎调笑了一句,然后令人将袁盎扶到一旁坐下。
“袁卿,战事如何了”刘启看了一眼摊开在桌上的帛书,然后不经意的,皱了皱眉。
距离七王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已经有一个多月,这些时日以来,文武百官在朝会上,也是对战事多有提及,只是,朝中的文武大臣,每一人,都有着自己的心思,再加上如今七王的势力,看起来也逊色于帝室,隐隐之间,七王当中,为首的吴王刘濞,竟也有着取天子而代之的架势,又有其他的诸侯王,以各种方式,明里暗里的强调,此次争端,乃是刘氏的家室,以至于朝中文武百官,绝大多数,都是明哲保身,一旦提及战事,要么就是问罪有过失的文臣武将,要么,就是请求安抚,但当刘启问及御敌之策,亦或是谁愿领兵往前的时候,朝中的文武大臣们,却又都是各种托词。
这些文臣武将们的心思,刘启自然是明白的——七王起兵,无论是输是赢,是成是败,但总归来说,都是刘氏的家事,若是赢了,其改朝换代之后,先前率军抵抗他们的武将,亦或是出谋划策的文臣,又哪里能讨的了好
若是败了,也罪不及家人,其子嗣后裔,依旧能够继承诸侯王位,到那个时候,这些文臣武将们,依旧是为人所嫉恨。
是以,如今七王起兵,朝堂之上,刘启一眼过去,竟是找不出几个有用之人。
而这些文武百官们之间,最令刘启惊讶的,还是太尉袁盎。
在七王起兵之前,太尉袁盎,是因为那削藩策之事,和御史大夫晁错,和皇帝刘启的关系最为紧张的人,在晁错坚持要上削藩策,而刘启又全力支持的时候,袁盎甚至说过,帝国恐怕都会为此倾覆的说法。
但在七王起兵之后,袁盎却是这朝堂上,为数不多的,坚持要起兵抵御的人,其人甚至是打算以老朽之身,率军出征死于阵前,只是,这想法,却是被众人给劝住。
但总归,因为这事,先前袁盎和刘启因为削藩策导致的分歧,也是重新的弥合起来,再加上朝堂当中文武百官们,因为七王之事,牵扯不休,是以,心烦意乱之下,刘启干脆就不在朝堂上提及七王之事,转而是在这天禄阁中,召见一众有战心的臣子,商量军要国事。
而这些人当中,名义上执掌汉帝国所有大军的太尉袁盎,无疑是来的最勤的人之一。
“一月以来,我军且战且败且退,多有不顺。”
“陛下,老臣再请,令边塞之军,回师勤王。”袁盎依旧是摆出一副和往常一般的苦色来。
“此战叛军早有准备,我军却是仓促应战。”
“再加上国中大军,除开拱卫长安的禁军之外,其他的大军,都在边塞。”
“国中能够调度之军,也就各处郡府之内的卫所而已。”
“一县不过数十人,一郡不过数百人。”
“这般兵力,又哪里挡得住贼军百万之众”
“如今,黄河以南,已经尽数落入逆军之手。”
“我军据河而守,勉强将叛军,挡在黄河以南。”说着如今的战局,袁盎也是忍不住叹了口气。
帝国大军百万,其中十之**,都在南北边塞,分别应对匈奴和越彝,再除开镇守长安的十万禁军,其他分散至各郡府州县的大军,加起来,也不过寥寥数万人。
自开战以来,若非是袁盎当机立断,整合指挥,令各君府州县的守军,不至于是一盘散沙般各自为战,又且战且退,几乎是将各处郡城州县,都是拱手相让的话,最后大军统一退守至黄河以北的话,如今帝国当中,除开拱卫长安的禁军之外,只怕是连据河而守的兵力,都拿不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