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方书琦轻笑起来,“答得如此勉强。既然是朋友,朋友是不该去打听朋友的秘密的,谁还没有一点秘密呢您说是吧”
抽粉儿抽的正爽的多尔衮怕方书琦一生气,将粉儿配错了,感慨的说道:“方先生不要在意,到了我这个位置,事无巨细,打听清楚点儿,总归没有坏处,不过你说的也没有错,互相还是有一点秘密的好。虽然我们以前是敌人,但现在是朋友,以后,这朋友或者会越做越久成为盟友也说不定。”
多铎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草药,关心的说道:“方先生,这些草药都用了,我兄长这病就没有问题了武道修为还能重新精进”
方书琦哼了一声:“想什么呢能保住性命就不错了,还妄想贪图武道修为的精进没有名师的传授,武道修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况且王爷这种身份,更应该将心思放在国家大事上,太过于沉溺于武道,反而不是什么好事儿。”
多尔衮心里暗暗得意,眼前这方书琦断然不知道,自己豢养了多少武者,自己只要身体恢复了,别说是先天的境界了,就算是更进一步都完全没有问题。
“能够活下去就不错了,至于武道境界,我可不敢奢求。”多尔衮淡淡的笑着说道。
“还是您是明白人。大清在您的治理下,更进一步,那是理所当然的,就算是逐鹿中原,也未必没有可能。”方书琦笑着说道。
“不过,我还是要感谢你方先生,无论如何你都救了我一命,此去山东创业辛苦,不如暂留在我这边,等到徐梁那边稳定了,你再过去。本王也感觉和你颇为投缘,想和你多聊聊你们中原的文化。”多尔衮立即打蛇随棍上。
“其实就中原文化来说,不论是贵国的大学士范文程,还是从大明投降过去的洪承畴都比子不知道要强多少,您有什么疑惑问他们便好,子还有主公需要辅佐,就不在您这里耽搁了。况且,他日我们也许能成为盟友,到时候王爷在跟我夜夜畅谈也未尝不可啊。”
“好好好,”多尔衮知道自己还要依仗方书琦给配草药,自然不会过分为难他。只是没能将他留在自己身边,多少有些遗憾。
徐梁能够有今天,多半有这些文人的辅佐,若是能够在自己身边辅佐自己,自己征服大明之路也许能够更顺畅一些。
第三百三十四章 狡猾
第三百三十四章狡猾
多尔衮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从一开始他就存了利用徐梁的心思。
徐梁求他与李自成会盟,起初他佯装同意的,至于在自己准备充分之前去惹恼李自成,他是断然不会去做的,但是在最后见到徐梁之后,他又同意了。
因为徐梁展现出来让他足够敬佩的实力,如果自己最终没有答应徐梁的请求,那么以后的合作将完全没有可能。
尽管多尔衮不知道,徐梁已经冲出了包围圈,为什么依然对于自己没有雨李自成会盟非常不满。
但是他依然不愿意因为这件事情让自己与徐梁之间产生嫌隙。
所以连夜启程,没有联系吴三桂,多尔衮就直接从山海关启程,赶赴京师。
与大顺的士兵见面,并不愉快。
守卫在京师外围的是一位年轻的将军,他只有五千多卫士。
可是当他看到满清大军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畏惧。
他放声大笑,并毫不犹豫的抽出了战刀,一脸狰狞的望着汹涌而来的满清队伍,大声喊道:“准备迎敌!”
一时间仿佛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起初多铎与多尔衮都认为他们可以轻松的攻破京师。
可是当他们看到眼前的部队的时候,两个人都退缩了。
“震山营的弟兄们!!”
罗虎振臂大声呼喊道。
“有!”将士们纷纷拔出战刀,冷冷的看着眼前的敌人。
五千人一瞬间结成了军阵,手里的战刀砰砰的拍打着盾牌。
这是传说中的重装步兵。
“前进!”
“轰!轰!轰!”
多尔衮熟读兵书,他下意识的就想到了曾经的魏武卒,或者说岳飞的岳家军。
脚步声如同惊雷一般慑人。
此时前几天的大雪虽然完全融化了,但是地面非常泥泞,并不是骑兵作战的大好时机。
多尔衮回头望了一眼,就连往日里能征善战的白摆牙喇都有些憷头。
他便清楚,今日并不是决战的好日子。
一阵大风刮来,把那些旌旗吹得猎猎作响。
多尔衮在披甲奴的保护下,来到阵前,用手挡在眉下,盯着大风眯着眼睛望去。
前方部队已经非常接近了。
“突击!突击!”
罗虎一声令下,五千震山营将士毫不犹豫的对着多尔衮的部队发起了冲锋!
“这是”多尔衮一脸震惊的看着眼前的对手。
“是李自成的震山营,近义词老营的精锐部队!”洪承畴在一旁说道。
“天啊,仅仅是震山营就如此威武了,若是老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多铎震惊的说道。
罗虎一脸不屑的看着眼前的敌军正在退缩,一脸平静的说道:“令人传话过去,就说大顺罗虎在此,哪个不长脑袋的敢来捋本将的虎须”
吴三桂眼前这支部队的表现给震撼了。
他想答应,却有担心地方军阵中有神箭手。
可是若不答应,在这众目睽睽之下做了缩头乌龟,那可真的是丢了大清的脸面。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顺军的前哨已经喊了五遍,见到没回应,他就不屑的回转去复命。
“将军,这满清的首领就是个软蛋,不敢出来!”
“就这本事,也敢来中原闹事”
“这位将军且慢,我乃大清国摄政王,听闻大顺立国,特来会盟拜见。”
多尔衮眼睛一转,计上心头,连忙走上前去,一脸恭维说道。
一直被紧张的气氛压抑的顺军将领们闻言忍不住哈哈大笑。
“将军,这厮竟然服软了!哈哈哈!这些满清果然是没软子的废物!”身边参将们的笑声被罗虎的凌厉的脸色给打断了。
身边的参将都有些不甘的说道:“他们就是软蛋吗!将军何必如此!”
“看不起你的对手,就是不珍惜自己的生命!”
李自成夜入京师,屁股还没有在龙椅上做暖和,就见到了多尔衮的使者。
对于多尔衮,大顺的君臣虽然颇为不屑,但是却也知道,伪明在满清的打击下,才国力日渐衰弱,自然不可不重视。
当然让李自成真正重视多尔衮是他手下的十余万大军。
他怕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了差子,要知道大顺攻占大明京师,消耗的精力非常大,此时各部队都希望休养生息,至于愿意打仗的人却没有几个。
毕竟大多数将领是农民出身,富即安的心里此时开始作祟。
真正有见地的李岩和宋献策等人却也不敢贸然得罪李自成手下的核心将领们。
对于会盟这件事情,李自成心里着实有些不愿意,因为在他看来,多尔衮是借机要挟自己,对于自己的威严着实是一个打击。
况且伪明的太子正在朱聿键的带领下逃窜,自己去与多尔衮会盟,势必会分散自己的精力。
但是这件事情由不得自己做主,因为多尔衮已经杀到了京师城下,而自己的将士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当中,所以李自成还是见到了多尔衮。
李自成的部下有很多事九边的将士投降过来的,对于多尔衮在心里天生有些畏惧。
如果不是李自成的嫡系还能给她撑住场面的话,怕是此时这些人自己就已经溃散了。
一身龙袍的李自成心里有些窝火,但是却不得不表现的风轻云淡满不在乎的样子,他生怕自己表现出一丝怯弱,让多尔衮以为有机可乘。
多尔衮也在悄然打量着列阵在前的数万老营精骑,以及十几万闯营精锐步卒。
多铎在多尔衮耳边轻声说道:“兄长,这些士兵确实不错,若是硬撼的话,我们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多尔衮此时刚抽了粉,整个人有些轻飘飘的,心情也平复了许多。
此时他依然没有感觉到鸦片对自己带来的坏处,他只是感觉自己对于这种药草似乎非常依赖,但是却不知道这东西对于自己将是致命的毒药。
“你权且放心,对于如何面对李自成,我自有主张,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个农夫而已,能有多大的本事。”
虽然打心底看不起李自成,但是当他面见李自成成的时候,却又换了另外一幅模样。
躬身行礼,一脸的谦卑,笑着说道:“大清摄政王多尔衮见过大顺皇帝陛下。”
李岩见到多尔衮如此模样,心里微微有些震惊,料想这多尔衮毕竟心声奸计,当下想提醒李自成心。
但是李自成却被多尔衮这一拜生出了十分的满足感。任你是蛮夷的摄政王,见到我的时候,不照样也是毕恭毕敬。
李自成微微一笑,搀扶起多尔衮,轻声说道:“你也是一国之主事者,大可不必如此。快快起身。”
此次吴三桂南下,带了满朝文武不少,李自成直接说他是一国主事之人,全然不将福林皇帝放在心上,对于那些满清忠于皇室之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非常不礼貌的事情。
尤其是李自成搀扶起多尔衮的时候,竟然像是长辈对待晚辈的样子。
仿佛大清就低了大顺一等,不少人就要上前呵斥崇祯。
却被多尔衮一个严厉的眼神给止住了。
多尔衮毕恭毕敬的看着李自成,尊敬的说道:“我们乃是辽东蛮夷之地的一微不足道的国,见到了大顺天朝上国风范,自然不敢妄自尊大,所以见到天朝皇帝陛下,自然应该以礼相待。”
多尔衮一句一个天朝上国,让刘宗敏等人心里听得甜甜的,而李自成更是听得有些飘飘然了。
哼,李岩等人都说满清强大,不得不重视。
如今看来,也不过是见风使舵,没有多大胆气的废物。
“尔等识大体,懂得天下大势,朕心甚慰。只是不知道你此次与朕会盟,有何想法”
多尔衮顿时换了一副疾苦之色说道:“肯定大顺皇帝陛下得知,我清国地处辽东,土地贫瘠,环境苦寒,百姓生活困顿不堪,今日与陛下会盟,第一是想瞻仰天朝上国皇帝风采,第二也是想让陛下赏赐一块肥沃的土地,让我们也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若是陛下慷慨,我清国愿意纳贡称臣。”
第三百三十五章 大意
第三百三十五章大意
李自成如何也没有想到,多尔衮与自己的会盟,会是一种这么低的姿态。
本来费尽心思想在多尔衮面前展示一番武力的,结果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这让李自成有一种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的感觉。
不过既然辽东已经是多尔衮的囊中之物,所以李自成就毫不犹豫的将辽东封赏给了多尔衮,同时还将国库中刚刚追缴来的财物,直接回赠了给了多尔衮不少。
而换回来的也只不过是几只海东青,以及野山参罢了。
但是在大顺君臣看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让满清纳贡称臣,这是伪明几代君王都做不到的事情,我大顺只是展示了一番军威就做到了,这不争表面我大顺国力之盛吗
一时间,满京师的文人都开始歌功颂德。
李自成自然兴奋的不行,因为大顺的文武群臣内心都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和认同感。
至于本应该围剿伪明皇太子的军队因为被迫去准备迎敌多尔衮而导致伪明皇太子逃脱的事情他也没有放在心上。
就算是跑到了江南又如何到时候我大顺天兵一到,谁又敢不投降呢
朕连多尔衮都降服了,还降服不了你们
第二天举行早朝,虽然朝仪从简,但武英殿的宏伟规模和御座的富丽庄严,和西安的秦王宫规模和设备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他端然坐在高高的御座上,在香烟氤氲中望着两三百大朝臣们毕恭毕敬地叩头,山呼万岁,心情十分激动。当大家跪在殿内殿外向他行礼以后,他望望跪着的文武百官,按照事先想好的腹稿,用竭力保持平静的声音说道:“朕世代务农,本与世无争,奈何朱家当朝,残暴无道,民不聊生,这才率众起义,吊民伐罪,至今已有十六年。
朕亲率士卒,身经百战,才有今日之基业。
其中艰辛,恍如昨日。朕希望满朝文武,能够常思创业之济南,同舟共济,兢兢业业,共创大明万世不朽之基业。
宰相牛金星出班奏道:“陛下乃是万世难出的英明创业之主,虚怀若谷,睿智天纵,有此圣谕,臣等敢不遵行,效忠尽心!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一齐叩头,山呼万岁。
随即一位先前服侍崇祯的太监用尖锐的嗓子喊道:“朝会礼毕,列位臣工,有事即奏,无事退朝。奉圣旨,汝侯刘宗敏,丞相牛金星,军师宋献策,将军李岩,六政府尚书留下,御前议事!”
官员们叩头起身,除奉旨留下的重臣之外,所有的官员们都鱼贯而出。李自成走下御座,先到东暖阁在龙椅上坐下,然后以刘宗敏为首,牛金星第二,后边是宋献策,李岩,六政府尚书,另外有亲近的武将李过和吴汝义。李双喜三人。他们进入暖阁以后,又一次向李自成跪下叩头。
文臣们向李自成行叩头礼从心里视为天经地义的君臣之礼,只有刘宗敏尚不十分习惯,所以动作上不够自然。
对于刘宗敏的不恭敬,李自成早就习惯了,完全没放在眼里,笑着说道
“我大军兵不血刃,攻克北京,虽属天命所归,也依赖全体文武努力。目前朝廷初建,百事草创,江南尚未平定,张献忠窃据川西,辽东吴满清虎视眈眈,今日朕召见诸臣,就是要重新商议一下,未来的国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