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李自成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一下,用炯炯的目光向大家巡视一遍,然后望着牛金星问道:
“宰相,登基之事,乃应天命,收揽民心之首要,你与军师和各部堂大人们商议定了么”
牛全星站起来恭敬回答:“昨天晚上,臣与军师及六部堂大人们特为皇上登基日期作了研究。
都认为越快越好,最后定位半月之后。”
李自成微露不愉之色,转向军师:“先生,既然越快越好,为什么还要等到半月之后呢”
宋献策站起来说:“伪明虽然覆灭,但是吴三桂依然控制着十余万关宁铁骑,这支部队以前对于伪明颇为忠心。若是想天下太平,需要陛下亲自收服这支虎狼之师。目下,吴镶这边已经答应劝其子吴三桂来投降,吴应熊也写了书信,陛下若是在降下一封旨意,劝其来降,这关宁铁骑处于夹缝之间自然不会与我大顺为敌。
不过这一来二往之间,颇耗费些时日。所以陛下要等上些时日。”
李自成虽然心里依然不快,但是却知道这支关宁铁骑的重要性,所以只能在等待一段时间。
李自成寻思了片刻,又对着刘宗敏说道:“汝候,明朝官员大官大贪,官贪,百姓民不聊生,向他们言行拷问,追赃财物,乃是我们在出师前的方略,眼下京师已经攻克,追赃之事刻不容缓,你打算何时做起”
李岩闻言,顿时大吃一惊,这种事情可不能胡来。如今大顺已经成为新的朝廷,一切事情理应有所法度,动不动就抄家算什么事情
这哪里是一个朝廷应该做的事情,这根当初的流寇没有任何的区别啊!
一咬牙便要走出来劝谏,却被宋献策一把给拉了回去。
刘宗敏早就看见了李岩的异样,他看不起李岩这种读书人,在他看来读书人之间都是互相勾结的,李岩刚才想出来说好话,定然是收了其他人的好处。
所以当下他当做看不见李岩异样的样子,也没有起身应对,就坐在椅子上大大咧咧的说道:“臣决定从明日起,开始逮捕明朝的皇亲国戚,和所有七品以上的官员,好好的教训他们一番,给天下百姓好好的出一口怨气,也收缴更多的物资,以补贴军用。”
李自成点头说道:“朕在京师登基之后,至于是返回长安,还是立京师为首都等日后再议,但是至于追赃大事,必须在月底之前,做出成效。”
李自成虽然如今已经当了皇帝,但是本性却没有改变。当初攻入京师,百姓们之所以那么欢迎他,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做出了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承诺。
但是百姓不纳粮,士兵还得吃军粮啊。这军粮怎么来,就只能从官员那里弄了。
所以说李自成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却没有转变思维,成为地主阶级的维护者,反而依然担当了一个破坏者的角色。
作为帝王来说,这是非常不明知道,因为他这样做,势必得罪大明的地主阶级。
那些地主阶级之所以欢迎他,是因为大家认为李自成当皇帝对大家不会有什么影响,还可以结束战乱,但是没有想到,李自成是一匹喂不饱的狼,这个时候,大家势必会恨李自成入骨。
刘宗敏虽然是百官之首,但是也不是什么文化人,对于治理国家也没有什么见解,他唯一的见解便是,追赃可以获得很多的财物。
那些金光闪闪的东西,是他最爱。他恨不得将所有人的财宝全都收入囊中。
至于这些官员是否支持大顺,他全然不在乎,因为在他眼里,这些人都是软骨头。
刘宗敏洋洋得意的说道:“请陛下放心,这些养尊处优的官员,也就欺压一下没有本事的平民百姓,实际上一个个胆如鼠,只要我手中蘸着盐水的鞭子一抽,刀把子一扬,他们顷刻间就会吓得屁滚尿流,至于金银财宝,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不交出来。”
第三百三十六章 吴三桂起兵
第三百三十六章吴三桂起兵
说来也奇怪,李自成自登基以来,这天下便变得风调雨顺,连续几场大雨,瞬间便缓解了长久以来要人命的旱情。
就连护城河的水都开始暴涨,原本澄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一改往日里几乎干涸见底的惨象。
只不过没有雨的时候是旱灾,有大雨的时候是水灾。
大家虽然祈求下雨,但是却也畏惧暴雨,很多百姓的民房坍塌,无处可归,这对于新生的大顺皇朝来说也算是一个沉重的考验。
若是连个普通的水患都治理不了,还谈什么治理天下。
大顺帝国的文武官员每日里奔走在受灾前线,拯救苦难的百姓,一时间也倒是为人称颂。
过了几日,雨虽然下在下,但是不像前些时日那么凶猛,一具具浮尸飘在水上,眼睛凸出来死死的盯着前方,格外的渗人。
朝廷出钱,让百姓去打捞这些尸体,现在天气热了,免得遭了瘟疫。
要知道现在京师的鼠疫还没有彻底结束,这大顺的士兵进了京师也有不少人遭了鼠疫。
这与朝廷的战斗并没有减员多少,但是这鼠疫却开始让大顺士兵大规模的减员,这让李自成不得不重视。
京师是一座极其古老的城池,最早的时候叫幽州,到了数百年前,忽必烈一统天下,便将此地更名为元大都,以更好的控制富硕的汉人江山。
当然,占据了京师不代表你便统治了江山,其实京师是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因为当年成祖定都北平府的时候,便已经考虑过很多的因素。
这京师根本不是什么享福的地方,而是抗击外敌的最前线。
在京师,可以第一时间调兵到蒙古大草原,也可以威慑朝鲜和辽东,甚至一衣带水的瀛洲,当然到了李自成这里,顾虑更多。
他虽然占据了京师,但是北方其实已经形成了强敌,虎视眈眈的多尔衮,手握重兵的吴三桂,辽东的刘泽清根本不鸟他。
此时便显现出李自成战略上的短视来了,他拿下京师之后,便以为这江山就是他的了,很多地方割据势力,只要自己送去一封诏书,他们便会投降。
当然,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去继续征伐不可能。自己身边的士兵从进入京师开始,便有腐化堕落的迹象,以前进京师前,随随便便吃点儿就能凑合过去。
现在不让士兵隔三差五吃顿饺子,他们就能闹事儿。
至于各地方的割据势力,更是让李自成头疼。天高皇帝远的,你去围剿他们吧,他们瞬间就会远遁。
人去的少了,他们没准儿还能联合起来,让你围剿的大军一去不复返。
从古到今,新王朝建立之后,清剿这些地方势力是最难做的事情。
处理不好,新的王朝便会有短命之忧。当初的大隋那么强悍,结果两世而亡,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势力太过于强大。
当初,明太祖在南京定都之后,他对于地方割据势力处理的就非常好。
首先他听取了朱升的策略,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自己一直在积蓄势力,没有急于称王,也就没有必要那么早的去对抗那么多的割据势力,只不过是谁离着自己近,谁威胁到了自己,自己在想办法去解决他而已。
到了后期拿下京师之后,也没有急于定都北京。
而是继续想尽办法休养生息,提高生产力,从洪武元年到洪武晚年,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去征战,想尽办法去铲除地方势力。
朱元璋是有这个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的。
首先是手下的将领大多数能独当一面,而大明产出的物资也足够他支撑一场又一场的大战。
其次,便是文人集团的支持,文人支持,庞大的政府机器才能运转。
第三,便是国家的认同感,当时明太祖喊出的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这让很多有志之士,前赴后继的去支持他。
也正是这样,朱元璋才能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基本上统一了中国。
但是李自成却不具备朱元璋的各项条件。
第一,他没有属于自己深度建设和开发的根据地。
第二,他的将领大多数没有多少文化,很难独当一面。
第三,文人集团对李自成的认可度不怎么高。
所以李自成现在对于地方割据势力并没有多少办法,甚至如果可能,李自成连辽东都不愿意让给多尔衮,但是自己实在是不想跟满清十余万兵马血战。
不过,李自成不想打仗,但是别人却不愿意放过他。
他潜意识里的一道诏书便能让各地闻风而降的事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开始有各方势力联手打压他。
首先是南方的史可法誓师五十万,准备北方勤王救驾。
其次,左良玉等人也开始蠢蠢运动,蚕食大顺的国土。山东的刘泽清开始训练部队,准备进攻大顺。
而派到吴三桂那里的使者,虽然带回来了好消息,但是吴三桂迟迟不来京师,这也让李自成心里隐隐约约有些担忧。
新成立的大顺面临着种种考验。
李自成的心情几乎是崩溃的,他虽然有志夺取天下,但是没有想到,夺取天下之后,每天要处理那么多的烂摊子。
难民日子不好过找自己要钱。
割据势力进攻朝廷要前。
当年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要钱想过好日子。
半路跟着自己来的士兵也想要个好待遇,享受好的生活。
这些都让李自成头疼的不行了,李岩还隔三差五的来找自己几趟,劝自己能够暂缓登基,甚至退出京师,只带走从京师夺取的财物和人口。
至于京师谁爱要就给谁。
这些话气的李自成脑仁疼,但是又不能当面骂出来。谁让自己想将礼贤下士的样子装的足够呢
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京师,还没有好好享受一番呢。你竟然劝老子走,你脑子让驴踢了
老子不仅不想走,还想将皇后和妃子们都接来,以后就住在京师了,凭什么走
老子就想登基,京师都是老子的了,凭什么不让老子登基
你见过天天住金銮殿,还不登基的人吗
这脑袋疼的日子过了没有几天个,更让人脑袋疼的事情发生了。
吴三桂这个畜生起兵了。
第三百三十七章 老套实用的计策
第三百三十七章老套实用的计策
本来说的好好的,回京师投降,然后自己封他个爵位,便让他去南方替自己开疆拓土。
谁曾想到,这个家伙往回走着走着,一刀把自己的使者给剁了,然后扯旗造反。
这关宁铁骑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当初李自成可以拿下京师,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吴三桂并没有参与。
对于京师的战事,完全是以一个看客的身份参与的。
可是他一旦准备参与了,这件事情就麻烦了
随着吴三桂的一声令下,京师外围的州县,瞬间崩溃。而且很多大明遗留下来的臣子对于李自成可谓恨之入骨。
根本不用吴三桂费多少力气,他们自己就会想尽办法杀死守将,迎接吴三桂入城。
就在京师一片哀鸿遍野之时,迅猛推进的吴三桂突然放慢了脚步,重新派遣的使者也到了京师。
吴三桂愿意停战,也愿意受降,但是有一个条件。
李自成承认吴三桂王爵的身份,割让京师以北的大片领土给吴三桂。
李自成商议让刘宗敏率兵去讨伐吴三桂,刘宗敏也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但是有一点儿要求,咱们兄弟是一起打江山的。
如今出了麻烦,你想去解决可以,但是咱哥俩必须一起去。
这就让李自成格外不开心了,现在我是皇帝了,哪有说打仗,就必须御驾亲征的
在刘宗敏和李自成都不愿意领兵出征的情况下,大顺的主和派逐渐占据了上风。
理由也足够充分,人家吴三桂并不是说不投降,只是有要求,不就是一个王爵吗给他,等到我们缓个劲儿来,分分钟教他做人。
所以满朝文武从李自成到文武大臣都比较倾向于大营吴三桂的要求。
这个时候,李岩站了出来,他坚定的认为,不能任由吴三桂折腾,什么好处都不给他,王爵也不给他。
这个辽东来的家伙,就是一匹喂不熟的狼,他不是想要好处吗那就消灭他!
别人不愿意给陛下分忧!我愿意!
这件事情让刘宗敏非常恼火,我才是大顺的军方领袖好吗我都不愿意去打仗,你李岩吃多了,管这个闲事儿
就你能打是吧
刘宗敏心里不快,就往丞相牛金星那里走,跟牛金星聊聊。
而牛金星的日子也不是那么顺心,因为人家宋献策和李岩算是盟友的关系,两个人有什么事情一起处理,比起自己孤家寡人来说,稳当了许多。
“丞相,这李岩和宋献策二人朋党为奸,祸乱朝政的苗头已经显现,你身为丞相不能不管这件事情啊。”
刘宗敏是武将,没有什么弯弯绕,每一次见到牛金星大抵就这样直白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牛金星虽然心里有想法,但是从来不这么直白的去说。
刚一开始还藏着掖着,怕刘宗敏只是来试探自己,后来一起聊了几次,牛金星才发现,这刘宗敏是真心对宋献策和李岩有意见。
这才表露心机,“大将军,非是我不想管这件事情,而是陛下颇为信赖此二人,二人对于大顺立国也立下不少功勋,我想解决此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可是也不能让他们继续放肆下去了。眼下满朝文武都觉得我们该跟多尔衮议和,唯独宋献策和李岩持有反对意见。
眼下李岩叫宣着要去北上对抗吴三桂,那可是十万铁骑,若是他李岩赢了,他跟宋献策的风头必然会盖过您,若是输了,我大顺的气运必定会有所损伤。搞不好连京师都守不住,咱们就得往老家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