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变成血族是什么体验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神行汉堡

    夏离冰看她一眼:“是他主动问的。”

    听到这话,唐宝娜若有所思道:“看来他真是打算做那个医疗信息相关的app,准备先从心理健康方面入手不会是要把老夏拉入伙吧”

    ……

    微微晃荡的地铁车厢中,向坤站在靠近车厢连接处的地方,两手拿着手机在打字,看起来似乎背靠着车厢壁。

    但实际上,他的背离车厢壁还有几毫米的距离,并没有靠上。

    身体的肌肉随着地铁的摇晃不断地进行调整,控制着重心,脚仿佛生了根般粘在车厢地板上,向坤也是在用着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机会对身体进行训练。

    而且在与夏离冰聊微信的同时,他也在对车厢里的人进行声音和气味信息的收集、快速判断,希望以后这能成为他的本能,到了一个新环境,就会下意识地收集信息进行快速判断,就像呼吸一样,而不用他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再做出判断。

    微信上,他和夏离冰的讨论——或者应该说咨询,已经到了尾声。

    也是今天在箭馆的时候,找了机会慢慢搭话,才从患病对心理、精神上的影响作为话题切入,开始和夏离冰探讨起来。

    虽然他的变异情况和一般的生病并不一样,但像是癌症之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基因突变、身体变异的结果,从身体变化对心理影响角度,同样可以慢慢找到可参考的理论或案例。

    向坤最后又问了个问题:“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个节目,有人能够靠‘心灵感应’,找到别人藏起来的东西,这在心理学或是脑科学的领域,有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解释的依据”

    和之前快速的回复速度相比,这次却是等待了很长时间才收到消息,他本来以为夏离冰可能会有长篇大论的回复,结果却是只有一句话:

    “这问题不像你会问的。”

    呃……向坤摸了摸自己的光头,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知道夏离冰的意思,是说他不像是会问这么“不科学”问题的人。

    但他也没法解释,总不能说,自己确实遇到了类似对物品“心灵感应”的情况吧。

    和夏离冰的讨论也让他想起了之前遇见的李教授,这些深耕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人员,对于没有证据支撑的各种“假设”,都是非常的排斥。

    这时候他又收到了唐宝娜的微信,说他们明天要去邻市骑马,问他有没有兴趣。

    向坤想了一下,给予了肯定的答复。

    收起手机后




第六十八章 麻辣兔肉
    第六十八章麻辣兔肉

    上一次用兔肉做菜,向坤只是一种游戏的心态,对于最后做出来的菜好不好吃,甚至能不能吃,都不在意。

    但这次,他却是真正地把注意力放在了菜的味道上。

    他想做出一道好吃的麻辣兔肉,以此回馈刘诗铃和她妈妈送来的点心。

    备好各种调料后,向坤将那只兔子一分为四,他现在要做是在实验和总结,调试味道,所以并不能保证一次成功。

    因为变异之后,并没有针对味觉进行训练,又没了一般的进食需要,所以味觉在变异后变化并不大,不过好歹没有退化。

    但嗅觉和味觉系统本身就是经常互相协同工作的,特别是在品尝食物的时候。

    再加上现在他大脑分辨和处理各种感官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所以品尝食物的时候,尽管他的味蕾细胞并没有比普通人强多少,但对接受到的味觉信息,却可以进行更详细和全面的分析。

    而且没有食欲的干扰,他对于味道的分析也会更加的客观和准确。

    “嗯,这个料酒的味道有点突兀,加多了,或者可以去掉”

    “偏淡了,蒜和酱油可以多加一点。”

    “似乎炒过了一点,肉变老了”

    “嗯,小胖妞他们好像是湘楚人,干辣椒可以多放一点。”

    向坤本来只是想要把之前在网上记下的菜谱好好地还原出来,做出一盘味道还不错的麻辣兔肉就行。

    但做着做着,专注于这道菜肴的制作,不断地根据做出来的味道进行修改和微调后,他已经大幅偏离了原本的菜谱,不论是各种配料的用量,还是烹制的过程。

    甚至原本被他分为四份的兔肉,后两份又被他继续分了四份,以便他继续尝试和调整味道。

    等到向坤终于对成品的味道感到满意后,看了眼手机,已经是凌晨2:43,不知不觉中,竟已过去了六个小时。

    看着垃圾桶里的麻辣兔肉,向坤不由苦笑,还是老毛病啊,一旦沉浸到某个事情里,不做好的话就会觉得别扭,浑身难受,念念不忘。

    以他现在的能力,如果愿意花时间的话,成为一名很厉害的大厨应该没什么问题

    不过不能吃东西的大厨那是真的很奇葩了。

    把厨房清理了一下,然后将自己调整后觉得味道最合适的麻辣兔肉菜谱,在电脑上记录下来后,向坤便暂时把这事放到一边。

    这一次的饮血期,向坤的训练计划,大都是针对自己的思维和学习能力的。

    向坤的第一个训练方法,就是看书。

    本来他自己是准备了一个书单的,但是在今天和夏离冰聊过天后,夏离冰应他的要求给他推荐了十几本脑科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临床医学方面的书籍。

    于是向坤从网上免费下载或付费购买了这十九本书的pdf文件,其中也包括第一次在咖啡厅看到夏离冰带着的、那本厚度可以拿来挡刀的大部头《沈渔邨精神病学》。

    向坤右手中指按在pagedown按键上,以自己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进行着阅读。

    每看过3页后,他会停下来,闭上眼睛重新回忆看过的内容,将它们在脑海中重现出来。

    也就是说,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不仅要一边理解内容,还要将它们全部记下来。

    虽然变异之后,他的记忆力已经得到了不小的提升,但远没到能过目不忘的程度。

    而现在,他就是准备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期在下一次变异后,能有大幅的提升,帮助他提高学习知识的效率。

    如果是单纯地提升对文字等信息的记忆速度,其实并不算困难,他相信在一个饮血期内进行超过30个小时的针对性训练,饮血变异后,应该就可以有明显的提升。

    但问题是,他并不是要进行按部就班的考试,而是为了帮助提升学习能力和以后的实际应用能力。

    所以在记下所看内容的同时,他需要先理解那些内容。或者说,看懂了、理解了那些内容的同时,把它们背下来。这个难度,就要高很多了。

    当然,一部分专业类书籍的内容,并不是智商足够,想看懂就能看懂的,需要一定的前置知识,如果想要彻底理解的话,甚至需要延伸的其他相关学科内容。

    所以向坤现在的“看懂”、“理解”,只是他在现有基础上能够理解的内容,然后利用现在远超普通人的信息归纳、分析、计算的能力,强大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脑海里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

    在第一次阅读时无法理解的部分,先记起来,在过后再通过其他专业书籍、互联网,或是咨询夏离冰来得到解答和补完,所以将内容完全记忆下来,很有必要。

    而且这样可以让他简化针对性训练的模式,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同时提升获取知识的效率,毕竟他并不是科班出身,不是针对某一专业或学科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学习。



第六十九章 群体震慑
    第六十九章群体震慑

    向坤到了的时候,唐宝娜三人已经在杨真儿的x3上等他了。

    拉开车门坐上后座后,三女和他轮流打了招呼,然后唐宝娜便问道:“你午饭吃了么”

    “自然是吃了。”向坤点头应道。

    打了转向灯,重新把车驶上主路的杨真儿说道:“那家的鳗鱼饭味道超好的,‘琦玉老师’你找机会也可以自己去试试啊,鳗鱼蛋白质含量应该也挺高的吧,算是健康食品哟。”她们中午要吃饭的时候,自然也有约向坤,而不出意外的,再次被拒了。

    “我不吃鳗鱼。”向坤简单地回道。

    “鳗鱼也不吃你这不是控制饮食,是挑食吧……”杨真儿不解道。

    向坤说道:“确实,我的口味是比较奇葩,所以现在基本不和人一起吃饭。”

    “那你平常到底吃什么”坐在前面副驾的唐宝娜回头好奇问道。

    “不一定吃什么,不过吃的很少就是了。”向坤含糊地回答道。

    而后他便转移话题,用昨晚看过的几个精神病方面的问题向同样坐在后座的夏离冰请教。

    聊了没几分钟,夏离冰就有些惊奇道:“我推荐给你的那几本书,你昨晚就已经开始看了”

    向坤提的几个问题,都是那些书里的疑难,没有看过书,或是对这门学科没有了解的话,是问不出来的。

    “是啊,看到了半夜。”向坤说道,他所问的内容,都局限于一两本书里,倒是不担心夏离冰对他的学习、阅读速度有什么怀疑。

    唐宝娜回头插言道:“老夏,你这次是要调到海西省哪个市的医院来着”

    向坤奇怪道:“你要去海西省怎么不留在本市”他很清楚,三女都是本市人,而且家庭都比较富足,加上夏离冰本身的学历和能力,要留在本市的医院,应该没什么问题才对。

    在开车的杨真儿撇了撇嘴:“别人毕业后,都是削尖了脑袋要留在本市的医院。我们家老夏倒好,本市的三甲医院主动要她,她都不留,自己找关系往外省跑!而且还不是去省会或其他一线城市,对了,老夏,你是去哪个城市来着”

    “刺桐市。”夏离冰说道。

    向坤一呆:“刺桐市”

    唐宝娜看到他的表情,想起什么,问道:“对了,向坤,你之前好像有跟我说过,你也是海西省人”

    向坤点了点头:“我就是刺桐市人……”

    唐宝娜一怔,看向后座的夏离冰,忍不住笑道:“这还真是巧了。”

    杨真儿也是有些惊奇:“这么巧的要不是老夏要去的医院两个月前就定好了,我都要以为她是冲着‘琦玉老师’才要去海西省呢。”

    “我现在又没在海西省。”向坤摇了摇头,然后对夏离冰问道:“你怎么会想到去刺桐市的那好像没有哪个医院有比较有名的精神科按理说,你读的两个专业,都是留在本市发展机会更好吧”

    夏离冰简单回道:“那里有关系。”

    “关系”向坤不解,杨真儿不是说,本市的医院主动要她,而她不肯留么难道去海西省的二线城市医院,还要专门找关系

    唐宝娜听出他的疑问,帮着解释了一句:“她去的那家医院,副院长是她三婶,说是从小就对她很好,不过我们都觉得,肯定不单是这个原因。”

    杨真儿也道:“要说对她好,我对她更好!也没见她留下来陪我啊!这丫头,肯定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夏离冰也没有辩解,一副你们随便说,解释一句算我输的样子。

    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一行四人便到了邻市的马场。其实他们所在的城市,在郊区也有马场,但那个马场不仅消费更高、人更多、马更少,而且场地也小得多。

    “‘琦玉老师’,你真的没骑过马吧”下车前,杨真儿回头一脸认真地对向坤问道。

    “没骑过,怎么了”

    “哼哼,那我就不信你个新手这次还能比我强了!”杨真儿自信地说道,她可是个经验丰富的老骑手了,骑马可不是一般的体育运动,不是身体素质好就行的。

    向坤笑了笑,没说什么。

    不过他今天会愿意



第七十章 暴走的老夏
    第七十章暴走的老夏

    在与前车发生碰撞的刹那,向坤下意识的一手抓住车窗上方的握把,一手伸过去护住夏离冰,防止她因惯性前冲撞到。

    不过夏离冰的反应也很快,自己抓住了握把,稳住了身体。

    而且碰撞也比较轻微,刹车的惯性也不是非常大,倒是没有很狼狈。

    “没事吧”向坤看了眼夏离冰,又问前面的杨真儿和唐宝娜。

    好在前座的两女都有系安全带,没有什么问题。

    “没事……吓死我了,这车怎么突然停下了”杨真儿拍了拍胸脯说道。

    唐宝娜皱眉责备道:“这也是你全责!都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开车的时候注意前方,说话脑袋不要乱转,你怎么就是不改……”

    杨真儿吐了下舌头,连忙道:“知道了,知道了,我的错,我的错,一定改正……”

    看到前车的司机已经下车检查,杨真儿也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看看。

    向坤、唐宝娜、夏离冰也没有继续待在车上,都是开门下了车,帮着在车后摆三角牌。

    好在他们是在最里的车道,倒是没有太影响交通。

    杨真儿看了一眼两车相撞的地方,前车后保险杠有些微掉漆,而她的车基本上看不出什么损伤。

    “大哥,不好意思啊,我的错,我全责。”杨真儿倒也没有去质问为什么前车为什么会突然停车,很干脆地说道。

    “行,那你拿500块吧。”前车的司机是个三、四十岁,皮肤黝黑的汉子,扫了她一眼后直接开了价。

    杨真儿也不太在乎,没计较这价格是不是太高,就准备拿手机扫码转钱给他。

    向坤却忽然说道:“还是报警,走保险吧。”

    杨真儿一愣,不明白为什么向坤要帮她做主,这么小的事故,走保险根本得不偿失啊

    向坤继续说道:“正好趁这次把整个保险杠换了,反正去年和今年都没出过险,出一次明年保费没影响。”

    杨真儿心下呐喊:大哥,我今年已经出过三次险了啊!

    不过她也不傻,看得出来向坤是故意那么说的。以这段时间的接触来看,向坤显然不是一个喜欢自作主张、没事找事的人,突然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1...1819202122...29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