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汉校尉

    一个大使说道:“印度半岛有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船队巡逻,难不成这个三皇子奥朗则布还想要组建自己的舰队来反抗东印度公司对大海的垄断”

    “这估计就是奥朗则布的企图吧。我们不能够太过小看他。海岸线十分漫长,有些地方更是曲折和复杂,小船神出鬼没,还会袭击我们商船和旅客。如果不尽快遏制奥朗则布在德干高原的势力,恐怕我们分化印度王公的策略会面临失败。”孟买的官员说道。

    楚凌云听他的父亲说过,华夏对于印度半岛的控制策略是分化打压,所以原本的印度莫卧儿帝国被拆分成大皇子、三皇子、孟加拉王国三大势力。除了三大势力之外还有300多个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公,以及成千上万的采邑封建主,与东瀛战国时代的混乱有的一比。

    凌驾于印度三大势力、三百王公、上万采邑封建主上面的是半商业半军事化的东印度公司,已经有47个印度王公寻求东印度公司的庇护,向东印度公司提交保护费,并允许东印度公司在他们的领地上招募、训练士兵以提供给他们保护。

    &




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印度半岛帝星落(下)
    奥朗则布,本来应该是要统治印度莫卧儿帝国将近50年的大帝,此时倒在名贵的波斯地毯上,嘴唇发紫。

    在他的身边,是一群紧张的将领和王公贵族,他们的身体在微微颤抖,显然是对奥朗则布还感到有些恐惧。

    奥朗则布自诩为新的莫卧儿帝国皇帝,从年轻的时候一直到现在都致力于抵抗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半岛的控制,他也给东印度公司造成了巨大的麻烦,让东印度公司先后三次派遣数千军队对其进攻无果。

    然而这个枭雄人物没有被东印度公司所杀,而是倒在了部下的阴谋中。

    “他应该是活不成了吧我们在酒里下的毒可是那些人给我们的,他们说绝对没有问题。”

    “我们在场所有人都参与了这件事,任何人不得伸张出去,要是将来被清算旧账,我们这里的人都会背上背叛者的罪名。”

    在奥朗则布濒死之际,这群谋害了他的将领和王公贵族们毫不顾忌地商量阴谋。

    “为什么……为什么你们要这么做……只有帝国凝聚成一块铁板,我们莫卧儿帝国才能够中兴,驱逐来自东方的敌人……”奥朗则布的眼神中逐渐失去光彩,他有些不甘地发问。

    他逐渐掌握了与东印度公司抗衡的方法,每次东印度公司远征的时候他都避免正面作战,利用游骑和堡垒在山区作战,东印度公司连续三次都没有抓住他,也没有对他造成致命的打击。

    然而最终死在自己人的手里,这让他有些心寒。

    “十多年来,东印度公司、孟加拉王国连续派出三次远征军进攻德干高原。我们组织了五次北伐印度河平原。这还是大规模的战争,没有算上零零散散的小冲突。也就是说我们十年来大规模的战斗有20余次,小规模的战斗不下100次,超过10万青壮死于战争,平民死伤上百万。没有人能够承受这么大的伤亡!”

    “没错,我们的亲兵也是越打越少,甚至许多同伴都被东印度公司俘虏然后处决。继续与东印度公司为敌,就算我们这一代人没有被他们抓住,我们的子孙也会被抓住,被处以极刑!”

    “东印度公司是不可战胜的!他们拥有着可怕的火枪和大炮,他们的铁甲舰在大海上横行无阻,他们还有着巨大的财力讨伐我们,有他们在莫卧儿帝国就不可能恢复统一!莫卧儿帝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还不如所有人苟且偷生地活着,而不是继续与可怕的敌人交手!”

    “他们已经许诺在您死后将德干高原划分给我们这些王公,不过请您放心,您的儿子还是我们表面的头领,而且东印度公司不会允许孟加拉王国和大皇子的势力进入德干高原,因为我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一种平衡。”

    这些谋害了奥朗则布的王公将领你一言我一语,在奥朗则布的弥留之际给他最后的打击。

    “愚……愚蠢……”奥朗则布艰难地说出最后的话,然后没有了气息。

    王公将领们平时一向惧怕奥朗则布的威严,即使亲眼见到了他喝下毒酒,他们还是聚过来确认奥朗则布是否已经真的毒发身亡。

    “他真的死了,我们对外宣称他是暴毙而亡,然后德干高原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这群背叛了奥朗则布的王公将领在忐忑之余又露出贪婪的表情。

    他们卖掉主子,既可以结束战争、讨好东印度公司,又成功获得了在德干高原的土地。

    最惨的莫过于奥朗则布这个与东印度公



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 南洋中心广州府
    使节团经过了漫长的航行,他们从孟买到加尔各答,然后再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本土的疆域范围,上万海里的太平洋已经成为了内海。

    楚凌云这次单独前往西洋邀请诸国参加第二届万国博览会,同时也在沿海一些府县游历,了解这些地方的变化。

    以前重农抑商的各个王朝将精力放在农业上,内地的一些商业枢纽与沿海同分秋色甚至是更加重要,然而宣布永世停止海禁又向外扩张之后,沿海府县突然变得无比繁荣,凭借地理位置和海运的便利超过内地的一些城镇。

    在铁路还不算发达的时候,海运、河运的运力比起马车、苦力运输要高效许多。

    一艘1000吨以上的大帆船能够运输的货物可能要几百辆马车、骡车才能够胜任。

    从海外到来的资源和向海外输出的商品已经成为一些府县的重要经济支柱。

    譬如广州府,出于对东南亚的不信任,楚云没有将东南亚的中心放在巴达维亚、马六甲或者安南国,而是放在了毗邻东南亚的广州府。比如南洋电报网络就控制在广州府手中,只要广州府这边的基站出事,那么整个南洋的电报网络都要陷入瘫痪。

    广州府也成为了重要的茶叶的出口地和原料进口地,其前景比起楚云想象的还要夸张。

    楚云本来以为将来本土的经济中心会是在长江流域,尤其是江南地区。

    不过他还是多少被他以前所在的时代的眼光所限制。

    在吞并了东瀛、高丽、西伯利亚之后,辽东、辽南地区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三角贸易地点,北方兴起了工业基地,而辽东、辽南、东瀛行省、高丽行省、西伯利亚行省、京畿、琉球人口加在一起也有两三千万人口。

    广州府、福州、厦门等地因为夷洲、东南亚并入版图而成为了南洋的经济重心,而且这些地方比起长江流域,与西方、印度的距离还要接近。

    长江流域胜在腹地较广,还有长江这一条黄金水道。

    两广行省、福建行省加上夷洲、东交趾行省、南交趾行省、南洋行省,实际上人口优势也非常巨大,同时还具备了出口香料、橡胶、丝绸、瓷器、茶叶、蔗糖的能力。

    也就是说楚云认为的长江流域一枝独秀的场景没有出现,沿海地区变成了北方、长江、南洋三大贸易圈三足鼎立的局面,经济重心从江南向南方的岭南、北方的辽南偏移。

    这种经济重心分开的现象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财富大量地聚集在江南一处,那么很有可能会导致地区差距过大,甚至会出现其他的事端。

    楚凌云一行人率先来到广州府,这里的广州十三行变得极其繁华,珠江上停泊着无数的商船,商船上挂着各种各样的旗帜,五颜六色。

    岸上的十三行更是人满为患,街道两侧不再是那种低矮的商铺,而是高大的石质建筑。在远处还可以看到冒着黑烟的烟囱。

    他们在这里看到了各种长相的人,这些出现在广州府各种面孔的人来自南洋、印度、阿拉伯半岛、西欧。他们不只是商人,有些人还是水手、旅客、学者。

    很难想象一个国际大都会开始自发地在这里形成。

    这是楚云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沿海的府县是无区别解除海禁,广州府并不是什么单独的通商口岸,任



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上海县的崛起
    长三角的入海口,有一座本来很普通的县城因为海洋的开放而崛起,成为了一座日益繁荣的城镇。

    “本来松江府的知府衙门在华亭县,不过现在已经奉命搬迁往上海县。至元二十九年,松江府民物繁庶,于是当时元朝廷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因地居海之上洋,其名为上海。”

    楚凌云等人的使节团从广州府来到长江的入海口,此地接近最为繁荣的苏州城、杭州城、南京城。

    在黄浦江上有许多的大帆船,这些船只有些来自于东瀛、琉球、北方、夷洲、岭南、阿拉伯、西欧等地。

    凭借苏杭、南京等地的繁荣和长江黄金水道,无数的丝绸、茶叶从此地向外出口。

    “上海县位于长江入海口,想要不繁荣都困难。”

    楚凌云此次航行出使见识到的城市太多了,从西欧的伦敦到西亚的君士坦丁堡、非洲的亚历山大港、南亚的孟买、南方的广州府,这些城池有一些共同点,要么距离海洋很近,要么有大江大河,在大航海时代变得比以往更加热闹。

    部分存在感还不强的地区也得益于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像是大连湾、孟买七岛、加尔各答,更是从小渔村或者小山村变成了大港口。

    上海县不仅靠海,还位于长江的入海口,有着广阔的腹地,同时江南地区又是目前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因此楚凌云没有理由不相信上海县会崛起。

    “军主大人要我们将这里变成什么‘不夜城’,大规模地修建新建筑,因为黄埔江边有大片的空地。你们看那边,有大约1000人的施工队,他们在用机器和人力修建道路和新房屋。在松江府将知府衙门搬迁到上海县之后,就雇佣他们大兴土木。越来越多的商船进入黄埔进行贸易,不过上海县与苏州城、杭州城相比不但历史较短,而且建筑规模更是差的远了。”

    松江府的官员指着黄埔江一带热火朝天的工地,果然有许多工人正在进行施工,一座座砖瓦房、水泥房拔地而起。

    为了开发这块“新地”,楚云不但令苏杭铁路绕多一段距离,从上海县经过,而且还将部分人口迁移到这里,以充实这边的人口。

    江南地区过于繁荣,开一座单独的新城有利于平衡当地的力量,而且楚云在很早之前就成立了工会来制衡资本家。

    楚凌云并不知道他的父亲曾经在二十多年前和他的母亲说过要在这里建造一座不夜城。

    现在上海县已经有一点不夜城的雏形,不过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想要成为一座繁忙的城市可没有那么容易,还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

    松江府的官员邀请他们在当地就餐,众人就在黄埔江畔的酒楼。他们很难想象将来此地的地价将会十分高昂。

    虽说松江府将知府衙门搬迁到上海县,江南的商人还是将目光放在了苏州城、杭州城、南京城,甚至是扬州城,鲜有人在此买地。而考虑了买地的人,也不想会一夜暴富。

    楚凌云边看着窗外黄埔江的景色,一边在心底嘀咕,他的父亲考虑的事情也未免太多了,而且似乎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布局,以至于他此行见到的一切几乎都是他父亲带来的成果。

    &nbs



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 大大汉级铁甲舰
    大连湾帝国造船厂,此地为海军部生产了一代又一代著名的蒸汽铁甲舰。

    第一代大秦级主力铁甲舰的试验舰“伏波将军”,正式姊妹舰“卫青”及“霍去病”,还有数十艘的铁甲巡洋舰、巡防舰。

    楚云再次来到此地,原因无他,第二代大汉级主力铁甲舰的正式姊妹舰终于下水。

    阻碍帝国造船厂现在才造出正式舰的不是技术,而是没有需求。

    简而言之,就是现在九州军的五支舰队已经可以纵横四海,凭借性价比更高的铁甲巡洋舰就可以完成威慑、护航、巡逻等任务,第二代蒸汽铁甲舰的正式舰才姗姗来迟。

    如果不是楚云极力主张即使在和平时期,自己在极度领先的情况下仍然要发展铁甲舰技术,说不定这两艘姊妹舰也不会下水。为了修建这两艘船,可是花费了一百万两白银,而且以后每年还要给它们拨款进行维护,每艘船只又要配备几百个船员,

    在和平时期,维持一艘主力舰不如多建几艘小一点的蒸汽船。

    “我在设想中我们华夏应当有二十艘主力舰、八十艘巡洋舰,不过仔细想想,那样的负担太大,即使造的起也养不起。”

    “没错,即使是铁甲舰巡洋舰,价格都要几十万两白银,每年维修费也得几万两,还有各种物资的费用。主力舰就更贵了。”

    楚云与一群海军部的军官来到帝国造船厂,他们边走边闲谈。

    在几年前刘公岛演习的时候,他就来到此地,当时帝国造船厂建造的是第二代主力铁甲舰的试验品一艘使用了炮塔的浅水重炮铁甲舰。

    现如今,第二代铁甲舰的正式舰才出来。

    帝国造船厂的厂长搓了搓手:“如果说第一代铁甲舰的设计还停留在风帆时代,那么我敢保证,第二代铁甲舰,使用了炮塔结构的大汉级,绝对是与众不同的船只!”

    楚云他们走进帝国造船厂的秘密船坞区域,这里有海军士兵层层看守,因为这里有着最新式的船舶,还没有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楚云不止一次进入秘密船坞,当他见到了两艘停在船坞中的大汉级姊妹舰后,他的眼神发亮。

    巨大的主炮从炮塔伸出、厚实的装甲覆盖舰身和炮塔,没有了风帆,完全依靠蒸汽动力行进!

    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蒸汽铁甲舰啊!

    “大汉级铁甲舰,长度大约在94米,宽18米、吃水6米,满载排水量可达7500吨,比大秦级铁甲舰要小。但是大秦级铁甲舰的结构落时了,现在看来它使用的大量钢铁没用用到刀刃上。而大汉级完全不同,吨位变小之后,火力和防护力却更强,令人难以想象吧动力为两部水平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800匹马力左右,航速可达15节,可续航4500海里。”

    帝国造船厂的厂长自豪地为他们介绍两艘大汉级主力铁甲舰的参数。

    这是最先使用炮塔结构的主力舰“文帝号”、“景帝号”!

    楚云等人在赞不绝口中登船。

    大汉级主力铁甲舰的装甲厚到令人发指,令这个时代所有的炮弹为之黯然失色。

    “为了节省成本,水线以上的装甲层较厚,有35公分,而水线以下因为难以遭受到攻击,所以装甲层只有30公分。”厂长又向楚云一行到来的大主顾和上司介绍大汉级铁甲舰的装甲。



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 英雄无用武之地
    “大汉级铁甲舰,现在有了两艘!”

    楚云用手抚摸粗大的舰炮,其钢铁冰凉之处令他脊背一阵寒意。

    最强的矛和盾集于一身,简直就是可怕。

    没有任何船只能够和大汉级铁甲舰相提并论。
1...5175185195205215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