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狂野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烤串
还有一篇《汉城奥运会前瞻》也很有意思。
汉城是古称,一直延续到005年,才z文译名为“尔”。
这个周日就开始了,不过杨可并不感兴趣,因为汉城奥运会中国的成绩并不理想,好像只取得5枚金牌……排名是第11位。
杨可看了一会儿报纸,车厢咣当的厉害,所以很累眼睛,便把报纸放到台上,望向外面的风景。
天空蔚蓝,树木迅速地倒退,成片的水稻也旋转着倒退……
对面的女孩子看了一眼台上的报纸,然后对杨可道:“你好,我可以看看它吗”
女孩子的声音虽然清纯,但明显有些生硬。
“当然可以。”杨可拿起报纸递给女孩。
女孩子看了一会儿,扭头对贵妇人说了一句日语。
别人听不明白,杨可却听的清清楚楚:“奶奶,我们在这里能看见奥运会转播吗”
贵妇人道:“我也不知道,你爸爸会告诉你的。”
在杨可的记忆里,这届奥运会,中央电视台是转播了的。
于是用日语告诉二人,中央电视台转播。
二人惊奇。
陈志惊奇。
另两人也跟着惊奇。
在当时,要是会外语,那可是高大尚的存在,高人一等,是让人羡慕不已的。
陈志只知道杨可学习日语,而且杨可还告诉他,越来越多的岛国商人会来中国,以后能用得上。但没想到杨可竟然能与岛国人对话。
女孩子惊喜地看着杨可,好像找到了知音一样,也用日语表示感谢:“啊立嘎逗枸扎一吗斯。”
杨可第一次用日语与人交谈,有些紧张,而且还需要考虑语法、用词,所以说的很慢。
日语的语法非常繁杂,就连岛国人自己有时候都搞不懂。
本来坐车就很烦闷寂寞,有人交谈,那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尤其二人从岛国来,听见日语倍感亲切,倒也不在乎杨可的慢。
陈志也不侃大山了,静下心来听三人聊天,虽然听不懂,但杨可是日语和汉语参杂着说,还不时地双手比划着。陈志更为好奇,也听得津津有味。
凭借杨可三十年来对岛国的了解,自然是侃侃而谈,虽然是磕磕巴巴,有时候还忘记词汇,甚至不会说的词汇,只好用手比划。再说不明白,就用汉语说。
祖孙女俩也是日语、汉语结合着说。一时间聊的不亦乐乎。
162,加工费高的离谱
陈志更加感兴趣了,但知识面哪及得上杨可重生前积攒的三十年知识,根本插不上嘴,也是干着急。
同时更加佩服杨可,这子在哪里学到的这么多东西,知识面也太宽了吧。
从谈话中得知,贵妇人老两口就是襄平人!
这一下子聊的更融洽了,二人把杨可和陈志当成了亲人。
在随后的谈话中,杨可又得知女孩子的爸爸提前来到滨城,主要是寻找厂家合作,加工柔道服。
“柔道”是一种以摔跤和地面柔术为主的格斗术。起源于岛国,所以岛国号称柔道之国。
后来柔道被纳入奥运会项目,也是中国的强项,产生很多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
柔道服是套装,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用服,必须是纯棉制品。
杨可一听,感觉机会来了。
于是开始聊襄平的历史、轶事、趣事、民俗等等,俩人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杨可是有问必答,妙语连珠,二人聊的更加开心了。
尤其是贵妇人,听杨可不时地说着方言,更感觉亲近,竟然热泪盈眶。
从聊天中得知,贵妇人夫妇都是中国人,因为一些原因,定居岛国。儿子娶的媳妇也是中国人。贵妇人名叫:张琳;女孩名叫:华美慧。
后来,张琳问杨可去滨城干什么,杨可趁机把陈志介绍给贵妇人,并且又介绍了一下服装二厂。
华美慧大眼睛亮晶晶,看着杨可,道:“杨先生,下次我去襄平,你可以当我的导游吗我付双倍的导游费。”
“叫我杨可就行,你还真算找对人了,我可是土生土长的襄平人。你是我老乡,我哪儿能收费。免费领你转悠。”杨可笑道。
华美慧伸出玉手,道:“那给我一张名片吧,不然去哪里找你。”
杨可感觉好尴尬,自己就是一个工人,哪来的名片。
陈志忙拿出名片,递过去,道:“到时候你打这个电话,找他就可以。”
在当时,有名片的人那可是有身份的人。不像重生前,任何人都可以有名片,名片就像街头广告,满天飞。
“谢谢。”华美慧心满意足地接过名片。
杨可又开始了与李炳焱的谈话模式,大谈特谈关于服装生产制作的工艺、流程等等。
几人听的目瞪口呆,与当初王霞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想法:他咋知道这么多
把杨可当成了神一样的存在。
杨可的目的很简单,中心思想就是最后一句话:“欢迎来襄平服装二厂指导工作!”
这就是下套、设局,接下来就等吧。只要贵妇人张琳说的属实,杨可不相信她们不来工厂。
因为:谁都想把自己的单子交给最好的厂家生产。
……
四人一起出的检票口,有人接张琳、华美慧。二人与其告别,径直来到省服一科,冯丽依然很热情。
陈志带足了资料,公章是必不可少的。
仔细地看了一下合同,都很满意,只是对价格有些吃不准。
便把自己的报价递给了冯丽,冯丽一看,笑了,道:“陈厂长,你这报价未免太离谱了吧,怎么把总厂的折旧费用都摊在里面了。”
然后把单子递给杨可,杨可看了一眼,果然如此。
倒是算的很仔细,厂房折旧、设备折旧等等。如此都加在一起,加工费高的离谱。
只能是改革开放初期,或者更往前,人们都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才会写出这样的报价单子,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产物。
这明明是一个古董级别的厂长给出的报价啊。
肯定出自专业会计之手,应该是财科科长吧。杨可不仅佩服陈志的敬业。
杨可纳闷,服装二厂又不是第一次做外贸单子,怎么可能还这样报价,不仅狐疑起来,看了一眼陈志。
陈志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道:“这个……是财会科给我的,不过价格还好商量。”
说完朝杨可眨了一下眼。
杨可立马明白,这是陈志故意的,想提高点加工费。
哎,一个大老爷们竟弄孩子过家家的事情,杨可情不自禁地笑了。
陈志不能说什么,但眼神里有一种焦急,似乎想让杨可再争取一些。
杨可随手拿起冯丽递过来的合同,看了一眼价格,道:“这个价格还算合理。”
陈志傻眼,但有冯丽在旁,也不好说啥。
冯丽笑道:“陈厂长,你家杨还是有眼光的。实话告诉你吧,就这个价格,还是我争取过来的呢,不然要少10个百分点。”
陈志先是表示感谢,然后道:“我没别的意思,只是工厂的产量不是很高,所以我怕亏损。”
冯丽道:“上次杨给李先生报的生产进度安排,我都看了,如果真能按照上面执行的话,你们厂可就赚了一大笔!”
陈志知道再多说话就是废话了,再把眼前的大姐惹急了,把单子撤回去,那可就得不偿失。
于是痛痛快快地签订了合同。
冯丽又与二人敲定了供应主辅料的日期,然后把一套童装递给杨可,道:“这是生产标准样品和工艺要求。你看看,哪里有吃不准的,马上提出来。”
这套样品就是杨可上次打的三套样品中的一套,这是邮递香港总部经过确认后,又邮递回来的。
杨可仔细看了一遍,又与工艺要求对照一番,确定没有任何纰漏。
最后冯丽道:“陈厂长,你得全力支持杨的革新啊,他可是惦记着李先生的另一票大单子呢。”
陈志赔笑道:“那是自然,杨这么做也是为我们工厂好。冯姐,以后还得你多多帮忙,多多担待啊。”
“不瞒你说,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技术员,只是太屈才了。我会一直关注的,如果他离开了,那就另当别论了。”
言外之意就是杨可在服装二厂,就继续合作;如果杨可离开,合作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说白了,就是冲着杨可,给的服装二厂的单子!
陈志哪能听不懂冯丽的话,笑道:“杨是我厂的栋梁,打死我也不会放他走的,冯姐放心,我回去就搭板把他当活菩萨供起来。”
163,破格提拔
冯丽笑道:“可别供起来,还得让他为工厂发光发热才好。”
……
长话短说,周五上班伊始,陈志召开服装分厂中层干部扩大会议,各科室科员也列席参加。
当众宣布四件事:
1,杨可为服装分厂争取到一个香港客户,已经签订了加工童装的合同。
,鉴于杨可对工厂的贡献和工作能力,以及生产厂长蒋慧云的极力推荐,升任杨可为生产调度。
,革新在缝制一车间试行。
4,会议结束发放八月份的工资,缝制一车间4班的工资按照此前在栏上公布的计算方法核算发放。
杨可破格升任为生产调度,令众人大为吃惊,很多人不解。
原来,周日早上杨可和李梦洁走后,陈志与王霞等人来到病房外面,不大工夫,蒋慧云醒来,众人进入病房。
蒋慧云是因劳累过度,再被刺激,情绪激动,才引发心脏病。
此时已经好很多了,只是身体虚弱,并无大碍,需要静养。
当陈志问及为什么在办公室晕倒时,蒋慧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说可能是中暑引发的。
随后蒋慧云当众对陈厂长提出要求:升任杨可为生产调度。
当时看望蒋慧云的工友也都很吃惊,虽然听王霞说了蒋慧云在背后支持杨可革新一事,但这个提议未免太草率了吧。
杨可只是一个大男孩,刚入厂不久,要资历没资历,要经验没经验,要学历没学历,怎么能胜任这个职位。
要知道,生产调度就是生产厂长的继任者!
这是蒋慧云在选接班人啊。
而且杨可目前已经停职反省,这要是让纺织局领导知道了,不光是杨可要受处分,就连陈志和总厂李刚副厂长也要受到牵连。
陈志道:“蒋厂长,没想到咱俩想到一起了。只是我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和你商量。”
众人无不对蒋慧云的大公无私精神所感动。
没想到众人没有质疑声音,蒋慧云的女儿孔菲菲却发飙了,急忙说道:“妈,杨可把你气成这样,你还护着他、提拔他,不行,我不同意。”
众人只能是看着,听着,不能说什么。
蒋慧云道:“你这孩子,这是厂子的事,你捣什么乱,快出去。”
孔菲菲还想说什么,但见妈妈的憔悴样子,那敢再说,一跺脚转身出去。
陈志心中咯噔一下,孔菲菲为什么对杨可意见这么大
唯一的解释就是她知道杨可与蒋慧云意见不合,她又不是本厂职工,谁跟她说的呢
两种可能,一就是蒋慧云在家里谈过这件事;二就是有人私底下跟孔菲菲说过这件事。
要是第一种可能的话,也没什么,蒋慧云自会跟女儿解释清楚。
要是第二种可能的话,那跟孔菲菲说这件事的人就是搬弄是非,居心不良了。
陈志隐约感觉到什么。于是又安慰了一下蒋慧云,便领着众人出来。
“昨天到我来之前,还有哪些同志来看过蒋厂长”
众人七嘴八舌,大多是科室人员还有一些班长,下班的时候来看过,但蒋慧云一直昏迷,都没看见,待了一会儿也就走了。
陈志问道:“刘婧来了吗”
一名主任道:“我倒是在存车处看见她了,但她没有来这里,也许是看望别的病人吧。”
陈志心中顿时明白,一定是刘婧挑拨离间!
而且孔菲菲年龄,哪会想到服装厂那么复杂,也就信以为真了。
在滨城签完合同,二人出来吃饭的时候,陈志原原本本地把事情对杨可说了一遍。
让杨可做好当生产调度的准备,并且让他留意刘婧,这是一个害群之马。
杨可担心自己上班,局领导知道,会对陈志不利,陈志怒道:“老子可是扛过枪的人,怕他啥,到时候我自会据理力争的,我就不信没地方说理去了。”
……
这次会议刘婧并没有胡搅蛮缠,因为她已经被撤职,没有资格再争什么了。
只恨得刘婧咬牙切齿。想了想,眼珠一转,有了主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