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狂野时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爱吃烤串
王霞可没那么多想法,也一个箭步冲上去,推搡雷科长。
大嗓门立马轰向雷科长:“老雷,你还是男人不你,秃撸反涨的,啥意思你,他李文革睡了一夜说去医院就赖杨可啊,说不定是窗户没关严,中风了呢。”
秃撸反涨=说话、办事反反复复,说话不算数办事不利落,反复无常。
雷科长被王霞推搡的退了好几步,但他不好和女人动手,弄的很是尴尬,道:“有话好说,别急眼啊。”
急眼=愤怒、发火、恼羞成怒。
杨可只是想树威,并不想让事情升级,但不升级就无法树威不是。
但王霞为自己要是与雷科长结怨,那就是自己的不是了,于是上前拽住王霞。
然后对雷科长道:“雷科长,你做为一科之长能不能长点脑子,听风就是雨,这事不得核实一下吗”
雷科长被王霞数落,又被推搡,手下都看着呢,但他不敢跟王霞怎么样。
被王霞气得五迷三道,一听杨可说自己没脑子,更是怒极。
吼道:“核实咋核实,去医院吗我告诉你杨可,今天不交代清楚,我决不让你出这个门。”
王霞一听,就要上前,被杨可拽住。
杨可依旧风轻云淡,指着自己的脑袋,对雷科长说道:“雷科长,你吵吵到明天早上也没用。问一下李文革
第26章 忆苦思甜
襄平市距离滨城市300公里,当时火车时速还是比较慢的,而且沿途火车站很多,大小都要停车,所以大约七个小时多一点才能到达。
不像后世,公路越来越发达,长短途客车比比皆是,火车站的一些小站点也就相继取消,火车也就逐渐提速。
当时车次也不多。
白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一趟,晚上至早上倒是有四五趟。
陈志道:“上午这班车赶不上了,只好坐下午车,晚上到滨城,好好休息,明早去省服。”
“好的。”
陈志并没有通知技术厂长和技术科长,因为通过上两次事情,他明显感觉技术科长刘婧对杨可有抵触情绪。
但他又有些不放心,毕竟杨可才22岁,刚来上班,没出过远门。
“我让供销科的同志陪你去吧。”
一个人出去多自由,而且杨可想借这次机会,去看看大妹妹杨兰。所以不想再带着一个累赘,再说陪他的人也帮不上什么忙,弄不好还帮倒忙。
“厂长,你放心吧,我去过滨城,没事的。”
陈志并不完全相信杨可的话,毕竟滨城在东北的最南端,距离襄平300公里,小屁孩跑那去干什么。
“你那里有亲戚”
“我妹妹去年考上滨城医学院,我去过几次,所以还是比较熟悉的。”
其实,在杨可的记忆里,上一世他只是送妹妹上大学去过,再没有去过,所以对滨城并不熟悉。
但作为重生的他,还是对滨城比较了解的,所以真假掺半地回答。
“那我倒是放心了。”
陈志写好介绍信,递给杨可,道:“你去财务支点钱,然后就回家准备吧。”
服装分厂虽然隶属经编总厂,但对外经营还是独立核算的。所以不需要通过总厂财务科,要是资金数额巨大的话,那就要通过总厂了。
来到财务科,财务科长已经接到厂长电话,让杨可写一个借条,然后递给杨可二十张大团结。
在杨可的记忆里,10元面值的大团结是第三套rmb,马上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因为第四套已经陆续发行,而且面值增加了50元、100元两种。
杨可掂量着大团结,这要是1965年版的话,现在一张的价格应该在400元以上。
回到整理车间,把写好的两首诗交给王霞,并把事情说了一遍。王霞笑道:“这是什么时候写的”
“早上来的时候。”
“以后你有事的话,就不用写了。”
“那哪儿成,你不让我剪线头,我再不写点东西,工友们会有说辞的。再说了,我写这些东西很轻松的,提笔就来,所以必须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
王霞也就不再说什么,除了叮嘱注意安全外,还特地问了一句:“昨天打架是不是又拥捂赵红”
拥误=因为。
杨可与王霞这两个多月的相处,相互都非常信任,而且王霞一直把杨可当孩子看待,所以也就没有隐瞒,一五一十地说了。
“赵红配不上你,别因为她耽误你前程。”王霞直截了当地说道。
“王姨,我都没往那上面想。”
“嗯,这还差不多,将来你处对象,我可得把关。”
“好的。”
……
杨可骑上二八大自行车,来到站前,看完车次,买了一张11点50分开车的车次,然后回家。
他有自己的考量,坐下午的火车,得半夜到滨城,没睡几个小时,就得起来。
最主要的是得白白花一夜的住宿费。
如果坐午夜12点以后的车,就相当于出差一天,补助也是按照一天结算。
所以买了午夜前的火车票,这样补助费就算是两天的了,而且还有夜补。
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
第27章 孕妇
当时是票的年代,买布要布票,,买一些紧俏商品也需要票,比如自行车等等。小时候好像买块豆腐都需要票。
在杨可的记忆里,好像没过几年各种票也就逐渐取消了。
好吧,那就做高粱米饭吧。
杨可淘完米,放入电饭锅里,多放了很多水。
正常煮饭时间是不够的,因为高粱米比较硬,所以到时间跳闸,还是要再煮一会儿的。
后来国家整体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后,尤其是在东北,夏天吃高粱米水饭,土豆拌大茄子,或者炖芸豆,再吃上一枚咸鸭蛋、小咸鱼,那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各地都有农家院,吃的就是此时杨可不愿意吃的粗粮。
但在当时,却不好吃,人们更向往大米白面。
杨可看见菜篮子里放的是芸豆,于是开始摘芸豆、削土豆。
没有肉,只好用荤油了。
因为天气热,荤油已经不是凝固的。
杨可又进入东屋,摸了摸炕,还好,不潮,那就不用生炉子了。
如果生炉子,小妹这一夜都无法入睡。
用液化气做菜吧。
……
晚饭的时候,杨可告诉爸妈半夜出差去滨城。
老两口为之一愣,儿子只是一个刚刚转正的工人,厂子没人了咋地。
杨可为了让二老放心,简单地说了上次去牛庄的事情,以及今天接到省服的传真。
二老还是有些将信将疑,杨可掏出传真,递给二老。
上面的字二老还是认识的:请杨可速来省服服装一科,署名:一科、冯丽。
二老这才相信,杨可妈周芳道:“一会儿我给你找换洗衣服,还有洗漱用品。对了,还得带点钱。”
“都不用,我都弄好了,厂子支了我200元,我只去一天,够了。”
周芳哪能同意,杨可也就不再聊这个话题,小妹道:“哥,那你能看见我姐姐吗我都想她了。”
“应该差不多吧,我计划办完事,直接去她学校,妈,用我带什么东西给妹妹吗”
“不用,她也马上放暑假了。”
这个话题聊完后,杨大河道:“我听厂子里的人说,你昨天晚上在厂外又和李文革打架了,是吗”
杨可本想不说,但一想这事瞒不住的,于是轻描淡写地道:“也不算是打架,就是相互推搡了两下,你看我哪哪都没受伤。”
周芳道:“我上次告诉过你,让你离他远点,你怎么不听呢,他可是李刚的儿子,我们惹不起的。”
“知道了,妈,我以后躲着他就是了。”
杨可不想让二老担心,所以顺从地答应着。心中却不以为然,要是再惹我,还照打不误!
小妹感觉哥哥真是变了,不论是气质还是谈吐,都与以前大相径庭。
眼前的哥哥更加沉稳,给人一种安全感,而且有一种无形的威严,虽然不明显,但她明显能感觉到。
在她想来,哥哥应该是上班后,见过世面,自然而然的变化吧。
所以不赞同妈妈的观点:“妈妈,这都什么年代了,怕他啥,法律会为我们做主的。我哥就是好样的。哥,我支持你。”
“小小年纪懂得什么,乱起哄,快进屋学习去。”杨大可说道。
杨菊做了一个鬼脸,伸了一下舌头,然后笑呵呵地对杨可道:“哥,见到姐姐别忘了带我向她致以妹妹的亲切关怀,呵呵。”
“放心吧,忘不了。”
……
长话短说,杨可存完车子向候车室走去,通向候车室的台阶大约有**级,一名女士背着一个大包,手中还拎着一个大帆布包,艰难地走到台阶前,放下手中的包,擦汗。
因为已经接近午夜,站前虽然有灯,但灯光昏暗,杨可走近才看清楚,是一名大腹便便的年轻孕妇。
杨可左右看了看,见没有人,心中纳闷,深更半夜的,咋没有人陪同。
 
第28章 久违啦
有一些胆大的农民开始进城打工了,胆子更大的则是选择离开小城市,到大城市闯一闯。
这就是农民工的最早雏形。
从这一点上来看,相对于手捧铁饭碗的城市居民,农民更加勇敢、更加务实。
当时城乡差别极大,农民生活水平自是无法与城市居民相比,所谓人挪活树挪死就是这个道理。
而当时很多城市居民还抱着铁饭碗沾沾自喜,无形中养成了懒惰心态。
拎着黑色皮革兜的人,典型的是出差办事。
背包、抱孩子的人则一般是探亲或者回家。
还有一些学生装束的人,背着书包,或者拿着一本书观看。
再有穿戴比较时髦的人,大包小包背着的,则是旅游者。
因为在东北,每年七月中下旬到八月下旬,是去海边玩的最好时节。
而滨城市是东北最南端的城市,地处渤海和黄海交界处,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是旅游的最好去处。
在去往滨城的途中还有牛庄,也是沿海城市,只不过当时牛庄一带的海边旅游还没有被开发出来。
杨可望着往来的人,心中不免感慨,人是大自然的孩子,自是与大自然有直接血缘关系,是分割不了的。
所以人们才念念不忘与大自然亲近。
在当时,旅游可是一个很新鲜的词,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并不富裕,哪有闲钱出去旅游。
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所以星期日都叫礼拜天。另外的假日是:五一、十一、元旦各一天假。再就是春节和国庆节放假三天,而且不串休,所以也就不可能形成长假。
但有一部分人走在改革的前沿,他们有了钱,自然而然要享受生活了。
而大海则是内陆人最最最向往的地方。
当时的内陆人只能通过电视才能看见大海的壮观,还有很多家庭没有电视,所以大海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已。
女子见杨可只背了一个绿色军用书包,问道:“你也是军人吗,去滨城干什么”
这个军用书包是杨可高中上学用的书包,洗的已经有些褪色。里面装着一个文件夹、一本日语书、洗漱用具。
还有一件长袖汗衫,是周芳怕儿子在火车上凉着而预备的。她哪里知道,午夜的火车里人们大多休息,所以车窗都是关上的,里面的温度比外面还高呢。
杨可笑了笑,道:“我倒是想成为军人,可惜错过了,但我即将要成为民兵了,以弥补遗憾吧。我去省服办点事。”
杨可记得上一世入厂大约半年吧,便与一起入厂的工友在厂武装部的人员带领下,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训练,成为一名民兵。
1984年《兵役法》规定:民兵分为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
28岁以下的退伍士兵和未到部队服现役而经过基本军事训练的公民,编入基干民兵,其余1835岁未编入基干民兵组织的男性公民编入普通民兵。
所以杨可如是说。
“你叫什么名字,去的省服是辽东省服装进出口总公司吧”女子问道。
“是啊,我是襄平二服的杨可。”
这人知道省服,工作不是与服装有关,就是见多识广的人。再看气质,不像普通工人或者家庭妇女,应该是知识女性吧。杨可判断。
“哦,我叫沈小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