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如意小郎君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荣小荣

    吏部有两位侍郎,右侍郎孙迁刚刚上任不久,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升任侍郎,方鸿虽然在吏部的时间久了,但是资历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倒是朝中的其他几位官员,勉强能胜任这个位置。

    然而众人的目光盯着这个位子没多久,便有结果从宫里传了出来。

    周尚书离开之后,原吏部侍郎方鸿,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新的吏部尚书。

    周尚书在右相的位置上坐不了多久,但方鸿不一样,只要他当上吏部尚书,就很难再下来。

    从侍郎到尚书,看似是从二把手到一把手,似乎只迈出了一步,但尚书和侍郎的权力,却是天差地别。

    这代表着尚书吏部,已经完全掌握在了方家手里。

    当然,方鸿的际遇,别人是羡慕不来的,方淑妃正当圣宠,方家一门又能人辈出,圣眷自然浓厚。

    也有人为方家可惜,方家有如此权势,奈何润王年纪太小,若是润王再年长几岁,便能参与夺嫡,到时候,方家只需振臂一呼,便有无数拥簇者前仆后继,还有康王端王什么事情……

    吏部尚书这么重要的位置便宜了别人,康王和端王也没有什么举动,对他们来说,这个位置是不是自己的人不重要,不是对方的人才重要,便宜了润王,总比便宜了对方好,毕竟润王又不会和他们争皇位……

    ……

    皇宫,淑秀宫。

    方淑妃看着陈皇,说道:“陛下,这万万不可,大哥虽然在吏部多年,但他距离尚书的位置,还差着些资历,这样一来,不知朝中




575.第574章 衢州遇旧
    第574章 衢州遇旧

    这次江南之行,所花费的时间比唐宁预计的还要长一点。

    他以为至多一个月就能结束江南西道的考课,但目前已经在江南西道停留了超过一个半月,还有两个州没有去过。

    主要原因是半个月前下起了雨,雨丝不大不小,但一下就是半个月,使得他们的行程被耽搁了大半。

    次要原因在于,大概十天之前,他收到了陈皇的一封密信。

    这信件没有署名,也没有印鉴,写满了陈皇对于他们江南之行的慰问,唐宁忽略那些套话和场面话,才发现整篇信件上只剩下两个字。

    银子!

    江南西道的其他州,虽然没有鄂州那么有钱,但走过十几个州,再加上鄂州的那些,追回的税银加起来,林林总总也有近千万两。

    这还是唐宁为了顾全大局,不至于引起江南大乱,有所收敛的结局,他若是真的不管不顾,秉公查下来,搞不好这些江南的官员会为了保命揭竿而起。

    见识到江南的富庶之后,陈皇的眼里已经只剩下银子了,信上说但凡江南商人逃税,逃一罚十,依照这种惩罚力度,唐宁觉得他是想把陈国十年的税收一次性收回去。

    不过,他也能够理解陈皇这种死要钱的想法。

    这次他离京之后,正好错过了两个重大消息,而这两件事,关乎陈国存亡,揪起了满殿朝臣的心。

    夹谷和术虎两部压制完颜部这么久,终于快要压制不住了,草原局势逆转,西域也逐渐成长为陈国的威胁,一旦这两个地方有变,陈国数十年安定的格局,便要彻底改变了。

    只有国库的银子和粮食充足,才有打仗的底气,陈国目前国内的局势很安稳,只要能保证粮食和饷银,用银子都能砸死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此外,关于冯相辞官,牵连到江南一系十数名官员的事情,他也一起听说了。

    唐宁原以为唐家会抓住此事穷追猛打,才特意做了那些安排,没想到跳出来的居然是冯相。

    他自入官场以来,只是在翰林院和六部转悠,之后就去了骁骑卫,朝中的两位丞相,他只有数面之缘,并没有说过什么话,也不甚熟悉。

    对于冯相的印象,也只存在于耳闻中。

    据传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曾经不止一次的当着百官的面训斥陛下,丝毫不给天子留情面,被称为当代魏征。

    陈皇为了向唐太宗学习,对于冯相的举动,也向来很大度,除了这一次。

    很显然,江南在陈皇心里,已经成为了敏感词,谁碰谁死,宰相也不例外,没了冯相,周相不是立刻就顶了上去

    说到周相,就不得不提到方鸿,吏部周尚书顶替了冯相的位置,方鸿则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吏部新的尚书。

    他在江南忙里忙外的给陈皇筹银子,本来是想坑唐家的,没想到到头来,居然便宜了方小月的大伯,方家现在有一个户部侍郎,一个吏部尚书,如果不是赵圆年纪太小,只想泡妹子不想做皇帝,使得方家涉及不了党争,以陈皇那多疑的性子,怕是不可能将这两个实权部门交给方家垄断。

    陈舟从外面走进来,拱手行了一礼,说道:“大人,雨停了,看天气,接下来几日应该都是晴天。”

    这半个月霉雨下的唐宁自己都快发霉了,不知道写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的白居易,有没有体会过洗了内裤晾不干的窘迫

    他一刻都不想待在这阴暗潮湿的房间里,站起身,说道:“通知下去,让他们即刻启程,江南西道余下的两州,派两名掌固过去就行。”

    陈舟应了一声,就出去安排了,唐宁走出房间,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一连半个月的梅雨,唯一的好处就是洗干净了空气,深吸一口气,全是沁人心脾的清新气味。

    从这里出发,只需一日时间,就可进入江南东道。

    陈皇可能已经忘记了他们此行下江南是为了铲除造反的势力而不是到处筹银子,唐宁自己可没有忘。

    不过,他走遍了整个江南西道,除了鄂州刺史使用的“万物枯”,不应该出现在他的手上以外,他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对劲的地方。

    而他问过鄂州刺史,对方只是承认他的东西是从一个不知名的的商人那里买到的,其他的就一问三不知了。

    唐宁不确定其他州府的官员和公孙影口中的“黔王”有没有接触,他总不能见到地方官员就问别人是不是想造反,不过依目前的情况来看,江南之乱的根源,很有可能便在江南东道。

    江南东道距离京师更远,也更加的富庶,其中不乏富可敌国的富商巨贾,那些家族盘根错杂,实力雄厚,哪怕是地方官府,也要让着他们,或者干脆就抱着某棵大树,其在地方的影响力根深蒂固,就算是朝廷也要避着他们三分。

    唐家的根基在这里,唐宁要想完成陈皇给他定下的指标



576.第575章 衢州之乱
    第575章 衢州之乱

    驿站房间之内,唐宁看着徐清扬,问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徐兄之前应该是在御史台吧”

    徐清扬笑了笑,说道:“大概一年前,我在京中得罪了权贵,后来就被调来这里做县丞了。”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唐宁作为送婚使,还在楚国和草原二王子以及楚国太子斗智斗勇,京中发生的事情,知道的不多。

    虽然他回来之后特意了解过那段时间京师发生的大事,但御史台一个微末小官被调往江南这种事情,苏媚肯定不会在意,以致于唐宁在她收集的情报中没有看到这一条。

    但凡科举之后能留在京师的,都比外放的官员要强,徐清扬能留在御史台做事,前途自然要好过在江南当一个小小的县丞,两者的晋升流程,截然不同。

    他又望向张炎生,问道:“徐兄是因为得罪了权贵,张兄是因为什么,你在工部待的好好的,为什么也会在这里”

    张炎生愤慨道:“徐兄身为御史,对于京中的权贵官员本就有监察之责,仅仅因为他仗义执言,为民伸冤,就不分青红的将他调离,这样的朝廷有什么意思,我一时气不过,就自请调到定阳了……”

    唐宁看了看他,徐清扬或许是真的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调到这里,但张彦生到底是不是一时气不过,他就不太确定了……

    毕竟,一次两次是巧合,总不能次次都是巧合。

    他强迫自己思想健康单纯一点,看向徐清扬,转移话题道:“你得罪的是哪位权贵”

    徐清扬还未开口,张炎生立刻道:“是义阳公主,义阳公主纵容手下,欺压百姓,徐兄将这件事情捅到了朝廷,陛下重责了义阳公主的家奴,斥责了她,义阳公主怀恨在心,暗中使力,徐兄就被调到了这里。”

    义阳公主那个泼妇,京中人见人惧,她要是真的想难为一个小官,吏部也不会不给她这个面子。

    唐宁看着他,笑道:“徐兄放心,你这口气,我回京就帮你出了。”

    “万万不可。”徐清扬看着他,说道:“义阳公主虽然劣迹斑斑,但再怎么说,她也是皇室公主,唐兄惹恼了她,后果不堪设想。”

    唐宁笑了笑,说道:“徐兄不用担心,我和义阳公主打的交道,也不算少了。”

    临走之前,他还抽空给义阳公主放了放血,她现在见到自己就脸色发白,不是装病就是装大姨妈造访,唐宁是奉命放血,只有她躲着自己的份,哪里敢报复……

    徐清扬见他谈及义阳公主时,面色淡然,心中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不再开口,只是脸上的表情却更加复杂了。

    他们三人曾经是灵州州试的前三甲,州试之前,灵州无论是学子还是百姓,普遍认为那次的解元不是他便是张炎生。

    可谁想到,州试之时,这位唐兄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以一种让人绝望的差距,将他们二人远远甩开。

    后来到了京师,他和张炎生方才明白,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江南和京师的才子何其之多,他们二人,与其还有不小的差距。

    可面对唐宁时,江南和京师才子的遭遇,与他们如出一辙。

    省试头名,殿试头名,十几年来第一个三元状元,初入翰林,又被特命六部行走,一步步走到今日,他已是左骁卫中郎将,吏部代侍郎,而他们二人,却只能在江南小县,一人任县丞,一人任县尉,在县令的压制之下,勉强度日……

    张炎生与他的表情如出一辙,本是昔日之友,不过两三年功夫,差距却已经如此之大,的确令人心中不是滋味。

    唐宁看了看他们,笑道:“徐兄、张兄不用烦忧,待此次我回到京师,便将你们重新调回去。”

    张炎生看着他,惊喜道:“这可以吗”

    对于在北方长大的他们来说,若是能留在京师,有谁愿意来江南

    诗中只说江南好,却不说江南的蜚蠊个头一个比得过北方好几个,衣服晾了半个月就是干不了,仅家中衣服常备衣服便需要十余套,他去年的俸禄,全都献给了布庄和裁缝……

    唐宁点了点头,笑道:“可以。”

    江南官员的考课和调动,之前是归左侍郎方鸿管,唐宁作为代侍郎,除了名字里有个“代”字,职权甚至比以前的方鸿还要大一些,调两名官员回京,不过是一道调令的事情。

    &



577.第576章 这不行啊
    第576章 这不行啊

    唐宁对衢州刺史的印象很不错,却也没有想到,他居然是组织上的同志。

    这一路走来,他和江南地方官员斗智斗勇,上到刺史,下到县令,哪一个不是拿他当瘟神,能避则避,能躲则躲,他连正常的考课都会遇到层层阻碍,更别说是想要查清造反的势力。

    有一个信得过的队友,可以省掉很多麻烦,少走很多弯路。

    唐宁看着他,问道:“孙刺史可查到了些什么”

    “事关重大,本官担心露出马脚,因此一直没有轻举妄动。”孙刺史看着他,说道:“不过,这两个月来,我明察暗访之下,还是查到了一些线索,那些反贼,极有可能和衢州祝家有关。”

    “祝家”

    “唐大人不是江南人,对江南,对衢州的情况不甚了解。”孙刺史解释道:“江南东道虽然归朝廷管辖,但诸州地方家族势力盘根错节,极为庞大,地方官府要么不敢与之抗衡,要么已经被他们所招揽,衢州祝家,就是实际掌控衢州的三大家族之一。”

    唐宁之前对江南的情况不了解,但这次下江南,事先已经做足了功课。

    江南东道是陈国最富裕的地方,可朝廷对其的控制力却有限,江南豪族在当地已有数百年的传承,对于当地百姓的控制力,比官府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凭借家族数百年来在民间积攒的影响力,可以轻易的煽动百姓,激起民变,地方官府最怕的就是民变,一旦地方发生诸如此类的事件,地方官员的官途,差不多也要到此为止了。

    衢州没有发生民变,却有人散布煽动百姓造反的言论,而事发地点,就在衢州祝家的势力范围之内。

    既然衢州有问题,唐宁自然就不能这么快的离开这里了。

    衢州刺史说完之后,唐宁点了点头,说道:“情况我已经大概了解,孙大人辛苦了。”

    衢州刺史叹息道:“只要衢州能安定,本官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唐宁看着他,问道:“孙大人刚才说,定阳县令就是祝家的人”

    衢州刺史道:“不错,定阳县令来衢州不久,就被祝家招揽,江南这些地方官员,几乎被各大家族瓜分光了,他们若是和地方官员对着干,根本寸步难行……”

    唐宁点了点头,说道:“那就从定阳县开始吧。”

    定阳县是衢州五县中最大的一县,也是州城所在之地,以往这种县级官衙,唐宁只会随便派两个掌固去看看,今日则是亲自前往。

    定阳县衙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唐宁带着两位吏部掌固到县衙之时,徐清扬、张炎生以及一位男子已经在外面等待了。

    定阳县令迎上前,说道:“定阳县令,恭迎吏部诸位大人。”

    唐宁目光瞥了身旁的公孙影一眼,公孙影摇了摇头,表示这位定阳县令没有被蛊虫控制的迹象。

    江南之乱,十有**是梁国的那位黔王所为,公孙影和白锦懂蛊,也习惯用蛊虫控制别人,黔王身边的蛊术高手只会更厉害。

    定阳县令说完之后,又看向后方,皱起眉头,训斥道:“徐县丞,张县尉,你们两个怎么回事,还不见过吏部来的大人!”

    唐宁知道徐清扬和张炎生两个外乡人在定阳混的不怎么样,却也没想到定阳县令当着吏部官员的面也能如此的训斥他们。

    徐清扬和张炎生闻言,只能拱了拱手,说道:“见过诸位大人。”
1...297298299300301...4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