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nbs




第七章 是对是错
    “这一次冒险究竟是对是错”空荡荡的王帐之内,伯固仰面朝天,喃喃自语起来。

    高句丽作为一个国家,存在的时间并不太长,相传在二百年前,一名来自扶余国,名叫**的王子在国内的权力斗争中失败,为了保住性命,他率领自己的拥护者南下至长白山深处建国,这就是高句丽的来历。

    从高句丽建国的那一天起,历代统治者都不满足于钻在深山老林中当山大王,他们想要扩张,想要击败将他们赶出家乡的扶余人,想要拥有平坦肥沃的田野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权势,这种仇恨和愿望在几代人的发展之后非但没有消除,反而越来越强烈了。

    一百多年前,高句丽终于迎来了一位同时具备雄心和才能的君王--太祖王高宫。

    高宫即位之后,积极发展武备,然后利用自己强大的力量压服了国内的五大部落,将他们的土地划成了五个省,并且由国君亲自任命官员治理地方。

    随着松散的部族联盟制变成了中央集权制,高句丽人的力量被凝聚起来,这个民族也开始真正焕发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在接下来的百年时间里,高句丽人积极向外扩张,在与扶余的斗争中越来越占据上风,并且又向东吞并了沃沮,以长白山霸主自居。

    又过了几十年,伯固即位,成为现任的高句丽大王,他和百年前的太祖王高宫一样雄心勃勃,从即位开始就把视线死死地盯着属于汉朝的辽东四郡,不断试探着汉朝人的虚实。

    而此时的东汉王朝正出于最为混乱和衰弱的时代,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昏庸的君主在位时期朝纲混乱,军备废弛,并且西北的羌人频繁作乱,吸引了整个王朝的注意力,辽东这块偏远贫瘠的土地就更加没人关注了。

    经过了几年的观察和积蓄力量,伯固觉得自己的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就在建平二年,高句丽人悍然发动了对辽东和朝鲜半岛的攻击。

    高句丽人以有心攻无备,攻破了新安、居乡两县并大肆劫掠,同时又进攻西安平,并且设下埋伏,杀死了前来救援的带方县令,还抢走了乐浪太守的妻子儿女。

    这一连串的战绩虽说对于汉朝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高句丽而言,已经是数百年来前所未有的辉煌胜利,伯固在高句丽国内的威望也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高度。

    就在伯固躲回长白山中的国内城,兴高采烈地盘点收获的时候,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同时传入他耳中。

    坏消息是,玄莵郡太守耿临带着大汉的军队前来讨伐高句丽了。

    好消息是,耿临只带了两千名士卒,且不是大汉精锐的边军,而是负责地方治安的郡兵。

    耿临是名将耿纯之后,一向以脾气刚烈闻名,这位在听了地方官员哭诉之后,懒得向数千里外的洛阳请示报备,也懒得向幽州刺史请求援军,带着玄莵本地的郡兵就气势汹汹地踏上了寻仇之路。

    得知对方的兵力之后,高句丽人都笑了,区区两千人就想击败几十万人的长白山霸主,你耿临以为自己是神仙不成

    双方打起来之后,高句丽人就想哭了,为什么耿临这么能打

    耿临的军队在高句丽境内所向无敌,砍瓜切菜一样碾压了高句丽最为精锐的几支部队,斩首无数,顺便打醒了高句丽人,将他们多年来依靠欺负周边小部族建立起来的虚妄信心全部击碎,并且碾进了泥土里。

    上降书,认错,求饶,请求归附于辽东郡,伯固就差磕头下跪了,才送走耿临这位爷,然后痛定思痛,暂时放下了“长白霸主”的身段,开始在各个方面认真学习汉朝。

    此后十五年间,伯固对内整肃军队,修葺军备,建立起一支忠心耿耿的直属卫戍部队;对外则是讨好辽东太守阳终,用卑微的姿态蒙蔽汉朝,并且勒令王族成员学习汉话,一点一滴地获取各种知识和工艺。

    整整十几年的卧薪尝胆,让高句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实力,也让伯固的心思重新活络了起来,他的目光开始越过茫茫山林,再次盯准了越发衰老的汉朝。

    “新太守残暴无度,他为了立威,居然向深孚众望的阳太守和地方乡贤举起屠刀,把辽东杀了个血流成河,百姓无不恨之入骨。只要大王举起义旗登高一呼,襄平百姓必将箪食壶浆,归附于大王。”

    前段时间,一名汉人从辽东逃亡到了国内城,希望高句丽发兵攻打辽东,伯固经过反复询问,终于确认了此人正是一名豪强的门客,出于对主家的忠心才趁机逃脱,来到高句丽寻求复仇的机会。

    那个人没怎么说谎,至少在军力上没有说谎,辽东汉军数量稀少,襄平更是仅仅有数百人留守,若非如此,依照汉军彪悍的风格早就出城列阵,跟高句丽人血战了。

    不过对面的襄平城确实非常令人头疼,虽



第八章 逗你玩
    随着弟弟伊意模的去世,高句丽大王子拔奇现在成了无可置疑的王位继承人,同时伯固也将原本从属于伊意模的两千精兵拨给了他,命令他去对付那支不停袭击高句丽士卒的汉军骑兵队伍。

    吞并了伊意模的直属部队之后,拔奇现在手中足足有五千兵力,他踌躇满志地从父亲那里接受了命令,虽然敌人属于汉王朝这个庞然大物,令人不寒而栗,可是战场上只有二百余名汉军骑兵,和高句丽人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等级。

    掌握着绝对的兵力优势,所以拔奇格外有信心,兴冲冲地带着手下杀出了营寨。

    只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纵然高句丽人想尽了办法,但配备了高桥马鞍和双马蹬的汉军骑兵机动性极强,又有颜良这个在匈奴待了好几年,精通游击战术要义的将领带队,根本不是他们能堵住的。

    汉军骑兵来去如风,行动线路诡异莫测,就像是剥树皮一样,一点点地吃掉掉队的高句丽步卒,似乎是在故意戏耍对手。

    “啊啊啊啊啊,等抓住这些人,我要亲手一个个地砍掉他们的脑袋!”在又一次围堵颜良失败之后,拔奇看着自己麾下这些快要跑断气的士卒,不禁开始抓狂起来。

    仿佛是听见了拔奇的怒吼,那支本来已经跑远的骑兵队伍又再次折返回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似乎是要冲击高句丽军阵。

    拔奇精神大振,“列阵,列阵,让他们撞上来!”

    高句丽士卒们互相肩并着肩,摆出密集的阵型,紧紧挨在一起的盾牌远远望去就像巨鱼的鳞片那样层层叠叠,就算是再多的骑兵撞上来也得吃一番苦头,拔奇躲在军阵中央,兴奋地看着越来越近的汉军骑兵。

    三百步、二百步、一百步,骑兵越来越近,军阵中的高句丽人紧握枪杆,呼吸声也不由自主地粗重起来,他们已经做好了以命换命的决心,只等敌人冲上来的那一刻。

    片刻之后,拔奇心中的怒火更加难以抑制,狡猾的汉朝军队根本没有正面交战的意思,他们在五十步外就全军转向右翼,奔驰的骏马在结好阵势的高句丽人面前优雅地转了九十度,与此同时,汉军骑士们纷纷拉开短弓,一蓬箭雨带着呼啸声落进了高句丽人的阵中,仅仅一瞬间,又有许多士卒发出惨叫,捂着伤口倒在地下。

    慌乱的高句丽人把盾牌举在头顶,然而他们根本等不到第二波箭雨落下,颜良带着二百名骑兵每人只发一箭,然后就潇洒地从高句丽人面前飘然远去了。

    “战果如何”

    拔奇白白转悠了一天毫无战果,被颜良肆意戏耍并且损失了几十名士卒之后回到大营,伯固看着自己儿子垂头丧气的样子,心中暗自好笑,但脸上还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

    “启禀大王,儿臣无能,实在是追不上汉人的骑兵。”

    伯固冷笑一声,“本王就没有指望你能对付得了,只是要你明白骑兵的厉害,明白我们高句丽人必须走出大山,占据广阔的平原来发展实力,有了平原,我们就能养马,就能有骑兵。”

    “啊”拔奇抬起头,惊讶地看着自己的父亲。

    “我们花了二百年时间,发展到二十多万人口,就已经在长白山上称王称霸,可你知不知道,大汉的疆域和人口都是我们的百倍”伯固眼神灼灼,似乎在憧憬着自己也能拥有那样庞大的帝国。“本王毕生的梦想,就是将高句丽变得更强,直到我们也可以像汉朝一样强大。”

    “可是父王,你说的这些和我们这次的行动有什么关系”拔奇有点不明白了。

    伯固站起身来,背负双手在王帐内缓缓踱步,“原本这次出兵,一方面是探探辽东汉人的虚实,倘



第九章 注定要流血牺牲的
    第二日一早,拔奇就来到了伯固的王帐侃侃而谈,“启禀父王,儿臣想了一夜,觉得并不一定要抓住出战的汉军,只需要确保伐木和制作攻城器械的进度就可以了,毕竟襄平城不会跑,等我们我军攻城的时候,汉人即使再狡猾,也得与我军堂堂正正地交战。”

    “嗯,总算是动了动脑子,去吧,继续带你的人出去,按照你的想法去做。”伯固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看着拔奇兴奋地转身离开,心中又是失落又是欣慰。

    让儿子自己去发挥才能,这种事情在以往是不可能发生的。拔奇妻子早丧,他自己又一心扑在振兴高句丽的事业上,两个儿子一直被扔给部属去抚养,非但没有培养出才能,反倒是教出了两个娇生惯养,只知道勾心斗角的废物。

    这一次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襄平,伯固本来也是抱着考校和指点儿子的意思,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也不知道还能活几年,借着这次战争,将王位的继承权确定下来,是伯固原本就定好的事情。

    只是伯固千算万算,也算不到伊意模能愚蠢到这种程度,居然被几句话就诱骗出去,被颜良射死在襄平城下,两个儿子剩了一个,他只好把继承自己事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拔奇的身上。

    不过也好,省得他们骨肉相残,引发内乱了。

    就让我们这些老骨头再加把劲,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资本吧,伯固摇了摇头,突然觉得有些悲凉,他们这代人赶不上好时候,注定是要流血牺牲的。

    数千名高句丽士卒迈出营寨,来到大营的西面摆下阵势,拔奇将这些士卒按照原本的百人队编制分开列阵,三层零散的军阵将身后不远处的树林护得严严实实。

    “不要害怕面对汉军,我们人数众多,无论汉军骑兵从哪里突击进来,都要纠缠住他们,给其余勇士提供包围他们的机会。”拔奇大声吩咐着,五千高句丽勇士横在面前,汉人的骑兵想要从自己这边绕过,去袭击砍伐树木的那些士卒,势必难于登天。

    然而拔奇等了半天,昨天那支让他气得牙痒痒的骑兵队伍根本没有出现,这让高句丽人既开心又有些失落,开心的是不用继续像昨天那样战斗就可以保证后方伐木人员的安全,失落的是好不容易鼓起了正面对敌的勇气和信心,敌人却爽约了。

    高句丽人在城外干得热火朝天,襄平城里同样没人闲着。

    城中的青年男性已经几乎全都被编入了辽东郡兵的队伍,虽然绝大多数人能够依靠的只有木柄长枪,连身像样的盔甲都没有配备,但他们仍然斗志昂扬,因为这里是家,他们的家。

    年老的男人们同样放下手中的农具,默默地告别家人,默默地走出家门,又默默地站到了军营的外围,在军官的指挥下进入不同的队伍,将各种守城需要的材料都搬运到合适的地方。

    在数万大军的压力之下,襄平城变得沉默,但这种沉默不是因为恐惧,不是因为绝望,而是为了积蓄力量,给予侵犯家园的敌人以重击。

    张焕和关羽站在城头向下眺望,高句丽人制作攻城工具的进度还在继续,一些高大的身影应该是云梯和冲车,已经显出雏形。

    “守城不能死守城墙,必须在外围就建立防线啊。”张焕已经整整两天没休息了,眼中满是血丝,如今看着远处忙忙碌碌的高句丽人,他的心中不禁焦躁起来,要知道再坚固的城墙也只是一道城墙,单凭这个是阻挡不了攻城机械肆虐的。

    “我们一开始兵力不足,无法出城建立营寨,现在出城已经晚了,高句丽人不会给我们这个机会的。”关羽脸上的肌肉绷得紧紧的,从侧面看过去就像是钢铁浇筑而成,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每一个字也都像是钢铁凝聚,

    “云长,现在我们手头有五千多兵力了,你看”张焕意思很明显,不能困守城中等着高句丽人肆意攻击城墙,必须出城迎击,但他自己也清楚,这些所谓的兵员实际上只是拿着武器的百姓,战斗力根本不能指望,出城野战就是送人头。

    “不急。”关羽目不转睛地看着远处高句丽的营寨,“我们现在只需要拖延就好,等到大哥带着辽东的主力回来,到那时候就好办了。”

    张焕想了想,觉得关羽说得也对,高句丽人生活在深山老林中,战略储备根本不足以支撑数万大军长期作战,他们远道而来,恐怕就是想劫掠一番。

    襄平城卡在在大梁水西岸,死死堵住了高句丽人通往东边和南边的道路,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战争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一鼓作气,全力攻下襄平;要么封锁襄平,分出兵力去劫掠易于攻打的目标。

    如果没有颜良那支骑兵的出现,高句丽人或许会选择第二条路,但昨天他们已经见识到了辽东骑兵的机动力和攻击性,就绝对不会冒着补给线被切断的危险轻易分兵,只有攻打襄平这个念头了。

    “我要是高句丽那个伯固大王,现在就掉头北上去抢劫玄菟郡了,根本不会在咱们的城下浪费时间。”张焕说道,相比起早有防备的襄平城,高句丽人掉头北上,去袭击实力薄弱的玄菟



第十章 两刀,两命
    襄平城和高句丽大营遥遥相对,看似气氛平静,然而双方都在拼命地加紧战前准备,双方将领的心中都很明白,就在不远处,敌人也在做着和自己同样的事。

    “上游有船来了,又折回去了。”关羽站在城头,淡淡说道。

    “是玄莵的运煤船,他们回去之后,公孙度就应该会率领军队前来救援了吧。”张焕脸上露出喜色,只要玄莵出兵,做出南北夹击的架势,高句丽人就会顾忌身后,不敢全力攻城了。

    关羽摇了摇头,打消了张焕的欢喜,“从辽东到玄莵是逆水行舟,那些船又都是满载,等他们慢悠悠回去了,公孙度再整军南下,没有十天半个月是不可能的。”

    还有一点关羽没有说,但两人心中都很清楚:他们在这么远都看到了玄莵的船队,那岸边背水扎营的高句丽人自然也看见了。

    只要伯固不是傻子,他就会意识到,辽东和上游某个地方有着密切的往来,而这个地方想都不用想,只可能是北面的玄菟郡。

    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不利局面,高句丽人一定会尽快展开攻势,接下来的几天,或许就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了。

    次日一早,没等高句丽人有动作,关羽反而先动了,他和颜良各自带队,带着士卒踏出了襄平城的北门。

    颜良手握长枪,顶盔贯甲骑在马背上,在他身后是五百名汉军骑兵,这支部队全身上下都有黑色盔甲保护,看上去威风凛凛,他们的职责是护卫本方右翼。

    而关羽自己则是来到了本方军阵的正中,在他的指挥下,四千名刀盾手和长枪手一字排开,背靠着羊马墙结成了四个厚实的方阵。

    另外还有一千名擅长射箭的士卒被留在了城头,他们居高临下,由张焕率领,万一正面战场顶不住高句丽人,这些弓箭手将利用射程优势掩护本方部队撤回城内。

    “哦汉军居然主动邀战了,传令下去,中军、左军出战,右军留在营中作为后备。”得知汉军主动出战,伯固又惊又喜,连忙下令出击,同时他自己也在旁人的服侍下穿戴盔甲,为将要爆发的战斗做着准备。

    关羽的主动出击既出乎伯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战争中,守城一方历来都是要背城列阵作战的,那种死守在城里的情况只可能出现在守城一方野战被击溃,无力再战,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城墙的保护才有可能发生。
1...1617181920...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