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好刀,别出心裁。”张辽面露喜色,再次将刀身平举感受起来。

    “我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只是能看出来这刀挺值钱,真正好在何处,还请文远兄讲解。”郭嘉笑着问道。

    张辽开怀大笑,当即给郭嘉等人仔细讲解起来。

    在环首刀问世之前,汉军骑兵使用的还是传统的汉剑,这种兵器双面开刃,利于刺击,在马上劈砍的时候就显得缺少威力且脆弱,为了解决汉剑的问题,单面开刃、刀身狭长、刀背厚实坚固的环首刀应运而生,但是,在战刀成为主流近战兵器之后,人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普通军士的手腕力量很难承受全力劈砍时的惯性和反震,往往在全力一击之后就落得战刀脱手的窘境,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工匠们别出蹊径,在刀柄末端制作铁环,临阵杀敌的时候用布帛将铁环缠在将士们的手腕上,用以防止脱手。

    除了防脱手外,铁环还有一个作用就是配重,很多兵器在外形上差不多,在外行人看来也没什么区别,但在懂行的人手里,重量的分布不同,就决定了这把武器的用途和优势截然不同,骑兵的作战环境是在高速奔驰的战马马背上,需要战刀的重心接近刀柄,这样才利于战士控制动作,挥舞兵器的时候更加从容。

    “我们当年在并州的时候经常跟胡人打仗,由于双方速度都快,交手的时候几乎不用太过使劲,只需要借着马速抹过去,利用刀刃的锐利就可以切开胡人的皮甲和身子,如果刀头重、刀柄轻,一刀出去就




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们是在自杀
    “既然如此,文远兄就跟我去城中军营看看吧,那里有意思的东西更多。”郭嘉听了半天,知道张辽也是个武痴,便主动邀约起来。

    二人也没有乘坐马车,而是像散步一样溜溜达达,不多时便来到了城北那座军营。

    由于邺城现在已经成了大后方,安全问题不用太过担心,城中的卫戍部队共有两千人,各自分布在邺城的四方位置,城北这里的军营更多是作为演武场,供各军中的重点培养对象前来试验新型兵器的。

    郭嘉是军中重臣,自然有权限了解这里的一切,抵达军营门口之后,摸出腰牌一亮,便被迎了进去,径直去到演武场中。

    这座军营中的老大不是别人,正是曾经的河北大将鞠义,老家伙今年四十多岁了,已经过了在一线冲锋陷阵的年龄,但他不擅长指挥大军团作战,年轻时落下的一身伤病也受不起军旅生活,便主动跟刘备说明,专心研究起了装备和小规模作战,时至今日已有两年时间。

    此时鞠义正在演武场中大摇大摆地坐着,见到郭嘉进来也只是随意地点了点头,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张辽身上。

    “使君从哪里找来的这么个厉害人物,怎么年纪轻轻的就满身杀气”鞠义皱着眉头问道。

    刘备这些年一直在民间广发招贤令,凡是有一技之长,或者对自己的头脑和身体有自信的,都可以前往各地郡县毛遂自荐,其中的优秀者更是可以前来邺城,得到进一步深造的机会,鞠义这里就有好几个从北疆过来的骁勇汉子,此时他看着张辽,便以为这也是藏在民间的猛人。

    只是这小子浑身杀气,眉宇之间更是掩饰不住的锋锐,整个人就像一张拉满了弦的强弓,随时可能爆发出恐怖的力量。

    不应该是乡野之间出来的,干农活养不出这一身千军万马任我行的气势。

    “鞠将军说笑了,这位是温侯吕奉先麾下大将,张辽张文远。”郭嘉笑着为双方介绍起来,“文远兄,这位是我军资深老将鞠义鞠元泰,他曾在凉州闯荡多年,近年来更是潜心钻研对胡人的战法,可谓军中第一人。”

    “张辽张文远。”鞠义双眼瞬间眯缝起来,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之前不是听说使君与曹孟德结盟,要彻底铲灭吕布的吗,怎么吕布的大将又到了这里,仗打得那么快”

    张辽脸色一下子变得有些难看。

    敢情这个老家伙是把自己当成战败投降的降将了。

    “仗打得是挺快,只不过在关将军率部抵达之前,吕温侯便抢先发动会战,并且击杀了曹孟德,击溃曹军主力,如今又要与我军和谈,商议重归朝廷之事。”郭嘉笑呵呵地解释起来。

    “哈”鞠义瞪大眼睛,颌下那一缕焦黄的胡须也抖个不停,老半天才消化了这个消息,“真蠢。”

    在鞠义的军事理念中,一方势力之主,除非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应该出现在一线战场上的,即使迫不得已地参加战斗,也要随时准备着撤离。

    保全自己,对担负着数万军队、百万民众的领袖来说,比起某一场战斗的胜利重要百倍。

    当年刘备与袁绍那一战,刘备亲自渡河诱敌,并以劣势兵力迎战敌军,很蠢;袁绍在局部优势下轻敌冒进,被白马义从两轮冲锋险些要了命,更蠢。

    &n



第一百七十三章 真本事
    三人聊了一阵子,终于将话题引入郭嘉此行的来意——

    让张辽见识见识邺城这边的新式武器。

    “要说杀人的新玩意,咱们这里可是天底下最多的。”鞠义一听说张辽喜欢兵器,便自得地笑了笑,指着远处人群熙熙攘攘的校场,“小子,去那边露两手”

    片刻之后,三人来到校场,鞠义一声令下,正在烈日炙烤下挥汗如雨的汉子们立刻收起兵器,齐齐整整地站成了一个方阵,一看就知道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强将,令张辽心中暗自赞叹不已。

    然而,当这些年轻汉子们听说面前的陌生面孔是吕布麾下大将张辽,人群中顿时传出了压抑不住的惊叹声。

    有道是人的名树的影,当年讨董之战,太史慈、赵云、黄忠这军中顶尖的三位强者都先后在吕布手中败下阵来这件事,在刘备阵营可是流传了很久,与吕布交过手的三人对其武艺赞不绝口,关羽张飞等人则是憋着一股气,就想找机会见识见识吕布的本领,在这种氛围下,不少军中士卒都自掏腰包买过长戟,虽然在战场上用处不太大,但自己在家里练武还是挺过瘾的。

    至于张辽这个近几年崛起的吕布军新星,在河北等地也是颇有名气,眼下众人看着跟自己年龄相仿,却已经成为其他势力重将的张辽,心中更是忍不住地羡慕。

    以及不服。

    “张将军平日里喜欢用什么兵器,可否让这些小子们开开眼,见识见识并州虎将的本事”鞠义的话语声中略有挑衅之意,听得出来,他也是不太相信张辽的本事有传闻中那么大,经常可以把曹军搅得天翻地覆的。

    “只要是叫得上名字的兵器,就没有张某使不来的。”张辽也是心高气傲之人,虽然这次是担负着求降的重任,但在同样的武人面前,他绝不愿失了锐气。

    鞠义斜着眼看了看郭嘉,郭嘉则是微微点了点头,他也想看看张辽的本事究竟有多大。

    见郭嘉同意,鞠义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小子们,敢向张将军请教请教吗”

    “我!”

    一名精赤着上身的剽悍汉子提着剑和盾站了出来,对三人抱拳行礼,“我乃护乌桓校尉部一名百人将,想跟张将军切磋步战之术。”

    “任勇,你倒是狡猾,知道张将军是并州狼骑出身,便想比试步战”鞠义笑着唾骂起来,“老子以前怎么不知道你这么滑头。”

    众人纷纷哄笑起来。

    “无妨。”张辽走到一旁,拿起兵器架上的一把汉剑,又随手舞了个剑花,然后观察一下剑锋,点点头,来到任勇对面两丈处站定,“这兵器没开锋,阁下可以尽情施展。”

    “将军不换一身短打衣裳”任勇看着张辽身上的长袍,不禁皱起了眉头。

    张辽轻笑着摇了摇头,“三两下就结束了,不用那么麻烦。”

    任勇面色一冷,再不多话,左手持盾,右手持剑,小心翼翼地跟张辽兜起了圈子。

    然后,第一个照面,他就败了。

    作为能被吕布寄予厚望、被典韦视作生平大敌、力压曹营诸将的猛人,张辽虽然不是身高九尺腰阔十围、令人一看就特别勇壮那种,但同样是一个人形怪物,力量极为恐怖。

    第一剑,任勇的左手盾被劈落在地;

    第二剑,任勇的右手剑被挑飞上天;

    第三剑,无锋之剑架上了任勇的脖子。

    “腕力不够,上了战场会死得很快,多练练。”张辽点点头,转身向兵器架走去。

    任勇满脸羞愧地捡起剑盾,退回到队列之中。

    他本



第一百七十四章 试刀赠甲
    “嚯……”

    刚一进到鞠义的“藏宝阁”中,张辽就被挂满整面墙的密密麻麻的各式兵器给镇住了,不由得惊叹出声。

    绕是张辽习武多年,自诩什么兵器都能耍得有模有样,但鞠义这里的藏品之多,种类之繁杂,也是让他大开眼界。

    “之前使君让人从这里拿走的应该是一把护手刀。”鞠义抓了抓脑袋,有些不确定地问道,他喜欢兵器,还喜欢跟刘备一起琢磨些新奇的东西,这间大屋里面有半面墙都是各式各样的护手刀,具体是给了别人什么东西,压根都记不清了。

    “是护手刀,刀身是直的。”张辽用手比划着。

    “那就没错。”鞠义迈步来到一个木架子旁边,那里刚好有一个刀架是空的,鞠义低下头,口中念念有词,“骑兵刀二十三,没错,就是它。”

    张辽有些震惊,“需要这么多种骑兵刀”

    华夏民族立国千年,拥有庞大的武器谱系,流传下来的兵器也是五花八门,通常来说,骑兵的近战武器主要就是长枪和环首刀这两种,各自有两三种制式,以重量和长度区分开来,方便体格不同的战士选用。

    但是,像鞠义这样,一开口就是二十三的编号,无疑是有些夸张了。

    “军队里当然用不到这么多种类,但每一种能够推广到全军,给军工厂指定规格大规模制作的,都是从这些样品里挑选出来的最合适的。”鞠义耐心地解释道,然后给郭嘉和张辽两个人一一展示起来。

    在鞠义的讲解下,二人才明白了这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兵器。

    他这里的骑兵战刀按照刀身的长度来分,几乎每一寸的长度区别,都有相应的成品。

    刀身长度、刀柄长度、整刀重量、重心位置、刀身弧度……

    所有这些因素组合起来,单单是骑兵战刀,就有一百多把样品。

    “打仗是靠将士们提着脑袋跟人拼命拼下来的,一点都不能马虎,所以我一直给来到这里训练和帮着试验兵器的小子们说,手上的兵器只要哪里用着不趁手,务必要说出来,方便我们改进。”说起打仗,鞠义脸上就没了嘻嘻哈哈的表情,而是一脸凝重,“就拿这战刀来说,长一寸,正常情况下就要加重,可兵器重了就笨,所以要保持原有的重量,这样一来,刀身就薄了,吃不住力,而且重心也要变化,每一个改动,都会让整把刀变得不一样,我这么说,文远老弟应该听得懂吧。”

    张辽点点头。

    “看看这把刀,是刘使君之前提起过,上个月才被做好送来的。”鞠义从右手边摘下一把长刀,张辽眼尖,看见这把刀的远处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骑兵刀一百三十二。

    这把兵器与其说是刀,倒不如说是根长长的锥子,刀背最厚的部分有半寸,然后以细小的程度变薄,直到距离刀尖还有两寸距离的时候才被打磨成一个明显的锐角,显得极为坚实。

    从侧面看去也是一样,刀身末端宽度不过一寸,锋刃从刀尖开到整个刀身的六成就戛然而止。

    “只能刺击,对吧”鞠义顺手将这把迥异于中原风格的兵器递给张辽,示意他自己试试。

    张辽也不推辞,接过之后就是唰唰唰三下刺了出去。

    然后他的脸上就显出了极大的惊喜。

    “特别轻便,对吧”



第一百七十五章 斗争的原则
    几天后,刘备再一次出现在书院,跟蔡邕对坐喝起了茶。

    “那个张辽走了”老先生端起杯子,吹了吹漂在水面上的茶叶,美滋滋地喝了一口,然后随意地问道。

    “走了,昨天走的。”刘备则是懒洋洋地半躺在软垫上,丝毫不像是一位执掌着半个天下的疆土、两千万人口的大人物。

    “吕布归降我军的事宜进行到哪一步了”蔡邕继续问道。

    说到正事,刘备便坐起身来,正儿八经地讲了起来。

    张辽这段时间算是什么都见识到了,从刘备统辖地区的民生、财政到军事,几乎各方面都接触到了一些,对刘备的势力和雄心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谈正事的时候诚恳得不像样子,恨不得自己拍桌子做主,当即归降于刘备。

    此行之前,张辽也跟吕布详谈过很久,对己方的底线很清楚,经过一番交涉,双方在大体上达成一致,刘备一方还将许多具体事项,包括军队安去向、官员安置等等,都写成了文字性的东西,交由张辽带回豫州。

    “作为归降的前提,吕布必须拿出诚意,与我军协力剿灭伪帝袁术,在袁术的脑袋摆在我的案桌上之前,他们没有投降的资格。”刘备最后说道。

    蔡邕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又想起另外一件事,“听说你们对那个张辽张文远十分看重,招待得无微不至,这究竟是什么人物”

    “此人有大将之材,假以时日,必为国之栋梁。”刘备正色答道:“云长、奉孝等人均是对其赞不绝口,鞠元泰与其一见如故,甚至把自己视若珍宝的盔甲送给了他。”

    “哦,鞠元泰那个眼高于顶的家伙都对他如此看重”蔡邕讶然笑了起来,脸上满是好奇之色,“可惜老夫没能见一见他。”

    说到国之栋梁,刘备与蔡邕便又聊起了己方势力中的年轻英才,不知不觉,一盏茶便已喝完。

    “正如玄德你之前所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老夫当年在洛阳之时,曾认为曹孟德是可以扫清天下弊端,重振朝纲的大才,却没想到,他竟然走在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前面。”聊着聊着,蔡邕忽然又说起了曹操,脸色也黯淡了许多,“孟德虽死,但其部属众多,如何处置,玄德你想过吗”

    “想过,但还没有什么好的方案。”刘备同样面色一黯,沉声答道。

    自从曹操的灵柩被运回兖州治所,围绕着势力何去何从,谁来继承曹操的基业,如何延续与刘备的同盟关系,各方的利益如何保证,这些事情就闹得整个集团内部人心惶惶。

    诸方势力很自然地划清了界线,开始明里暗里地分食曹操的政治资产,其中兖州本地士人以程昱为首、颍川集团以二荀为首、谯县集团以夏侯渊、曹仁等人为首,这三方势力你争我夺,互相越发地看不顺眼了。

    而像典韦这样半道入伙,没什么人脉的武夫、李整这样在地方上势力强横的半独立豪强,自然而然地就被排除在了斗争之外,变成了无所事事的闲人。

    为了获取支持,各方的信使络绎不绝地前往河北,积极向刘备示好,很多冀州密探都尚未获取的消息,都源源不断地摆在了刘备的桌子上,
1...189190191192193...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