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不得不说,卢植的思想非常超脱,乃至于根本不像是这个时代的统治阶级了,但是他的话,却让赵云听得眼前一亮,“先生所言令人茅塞顿开,如同拨云见日,请受赵云一拜。”

    卢植呵呵笑着,坦然受了赵云一拜。

    “先生有没有兴趣到辽东去定居”刘备又拍了几句马屁,觉得卢植的情绪已经挺高涨了,这才试探地问道:“辽东如今人口百万,就缺少先生这样德高望重,且有大才的人去教化。”

    “百万人口”卢植不置可否,反倒是眯起眼睛怀疑地望着刘备。

    他身为尚书,对各州郡的人口数量自然有所了解。

    就在一年多以前,得知刘备被派往辽东担任太守的时候,老先生还专门去调阅过当地的卷册,而那时辽东全郡的人口只有八万左右。

    短短一年时间,就算刘备有再大的本事,他也不能将人口翻上十倍吧

    人又不是耗子,一年能生好几窝的。

    刘备得意地笑了起来,连肩膀都笑得一抖一抖的,“我就知道先生不信,说句实话,没有亲眼见到,任是说给谁听也不会相信,但我们就是把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都做到了。”

    从前年秋天,刘备带着十万流民来到辽东开始,那里的历史就被不断地改写着。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辽东的人口数量、农田面积、粮食产量以及钢铁产量都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增长,变为以前的十倍乃至百倍以上。

    如此巨大的变化,连那些最早跟随刘备艰苦奋斗,亲手努力实现了这一切的流民都觉得不可思议,更何况是不曾亲眼目睹辽东巨变的人

    “非但是让百万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学生还将祸乱我大汉百姓的高句丽国给灭了,玄莵北面的扶余国也表示愿意归顺大汉,现在渤海以东,汉人再无敌手。”刘备自信地说道。

    卢植看着意气风发的刘备,心中满是欣慰和骄傲,十年前那个少年的身影又浮上记忆,与面前这个充满了自信和斗志的年轻人渐渐重合起来。

    “玄德,你有出息了,为师很欣慰。”

    刘备听卢植这么一说,眼角又有些湿润了,“先生,学生这次前来有两个目的,一是请先生收张宁为义女,让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娶她为妻;另一个就是想请先生去辽东,远离这凶险的朝堂。”

    根据历史记载,在黄巾军覆灭,到灵帝去世的几年时间里,天下看似平定,但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早已无比汹涌。

    天下大乱,看来已经无法避免,刘备不希望卢植这位令人尊敬的长者再留在洛阳,去趟那凶险的浑水。

    “老夫在出狱之后就想过辞官不做,回到涿郡去研习经典,但那时候确实有些难处。”卢植说着说着,忽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老夫在洛阳纳了一方妾室,并且生了个孩儿,前几天才满三岁,之前体弱多病,受不得舟车劳顿,根本无法离开京城。”

    “什么”刘备和赵云齐齐轻呼一声,张宁更是难以置信地捂住了自己的小嘴,这卢植看起来怎么也得六十了吧,头发胡子都花白了,居然还有那份心情,居然还真弄了个儿子出来

    “先生真是老当益壮啊,佩服佩服。”刘备歪起脑袋,景仰地端详着卢植,但是在言不由衷的话语之下,他的眼神中明显带有其他意味。

    被刘备狐疑的眼神盯着,卢植有些恼羞成怒了,他怒视着面前这三个年轻人,重重一拍桌子喝道:“老夫今年才四十六岁,三年前四十三岁,生个孩儿又有什么难的”

    “哎哟哟哟,先生才四十六岁”刘备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学生还以为先生六十四岁呢,您这头发太显老了,应该调理调理才是。”

    &




第九章 单聊
    卢植说得平平淡淡,话语声也相当低沉,但是听在三人耳中,却如同惊雷炸响一般,刘备瞬间收起了笑呵呵的表情,讪讪地不知说些什么好。

    张宁更是不知所措,慌里慌张地站起身来,脸色苍白无比,她双手紧紧地抓着自己衣角,就像做错了事正在遭受责骂的小孩一样,泪水如决堤一般流淌下来。

    “不要这样自责。”卢植忽然一笑,示意刘备让张宁坐下。“战场之上刀枪无眼,不是你杀我就是我杀你,老夫不愿责怪任何人,也不想在这件事上纠缠不休,只希望今后天下太平,再没有汉人自相残杀的惨景。”

    “先生这份胸襟气度,真是让学生拍马也赶不上啊。”刘备敬佩地说道。

    再回想起两年前在广宗城下见到卢植的情景,他终于知道了,卢植为何会那么憔悴和疲惫,原来他在指挥大军作战的同时,还一直在忍耐着丧子的悲痛。

    卢植点了点头,似乎是有些困倦地站起身来说道:“玄德你一路车马劳顿,先去厢房歇息吧,等用过饭后来老夫书房。”

    刘备连忙起身行礼,然后带着张宁和赵云去往厢房,过不多时就有仆人端着餐盘敲门进来,在二人面前摆放下几样饭菜。

    卢植生活俭朴,家中饭菜也是简简单单的粗茶淡饭,不过刘备根本无所谓,端起饭碗就风卷残云地吃了个干干净净。

    他满意地舔了舔嘴角,扭头却见张宁一边往嘴里扒拉着饭,一边忧心忡忡地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便伸出手来轻轻拍了一下对方的脑袋,“不好好吃饭,发什么呆呢”

    被刘备拍了下脑袋,张宁有些回过神来,她对刘备挤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又往嘴里塞了一口饭慢慢咀嚼起来。

    “不要想那么多,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先生也说了不会再把这些事挂在嘴边,咱们就都向前看,去辽东之后多给先生做点好吃的,你瞧瞧他家这厨子的手艺,太差了。”刘备为了缓解张宁的不开心,故意指着桌上残留的饭菜摆出一副鄙夷的模样。

    张宁抿着嘴笑了起来,轻轻拍了一下刘备的手背。“咱们做客哪还有挑剔主人家饭菜的道理啊,小心人家听了赶你出去。”

    刘备见张宁终于开口说话了,心里的担忧也散去不少,他反手捏了捏张宁的小脸蛋,嬉皮笑脸地说道:“还是咱们辽东伙食好啊,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

    “讨厌,快去书房吧,别让先生等久了。”张宁推开刘备,继续专心对付起自己的饭菜来。

    刘备起身在厢房的铜镜里整理了一下仪容,便迈着方步走出了屋门,走了十几步之后就有一名仆人从附近经过,刘备叫住他说明来意,这名仆人就引着刘备前往卢植的书房去了。

    进入宽阔的书房,卢植正端坐在满是卷轴的书桌后面,见到是刘备进来,卢植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将手中正在阅读的书卷放下。

    “不知先生还有何事要吩咐”刘备恭谨地跪坐在卢植对面,如今他已经习惯了在辽东坐椅子板凳,猛地再跪坐一下还略有些不适应。

    卢植并不答话,而是紧紧盯着刘备的脸,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问道,“为什么如此急切地让老夫随你去辽东”

    “不敢诓骗先生,学生是觉得这天下快乱了,希望有个安全的地方保护自己亲人朋友,先生对刘备恩重如山,没有理由放任先生不管。”刘备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认真地对卢植答道。

    这句话说到了卢植的心里,他长叹一声,语气中有无限的萧瑟之意。“两年前黄巾起事震惊天下,本以为皇上会以此为鉴,想不到无数将士血洒疆场,换来的却是朝廷的变本加厉,这天下不用你说,老夫也看得清清楚楚,是要大乱了。”

    刘备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如今洛阳城里依旧繁华,皇帝和朝臣乐在其中,似乎看不到大汉已是危在旦夕,先生没有必要与这一群庸人为伍。”

     



第十章 磨刀霍霍
    刘备这下可是真有些吃惊了,他看着卢植说道:“辽东豪族叛乱,阳太守因公殉职,等我到的时候已经晚了一步,没能救下他。”

    “你是以为朝中百官都是傻的,还是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没人发觉阳终是一郡太守,就这么再没了音讯,虽然辽东那边偏远,你又封锁了消息,但还是有有心人质疑了。”卢植哂笑着说道,顺手将一卷帛书扔在刘备面前,“自己看看,这是老夫压下来的。”

    刘备强装镇定地打开帛书,看了几行之后就再也看不下去了,他索性将帛书再次卷起,抬起头来望着卢植,低声问道:“那为什么朝廷没有派人去辽东查证此事”

    卢植伸手接过刘备交还的帛书,又用细绳系好放下,这才回答道:“皇上在筹钱建新宫殿,根本懒得搭理这些事;有权力过问此时的都忙着吞并土地,腾不出手来;剩下的人向朝廷呈上公文都要先通过老夫这个尚书。更何况想要查证此事就得去辽东,路途遥远加之盗贼丛生,没人愿意担这个苦差事。再说了,若是你这个胆大包天的小子连太守都敢杀,谁去调查你,那不是往砧板上送肉”

    “说的也是,要是真有朝廷使者去辽东想要对学生不利,那渤海里可能就多一艘沉船了。”刘备呵呵笑着,直到今天,他才知道自己所作所为早被有心人看在眼里,但更让他心中宽慰的是,卢植始终站在那里,默默地支持着自己。

    “告诉你这些,就是让你明白,能传承数百年的世家都不简单,他们没对付你,只是因为觉得不值得,或是没必要,又或是时机未到,玄德你可万万不能小瞧天下人。”卢植严肃地说道,然后开始给刘备讲述起近期的天下大势来。

    正如卢植之前所说,在张角的死讯传回洛阳之后,朝廷上下从皇帝到百官都心中大定,觉得汉室江山又稳如泰山,开始变本加厉。

    在这种大环境下,那些早有异心的世家大族们也跟紧形势,紧锣密鼓地加快了瓜分汉朝的步伐。

    作为天下首屈一指的世家豪门,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权倾天下,门生故吏遍布海内,由此滋生的野心也被明眼人看得清清楚楚,很多人都明白,袁氏有心取刘氏尔代之。

    在外人看来,他们拥有崇高的名望、海量的财富、根深蒂固的人脉关系,几乎没有弱点。

    在上一代,袁成、袁逢和袁隗三兄弟,撑起了汝南袁氏的大旗,其中袁成早死,官途停步在左中郎将这个职位,剩下的袁逢和袁隗,一个是司空,一个是司徒,都达到了人臣的巅峰位置。

    但是,袁氏家族内部也很头疼,他们好容易赶上了汉室最衰败的时候,却始终不能将力量凝聚在一起,攫取更大的利益。

    因为这一代,袁氏出了两名优秀到足以角逐家主之位的子弟。

    袁绍和袁术。

    并且他们由于相互仇视和战略目标不同,已经势同水火。

    袁绍为袁氏选择的发展方向在冀州。

    作为东汉时期的天下第一大州,冀州地域广阔,土地肥沃,并且拥有天下最多的人口,如果能谋得冀州的权柄,一旦天下有变,朝廷彻底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袁氏一族就拥有了最为雄厚的实力。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袁绍已经布局了好几年,他不仅大力笼络自己家乡汝南和颍川的世家人才,并且和冀州的豪强们也在暗中联系,试图将现任冀州牧皇甫嵩取而代之。

    袁术为袁氏选择的方向,则是在荆州。

    由于年龄比袁绍小,袁术在官场上的起步晚了许多,在士人群体中的声望远远不如袁绍,一时半会是追不上的。

    但是,袁术在家族中的地位却更高,这因为他是袁氏这一代的嫡长子,母亲家族身份尊崇,所以在和自己兄长袁绍的竞争中得到了当代家主袁隗的支持。

    袁术知道自己无论是才能还是声望,都无法和袁绍相比,所以他选择避过袁绍的风头,转而将视线放在了荆州和江淮的富庶之地,不过在这之前,他还是利用依附于袁氏的官员,还有豪强们狠狠地恶心了袁绍一把。

    “和你一起平定黄巾的曹孟德,已经离开济南国了。”卢植说道。

    刘备愣住了,就在去年秋天他还拜访过曹操,那时候明明已经劝说对方留下了啊。

    “他一上任就罢免了手下九成的官吏,然后励精图治,将济南国治理得没人敢于作乱,可是他做得越好,就越挡别人的财路。”卢植叹息着摇了摇头,对曹操报以无限的同情。

    青州整个被盗匪打烂了,除了济南国。

    青州的世家豪强们都捞尽了土地和人口,除了济南国的豪强。

    如今济南国的豪强们都快急疯了,他们四处奔走,只想把曹操这个碍眼的家伙扳倒,或者是搬走,所以他们通过关系,找到了袁术,以及站在袁术背后的袁隗。

    曹操是袁绍的好朋友,小兄弟,济南国又占据着冀州和青州之间的门户要道,袁术不希望袁绍在夺取冀州之后还能把济南国收入囊中,在袁隗的指



第十一章 调兵遣将
    师徒二人又说了一阵,刘备见时候不早,便知趣地起身告退,让卢植可以早早休息。

    等到第二天刘备睡醒的时候,卢植已经从朝会中回来了,只不过脸色非常难看。

    “怎么了先生,是朝中又有大事发生”刘备见到卢植的表情,心中有了一些不好的预感。

    卢植摇摇头,“和我们无关,是羌人造反的事。”

    “羌人反了一百多年了,也没见闹出个什么名堂,先生为何如此忧心忡忡”刘备有些奇怪,羌人起兵作乱就像天要下雨,每年总有那么几次,这又有什么好担心的。

    “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和以往可不一样了,恐怕天下大乱的源头就会在凉州。”卢植叹息一声,又拉着刘备来到自己书房,他发现这个学生在辽东闭塞了两年,对天下大势几乎是一无所知,需要好好地补课了。

    羌人以往起兵反抗汉朝,都是以他们传统的组织方式,各路豪帅将自己的兵马聚集在一起,然后乱糟糟地去劫掠汉人州县。

    这样凑起来的军队,虽然数量众多却编制混乱,并且互不统属,再加上他们的对手是汉军中最精锐的凉州军,结局自然是败多胜少。

    在痛定思痛之后,羌人终于做出一个决定:让更加聪明的汉人来领导他们,而这些羌人的目标就是两位凉州人:韩遂和边章。

    “韩遂原名韩约,是凉州金城人,足智多谋,以才能闻名于凉州。中平元年黄巾之乱,他还曾经带着数千凉州义勇来过洛阳,帮助大将军何进稳固京师防卫,并借机献策,希望诛杀宦官。”卢植说起韩遂的时候也是赞叹不已,但随之就是摇头叹息。

    何进只是个屠户出身,依仗自己妹妹是皇后才骤然登上高位,他只想着怎样安稳地享乐,根本没有和宦官集团撕破脸的决断,所以只是礼节性地赞赏了韩遂的忠义之心,便把他的计策抛在了脑后置之不理。

    韩遂失望之下返回凉州,却在半道上遭遇了埋伏,湟中义从胡的两位领袖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亲率大军,将韩遂和时任凉州督军从事的边章一起劫持了。

    湟中义从胡聚集了十万军队,声势浩大,他们攻陷了韩遂的老家金城郡,斩杀金城太守陈懿,逼迫韩遂和边章加入叛军,并推举边章为领袖。

    “湟中义从胡是什么意思”刘备有些不太明白,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很气派,听起来就像是很能打的样子。

    卢植耐心地解释道:“胡人军队一旦归附我大汉,就被称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湟中义从胡是指生活在湟中一带,曾经归附我大汉的羌人和小月氏人组成的军队。”

    刘备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道:“原来是这样,学生明白了,请先生继续讲。”
1...3435363738...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