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青春年代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关东风
“放假了,啥时候回家啊”于玲问。
“明天回去,今天想出去买点东西。”于跃说。
“买啥东西”于玲问。
“给我爸妈买两件衣裳。”于跃道。
于玲笑了:“还挺孝顺的。”
于跃嘿嘿一笑。
“走吧!”于玲也知道,他自己是买不好的,得自己陪着。
两人出门,于玲本以为要去小店子,不料于跃直接选择大商场,看样子是不准备省钱的。
进了商场,选了个羽绒服的专卖店,两人就走了进去。
看看价格,连于玲都有些咋舌,便宜的短身还得五百来块呢,好一点的**百上千。
“小姑,帮挑挑,给他俩一人买两件,一个出门穿,好点的,一个薄点的在家披着。”于跃道。
于玲了然,开始挑了起来。
见于跃真是不在乎钱专挑质量,于玲也开始满足自己的购物**,不断的试着衣服,因为她和于跃母亲身高差不多,两人也都不胖,基本差不多少。
四件衣服,花了三千大洋,于跃又道:“你也挑两件。”
于玲笑着摇头:“不用,你小姑我可是穿貂的人。”
“算年终奖。”于跃道。
“年终奖我还有年终奖那换钱得了!”于玲笑道。
“钱就那些,工资加提成,不能再多了,年终奖就衣服,要就有,不要就没有。”于跃道。
“切,好像谁稀罕是的,不要!”于玲笑道,她也知道,于跃给自己的都够多了,不说争取回来的四十多万,那五千加提成都够养活一家的了,要是没有于跃,王彪还受伤,真不知道这个年该怎么过了。
&
第一卷 小城故事多 第96章 找茬
长辈和晚辈,在华夏民族传统里一直都是滋养和回报的关系。
这一点毫无疑问是传统美德,所以华夏关系里的亲戚总显得比西方更亲切。
在华夏,孩子没赚钱的时候,亲切的长辈都会给孩子压腰钱,直到长大了,成家了,赚钱了,然后调转过来,小辈开始回报长辈。
这是传统,就像自然规律一样,但于玲完全没想到,本就和于跃差不了几岁的她还没怎么照顾这个侄子,他就一下子长大了,开始回馈自己了。
这样的侄子可真好,多少都不嫌多,有一万个的话坐吃等死就行了。
…...
坐大巴回家,于跃大包小包的背了不少东西。
多少年了记不清了,总之好久没有回过有妈的家了,都说有妈才有家,于跃深有体会。
到家的时候,于跃发现爸妈正忙活呢,一个杀鸡,一个烧水。
于妈见儿子进了院子,赶忙走上去抢过手里的东西,她还以为这都是儿子的脏衣服呢,但一看包装崭新,疑惑道:“买衣服啦质量好不好啊可别让人骗了啊!”
于跃笑道:“放心吧,小姑给参谋的。”
“那还行!”于妈放心了。
“来吧,试试。”进了屋,于跃说道。
“还没试呢”于妈问。
于跃笑了一下,故意卖关子道:“当然没试呢,快试试。”
接着于跃就打开包裹,然后于妈叫道:“这啥衣服啊,好像女式儿的呢”
于跃终于忍不住笑了出来:“妈,这是给你买的!”
“啊”于妈吓了一跳:“给我买的”
于爸也擦把手走了进来:“你这孩子,你小姑买你也不拦着点”
于跃笑着又拿起另一个包裹,递给老爸道:“不是小姑给买的。”
“那你买的”于爸反问一句。
“啊。”于跃点头。
“啥玩意你给我俩买衣服干啥你这败家孩子!”于妈登时脸就一冷。
“赚钱了吗,给你们买衣服穿啊。”于跃说。
“你赚钱”于妈问。
“对啊,不说了么,老爸张罗我拿钱嘛。”于跃说。
两口子豁然开朗,于爸直接骂道:“草,那特么是你赚的么,那是你老子我赚的,你拿我钱孝敬我,你也不害臊!”
说着一伸手:“赚了多少,拿出来。”
于跃无奈一笑,就知道老爸得要,不是抠,他是不放心自己拿太多钱,生怕胡花乱造了。
“一万九千多,去了买衣服就这么多了。”于跃说。
“咋就这点玩意”于爸觉得自己可没少忙活,不应该这么少。
“这不是初次合作吗,一开始没见到粮的时候也没把价定的太高,来年就好了,来年继续,你直接跟他们讨价还价,省的我不懂。”于跃说。
“你特么也不早说,早说我就直接告诉你要多少了。”于爸还有点后悔。
于妈道:“行了,知足吧你,你连个车都没有,就喊两嗓子的事,两万块钱不少了!”
于跃心想老妈果然是知足常乐,老爸倒是看得透彻,不过老妈说的也对,这种不投本就回钱的好活实在难得,赚到就不错了。
于爸当然也只是给于跃上一课,直接拿到两万来块心里其实早就乐开花了。
尤其听到来年还能搞,心中就更高兴了。
“要不咱也弄个车我打听了,现在二手的五六万块钱也能买到。”于爸说。
于跃闻言一惊,显然老爸这打算已经构思很久了,连价格都打听好了,但他可不能同意,赚多赚少不说,关键天天出去收粮不仅起早贪黑遭罪,关键也危险,只开过拖拉机的他真搞那么大个车,又是在这乡间小路跑,不出事才怪,当然,最主要的是没必要付那份辛苦。
“爸,不用,他们有车还用咱们张罗啥,再说万一不长久,车钱都挣不回来,就这么干挺好。”于跃道。
“对,反正儿子都这么大了,再供也就四年呗,饥荒慢慢还呗。”于妈向来保守。
见老婆孩子都反对,于爸便不再多说。
“快去看看你爷奶去吧,然后回来吃饭。”于爸说。
于跃得令便向着叔叔家走去。
爷爷奶奶一直跟叔叔婶子一家一起生活,虽然没正式归伙,但也没有动弹的打算。
农村有句老话,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命.根子,所以老人大多喜欢小儿子,所以喜欢和小儿子生活在一起,当然,也是照顾小儿子,因为这样俩老人的田地就能给小儿子种了,相比养活老人那点开销,地的产值是足足的。
“呀,于跃回来啦!”于跃的叔叔看到侄子很高兴。
“啥时候回来的啊”不待于跃答复,婶子也客气出声了。
叔叔喜欢自己,那于跃是心知肚明的,至于婶子,于跃知道,纯客套,外热内冷的类型,斤斤计较,还带着几分骄傲,她父亲是老师,小时候家里条件就不错,比爷爷这个纯农民是高一些的,所以自打进门就一直有点看不起人的样子。
于跃也不知道一个农村老师的孩子哪来的那么大的骄傲,总爱说些阴阳怪气的话,尤其和母亲,总爱贪点小便宜,用农村话说,拿人当傻大瓜,实际上不过是父母看着叔叔和一家人的面子上不和她计较而已。
“刚回来。”于跃笑着答应一声,然后去了爷爷奶奶那屋。
见到大孙子归来,爷爷奶奶都很高兴,把水果拿出不老少,然后关心的问着学业的情况。
虽然知道大孙子学习不中,但家里人是不会觉得自己孩子在学校瞎混的,还是报以希望。
于跃也只有在面对爷爷奶奶的时候能装装好学生的样子,说还行,能听懂,就是考试容易马虎。
这是农村坏学生的专属术语,学习不好不说不好,就说马虎,一力降十会。
陪爷爷奶奶聊了一会天,于跃便说回家吃饭。
爷爷奶奶都说在这吃吧,叔叔也热情挽留,但于跃说爸妈在家弄小鸡呢,回家吃。
这时候婶子来一句:“这孩子,就在这吃得了。”
一副你咋不听话呢,我们这么挽留。
于跃笑着
第一卷 小城故事多 第97章 贫穷与善良
回到家里,担心的于妈开始问长问短,于爸看起来气的不清,骂骂咧咧的把事情前后讲了一下,起因是麻将桌上的一点小口角,根本不算什么事,但左老四借着这个机会就说一些不好听的,无非就是点于爸,告诉他整点就行了,再不收手,老宋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于妈听到老宋家,当时就有些怕了:“那咱们来年可别收了,老宋家咱可得罪不起啊。”
“收!干啥不收开春就收!”于爸倔强道。
于跃知道,农村卖粮大多分两拨,第一波是秋后到年前,这时候粮重,价低。
还有的就是喜欢留干粮的,干粮价高,虽然水分少了会降低分量,但一般来说那个价格差都能弥补,除非粮价浮动大,同样水分的要是掉价了,那就亏了。
但农民种了一辈子地,当然还是有经验的,一般都会看看苗头,当然,绝大多数时候还是留干粮赚的多,所以一般都是开春之后到四五月份之前出手。
现在年前这波已经收完了,年后就得等出了正月左右才继续开始收粮。
“咋这么倔呢!老宋家啥事都能干出来,不值个啊!”于妈苦口婆心道。
“我就收,看看他们能咋的!”于爸道。
“还能咋的,他们啥干不出来啊!”于妈说。
“以前那都是他们遇到熊的了,他们打我试试,我特么讹死他们!”于爸很有底气。
于跃惊讶不已,没想到平常不争不吵的老爸这么刚!
不过别说,真有道理,老宋家这种村霸也就是吓唬吓唬人,觉得自己好像很社会,杀人放火他们是不敢干的,也就是吓唬吓唬普通老百姓。
当然,也不是干吓唬,打的人也不少,但也都给治,只是撑死了就赔点医疗费,多的你是别想了,很多人也不敢告。
这点于跃觉得老爸说的对,要真去告他们,他们也懵,也得乖乖的,之所以没人告,是因为这些家伙动不动就威胁什么敢嘚瑟我就整死你全家。所以大多数都在别人的劝说下偃旗息鼓了,觉得对方出了医药费就满足了,谁让咱得罪人了呢。
这种伎俩纯属吓唬人,哪个也不是那块料,当然,怕的人也真怕,因为吃不准对方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尤其这些人最爱喝大酒,一喝的五迷三道,被人一架起来,还真有可能犯浑。
这倒不是瞎担心,这种事没少见,就在于跃家里这边,喝多了干啥的都有,剁媳妇手,抠自己眼珠子,老实巴交的跟人干仗,本来就猛的敢揍警务员,喝的一点都不像酒,跟吸了毒,打了兴奋剂一样。
于跃本来以为喝多了都这样,但走出去之后,每天应酬各种老板之后,他发现外边撑死了就是吹吹牛.b和冲动冲动,但可没见失去理智的。
后来喝酒多了,回家喝酒之后他才发现农村那劣质酒很有问题,,明明度数不高,但喝完死难受。
尤其家乡这边动不动就哪个喝酒喝的浑身是病,然后慢慢就一命呜呼了,老百姓一般都俗称这人是喝酒喝死的。
这种喝死的于跃在外边也没听过几个,但在老家十分泛滥,所以后来他觉得农村那都特么是假酒,起码大多数都是。
所以,即便老子不怕,于跃也得有所准备,何况他也知道,老爸不是铁打的,要说一点不虚是瞎话,可能是被人点到头上有点气恼,再加上那些人加刚,他为了面子也不好退。
于跃没有和父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他在想怎么应付。
应付不难,一个老宋家而已,再厉害也不过就是乡霸,咱俩候六都能使唤,他们还不放在
眼里。
当然,这个事于跃是不准备动用候六的,因为用的太多就暴露的太多,要真玩见不得光的,周老板的人不错,他虽然不是黑的,但有钱不愁找不来。
但找周老板,于跃准备换个方式。
因为他敏锐的感觉到一个问题,本镇的人对老宋家已经受够了。
以前于跃不知道老宋家收粮都拖段时间给钱,还以为在这边收粮得打点价格战呢,但现在他知道了,老爸帮周老板现钱收粮倍受欢迎,所以同样的价,大家肯定都选择周老板,那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既然蛋糕不小,既然已经得罪了老宋家,那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支起场子对着干得了!
对,回头和周老板谈谈。
腊月二十九这天,于爸又出去干麻将去了,于跃和妈妈在家里嗑着瓜子看电视。
两人正边看边聊着,听到一声开门声,然后就见一个人走了进来,于跃一看,原来是生老三,礼貌的叫了声三叔,倒不是真有什么亲戚,只是屯里人,七拐八拐的都能论上关系,所以都有一个叫法。
“啊,那个,大侄儿回来啦”生老三说话有些吞吞吐吐的,不是结巴,主要是自卑。
他是个瘸子,于跃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的,反正自打有意识,知道这个屯里人的时候他就是瘸子,原来是个老光棍,后来好心人给介绍个对象才成了家。
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这不是传统,也不单单是华夏如此,全世界都差不多,贫富不说,光说这残疾人,有几个能讨到健康漂亮的老婆的,要不是嫁不出去,谁也不愿意找个家庭条件不好,还十分邋遢的残疾人,所以生老三的老婆也是个残疾人,是个哑巴。
这样的家庭只是组建一下,给两人都找个伴,省的父母养一辈子,所以指望他们能把日子过起来是很难的,虽然有地,但种的也不好,所以生活拮据,债务不少,穷困潦倒的对付活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