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总之,他的意思是,老刀鱼既然把一身的本事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他就不能让教会徒弟,饿死师父的事情发生。所以老刀鱼如果不答应,那他们也就认为老刀鱼是看不起他们,想要撵走他们俩了。
话说到了这个份儿上,面对如此的真情厚意,老刀鱼还能说什么呢他也只有带着深深的感动暂时接受了这份好意。尽管他心里也打定主意,无论如何不能白拿洪衍武他们海货,可在心里却不能不对这两个徒弟又高看一眼。
不过,尽管洪衍武和陈力泉已经被滨城的海碰子们正式接纳,可一来因为他们在海边的日子已够长,收获也足够多,已经到了必须休整的时候。
二来海参大约要经过自然晾晒30天才能变成干参。老刀鱼现在急需要把这一次碰海的收获尽快晾晒,而且为了过日子,他还要取走家中已经晾晒好的干参,拿到滨城卖掉才行。
所以在当天下午,老刀鱼就带着洪衍武他们收拾好东西,回到了蛤蛎湾的小渔里过夜。
至于后面的安排,老刀鱼的意思是想让洪衍武他们安心在他的家里安心休息,等他卖了海参回来,还得再多歇几天才能去碰海。因为必须养精蓄锐到位,才能打好大仗。
可是洪衍武却无法安心坐等,他提出很想了解一下城里海货的行情,同时也说必需得补充一批物资。于是这么一来,所有人都只在渔睡了一宿,第二天一大早,便一起结伴重新回到了滨城。
这一次重新再进城,无论洪衍武还是陈力泉小百子,都感到一种脱胎换骨重返人间的感觉。
因为他们的确在荒僻的海滩已经待得太久了,很长时间内没再见过车多人多的景象。所以他们眼睛就觉得怎么也看不够,看什么觉得什么可爱。汽车马路高楼商店,都成了最有意思的事物,澡堂子和饭馆对他们而言,更是有着莫大的诱惑。
只不过相反的,在大多数城里人的眼里,却觉得他们的样子甚为可怖。当他们这副尊荣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转过身来看他们,这些人全都惊讶得半张着傻呵呵的嘴,瞪着根本没必要瞪得那么圆的眼珠子。
因为他们既黑亮又粗糙的皮肤,那布满汗渍盐花的衣裤,和钢丝一样倒竖被海水泡得发红的头发,使得他们看起来简直就像上一个时代的野人。甚至更夸张点说,几乎像动物园的野兽钻出笼子,张牙舞爪地一下跑到大街上。
老刀鱼可是最了解路人眼神里的含义的,他被这种眼神几乎凝视了一辈子。当然,他也是最惧怕这种眼神的,以至于他每次进城,总会有意识地选那些街角和小巷行走,尽力躲避那些让他感到极度自卑却又不能发火的眼神。
可让他真没想到的,却是洪衍武他们偏偏没有这种觉悟和自卑,他们几个永远高高挺着脑袋和胸膛,随意地四处乱看,四处乱逛。他们根本不在乎别人是如何看待他们的,那种洒脱,那种无所顾忌,让他实在是大为羡慕。或许,这就是从大地方来的人吧。气度确实不同凡响。
只不过,最后在洪衍武几个走到汽车站打算坐车的时候,老刀鱼却不能不阻止他们了。
因为他们身上的皮肤可全都挂着盐花子,散发着海水的腥味呢。在老刀鱼自己的经里,像他们这样的海碰子往往只要一上车,总会引起别人皱眉躲避,就像他们是瘟神一样。
有一次,他自己甚至还被售票员在半途给撵下了汽车,这实在是一种叫人难以忍受羞辱,所以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坐公共汽车了。他当
第十八章 市场买卖
这个年头的滨城仍没有正规的农贸市场,但老百姓要吃要喝是最基本的需求。 .更新最快
别说革命了,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能让老百姓在嘴上按个拉锁饿着肚子过日子。所以有一些小规模的交易市场也就应运而生,以满足老百姓买点鸡蛋,弄点鲜菜海货之类的特别需求。
离西北岸最近最热闹的交易地点,就是滨城沙河口区的玉华市场门口。
这个1958年左右建成的室内国营店,最近几年,外边夹道上几乎一整天都能看见一些拿着大包,提着捅或挑着担的人,在这附近转悠或休息。
这些人带来的货物都是半遮半掩露出来的,只要被走过来的人看上一眼,他们立刻就会主动开始推销。再经过一番嘀嘀咕咕的议价,往往就能偷偷摸摸地钱物过手。
当然,这已经是个半公开的秘密了,其实没几个滨城人不知道这是在干什么的。只是就连革命的坚定执行者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所以这些掩耳盗铃似的私下交易虽属非法,但向来禁止也只存在于概念上,很少有人采取实际行动坚定的打击过。
不过在这里长期做交易的人,其实大多数还是拿着自家产物的农民,或是从每日沙滩上弄来些海菜蛏子海红之类廉价海产的赶海人。像老刀鱼这样的海碰子,人数却实在不多,因为有本事捞捕真正海珍品的人终究还是少数。
要按道理来讲,物以稀为贵,不存在恶性竞争,老刀鱼的海参应该挺好卖才对。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别看途径他身旁停下看货的人不少,可真做成生意的却没几个。
洪衍武在一旁等了一个多小时,老刀鱼才以两毛钱一头的价格出手了二十五头干参。要照这个速度,老刀鱼带来的三百多头海参,恐怕至少也得两三天才能卖掉。
为此,洪衍武不由暗暗摇头,这可与他以为海参供不应求,很快就能销售一空的最初期待相差甚远。于是他只把陈力泉和小百子留下,嘱咐他们护着老刀鱼点儿,就自己考察市场去了。
逛完了整个市场,他又去了附近的水产商店。他不但旁观几次其他海碰子与顾客讨价还价完成交易的全过程,还把各类水产的价格暗暗记在心里。等都转悠完了,时间已经又过去了两个多小时。
当他回来的时候,再一打听,他走之后,老刀鱼也不过又卖出了四十余头海参,价格还是两毛钱。而且这中间还出了两档子波折,幸亏他有先见之明,把陈力泉和小百子都留下来了,老刀鱼才没吃亏。
敢情什么时候,做小生意的人都不免为地痞无赖骚扰,或是碰到居心不良的顾客。
第一档子事,是市场上不知打哪儿钻出来三四个歪戴着灰色海军帽,脚穿白色网球鞋的小子。
他们一个个吆三喝四在街上横晃着,那副狐假虎威欺行霸市的样子,纯属挨揍没个够。不用说,这就是地产货的草痞子。
这几个地头蛇,大概向来在这块地方占便宜没够,长期在这的小贩没人敢惹他们的,任由他们一路行来,东抓一把瓜子,西拿两个瓜果,说不尽地潇洒自在。
要说这几个小子倒也不傻,他们并不去招惹膀大腰圆的海碰子,很有分寸地只在农民和妇女身上找便宜占。
只不过老刀鱼却是个例外,因为老迈年高竟成了他们眼里的菜。这几个小子一见到他眼睛就亮了,像苍蝇见着肉似的围了上来。
老刀鱼大概以前也吃过他们的亏,刚看见他们就收拾东西要走,可这几个小子却不依不饶,纠缠着非要脱老刀鱼的裤子。要不就让老刀鱼出三十个海参,才肯放过他。
陈力泉应付这种事自然不在话下。他考虑得也挺周到,为了不影响老
第十九章 另辟蹊径
不卖了那怎么行我还想卖到市场关门呢。 .更新最快要不,你们就先找个地方却歇歇吧
老刀鱼可没想到洪衍武会出这么个主意,他以为洪衍武已经等烦了。
嗨,我根本不累,我是觉得您卖的太亏啦。我刚才去水产商店看了看,像您这样四十头一斤的硬货跟本就见不着,六十头的干海参还三十五块一斤呢。那可是六毛钱一个呀,您才卖多少钱您居然和那些小年轻的海碰子卖八十头一斤的海参一个样,两毛我看哪,还幸亏您卖得少,要不损失就更大了
洪衍武急火火地解释,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小激动。
这其实也难免,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这些野生刺参在未来,能到多么高的一个价位。像这么好的淡干辽东海参,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至少也得四千元一斤起价,行情好的时候一斤过万。如今十五块一斤的大甩卖,他怎么都觉得是糟蹋东西。
不过老刀鱼却不这么想,他有自己的道理。
唉,你说的我还能不知道嘛。可要不是图便宜,谁买咱们的海参啊,不都去国营商店啦再说了,刚过完五一节,老百姓结婚的风刚过去,要不是家里有病人的,现在谁还买海参啊当然价钱就上不去了。
说到这儿语气缓了一缓,他也颇有些心疼地说,其实呢,我也知道现在卖不大划算。要是再等一等价钱肯定会好一些。到了盛夏,会有人会专门去海边来收海参的,我手里的货通常能到三毛一个,要是十一之前,兴许能涨到四毛。可没办法啊,我急着用钱啊。要真等到那会儿再脱手,我老伴儿的病该怎么办呢我闺女又得多吃多少苦啊所以,我也只能贱卖啦
其实老刀鱼的难处,洪衍武很理解,不过他可不认为只有这么一个办法,于是他耐着性子跟老刀鱼好好解释。
老爷子,您的情况我知道。您刚才说得这些话呢,我觉得也挺有道理的。说实在的,周围我都看了,最好卖的东西是鸡蛋,最好卖的海物呢也就是些海菜海红蚬子花蛤之类的,连刺锅子和海蛎子都没有。为什么这些东西便宜啊。一般过日子的人家,调剂生活,补补营养,靠这些就足够了。也就是像您老说的,现在除了当官的吃公家不心疼,老百姓谁吃得起海参啊顶多也就买一点给病人补充营养用啦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一顿,咽了口吐沫才把后面关键的话说出来。
可是呢,您也别忘了,辽东刺参毕竟是滨城名产,全国知名,绝对的好东西。本地人不买,那不还有外地的旅客吗他们得着机会好不容易出趟差,都大老远来的,能不想带点好东西回去所以说,我觉着您选的这个地儿不太对。咱应该换个地方,去旅客多的地方去卖,比如说火车站
可没想到,老刀鱼听了他的主意,虽然夸了他两句,最后却仍然给泼了瓢冷水。
小武啊,你小子能看出这一点来,确实挺精明。不瞒你说,早几年,我们海碰子都是去火车站和轮船码头卖海货。那时候,海参别提多好卖了,价钱也好的不得了。可问题是这些地方,公安工人民兵革委会的人可太多了。后来他们都摸清了情况,只要一见着海碰子,直接就把东西和钱抄了,还打你个罪名。那谁还敢去啊你来的时候是不是坐火车啊你见着一个卖海参的没有
老刀鱼的话确实让洪衍武一时语塞,不过他脑子活泛的程度可远不是这个年代的人能想象的。不过才一转眼珠子功夫,他就已经想出了解决办法,竟非常笃定地说,老爷子唉,您不就是怕人抄嘛。您呀,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我知道火车站有个地方就没人管。
啊还能有这样的地方我怎么不知道小武啊,你可别冒险,火车站到处都是棒子队,那帮人真惹不起。
见老刀鱼还是一脸的怀疑,看上去并不怎么相信。洪衍武就觉得口干舌燥心火直冒。他转悠了老半天,一下午连口水都没喝过,嗓子都快冒烟了,所以眼下也实在懒得再解释了。
他只说了一句,我看咱们也别这儿说了,干脆,还是赶紧走吧,一会儿到了地方您就就明白了,就索性直接上手把老刀鱼的包给抢过来了。跟着他又一声招唿,硬是叫陈力泉和小百子把老刀鱼给强拉走了。
到了这份儿上,老刀鱼自然不能再说什么了,只有任凭洪衍武安排。转脸又一想,倒不如先去看看是不是真有这种好事,反正大不了明天再回来接着卖呗。
就这样,几个人都跟着洪衍武离开了玉华市场,转而登上了驶往滨城火车站的公共汽车。半小时后,他们就到了目的地。
不过让大伙儿大为意
第二十章 售卖一空
滨城这个城市在史上曾先后被沙俄和日本占领过,因此有许多史遗留下的建筑。 .更新最快胜利招待所就是由俄国人兴建的一栋带有殖民色彩建筑。
在清末沙俄强租辽东半岛时期,这里一直是俄罗斯商人的高级俱乐部,后来日俄战争之后,这里又改为了满铁工作人员的俱乐部。
这栋大楼的风格是红砖绿瓦,尖顶装饰,主体色彩明快,内部装修精致,天花木地板楼梯十分考究,材料完全来自欧洲,整个建筑体现了古典复兴的艺术特色。
也就是建国后,政府把这里改为了国营招待所,普通民众才有缘得以进入。若论内部设施和条件,其实京城许多大机关部委的招待所都远远比不了。
所以别说老刀鱼了,连陈力泉和小百子一进来也看花眼了。他们都不禁为那明澄澄的玻璃窗,精致的吊灯,柔美的西洋花纹,和走路嘎嘎响的木地板而晕眩。
几个人立刻呈现出一种手足无措的畏缩,不由都止住了脚步。唯有洪衍武未受影响,也没察觉他们的异样,一个人走向了服务台。
好在陈力泉毕竟是跟着常显璋吃过几顿洋饭的。在洋派儿面前,还未到彻底失魂落魄的地步,楞了一下也就恢复了正常。
这时,他意识到他们正好挡住门口,正在阻碍他人进出,于是赶紧把小百子和老刀鱼都拉倒了一边,总算是没出洋相,遭人白眼。
这里也太
老刀鱼吸着气,眼睛都不够使的了,只感到语言匮乏,真不知该怎么形容。
陈爷,这能让咱们住吗
小百子也心里没底,直犯嘀咕。
可陈力泉却没这个顾虑,非常肯定地安慰他们。
有小武怕什么一切有他去办,咱等着住就行了。再说,京城有个吃饭的地方叫莫斯科餐厅,大概就跟这差不多,也没听说老百姓不让去,花钱的事儿呗
其实呢,陈力泉纯属盲目妄语,因为这里还真不是什么人都让住的。这个年代有限的公共资源全得按官方认可的社会地位提供服务,到那儿全是先看介绍信。说白了就是看人下菜碟,比如说,级别不够不能买卧铺票,单位太小就只配去挤小旅店,有钱也不行。
不过话说回来,陈力泉对洪衍武的信心倒是没错。洪衍武这小子他多精啊,从京城走之前,他曾特意找人伪造了几张大有来头的介绍信,以备不时之需,这时候自然就用上了。很快,他就以京城二商局采购员的名义办好了入住手续,拿到了两个最高楼层的双人间的钥匙。
于是接下来,便有服务员把他们带到三楼相邻的两个房间,还每个房间送来了两壶开水。这在当时已经是很了不得的贴心服务了。
至于住店的价格嘛,确实也不便宜,一间房住一宿要五元钱。
所以服务员才刚一离开,知道了价钱的老刀鱼就再次忍不住抱怨起来。他的样子简直像被人捅了一刀,脸色极不好看,而且还在冒汗。
这也太贵了一夜两间房就是十块啊,要不咱们还是走吧。
洪衍武早就料到老刀鱼会心疼。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这样,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四瓣花。普通人哪能舍得把钱虚耗在这种事儿上面不过他心里有谱,一点不后悔,反倒笑着敷衍。
老爷子,刚才咱们不说好了嘛,剩下的事都交给我。您就算真心疼,也得等我把海参卖出去再算总账呀。行了,既然来了,您就好好歇着吧,有什么事儿咱回头再说
说罢,他不由分说把老刀鱼装海参的大包一拎,就和陈力泉走了。只把小百子留下和老刀鱼同住一个房间。
小百子和老刀鱼可不一样,他年纪小没有什么心理负担,第一次住这么好的小洋楼,只觉着打心眼里往外透着美。一边细细打量房间各处,一边忍不住啧啧称叹。
在他的眼里,这房里的一切,都是明亮一新的。天花板白得耀眼,四周的墙,一半以下是与木地板同色的木质包墙,暗红闪光,就别提多阔气了。
除此之外,房间里还有一个大大的五斗橱,嫩黄色写字台,带着灯罩的立式台灯。一个小茶几旁,更有两张比太师椅还大的座椅,里外都包着皮,坐着能陷进屁股去,他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