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巴蛸”和“三戗子”也捉了两条大个的“黑鱼”和“黄鱼”来炖着吃。

    其余的人除了在浅水区狂捞“刺锅子”和“海红”,还额外捉了不少“蝼蛄虾”,挖了不少蚬子。

    应该说,大家伙儿当真是用心了,为了这个姑娘,一起协力,弄了不少活蹦乱跳的新鲜海味。

    不过,当天最出彩的还属“老刀鱼”,别看他没下水,可他却做出了两道全世界绝对没有的精彩大菜,来为韩莹的送别。

    第一道菜是“烤海星”。

    当“老刀鱼”找来十几只个头大过巴掌的海星来做这道菜时,所有“海碰子”都感觉到不敢置信。

    性急的“飞蟹”甚至瞪着往外鼓出来的眼珠子直接就问,“你难道要我们吃塑料啊!”

    确实,海星在“海碰子”们的眼中,确实象五颜六色的塑料皮,无论如何也和吃字联系不上。

    没想到“老刀鱼”却不吱一声,他只不动声色地把这些大海星在火堆上反复烤,烤得差不多时,便挨个拤着海星的角使劲往下掰斥,直到使得海星的底面,顺着五角的中间分裂出五条大大的缝隙。

    这时大家再一看,在这些缝隙中闪露出一排排金红色的光泽,原来是一粒粒密密麻麻的海星卵。

    结果韩莹一品尝,评价是又香又鲜,还有点甜。她一个人咂巴咂巴嘴,竟一连气儿地吃了三只,大家这才纷纷而上,用嘴撕扯着这烤好的海星。

    在洪衍武看来,其实海星卵的味道类似于鱼子,不过这种吃法生猛,还要更过瘾一些。

    至于其他的人就更是啧啧称奇了,“大将”就去问“老刀鱼”,说从没想过海星也能吃,问“老刀鱼”是怎么发现的

    哪知“老刀鱼”很平静地说,过去“海碰子”有时候会因涨潮被困住,没东西吃的时候什么办法都得想。他就是一次遇到风暴被困在“瘦龙岛”上,无意中才发现的。

    听“老刀鱼”这么说,“海碰子”们受到触动了。“大将”沉默了半晌才说,原来什么行业都是越老越值钱,别看“老刀鱼”已经下不了深水了,但他肚子里这些玩意,却足够大家学一辈子的。

    大家也是纷纷点头,让“老刀鱼”自觉面上有光,大大露脸。

    “老刀鱼”的第二道菜叫“香掉牙”,和出手不凡的“烤海星”相比,那更是精彩绝伦,称得上举座震惊。

    做之前,“老刀鱼”自己就说,“我这道高级菜,无论是帝国主义总统还是社会主义领袖,全都没有吃过。这是过去只有最顶尖的‘海碰子’偶尔才能享受到的天下第一美味。为什么这么说呢就因为要用到的新鲜海物种类必须得多,至少得十样以上,否则就不够味儿。靠一两个‘海碰子’很难弄得齐全。我今天也是借花献佛,全是靠大家伙才凑够了这些材料……”

    确实,别看这道菜的做法并不复杂,但要用到的好材料可真不少。

    具体的做法是先要杀一条大鱼,把里面的“鱼肚儿”(行话,鱼的胃)拿出来,用海水洗干净。

    然后将海参、海螺、鲍鱼、扇贝、蚬子、刺锅子、海红、黑鱼、黄鱼、蟹子、活虾……这些捕捞上来的海物净肉,撒上油盐酱醋作料拌匀。

    最后再把拌好的材料统统装进鱼肚里,用鱼筋线扎成死口,放在火堆上转着圈儿地烧烤。这样,所有海味的鲜味一点也跑不出来,只能是焖在里面相互熏染。

    等到鱼肚全都烤成金黄色时,烤胀的鱼肚皮会微微裂开发丝般的细纹,这时便能看见灼热的鲜气开始从细纹中溢出,而再等到彻底“噗噗”冒热气的程度,也就可以吃了。

    其实根本不用




第四十五章 穷小子与娇小姐
    “大将”蒋海潮和韩莹从七岁那年就认识了,他们在同一个小学上学,不仅有幸同班,而且还成了同桌。

    可一开始,俩人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可以说,自打他们相遇就生出许多不愉快来。

    这一方面是时代的原因。

    当年的男孩和女孩,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虽然常常共用一个长条课桌,可约定俗成的做法,都要在课桌间划一条“三八线”,以示互不相干,确定各自的领地范围。

    这是时代特色,男女无论什么年龄也必须划清界线。当然这种做法的结果必定与初衷背道而驰,由此引发大小“战争”不断。

    比如说,“大将”一旦过杠,韩莹就会用尖尖的圆规扎他的胳膊,而韩莹要是过杠了,“大将”也会用笔头划她的套袖。

    有一次,俩人因为你来我往的还击急眼了,演变为直接动用胳膊的硬杠。当时正在课上,结果自然谁也没落好儿,被老师发现后痛斥一顿,各打五十大板,都去外面罚站去了。而仇怨也就由此结的更深了。

    另一方面是俩人的家庭环境和性格特点都相差太远。

    前面说过,“大将”的父亲是个由“海碰子”转业的三轮工人。这就注定了“大将”会是个衣着满是补丁,成天随意胡跑乱疯,往大海里扎的野小子。

    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不喜学习,打架专业,且极具叛逆个性,对老师话从不当回事,是大多数男孩子眼中的英雄好汉。

    可韩莹却与“大将”彻底相反,她是好孩子中的好孩子,不但最听老师的话,念书也好得要命。

    她的考试卷子经常被老师摆在墙报栏里供全班同学观赏,当样板学习。即使考了九十九分,她也会痛哭一场——为那失去的一分掉下无数滴眼泪。

    不但如此,她还干净得令人难以置信。脸蛋从没有鼻涕、口水这些孩子们脸上常能见到的埋汰痕迹。手臂白白的,指甲也修剪得圆滑整齐。要是夏天穿凉鞋,她那双脚丫简直就是透明的。与“大将”那双就是光着也像穿着黑袜子的脚一比,绝对的黑白分明。

    让“大将”更感到倒霉的,是韩莹一直担任班里的卫生委员,她负责检查卫生。为此,“大将”那被沙滩磨得长满老茧的腿脚,被“海蛎子”割得象块烂布似的手掌,就常常被韩莹揪住不放。

    这往往使“大将”极为羞愤。他就说,“把手脚洗得像你那么白净,打死我也不成。你要是去赶两次海,还不如我呢!”

    韩莹自然不会去赶海,她的父母全是滨城海事局的干部,而且只养她一个孩子。她住在一栋二层的日式小楼里,家庭条件和“大将”相比,就象地主老财家的娇小姐和穷小子的区别。所以她最愿穿漂亮的衣服,所以她的衣服裤子也绝不会有补丁。

    不过,什么东西一旦过分了,都会成为个人的缺陷。爱干净、爱漂亮也是一样。

    有一次韩莹的裤子破了个洞,她母亲补好后让她穿着上学,可她却怎么也不肯来上学,最后还真的就没去,原因就是因为裤子上多个补丁!

    老师知道后,为此专门批评了她。说她思想不健康,反倒让她跟“大将”学习勤俭朴素。

    这让“大将”空前地赢得了一局,看着韩莹羞愧窘迫的样子好不得意。不过他也确实当之无愧,因为他就是裤子破得露屁股,也能毫不在乎地走在大街上。

    总之,俩人谁看谁都那么不顺眼,他们就像天生的冤家那样彼此格格不入,彼此厌恶唾弃。不反目成仇就算不错了,根本没想他们彼此的关系还能有亲密起来的一天。

    事情的转机来自一次春游。

    那是三年级的上半学期,学校组织去学生去海边“赶海”。

    因为中午要在海边野餐,所以每个班级都有两个老师带队,把男生女生分成两组,分头去挖海物、拾柴、生火、煮饭。最后还要为此竞争评比,每个年级都要选出完成的最快、最好的一组来。

    “大将”自然如鱼得水,他所在的组,老师彻底成了摆设。在他的指派指导下,同学极为迅速地就把柴垛搭好,升起了篝火。

    然后他又带领大家去褪去潮水的岩礁窝窝或缝隙里,去找小海螺、小蛤蜊。凭借他的经验,同学们总能找到最丰厚的海物栖息地,大的如蚕豆,小的如黄豆,孩子们的小手大可以一把一把地向小桶里捡拾。

    而他安排好一切后,自己则挽着裤脚跑到更向里一些的浅水区的海水里,一把一把地去捞那些飘飘摇摇摆动着海青菜,打算中午做个海菜豆腐汤。

    这时,在另一组还在手忙脚乱忙着搭柴垛的韩莹,发现自己的组被拉开这么远可就有点着急了。

    事事都要争先进的她,生怕海物都被“大将”一组捞光了,就一声号召,也让同学去效仿“大将”他们则抓海物。她自己则以身作则,首先下到海水里去捞海菜。

    可韩莹不能和“大将”相比,她缺乏对海的了解,首先她没想到到春寒的海水会这么冷,另外她娇嫩的小脚丫也受不了粗粝的礁石折磨。

    于是下海还没几分钟,她的腿脚就全麻了,就在矛盾着是否认输上岸的一刻,偏又双腿一打滑,一下子就跌倒了海水里。又赶上了一个大浪,顿时就被带进了海水深处。

    不幸的是,这时韩莹一组的老师正在无人的地方方便,而韩莹虽然会游泳,



第四十六章 天堑
    “大将”因为体育天赋,确实成了韩莹崇拜的对象。可也因为创造出的好成绩,他被举荐去了体校。

    四年级下半学期,在体育老师正式下达通知之后,“大将“和韩莹就明白俩人做同桌的日子即将结束了,他们面临着遥遥无期的别离。

    两个孩子都很难过,“大将”离校前最后一个星期,每天放学的最后一节课,他和韩莹都像丢了魂似的在课堂上默默对视,就像第二天再也见不着面了似的。而且越到后来,这种情绪就越严重。

    尽管那时侯的“大将”还是个傻瓜蛋,十一岁的毛孩子屁也不懂。但他却本能地觉着如果再见不到韩莹,那他宁可不去体校,也不愿意像现在这样难受得要死。

    于是就在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经过激烈思想斗争的他,终于跟父母摊牌了,直愣愣地坦言自己不愿意和韩莹分开,所以不乐意去体校。

    没想到父母虽然没向他想象的那样大骂他“粘妮子没出息”,但还是一起对他的“痴情”大大笑话了一场。

    母亲告诉“大将”,说他就是留在学校,小学毕业也是要和韩莹分开的。

    因为韩莹是必定要上重点中学的。可凭他那学习成绩,就再长出九个脑袋来也考不上。到时候人家妮子还能再和他来往见面不装不认识就不错了。

    随后母亲还过来人似的挤挤眼,让“大将”别痴心妄想,说他就是一个老百姓的儿子,跟人家干部家庭,根本高攀不上。

    没想到这话却招“大将”父亲不爱听了,当时蒋启盛把酒杯重重一蹲,就拍着桌子骂老婆见识短。

    还说“海潮是我‘黑石礁’的儿子!等他进了体校以后,肯定能成为全国冠军。那是什么人全天下独一份,在老年间叫武状元!别说跟个干部的女儿来往了,以后全国各大城市的漂亮姑娘,那都得抢着稀罕他……”

    “大将”的父母实在不着调,说得“大将”直脸红。可其中也有些道理的确是实在的、通畅的,绝对符合世情的。

    这让大将既清楚意识到了他和韩莹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给了他填补这天堑距离的一个希望。

    于是通过这一晚饭桌上的几句笑谈,“大将”的想法马上调转了一百八十度。

    是的,他一定要去体校!不但要去,还得成为全国冠军!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毫无愧色地永远和韩莹做朋友。

    就是带着这种今后也能堂堂正正站在韩莹身边的向往,“大将”强忍着不舍告别了学校,主动离开了韩莹,成为了举重、游泳双料体校生。

    临别的时候,他特意送给韩莹一个自己亲手在一个暗礁洞里扎的大海螺壳。那金灿灿的,有着一圈圈螺旋线海螺,就象一支小圆号,还被他极富创意的做成了一个褚钱罐。

    韩莹喜欢得要命,特意把它摆在家里玻璃柜的最上面。

    匆匆几年过去,就像“大将”妈预料的那样,韩莹果然上了二十中。

    二十中是滨城最正规的中学,所有有前途的孩子全在那里念书。谁进了二十中,就意味着谁将来要当工程师,当教授,当了不得的大干部。

    但这时“大将”也取得了一些骄人成绩,他不负众望,成了滨城体育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在全市每年青少年组的比赛中,他这个级别的抓举和挺举,根本就没有人是他敌手。游泳比赛更是等于专给他举办的。什么蛙泳,蝶泳,自由泳的冠军,他全包了。

    所以“大将”和韩莹依然还是好朋友,韩莹照样去看“大将”的比赛,仍然激动无比地给他喝彩,每次看着他登上领奖台就像她自己上去一样高兴、自豪。

    而“大将”只要一等到体校放假,就会去找韩莹,用体校生的补助,请她看电影、逛公园。

    这个时候,“大将”对韩莹的感觉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似乎一夜之间,他突然感到韩莹美丽得让他不敢直视,她身上熟悉的香甜味也变得让他坐卧不安。

    同时,他也清楚地察觉到自己对韩莹产生了一种非份之想,向往韩莹能和他永远在一起,在一起聊天、在一起喊口号、在一起走路、在一起吃饭、在一起……

    只是每每到这儿,他就不敢再往下想,甚至会在心里面骂自己太肮脏,特别是一撞到韩莹那双明亮纯净的眼睛,他就觉得自己是个无耻之徒。怪自己实在不应该,使这份友谊变味了。

    青春期的朦胧情感是美好又青涩的,“大将”默默地体会着、痴迷着其中的滋味。

    他有的时候会为这种酸酸涩涩的盲动撩拨得没上没下,有时候又会因为想到韩莹充满动力,像按了马达一样刷新自己的成绩。

    好在他的两个教练都说,他的成绩已经足够拿全国冠军的了,这才安定了他的心。在他自己的规划里,他已经做了一个决定,一旦等他到了十八岁,拿到全国冠军的金牌,他就把内心的感受彻底对韩莹坦白。

    这是一种傻呵呵的信心,“大将”还记着父亲的话,觉得只要自己成了“武状元”,到时候干什么就成什么。

    但可惜的是,他的十八岁尚未到来,随着红旗飞舞,口号震天,他成为全国冠军的机会就提前失去了。

    体校关闭了,他的两个教练也全都不见了,说是他们出身不好,不适合搞教育。最大的打击来自于他父亲的意外逝世,当他拿起父亲的水镜和“鲍鱼戗子”的一刻起



第四十七章 只要你
    接受了韩莹的礼物,“大将”从火车站回家后,简直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地兴奋。

    他把韩莹送他的小红本本当成了最珍贵的宝贝。在没人的地方,长时间地瞅着它。

    那红澄澄的光泽,四方整齐的棱角,不大也不小,怎么瞅怎么可爱。放在手心里摩挲,也让他觉得小巧光滑,说不尽的舒服愉快。

    日记本的第一页,便是韩莹写给他的通信地址。

    此外,还端端正正写了一句话:让我们的友谊长存,把火热的青春献给火热的革命事业吧!

    这句话,“大将”至少看了一千遍!
1...114115116117118...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