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大将”一听自然不信,也有心想替洪衍武分担点经济负担,便答应了。

    就这样,在“三戗子”和“虾爬子”在客房里美滋滋地坐沙发、滚床铺,翻写字台和五斗柜,甚至从三楼的阳台遥望街景的时候,“大将”却待在洪衍武的房间里,亲眼目睹了他变魔术一样的销售方式。

    和上次一样,照样是把大包敞开,摆在门口去“钓鱼”。然后那些住在招待所的各路顾客就像踪着味道的苍蝇一样,自动找上了门来。

    而且由于这个招待所的面积要比上一个大一些,所以往来的顾客也多,有时,甚至能两三拨人一起找进来。

    不过上次已经这么干过一次的洪衍武因为早已轻车熟路,应付起来游刃有余,根本不在话下。

    他把“买家要的不是便宜,是感到占了便宜”和“不与买家争论价格,要与买家讨论价值”这两项原则玩得精熟,在神采飞扬的高谈阔论与默默无声的不苟言笑两种状态中,频繁变换神色。

    他会在对方出价不满意的时候,故意装出闻声色变的样子暗示对方价格不合理,让对方主动加价。他也会利用几拨人同时在场,亲热一方,冷落一方,不动声色地挑动他们彼此喊价竞争。

    再加上他有意囤积海参,本就对三十头的高档货存有惜售心理,声称三十头的海参,大部分要带回京城给领导,只能转让一少部分,无意中反倒达到了一种“饥渴营销”的效果,更引得这些住店顾客的争抢。

    结果几次三番声音




第三十八章 敬服
    这一个下午,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五十头以下的海参全部售罄,三十头的高档货还剩下二十五斤整。

    在锁上门的房间里,当洪衍武把“大将”他们存货海参的钱,以及收购海参垫付的钱一起摆到桌面之后,公帐上已经记录着浮盈达到九百六十块九毛六了,直逼一千整数大关。

    而“大将”他们也额外从收购海参的差价中,各自又白落了近五十块的实惠。

    那么多的钞票摆在面前,还是“大将”三人平生还从未见过的场面。他们老半天也未敢伸手去触碰。直到洪衍武笑谈了一句,“怎么还怕钱咬手啊”这三个人才把各自的那份钱拿到手里。

    “三戗子”首先冒了傻气,盯着手里的钱喃喃地说,“这钱赚得也太容易了,还没怎么着呢,我就拿小二百了……”

    “虾爬子”的眼珠也差点蹦出来,一边开心地数着票子一边接着说,“……还不包括账上的钱和海参呢。这就是钱生钱的好处啊,简直像养猪养鸡一样,拼了命地下崽儿。”

    只是“大将”又有点替洪衍武觉得不合适了,便主动对他说“收海参的本钱就要九百块呢,大部分都是你事先借我们的,差价都让我们赚了还行咱们还是平分吧……”

    这话一说,“三戗子”和“虾爬子”也跟着醒悟过来,连称是得平分。

    洪衍武不免心中大为熨帖,觉得这些“海碰子”也挺讲究,并不是把钱看得比命还重的人,对未来的合作倒是更踏实了。

    同时他也清楚,许多很有前途的生意都是毁在一开始的斤斤计较上,相反的,身为最大的受益人,如果要能表现得大方一些,反倒会加倍让底下人拼命地干。

    所以说,他根本就不可能在意这些小利益的得失,便果断地出言谢绝了。

    他说人都是相互的,哥儿几个来日方长,大家能高高兴兴一起把事做成了比什么都强。收海参其实全靠大家的面子和关系,凭他自己有钱也难找着好货源。所以如果哥儿几个要谢,那就继续用手里的钱多收一些海参就行了。要还是过意不去,就晚上请大家“搓”顿饭得了。

    这番话既仗义又透着诚恳,还捧了几个“海碰子”一下,让“大将”不由又心悦诚服感叹了一声“大气”。

    至于“三戗子”和“虾爬子”,那可都高兴坏了。

    这哥儿俩一个说,“请,一定要请!去哪儿大伙随便点!”

    另一个又说,“一顿不行,怎么也得连请三顿才行!”

    说真的,的确是颇有些暴发户的豪迈,要不说人一有钱就腰里横呢,所有人都开心地大笑起来。

    当晚,洪衍武他们六个人就一起坐在了“青山饭店”里,再次饱餐了一顿正宗的滨城菜。

    在大快朵颐之后,席中喝酒聊天的时候,见周围也没什么人,有心想多学点东西的“大将”便忍不住向洪衍武讨教起心中的疑惑来。

    他最百思不解的只有两点,那就是为什么这些住店客人购买海参的愿望如此强烈另外,就是洪衍武又是靠什么诀窍把价钱谈得这么好的

    这两个问题其实和“老刀鱼”上次的提问一样,而且同样也是“三戗子”和“虾爬子”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所以洪衍武便又把当初对“老刀鱼”说过的种种又重新解释了一遍。

    而在把几个“海碰子”们听得频频点头之余,“三戗子”忍不住又追问了一个问题。

    “后来我看还有人想要三十头的海参呢,剩下那二十几斤你干嘛不出手便宜点也行啊,那多省事。再说,卖了咱们明天就能再收上来啊,又怕什么”

    洪衍武不由为他的贪心笑了笑,便又说,“这次我之所以能把三十头的高档参卖到商店的海参价钱,一个是因为东西确实好,二就是因为我虚构的身份。我告诉他们,这些高档海参大部分我是不能转让的,还得带回京城给领导交任务。他们认为机会实在难得,仓促下才会出了如此高价。我要是把剩下的海参都出手了,恐怕



第三十九章 卖关子
    在之后的几天里,洪衍武他们继续分头收海参。

    因为有钞票的激励作用,“三戗子”和“虾爬子”这哥儿俩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甩开了膀子大干,几乎快把他们认识的“海碰子”家都跑遍了。

    “大将”见他们这么拼命,自然能体会俩兄弟想多赚些外快的心情,于是才干了一天便主动相让,歇手不收了。

    可即使这样,“三戗子”和“虾爬子”因为交际圈子相同,还是发生了好几次前后脚重复登门的情况,为此他们俩索性私下里商议了一番,划分开区域,才避免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内部竞争”。

    最后“三戗子”和“虾爬子”总共收上来一百八十余斤的海参,要是包括大将头收上来五十余斤,那就是二百四十斤了。

    至于洪衍武,他只跑了“老刀鱼”带他去过多那几家,根本没跟人家划价,直接收上来四十来斤也就收手了。他的聪明才智,更多的是体现在了三天后的海参销售上,和琢磨怎么按“巴蛸”的要求,再去弄来几个潜水镜的事儿上。

    第一件售卖海参的事,办起来绝对称得上是顺顺当当。

    到了说好的日子,那些攀过交情的住店客人们主动上门儿询问结果。于是洪衍武轻而易举就打破了自己的销售记录。

    他把新收上来的一百五十斤低档海参全给卖了,还依然按高价搭配着出手了三十五斤的高档海参。

    最后一盘帐,扣除所有成本,不但把公帐的净利润增加到了两千六百三十九块七毛一,还外带白落了总计一百二十斤高档淡干参。

    可即便如此,由于对这一点,“大将”他们早已有所预计,高兴是高兴,兴奋是兴奋,却并未再表现出像上一次那种全然不敢置信的惊讶来。他们的回应,便是拉着洪衍武出去喝了顿大酒,打着慰问的旗号把他给灌趴下了,借此来庆祝了一番。

    而第二件有关潜水镜的事,想要办到,可就实在颇有些棘手了。因为那是所有海碰子们公认的天大难题。

    前面说过,水镜都靠自制,这年头体育商店没有卖的。而自制水镜最大的难处,就是在于到哪儿去弄做水镜用的胶皮和合适的玻璃。

    胶皮修鞋摊上倒是有,买一块胶皮才两毛钱,可问题不是厚硬就是薄软,多数情形下只能勉强凑合着用,一旦深潜就容易漏水。做出的水镜只能算次品。

    合适的玻璃就更稀缺了,薄了易碎,厚了发花,最适用的只有四厘米厚的玻璃最适用。但是这种规格的玻璃极其稀少。滨城能见到的,几乎都是日本人统治时期的“东亚玻璃窑”生产的玻璃,解放后已经不出了。

    再加上几十年的风雨过后,老百姓窗户上这种玻璃已是极其难觅了,即使有那么一块两块的,也早被“海碰子”们卸了做水镜了,几乎等若绝迹。想要再找到这种玻璃的概率,基本是和发现金矿的概率差不多了。

    所以说,这实在是一个近似无解的命题。而“大将”他们谁也没报希望,觉着洪衍武能有办法解决,于是从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劝洪衍武不必认真。

    “三戗子”从人情出发。

    “巴蛸’那小子我最了解,他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当时就是跟你开个玩笑而已。不用介意!”

    “虾爬子”则从实利考虑。

    “你的本事明摆着呢,水镜算什么呀!我就不信,大家谁会跟钱过不去到时候票子一晃,他们再看你,绝对就跟瞅大美人一样了!”

    “大将”的话最实在也最霸气。

    “你呀,卖这么些海参就够受累的了,还是好好歇歇,甭为这个操心了。什么事儿有我在呢,我就给你搁一句话,你来当我的家,我当那帮小子们的家!”

    可洪衍武虽然感激三人的好意,却还是不肯放弃,他仍有自己的道理。

    “毕竟大家都看着呢,要是办不到就让人家听我的,还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理亏。‘大将’,你能用命令压服大家,这我信。可强加于人对你的威信却有损害。强



第四十章 分钱
    1977年7月2日,周六。

    终于到了“海碰子”们约好见面的日子。

    这一天上午九点,所有人都按说好的赶到了“老刀鱼”的家中,齐聚一堂。

    隔了这么多天,大伙儿基本全都歇足了,彼此的精气神看上去都不错,见面也是无比亲热。

    不用说,那些埋进沙子里的物资和工具,已经被没跟着进城的那几个“海碰子”给挖出来带了来。此外,洪衍武和“大将”也购买了一些新的补充物资。

    要说此时这个小团体的状态,那可真算是“养精蓄锐、蓄势待发”了,只凭“大将”一声招呼,随时可以开拔出发。

    不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临走之前,可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必须要做,那就是报账分钱。

    这可是穷人们最开心的事儿。

    实际上,今天因为“三戗子”和“虾爬子”控制不住的一通得瑟,其实早在刚才洪衍武和“大将”把大家收来的海参盘点入库时,就把气氛给铺垫好了。

    这俩小子,一边胡吹住了四块钱一天的高级房间,一边显摆收海参赚来的大笔外快,把洪衍武更是说成了可以点石成金的财神爷,自然就把大家都胃口吊到了高处。

    唯一不怎么高兴的,也只有心里犯小,没敢自己垫钱收海参的“飞蟹”和“死尸”两个人了。

    相反的,倒是“老刀鱼”对洪衍武挺信得过,不但把家里的钱都买了海参,还从渔村其他人手里赊了八十多斤淡干参,一共凑足了一百斤交了上来。

    这不禁引得“三戗子”一个劲地连声称叹,直说“姜还是老的辣”,佩服“老刀鱼”有魄力,还推测说“就凭这一百斤至少能有一百五的进账”。把“老刀鱼”说得呵呵直乐。

    当然,这也就更是把“飞蟹”和“死尸”给气毁了。“飞蟹”忍不住就酸溜溜地寻起了短处,说“你们在城里吃喝玩乐,还住这么高级招待所,那我们没去的人岂不是亏了”

    这时就得说,洪衍武的确是有先见之明了。所以“三戗子”和“虾爬子”听了,竟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很快,“虾爬子”坦然自若地说出所有的钱都是洪衍武自掏腰包的事实,还声称不信可以去查“公帐”。

    这下,当场就把“飞蟹”的嘴给堵上了,也引得其余的人大为惊讶。

    “巴蛸”和“海狗子”忍不住先后各问了一句。

    “你们住了六天,光房钱就四十八块呢。这么多钱,都是他一人掏吗”

    “这也太大方了吧他也舍得”

    哪知“三戗子”一听却直撇嘴。

    “别说房钱,连我们收海参的钱,一开始还是人家自己掏腰包垫上的呢。九百多块,眉头没皱就给掏了,最后我们想分他一半赚头,人家都不肯要。那豪气和大方绝对不是能装出来的,不是我替人家吹,跟着这样的人才有奔头。”

    “巴蛸”听了就又笑,颇为不屑地认为,“三戗子”是被洪衍武给洗脑了,这是在帮忙“劝招安”呢。

    “三戗子”这下可急眼了,马上就反驳。

    “你小子别不识好人心。咱大哥都服气呢,这就是大哥的意思。再说,对你还用‘劝招安’你没忘了自己说过什么吧,小心一会儿吓一大跳……”

    结果就正在这个时候,洪衍武、“大将”和同去帮忙的陈力泉、“小百子”一同走进了屋里。洪衍武手里还拿着帐簿和两沓子钞票,那么不用说,下面也就该开始给大家来正格的了。

    首先,存货海参的钱要按收购价支付给大家。

    由于洪衍武早在城里就把“大将”一伙的钱付清了,所以由“大将”亲自给自己兄弟分发。

    按他们的旧日规矩,“巴蛸”和“飞蟹”都拿了六十,多余三块零头归了“海兔子”、“海狗子”、“死尸”三人,他们一人得了三十一。

    而“老刀鱼”则从洪衍武的手里接过了一百二十块。要说明的一点是,其实这里面,大部分是洪衍武从“三戗子”和“巴蛸”手里赢来的那三百头海参创造的收益。

    接着,洪衍武还要兑付大家帮忙收购海参的钱。

    “巴蛸”用自己的“工资”收上来六斤,小赚十块。

    “海狗子”因为和“小百子”处得不错,听了他的话,放开胆子尽全力收了二十斤。当场就赚了三十块,得了较大的实惠。

    收获最大的,当然就是“老刀鱼”了。他连买带赊的一百斤海参换来了一千二百块。那一沓半厚实的“大团结”一拍到他手里,让他脸上的褶子都展开了,至少年轻了十岁。

    说白了,要按“三戗子”的算法,“老刀鱼”光收海参的差价就超过了买存货的所得。这么一来,这次和上次进城加起来。他拢共已经有五百多块的收益进账了。能不高兴吗?

    相反的,最亏的就是耍小聪明的“飞蟹”和“死尸”。他们都是空手来的,不但没好处,还一人被“大将”不满地瞪一眼。弄得蔫头耷脑,既羞且悔。

    而做完了这两项分配,洪衍武便开始报总帐了,由于收海参的缘故,再又补充了些物资,公帐上经过最新变动,净利润就缩减至了一千一百块零七毛一,勉强维持在了千元大关上。

    不过就这样,也已经让大家激动得不行了。因为事实上谁都清楚,别看现金少了,可城里“大将”家里还存着一百二十斤海参,“老刀鱼”家里连晾带收的,已经有三百三十斤了。这五百五十斤海参同样也是钱,就算按收购价也六千六百块呢。
1...112113114115116...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