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水产商店你别忘了,五一节才刚过去,水产商店里才能见着点海参。我可是先后问过老爷子和‘大将’了,城里五一、十一、元旦、春节前,商店的海参可是断货。官价是在那儿摆着,可也得买的着啊。眼看就下半年就是节挨着节的好时候,到时候不买咱们的买谁的何况咱们提前一囤海参,市面上海参必然就更少了,别说高档的横货,就连六十头以下的低档海参肯定也会金贵起来。当然具体能涨多少,还得看情形来。不过说实话,商店的价钱我都觉得看不上。要是打个比方,商店的三十五块那也就是个未成年的小姑娘,养闺女可得十八岁才出嫁呢,且有的养呢。放心,咱也不贪心,我的目标很简单,比商店价钱高一倍就成!”
“我干!”听到这里,“虾爬子”再没二话,痛快地点了头。
洪衍武和“大将”都是心里一喜,因为有人领头就好办了。可没想到,“飞蟹”却偏又来搅局。
“‘虾爬子’,你一向精明,今天傻啦!人家怎么说你就怎么信啊他又不是神仙,真要这么好赚,还去碰什么海呀……”
洪衍武不禁摇了摇头,他正想再好好解释,说自己坚持“碰海”是有特别缘故的。没想到“虾爬子”还真是个明白人,反倒主动替他分辨起来。
“‘飞蟹’,我也告诉你,这办法靠谱。你还问为什么去碰海囤海参不要本钱啊咱们自己扎的货可是白拿的。用卖了自己海货的钱去囤货更是利滚利。说白了,就是再怎么样,也比咱们过去单干赚的多,可要是真能像他说的那样。不,就是赶上了商店的价钱,最后的好处恐怕也是你小子作梦也想不到的数。利大风险小,几乎稳赚不赔的事儿干嘛不干!我看你小子才是傻得冒泡呢……”
“虾爬子”的话虽然是他自己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也是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因此,让“海碰子”们顿时又兴奋地议论起来,大多数人眼见着都动了心。
可也不知是“飞蟹”这小子就喜欢抬杠,还是不甘丢了面子,在这大好形势下,他竟又嚷嚷着强辩起来。
“光凭嘴说那是吹牛,反正也不上税!这事从来没人干过,谁能打保票说实在的,咱就是个靠命换饭吃的‘海碰子’,没想过发大财做资本家。再说,现在要把货卖了,那钱也够咱们干半年的了,犯得着费这个劲嘛。我说你们可别太贪了,我要拿着这笔钱,就去买手表,买自行车,吃什么什么不香啊……”
还别说,利益动人心,再好的远景也不如能拿到手里的实在票子诱惑大。这帮“海碰子”自然没有人是家里经济条件好的,都算是穷怕了的主儿。一听“飞蟹”的描述,又都左右摇摆起来了。
洪衍武不由暗暗感叹,这恐怕就是年代局限所导致的个人素质和眼界的问题了。作为普通人,要是对他没有绝对的信任,很难跨过这道坎去。所以说,他提前把即将面对的这些问题晾出来,是绝对有必要的。
“大将”更是被“飞蟹”这个“掉进锅里老鼠屎”给气坏了,终于忍不住呵斥起来。
“‘飞蟹’,为点蝇头小利你就急眼了,我说你有点出息好不好。我这是想把你往大路上引,你还非往小路上蹿。难道我还会害你吗要往远处看,别太急功近利……”
“飞蟹”却觉着自己挺委屈。“大哥,我是信得过你,可信不过他们,他们家可不在滨城,毕竟是京城人。再说我也是为你好,眼瞅着你不也缺钱用嘛,你和韩姐……”
“放屁!都是自己人,还分什么京城人、滨城人!”
“飞蟹”的口不择言算是把“大将”真触怒了,而且最后的话,也让他愤怒的黑脸上闪过一丝羞怯的尴尬,明显是牵扯到不太好说的个人**了。果然他又接着骂道。
“我……我的事别说用不着你管,就是让你管,你管得了吗!”
洪衍武立刻明白里面有故事了,同时也怕因为钱的事,真让人家兄弟闹了隔阂不合适。于是他就决定这事该到此为止了,便主动来打圆场。
“好了好了,都听我说两句吧。其实大家意见不合是很正常的事,毕竟是自己的血汗钱嘛。所以才要亲兄弟明算账,把事情提前摆出来。我重申一个原则,不勉强,全凭自愿。第二,不管怎么样,为了保证大伙的利益,账册总是有必要建立的。所以今天,咱们西北岸‘海碰子’的第一份公帐就此成立了。以后买卖和捞捕出入统统入册,各位随时可以查看。第三句话,到底该怎么办,还有时间让大家慢慢想,具体下决定,不妨等大伙进城会合再说。到时候这批货我卖得怎么样,各位也就眼见为实了。不愿意的当时就可以拿钱,这么着行吗”
第三十五章 鲍鱼的价值
这一顿饭吃得爽利,酒也喝得痛快,后来又上了八瓶白酒,一直喝到六点才撤桌子。
于是当天,除了没人灌酒的“老刀鱼”,和“小百子”、“海狗子”这两个年纪最小的半大孩子以外,其余的“海碰子”们全都喝多了。结果谁都没走成,集体在“老刀鱼”家过了一夜。
要说喝酒这事其实和潜水一样,差不多也是遵循着身体素质的准则。所以别看“大将”和“洪衍武”、“陈力泉”都是挨灌的首要目标,但洪衍武却是第一个趴下的,大将紧随其后。
所幸的是陈力泉总算坚持到了最后,光荣地与几个灌酒的小子“同归于尽”了,终究也没让他们落着好。
这一晚上,“三戗子”和“巴蛸”醉得连床都待不住了,第二天一早醒来,发现彼此都滚落在了地上。
“飞蟹”更是抱着一棵院里的泡桐树不肯撒手,一边狂吐还一边猴儿一样地往树上爬,非说自己是神仙要上天去会嫦娥。
就连自控力最强的“虾爬子”都完蛋了,他半夜醒来就要回家,结果自己绕着院子爬了一个小时也没找着院门,最后还是被半夜出来撒尿的“小百子”发现,叫醒了“海狗子”,俩人一起才给他重新架回了屋。
总之,第二天一早起来,几乎人人都宿醉未醒,头痛得厉害。
不过尽管是身体不适,“老刀鱼”两口子也是盛情挽留,但由于大伙儿想妈的想妈,想家的想家,还是在吃过早饭后就各奔东西了。
走之前,洪衍武也没忘了给住在附近渔村的“海碰子”们,人人垫付了一份“工资”,以作为他们收海参的先期费用。
这可把那几个小子都高兴坏了,拍胸脯保证会多收些好参干带去。
而洪衍武、陈力泉和“小百子”,也与大将”、“三戗子”、“虾爬子”这三个住在城里的人,一起分担了那六百斤的鲍鱼壳,带上了“老刀鱼”上次“碰海”得来的劳动果实,踏上了返回滨城的路。
至于“老刀鱼”,因为他还要留下来继续照管晾晒海参,这次就没跟着进城。
不用说,洪衍武他们这次的主要任务,自然是要把这些鲍鱼壳和“大将”手里“海碰子”们的存货海参先给卖掉,以换取炒卖海参的启动资金。
而谈到鲍鱼的价值,那还得先多说两句。
鲍鱼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几乎没有不知道的了。谁都清楚,这玩意不是鱼,其实是贝类,是能与鱼翅比肩的海珍品。
可现在的人却并不清楚,鲍鱼之所以如此闻名遐迩,名气如此之大,主要还是因为在建国以后,它曾随着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出过一次天大的风头,这才是他能获得今天如此地位的起因。
那是在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冷战以来中美两国第一次打开坚冰的超级外交。我们的总理亲自布置交办给国务院的任务,就是要求招待外宾的国宴上要用辽东半岛的鲍鱼。因为北纬39度的海水不冷也不热,最适于鲍鱼的生长。
任务下达到黄海的獐子岛后,当地人们备感光荣和自豪,尽管鲍鱼在冬季都深藏到礁石深处“冬眠”,很难寻找足迹,但年轻的潜水员王天勇鼓起勇气,在零下20多度的严寒中,潜进砭骨的海水里寻找和捕捉质量高档的鲍鱼。
每一次浮出水面,他的潜水衣就被冻成一层玻璃状的明盔亮甲,用棍子一敲,就咔嚓咔嚓地往下掉冰碴儿。就这样,他先后奋战多天,下潜一百多次,终于捕捉到一千多公斤高质量的鲍鱼,火速送到京城。
于是《华美联合公报》发表之后,总理为此致电,特别表扬为这次重大外交成功奋战过的劳动者是“幕后英雄”。至今,王天勇的照片还高挂在獐子岛英雄谱上。同时,全国人民也就都知道了海里的这种玩意。
之后,随着经济浪潮的腾飞,人们的口袋里有钱了,饿怕了的国人第一件事就把钱花在了吃上,来弥补长期亏欠的脾胃。而一旦大鱼大肉腻味了以后,顺理成章,“生猛海鲜”的热潮便随之涌起。
会挣大钱的商人索性趁热打铁,大力鼓吹炒作,宣扬上过国宴的鲍鱼有极大的营养。说鲍鱼富含丰富的球蛋白,营养价值是核桃的七八倍。鲍鱼的肉中还有一种神奇的“鲍素”,能够破坏癌细胞生成。
他们还说鲍鱼具有滋阴补阳功效,平肝,固肾,调整肾上腺素分泌,具有双向性调节血压的作用。补阴补阳的食物一般是有着严格区分的,如果你阴虚吃人参,更会升腾燥火甚至大流鼻血,而鲍鱼却阴阳并用,补而不燥,绝无副作用。
于是鲍鱼的身价便节节攀升,没多久就俨然成了各种宴席上的大菜。什么清蒸鲍鱼、红烧鲍鱼、酱焖鲍鱼、龙井鲍鱼、一品鲍鱼、鲍鱼裙边……总之,只要有了名字带“鲍鱼”的菜品,请客的或被请的人,都会感到一种高档的品位。
然而,鲍鱼鼎盛辉煌的时候毕竟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八十年代之前,虽然它已经有幸担任了国宴的主菜,但以实际情形来讲,它的真正地位一直距离这种官方赋予的“高大上”定义相差甚远。
因为一是价钱没有放开,属于完全的计划经济,没有商业利益,就没有人主动挖掘其价值。而滨城本地人又素有“棒面肚子,料子裤子”之称,老百
第三十六章 诸多感触
进城之后,在洪衍武刻意安排下,鲍鱼壳被分头送到了两个国营收购点。
交易过程相当的顺利,收购点二话不说就全收了。一过称,总重加起来达五百七十八斤,统共二百七十七块四毛四顺利到手。
不过有违洪衍武不想锋芒毕露的初衷,即使是分头售卖,这些鲍鱼壳的量还是显得有些大了,依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那些闪着七彩光的鲍鱼壳所换来的花花绿绿的钞票,把那些也在收购点同行们馋得满眼冒光。两次交易都引来十几人凑过来围观,这些人一边啧啧称赞,一边询问他们是怎么捞到的这么多海货。
对此,洪衍武只是笑一笑,不置可否地想尽快拿钱就走。可惜在第二个收购点遇见了几个认识“大将”的人,“大将”也就只好现编瞎话,说是攒了俩月的鲍鱼壳,今天来一次性售卖。
不过显然那帮人是不怎么相信的。好几个人都起哄,说“大将”小气,自己发现了风水宝地,却不肯告诉大家,白瞎了“讲义气”的名号。这可把“大将”气坏了,忍不住就要和他们争执理论一番。
洪衍武怕纠缠起来,连忙硬把“大将”拽走了,到没人的地方才跟他说,他刚才做的很对,要是后面能不起急就更好了。并说这次是自己考虑不周,应该再多跑几家收购点才对。
洪衍武还告诉“大将”,说世上有许多人,总会急切地希望别人知道他都干了些什么大买卖,取得了什么丰功伟绩,然后就能获得别人的赞许和嘘声一片,以获得充分的快感。也有人最受不了对方的激将法,一经发怒就会丧失理智,把自己的底细主动吐露出来。
但实际上这两种做法都是没有意义的虚荣,往往就会坏事。因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不会因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而一旦有人发现你能得到的比他要多,他就会产生嫉妒。一旦有机会不利于你,这些小人物也能坏掉大事情。
洪衍武的话都是人生经验,让“大将”听了深以为然,冷静下来后心里的怒火也逐渐平息下来。而就在他默默消化着洪衍武的话时,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更让他感触良多。
原来“三戗子”和“虾爬子”听说买了的钱数喜不自胜,就要求用零头大吃一顿庆贺一下,这也是“大将”他们以往的规矩。
却不想洪衍武虽然欣然和大家一起去了饭馆,但交钱开票后等着上菜的时候,他不但把“大将”、“三戗子”、“虾爬子”每人的六十块钱“工资”发了,还一丝不苟地把买海螺的二百七十七块四毛四都写在了账本上,那这顿饭明显就是洪衍武自掏腰包了。
“大将”考虑到自己一伙儿人已经分了三百九十块,已经远超买鲍鱼壳的所得,这同样是洪衍武垫付的钱,就感到很是不好意思,悄悄劝洪衍武把饭钱从公帐上报销。
没想到洪衍武却私下里跟“大将”说鲍鱼壳是大家公有财产,这顿饭却是他们六个人吃的,报销有欠公平。而作大事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内部团结,团结的首要因素就是信任,而信任是靠人一点一滴的严谨做出来的,不是空口白话说出来的。那么在公帐上就必须一丝不苟,这也是最基本的会计准则,他不能让别人挑出半点不是来。
至于大家要吃要喝没问题,作为朋友交往,他个人请客根本谈不上什么吃亏,让“大将”尽可不必介怀。能高高兴兴一起把事情做成了,那才是大家都想要的。更何况,作为这件事的倡议者和管控者,他多付出、承担一些本就是应当的。
这一下,“大将”算是彻底被震动了,他和毫不知情的“三戗子”和“虾爬子”可不一样,这顿饭,他吃的味道极为复杂。
因为他分明从洪衍武的身上领悟到一种全新的道理,即让他信服,又让他钦佩。与之相比,他感到自己过去对“义气”的理解未免太片面了,真正的“爷们气概”就应该是这种能一碗水端平,让大家挑不出毛病,还能带着大家拧成一股劲干大事的本事。
不过话说回来,就在“大将”越来越觉着洪衍武做事有章法,感到自己获益良多,又替洪衍武感到有些吃亏的同时,他却不知道洪衍武与他的接触方式,其实也是一直在暗暗遵循着另一种商业原则——永远设法让伙伴觉得你是替他们分担了风险,即便你实际上得到了最大的好处
第三十七章 眼见为实
“大将”、“三戗子”、“虾爬子”他们三个,在滨城的家都很小,房子也很破烂。
洪衍武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当天便只在“大将”的家里坐了一会儿,和他的家人见过面,吃了一顿晚饭后,就带着陈力泉和“小百子”走了,没有在他们任何一个人的家里留宿。
而第二天下午,当“大将”、“三戗子”、“虾爬子”带着库存和新上收来的七八十斤海参与洪衍武会合之后,却无不像“老刀鱼”一样,被洪衍武他们入住的招待所条件惊呆了。
其实为了保险起见,洪衍武这次并没有住进上次的“胜利招待所”,而是换到了火车站北广场一家条件差一些的“敬宾招待所”,住宿费三人间才四块钱一天。
可即使是这样,窗明几净的屋里,各色摆设也是三个“海碰子”连做梦也不敢梦出来的。
“虾爬子”一进屋就跟弹簧沙发较上劲了,他故意立直身子,“噗通”地反复坐下去。连试了三次,也没有见坏,直嚷嚷“果然是好东西”。
“三戗子”一听说这里每天有专人打扫,还有公共厕洗澡间,中午晚上都能洗淋浴,更是惊讶地直叫“你们可真会享福,早知道昨天咱们就不该去澡堂,在这儿洗多划算啊”。
没想到“小百子”一听却笑了,“咱们要不洗澡,没换这身行头,又哪儿能进得来呀……”
“也是啊”“三戗子”经提醒才想起这茬来,摸着后脑勺也咧开大嘴笑了。
“喜欢就一起住下吧!”
洪衍武很痛快地说了句,根本没容“大将”反对,就出去又开了一间三人房,而等他回来把钥匙交给“三戗子”和“虾爬子”时,可把他们俩给美坏了。
这俩小子当时就从沙发上一蹦而起,迫不及待就拿着钥匙跑去看房间了。
只有“大将”连连摇头,忙不迭就要掏钱给洪衍武。
洪衍武自然不肯收,便借题发挥,要跟“大将”打个赌。说如果他不能在一下午以收海参一倍以上的价钱卖出一千头海参,就让“大将”出这两间客房的房钱,要是他能做到呢,那么这两间的房钱他就出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