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而继他之后,洪衍武和陈力泉互相看了一眼,同时说了一声“下海”,便也跟着箭一样扎向了海里。
很快,三个身影就迅速地进入了宝石一样深邃,动荡起伏的大海远方。
此时,在声声的浪涛中,也唯有岸边的一众人等还站在日头下,不顾炎热,目不转睛,极力关注着他们的行踪。
“小百子”突然想起一件事来,忍不住就问“老刀鱼”。
“老爷子,您不是说得‘枯潮底’才好下海嘛,他们是不是有点危险啊……”
可没想到,旁观的光头一耳朵听见,就是轻蔑地一笑。竟抢在“老刀鱼”前面讥讽地说,“潮流退尽之时才敢下海,哪还是什么‘海碰子’,只能是狗蹦子。”
这一句话,当场把“小百子”挤兑得脸红了。让他心里不禁恨恨地想着,等一会洪爷赢了,看咱们谁是狗蹦子!到时候,我非得亲口问问你,我们要是狗蹦子,你们那个“大将”算什么,你小子又算什么……
别说,阿q的精神法挺有疗效,就这么想着,他很快又心平气和了。
回过头来,再说大海之中。
为了测量海底深度。“大将”下水时带来了一个可以测量水深的“专业工具”。
那是一
第二十八章 血脉传承
“大将”的大号叫蒋海潮,1953年生人。“大将”是打他上小学时,就有的外号。
人们起外号,可并不是随便挑个词儿,捡起来就叫,其实外号也有“学问”。而这种学问的内涵就在于这外号到底怎么来的,是否贴切巧妙。通常,给人起外号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
一是外号能反映人的生理特征。比如长得胖的,外号兴许叫“老肥’、“八戒”。长得瘦的,外号没准就叫“瘦猴儿”、“杆儿狼”。
二是根据人的姓名谐音起外号。比如名字里有“辉”字儿的,备不住,外号就叫“灰狼”、“灰兔子”。姓蔡的,保不齐叫“菜团子”、“菜包子”。要是姓詹,八成就有人会叫他“沾毛儿”。
三是发生在某人身上的故事啦,“典故”啦什么的,落下的外号。例如有人因为衣着特色,被取名叫“红围脖”、“大补丁”、“千层褶”的,也有人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被叫做“公子”、“二局长”、“大烧饼”的。
当然,还有的外号,是把上面几种情形都给结合到—起的。但既然是外号嘛,往往都带着戏谑的意味,一般而言,都不怎么好听。
蒋海潮最开始的外号也并不怎么光彩,上小学的第一天,他被班里一个挺淘气的孩子起名叫做“蒋光头”。
这个外号含义不言而喻,其反动特性在当时的年代里简直比臭大粪还臭。于是蒋海潮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孩子这么叫他的时候,就用拳头封了这小子的嘴。
过去的学校里,无论小学中学,男生里始终存在一种辈份,大约是以“大王”、“二王”之序列依次论之,这是靠身体条件和尚武精神决定的一种权力排名。这一点并不局限于京城,滨城乃至全国各地同样如此。
因此自捍卫名誉第一次挥拳之后,蒋海潮便一发不可收拾,遭遇大战小战无数,几乎打遍了全校。他把所有班级、年级的“大王”打得鼻青眼肿。而在其间的过程里,他也被他们打得鼻青眼肿。
不过到了最后,他还是成了公认的全校“大王”,也就再没人敢叫他“蒋光头”了。而自此,同样取自姓氏谐音,却显得威风凛凛的另一个名号——“大将”,倒是传开了。
我国有句老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固然,这等同于“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话,在大部分的情况下并不正确,但反过来说,有的时候也的确很灵验。
应该说,
蒋海潮就是这样的例子。他之所以在小学就能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且在今后能一步步成为西北岸“海碰子”中公认的“第一条好汉”,无论是从基因遗传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来讲,都与他的家庭紧密相关。
蒋海潮的家族是祖辈生长在滨城海岸的渔民,他们老蒋家靠“碰海”吃饭的历史,恐怕得追溯到数百年前了。
因此历代老蒋家的人不但对西北岸的海况了如指掌,拥有独家的“碰海”诀窍,也被锋利的礁石和湍急冰冷的海流子锻造出了坚实的体魄和彪悍的性情。与大海的紧密相连以及威武雄壮的因子,早已深深溶入了所以蒋家人的血脉之中。
蒋海潮的父亲蒋启盛,长得方头大脸,虎背熊腰,一米八几的大个儿,立在那儿像个小影壁,个头和黑脸在人堆里十分显眼。
他是个碰海多面手,别人是在水下“拿货”专一不分心,他在水下是有什么划拉什么,海参、鲍鱼、海螺、扇贝、海胆、蟹子统统都装入囊中,还屡有手掰鲍鱼、手抓马面鲀鱼、一刀捅死“黄鱼棒子”的奇迹发生。
特别他年轻的时候,偶然在海边救了一个来闯关东的“白猿通臂拳”武师,还因此蒙传绝技,学了一身的真功夫。
所以借着入海和拳脚上的双料本事,他也就在“海碰子”中更负盛名,成了和“老刀鱼”同属一代“海碰子”中的佼佼者,人送外号“黑石礁”。
在现代社会,美国人的超级
第二十九章 传奇与破灭
俗话说“有爱孙猴儿的,就有爱猪八戒的”,世上的事可并无绝对,所以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讨厌蒋海潮。体育老师恰恰就是个例外,把他视为了眼中的宠儿。
由于打小就像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蒋海潮从小就跟着父亲练这练那,那么他自然成了班里的体育健将。
才不过小学三年级,他就通过练石锁,搬杠子,拥有了见棱儿见角儿的疙瘩肉。加之他和父亲周末时常去“碰海”捞海物贴补家用,所以他哪怕在困难的三年里也没挨过饿。
与同一时代的气态孩子相比,他营养充足,身体素质极为优秀,完全具有成为一名优秀的举重运动员的潜力。
体育老师正是举重运动员出身,一发现他这个苗子就视若珍宝,很快就推荐他进了体校举重队。
可没想到,进队才头一天,蒋海潮因为训练结束后私自去体校的游泳馆游了一次泳,意外暴露出同样优秀的游泳天份,居然引得体校的游泳教练跑到了举重队去要人。
结果两位教练为了争这一个体育苗子差点没打起来,最后不但吵到了体校领导的办公室里,还各自在私下里找到了蒋海潮的家,反反复复以伯乐的姿态和他的父母说话,都希望让蒋海潮死心塌地跟着自己练。
可末了,这两个教练谁也没想到,蒋启盛这个孩子亲爹,竟做了一个让人实在不敢相信的决定——两项都练!
在两个教练看来,这是蒋启盛外行的决策,便给他解释,说两项都练就等于一项也练不好,因为人的体力和精力不足以应付,恢复也是问题。
可没想到将启盛却说,“甭怕孩子吃苦,我‘黑石礁’的儿子,水上水下都是好样的,就是不进体校他也得跟着我练武、下海。你们体校那点活动量算什么!所以你们该怎么教怎么教,索性多磨他点儿精力,还省得去外面打架惹事呢。”
得,就这么着,蒋海潮居然成了体校里绝无仅有的双料苗子,也成了让他父亲引以为荣的好儿子。
正是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在体校的四五年里,蒋海潮一直拼命咬牙苦练着,他不怕疼不怕苦,韧性十足,真的熬住了。无论举重还是游泳,区里比赛、市里比赛,奖牌他拿了无数最起码也是银牌起步,甚至还破了省里的少年组记录。要不是赶上“运动”,以他的苗头和潜力来看,至少会成为全国的双料冠军。
但可惜的是,这场把全国人民卷入其中的旷世灾难是任何一个人都无力逃脱的。随着1968年的到来,不但全国体育系统陷入了瘫痪,体校关闭了,运动队解散了,蒋海潮本来一片光明的前途破灭了。就连他的父亲也在送货途中,被滨城武斗团体的流弹击中,意外身亡。
父亲的离世对蒋海潮家庭而言是一场难以承受的旷世灾难,他的母亲没有工作,比他大两岁的姐姐也还在念书。全家人的生活来源一直是靠父亲一个人来撑着。所以从这时起,家里日后的生计也变成了一个天大的难题。
蒋海潮在父亲的骨灰盒埋进坟头时,控制不住地大哭了一场,那痛彻心扉的大声嚎哭,把四周的人吓了一跳。而从此之后他滴泪不掉,以后哪怕心里再难受,他也没有再哭过。因为他父亲曾告诉过他,男人是不能哭的。这一次,他彻底把一生的眼泪都提前哭完了。
所以从父亲的坟地上回来,蒋海潮突然就觉得自己长大了。在寂静而洒满阳光的山间小道上,他一手一个扶着哭得死去活来的母亲和姐姐,感到自己迈着父亲的步伐。就是从这时起,他下定了决心,无论如何,他也要像父亲一样把这个家撑住。
年仅十五岁的蒋海潮还未成年,是不能顶替父亲的工作的。于是在每月领着十几元抚恤金的同时,他毅然决然地拿起了父亲的“网漂子”和“鲍鱼戗子”,回到了与老蒋家祖祖辈辈亲密无间的大海里。
父亲的魂魄像附在了蒋海潮的身上,保佑着他,指引着他一次次地战胜大海。一次次地从海中获取丰厚的战利品。
按照父亲所授诀窍,他能从常人不能的“云雾崖”和“骷髅洞”的水下取货。靠着在体校里磨练出来的体魄,他创造出赤脚深潜三十米水深的纪录。凭着一身好武艺,他屡次教训了欺负他年纪小,想要掠夺他收获的渔村二流子、流氓无赖,而他豪迈的性情和有担当的为人,也迅速在身边聚集起一帮真心服气他,各有所长的好兄弟。
就这样,体校的那个双料冠军苗子彻底消失了,三年后顶替父亲进入“起重社”上班的蒋海潮,却成了西北岸“海碰子”中的传奇人物。
只不过此时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男子汉的他,却再也无法安心于平淡的城市日常生活。
他更深切地体会到了父亲当年的心情,他忽然明白了父亲为什么那么喜欢挥拳打架,那么喜欢在大马路上做裁决者。像他们这样被大海养成的男子汉,不但自尊心永远摆在第一位,也根本看不惯世间的龌龊和各种蝇营狗苟。
他自己也
第三十章 人心
无论对于哪一个男人来说,丢失领地,丧失权力都是最最痛苦的事。更新最快
虽然蒋海潮像一个真正的男人那样,选择了直面失败,但他心中的落寞和失意却也在所难免。
所以他在履行诺言之际,还提出了一个条件,要求保留向陈力泉随时挑战权力,以便日后能重新赢回属于自己的一切。
对这一点,洪衍武不但当场爽快地答应了。而且还当众做了一番特别声明,说自己一方虽然赢得了领头人的地位,但他们的目的只是为了大家更好地合作,彼此间取长补短,并不想对一切事情都指手画脚。
比如说他自己对下海作业就缺乏经验,所以在这事儿上,该怎么干还得听“大将”和“老刀鱼”的。而他擅长的地方在于怎么售卖海参,因此海货捞出来,却必须要听他的了。
至于利益的分配方式是否苛刻,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谈。不过他倒是可以先跟大家做个口头承诺。如果最后每个人都收入要少于平时的两倍,四六分成的协议不仅马上作废,他也会把指挥权重新交还“大将”。
临到最后,他还着重地重申了一点,说这次比试没有外人在场,结果大可不必传扬出去。“大将”还是过去的“大将”,保住其声名不损,维护其在西北岸的“海碰子”们中间的威望,这也是为了在场所有人的利益着想。
应该说,洪衍武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足见他头脑清醒,对人性的把握颇有心得。因为事实上,虽然他们能凭赌局赢来领头人的名份,却不可能赢来人心。
是的,大将”现在能主动认输,确实光明磊落,但这只是人家给面儿。可要是他们不会做人,就指着这一点来硬压,根本行不通,这个面子马上可以一分钱不值。
其实不管是“玩主”还是“海碰子”,只要在社会上折腾的人,都认人。所以目前要真想指使动这些“海碰子”,暂时还得靠“大将”发话。
至于谈到彻底收服,众心归附,那可不是靠别人给的,还得看自己怎么做。只有凭着真本事做到位了,才能真正消除彼此隔阂,赢得对方信任。
其实说白了,这就和由总公司委派,“降”到分公司任职的高层领导是一个道理,尽管有了名份,却会被分公司的员工本能地排斥。所以通常的做法,便是先得作出温和的姿态安定人心,再慢慢地展现能力,施展手腕。
因此,也不用去追究洪衍武到底有几分真诚了。反正他玩的这一手绝对有必要,也相当有效果。就是听了他的这一番表态,蒋海潮的脸色才会明显缓和,“海碰子”们的抵触情绪也为之消散了不少。
见基本稳定住了局面,洪衍武还趁热打铁地让“小百子”从行李里拿出烟酒、罐头、挂面,来进一步地表达善意,说要大家一起庆祝一下。
“海碰子”们平日体力消耗大,性格粗旷不拘小节,基本都是喜好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主,一看到这些好东西,自然眼睛就亮了。加之转头看去,“大将”也轻轻点了点头,他们便都半推半就地接过了东西,随后分头找家伙开罐头、倒酒、煮面、烤海鸟、烤海物。
就这样,这一天的火堆,围坐的人更多了。由于燃料的增多,火苗子唿唿地烧得老高,一个劲地往上窜,交织着,扭结着,飞舞着。
常言说“酒越喝越厚,钱越耍越薄”,在这样的篝火旁,随着两方人马手拿着酒瓶子坐在了一起。杯觥交错间,酒至半酣中,他们彼此终于开始显现出一股友好的气氛……
从第二天开始,两方人马便正式凑在一起下水作业。由于他们的相处已经有了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也很轻易地走上了正轨。
首要原因是洪衍武真的如他做过的保证一样,他和陈力泉不仅对蒋海潮礼敬有加,毫无胜者的倨傲得意。甚至在下海捞货上,他们也如同旁人一样,完全听从蒋海潮
第三十一章 耙子队
1977年6月25日,周六。 .
澎湃飞扬的浪涛,在太阳和月亮巨大的引力下,再一次循规蹈矩地涨了上来。
“云雾崖”旁的“海碰子”们也结束了这一天最后的狩猎,纷纷游回了岸边。
最后上岸的是洪衍武、陈力泉、“大将”、“海狗子”和“死尸”五个人。
当他们这个五人小队再次把几个沉甸甸“网漂子”拖上岸后,和往常一样,又引来了已经先一步上岸,其他“海碰子”们的围观和惊讶。
“‘耙子队’回来啦!”
那个脾气暴躁的光头最先高叫着跑了过来,洪衍武他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这小子的外号叫“飞蟹”。
而当这小子眼睁睁看着几个人把“网漂子”里海货倒在岸边后,他眼睛里的光简直比他的光头还亮。
“娘的,又发财啦!你们这一水到底往岸上运了几趟啊你们这五座小山似的海货,怎么比上午还多啊,至少也有小三百斤。顶我们六个人一起捞的两倍有余呢。”
这时另一个长着鹰钩鼻子的小子也跟着过来了,他的外号是“虾爬子”。这小子就地蹲下,马上动手帮着分起海货来,然后同样忍不住吹了一声口哨。
“嘿,真不是吹的,不是海参就是鲍鱼啊。比我们杂七杂的海货可强多了,要论价值,五倍也出去了……”
站在洪衍武身后的“死尸”马上与有荣焉地得瑟起来。
“这有什么新鲜的!我们‘耙子队’天天不都这样嘛!再说,下海前我还扔过钢蹦呢,‘伍分’二字朝上,龙王爷保佑!能不发财才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