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大将”旁边的“海狗子”也正在情绪,马上跑到海货“山”旁,拿起一条大个海参就开始逗闷子。
“嘿!大伙快看嘿!看这海参的个儿!有龙王爷的那么大!谁要吃了,保证你们都长个大棒槌,一个老婆可不够用的……”
这句话让全体“海碰子”都忍不住哈哈大笑,不约而同地齐声大骂“小兔崽子”。
“三戗子”和“巴蛸”则闹得最欢,过来就要逼着“海狗子”自己生吃,说要亲眼看着他的玩意变成“”在裤裆里爆炸。
结果,一下把“海狗子”追得落荒而逃,嘴里还像挨了痛揍的野狗一样“嗷嗷”直叫。
可望着沙滩上这副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情景,一直不声不响“大将”蒋海潮,内心却是百感交集。因为没人比他更清楚,能有这种大丰收的结果,其实与龙王爷一点关系没有,全是那两个京城人的功劳。
这两个京城人确实不同凡响。谁能想到,这次他们刚到“云雾崖”的时候,甚至还没捞过海参,戗过鲍鱼。可就在他和“老刀鱼”的带领下,才不出三天,他们就已经学会如何独自辨认、寻找到“海参窝”和“鲍鱼窝”。
然后又是三天,他们便能毫不费力地把躲进石头底下或石硼缝里,或躲进海草堆里夏眠的海参翻找出来,并极为熟练地用“鲍鱼戗子”,把藏匿在更狭窄岩石缝隙里的鲍鱼给铲下来了,水平一点不比他这个干了十来年的“熟练工”差。
而在此之后,洪衍武还找他来商量了一件事。说希望能把所有的“海碰子”分成两队下海。
本来刚开始,他还以为洪衍武是反悔了,想把两拨人分开自己单干。可没想到洪衍武的真正意思是想让“老刀鱼”带着“三戗子”、“巴蛸”、“虾爬子”、“飞蟹”、“海兔子”在十六米以内的水深作业。然后再让他带着其余的人,专去十六米以外的水深作业。说是这样按下水能力划分海域,可以提高捞捕效率。
对这件事,他一开始很犹豫,因为他从没见有别的“海碰子”这么干过,硬把大家按潜水能力分开似乎有些瞧不起人,真的有这个必要吗
另外,要是真论潜水能力,年迈力弱的“老刀鱼”和“海兔子”、“海狗子”、“死尸”这三个初学乍练的人又是怎么算的呢
可没想到洪衍武却说,“老刀鱼”经验丰富,带着那五个人,便于帮他们迅速找到海物。另外,无论是“老刀鱼”,还是“海狗子”、“海兔子”和“死尸”,他们都不用下水捞货,只需负责在水面定位和把海物送往岸边即可。这样,捞货的主力队员就能节省不少的体力,只需专心捞货即可。至于新手如何提高能力,在捞捕淡季再慢慢练习不晚。
听起来似乎是有几分道理,再加上又是洪衍武这个“领头人”的第一个提议,他不好直接驳了人家面子,便抱着可有可无的念头,决定先试试也未尝不可。
却没想到,效果竟然出奇得好。“老刀鱼”寻找暗礁,判断水位方面的经验派上了大用场,而那几个新手的辅助作用也不容忽视。结果那六人小队的捞出的海物居然比他们平时增加了近一倍。
至于他带着洪衍武和陈力泉在深水区捞捕,更绝非简单的加法那么简单。
过去,由于他多数时间都要带着底下的兄弟们去十几米的水下作业,还得指导新手增长技艺,往往在进入二十米的极深水域时,精力已消耗了大半。
又因为独自一人,他进入难以视物的海底未免胆寒,所以尽管这片无人问津的海域货极厚,捞出的海物也尽管个儿大,但在数量上却他却比手下兄弟们多不了多少。
可现在却不一样了,在洪衍武的合理规划下,他不但不用再往岸边送货,在水上定位虚耗体力。而且下潜时也有了伴儿。
这个极度深寒、海货丰美的舞台里,不再是他“大将”一个人在孤独表演了,那两个才登上来的后起之秀大有要撵上他,超越他的架势。
他们一起干得起劲儿。“噗通噗通”地扎勐子,“啊哈啊哈”地喘大气,于是在他就不再感受到寂寞和恐惧。这反成了一种促进的动力,迫使他拼足了全部气力,暗下决心要再跟他们比一比。
他输了一场不能再输第二次了。他要每次上浮,都要在海货的重量、质盘和数量上占绝对的优势,他要永远是强者。
结果这样一来,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迸发出惊人的潜力,能力得到了充足的发挥,他的捞捕成果竟然增加到了往常的三倍。
而那两个京城小子也不逞多让。
陈力泉的成绩能直追他本人,是因为这小子的手上有一门神奇的功夫。陈力泉根本无需借助“鲍鱼戗子”,只凭双手就能把牢牢吸在礁壁上的鲍鱼取下来,而且不损分毫。
他自己虽说也能“手掰鲍鱼”,不过那只能在刚接近猎物,趁其猝不及防的时候,可做不到像陈力泉这样轻描淡写,果园似的采捕方式。
甚至有一次在意外遭遇“狼牙鳝”时,陈力泉也只凭轻轻一把就捏烂了那长着锋利牙齿的鳝鱼头。
要知道,那种像蛇一样浑身滑腻的
第三十二章 大丰收
1977年6月26日,周日。
这一天刚朦朦亮,“云雾崖”边的十几个“海碰子”们就起来拔寨起营了。不过等大家收拾好东西却发现,还有件天大的难题挺让人发愁。
原来这次收获的海物实在太多了,再加上他们各自的行李,根本就拿不了。大伙儿要想上路,要么得抛弃一些东西,要么就得派人留下看守。
可是,扔东西纯属败家子的行为,无论是“海碰子”们使顺了手的工具,还是用血汗换来的劳动成果,哪一件是轻易得来的大家谁能舍得就这么放弃
同样的,出来“碰海”已经近二十天了,每个人都疲惫得不行,谁都惦记着家里舒适的铺、适口的饭菜,迫不及待与为他们牵肠挂肚家人聚首,又有谁乐意被留下来呢
所以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就连“大将”和“老刀鱼”都深锁眉头,感到束手无策的为难。
关键时候,又是洪衍武这小子冒了头儿。他琢磨出一个主意,提议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在岸边挖一个大坑,把所有人工具、炊具和被褥统统埋了进去,只带着海货动身。
这样一来,只要记准了地方,等下次“碰海”前,让家住附近渔村的几个“海碰子”们,再一起把这些物资挖出来,带去与大家会合即可。
这个法子可真是个好主意,完全解决了眼前棘手的问题。让所有人都不禁冲着洪衍武竖起大拇指来,直喊高明。“大将”于暗暗佩服中,也更加坚定了对洪衍武的欣赏。
可即便如此,上路之后每个人平均负重也达百十来斤,大家伙一路上走走歇歇,都累得够呛。特别是对于体弱力薄的“老刀鱼”、“小百子”和“海狗子”来说,这份量实在是有点为难了。尽管心里也是高兴,可半途中,他们仨眼瞅着都要坚持不住了。
好在人多有人多的好处,既然有“大将”、洪衍武和陈力泉这仨力气最大主儿在。他们仨便都主动分担了一个人的负担,各自找了个木棒挑着两袋子海物,只让“老刀鱼”、“小百子”和“海狗子”力所能及地帮其他人分担了些重量。用如此方式继续前行,中午前他们总算是赶到了目的地。
昨天晚上,洪衍武向“大将”建议,所有海物想先送到“老刀鱼”的家里。因为“老刀鱼”房子是他当年“扎”海参手里阔绰的时候盖的,虽然如今已经破旧,但挺宽敞,是砖瓦房,还有个大院子。正好可以用来继续晾晒那些半干的海参,同时也便于统计数量,日后统一取货。
“大将”也知道他城里的住处小,过去他的办法一直是在各个“海碰子”家分头晾晒,最后再拿进城去。因此便当场便欣然同意了。今天大伙儿来这儿一看,果然没错,以面积来讲,“老刀鱼”的家绝对是“蛤蛎湾”数一数二的大宅子。
只是对于“老刀鱼”的老婆来说,今天却着实吓了一跳。她还没见过这么多人扛着大包小包来自己的家,怎么也想不到这是大伙儿“碰海”的收获。听见“老刀鱼”喊门的声音,她才刚打开了半扇门,一见这场面当时就晕乎了,差点一屁股坐倒在地上。
还好“老刀鱼”手明眼快,一把馋住了老婆,否则就她老婆一身慢性病,这一摔非得出个好歹不可。
“老刀鱼”同样清楚要掩人耳目,跟着便赶紧吆喝大家快进院子,还一个劲儿地催促“老婆”帮忙关门。好在他这房子是在一个小土坡的顶端上盖的,为的是能躺在炕头上,就能望到远处的海。因此所处的位置算渔村的偏僻地带,倒是没引起旁人的注意。
而等到大伙儿都进了院子,把那些大包小包一打开,“老刀鱼”的老婆这会才真是傻眼了。五彩斑斓的鲍鱼和小棒槌一样的海参比比皆是,在十几个口袋里堆得能冒尖,就像十几口袋满满的银子一样,简直都快晃瞎人的眼睛。
她忍不住惊愕地问,“怎么这么多海货呀!哪儿来的呀你们不是去抢了水产公司吧”
“老刀鱼”为老婆的傻话直脸红,马上就呵斥了一声。
“女人家,真没见过世面!你胡说道什么!这可都是我们大伙水下一趟趟‘扎’出来的。你还是快弄饭去吧,背着这么多东西走了一路,我们可都饿坏了!”
总算,在“老刀鱼”连声催促下,他的老婆终于从瞠目结舌中缓过了神来,吸着凉气去准备饭菜了。
由于这次来“云雾崖”前,“老刀鱼”已经把钱都交给了家里,又有“海碰子”们带来的海货,他要管这顿饭,在经济上倒是不为难。只是十多人的饭菜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做出来的,于是“小百子”和“海狗子”听了洪衍武的吩咐,也都去厨房帮忙了。
而接下来“海碰子”们要干的事儿也不少,所以借着这段时间,在“大将”的命令下,大伙也都一起动手紧张地忙碌起来。
他们有的人在
第三十三章 提议
别看“老刀鱼”的老婆病泱泱的干不了什么重活,可她要没这身病,却是个能过日子的好女人。拿上灶来讲,她这一辈子生火做饭下来,就颇能做上几道拿手的好菜。
今天会餐的菜肴,除了家里鸡下的鸡蛋摊了二十个,炒了两个青菜,杀了一只鸡炖了蘑菇以外,其余全是“海碰子”们带回来的海鲜。渔家的老婆没有不会摆弄海鲜的,这些玩意简直快被“老刀鱼”的老婆作出“花”来了。
什么清蒸扇贝,清蒸鲍鱼,盐水海蛎子,盐水海螺,红焖黄鱼,炖鲅鱼,刺蜗子肉炒绿韭菜,红辣椒炒巴蛸,老醋拌新鲜海蜇,黄瓜凉拌海带丝……
各色菜肴由“小百子”和“海狗子”一盘盘端了上来,诱人的香味直往鼻子里钻。由于桌面上摆不开,盘子只好摞压摞地摆放。虽然是家常做法,不能和“海味馆”相比,却也是热气腾腾,赏心悦目,让大家食指大动。
“老刀鱼”见菜上的差不多了,就去拿来了四瓶白酒,两瓶是他家藏的六十度“滨城烧酒”,另外两瓶是借花献佛,拿得是洪衍武孝敬他的“庄河老窖”。
等到给每个人的杯子里都倒完酒,“小百子”和“海狗子”也回来落座了。这时,所有的“海碰子”们就算在饭桌上都凑齐了。
而一听“小百子”传话,说大婶正在烀大锅饼子,待会还要做最后一道菜,已经用不着人帮忙了,让大家先吃。嘴馋的“飞蟹”就急不可耐地抄起了筷子开动了。
这小子仗着手快,毫不客气,一筷子就夹了个鸡大腿。可他才刚塞进嘴里,就被“大将”狠狠瞪了一眼。他咬着鸡腿扭脸一瞅,这才发现大家谁都没动。
敢情丰盛的午宴开始之前,“大将”自然要讲几句,大家可都在等“大将”发言呢。这让“飞蟹”好不尴尬,也只有先放下了筷子,讪笑着摸起后脑勺来。
谁都没想到,当“大将”举起酒杯后的第一个倡议,竟然是号召大家一起来敬洪衍武一杯酒。
“大将”说这次能有这么大的收获,全是靠洪衍武的主意。他同时还说,头儿的位置能者居之。他是已经完全服气了,今后大家也都要充分地信任和服从洪衍武,再不要为了面子争意气。
按理说这话是没错,洪衍武的能力和功劳都摆在明面上。另外,大家和洪衍武、陈力泉也都熟悉了,一直处得像自己人一样。
可大多数的人毕竟是感性第一,讲起亲疏远近。他们和洪衍武的交情尚浅。说到忠心,不少“海碰子”仍是只服气“大将”,自然就不愿意“大将”把洪衍武抬举的比他自己还高。所以听着这话就觉着有点刺耳。
特别是像“飞蟹”和“海兔子”这样脾气直,一丝一毫的情绪都挂在脸上的,虽然也举起了杯子,却显得相当别扭。
洪衍武当然清楚在场个人的心理,也知道这是还没相处到火候的缘故。
可马上就要进城了,东西卖了就会见到钱,同时也事关下一步他的计划。正所谓亲兄弟要明算账,有些事儿还是先讲清楚的好。否则到时候内部闹了别扭,肯定会耽误大事。
其实“大将”今天能在饭前作这个表态,正是昨天晚上和他促膝长谈的结果,主动配合他搭台唱戏。
于是,他只举起酒杯来谦虚了几句,表示大家同样功不可没,就爽快地把酒喝了。而跟着,怕一旦喝开了酒便不好再谈正事,他就直接开始进入了正题,跟大家谈起了有关利益分配的问题和他下一步的计划。
洪衍武的意思一共是三点。
第一,今后大家的所有海物由他统一贩卖统一销售,不能再有过去谁都可以取货贩卖的情形。做为他来讲,会
第三十四章 争执
只可惜,最后呈现的局面与“大将”的期待却恰恰相反。
除了“海兔子”没打磕巴就说自己听“大哥”的,“海狗子”在“小百子”努力游说下还显得无所适从以外,其他几个“海碰子”似乎都越来越倾向于洪衍武最后提出的方案,即只拿捞货现钱,不参与囤货炒卖。
但也得说,“虾爬子”似乎是最有脑子的一个。他不声不响自己琢磨了一会,竟突然向洪衍武提了一个在场大多数人都还没想到的问题。
“我想知道,对这事你到底有多大的把握。要是按你说的去囤积炒卖海参,到底有多大的风险你能肯定值得干吗你自己的目标又是想赚多少”
出乎意料下,洪衍武对他倒颇有点刮目相看,便相当认真地作出回答。
“不能说一点风险没有。干这个一直都算投机倒把,真出了事,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我能保证的是,我的卖法肯定比你们过去直接在市场上散卖风险小得多。因为国家打击私人买卖的举措,一直就只有在‘小市场’上抓交易双方的现行,而我根本就不去市场上公然售卖,隐蔽性强,安全得多。只要咱们的人嘴严,多注意点,基本上不存在被抄的可能。至于价格方面,偶尔低落的意外情况,肯定也无法完全避免。但就算是价格一直走低,最差的情况,也无非是咱们囤了一大批的淡干海参罢了。这玩意又搁不坏,最差的年景各位也都经历过,再加上大家每次‘碰海’也能拿到一部分现钱,我想到底有多大的风险,大家就都清楚了吧……”
“虾爬子”一边听着,一边不由自主地点头。
洪衍武见他挺上道儿,心里也轻松了一些,点燃了一根烟后又接着说,“咱们说完了风险,再谈谈我自己的目标。照我来看,咱们‘海碰子’一直以来可是太亏了,海参卖的都是青楞子价儿,再好的货,连水产商店里的价钱都赶不上……”
可没想到他才刚说到这儿,“飞蟹”就不爱听了,大咧咧地插了口。
“知道你前些日子卖了个高价,‘小百子’都替你吹嘘多少回了。可那不也没赶上商店的价嘛!我就不信,你卖得真要比水产商店里的海参贵,还能有人来买”
洪衍武淡然地笑了笑,他知道这小子的浑不吝脾气,所以没为抢白而生气,反又继续解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