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可年前已经演变成天天中午,晚上,外头得排队的情景了。

    “大酒缸”外头也不止是“烤白薯”了,又招来了一个卖“芸豆饼”和“烂蚕豆”的。

    另外老爷子年前一盘账呢,居然也挣了六千多块了。

    这才叫“酒香不怕巷子深”啊。

    为此,每个伙计额外都给了一百块红包,李福五百。

    上上下下高高兴兴,这多有成就感!

    但这还不是老爷子全部的本事呢。

    有的时候都不是刻意为之,恨不得手指缝一漏,就是一个挣钱的法子。

    就比如说吧,春节公假最后一天。

    洪禄承、李福、洪衍武、陈力泉外带小洪钧,以及几个伙计。

    一起动手把店铺收拾好了,然后得一起吃一顿“开工饭”啊。

    洪禄承和李福一合计,说干脆吃烤肉得了。

    快,解馋,省事儿。

    年轻人又都是大小伙子,吃这个正好。

    于是他们就发动年轻人们齐动手,在万寿西宫的松林里捡松塔。

    同时又让方丙生去买了五斤牛肉,然后和店里存的羊肉一起片了,用“炮羊肉”的调料腌制。

    跟着还在后院儿里放了个铁炉子。

    用木柴烧上旺火,架了个纯铁条的“土炙子”,说是要现烤现吃。

    最绝的,是大家伙儿用的筷子可不是一般的玩意。

    居然是拆开了一个“箭竹”做的锅拍,用拆下来的江苇杆儿当筷子用。

    这景儿别说其他人看得瞠目结舌。

    就是洪衍武这撸过串儿,吃过日式烤肉、韩式烤肉、bbq,自以为见多识广的主儿,也是看得目瞪口呆啊。

    谁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吃法儿,又该怎么吃啊。

    结果他们这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一下就给洪禄承和李福逗乐了。

    幸好,有老爷子一声,“老李,给他们讲讲。”

    李福便又给大家伙儿上了一课,真是让在场的年轻人都长了见识。

    敢情这种烧烤的吃法啊,才是最地道的京城吃法。

    按李福的话说,吃烤肉,原本是源于塞外猎人一种野食,最是简便不过。

    恨不得有个铁叉子就能得吃,但必须得先有个宽敞的地方。

    想想看,一个大劈柴火,老高的火苗儿,挺大的烟,这就不是在屋里吃的东西。

    所以从没听说在有谁在自个儿屋里,关上门吃烤肉的。

    真要是那样,那光烟熏火燎就能把人给熏成煤黑脸儿,屋里的顶棚也得黑了,就没法待了。

    所以像过去旧京的“烤肉三杰”烤肉季、烤肉宛、烤肉王,那都是在院子里吃的。

    无非是要个烧松柴的炉子,上面架着“铁炙子”而已。

    可还别看这种吃法糙,铁炙子黑不溜秋的,看哪没哪儿。

    天儿一凉吧,外面还冷飕飕,冻得人直打逮逮。

    但这么吃烤肉,却最有漫天野地狩猎烧烤的原滋原味,有意思得很。

    还千万别怕冷,只是看着冷而已。

    这炉子底下烧着挺旺的




第二百七十九章 上档次
    有人说,有门道,钱找人没门道,人找钱。

    这话可谓精辟。

    在商业领域,只要瞅对了机会。

    无论见识、学问、经验、技术、口才、关系……

    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统统可以兑换成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

    但关键还得您自己有点底子,否则遇着时机您也抓不住。

    要不怎么有句话,叫做“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呢

    其实真要论起怎么挣大钱,眼下的洪衍武还是要比他爸爸更强一些。

    因为在赚钱的点子上,虽然洪老爷子能凭过去吃喝玩乐的经验点石成金。

    可洪衍武也是开了挂的,他可以凭借对历史的了解和后世的预判来挣钱啊。

    实际上这方面,俩人半斤八两,不分轩轾。

    而最关键的区别在于洪衍武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了。

    他现在手握重金,不知不觉已经完成蜕变,上了一档次。

    几万块的小买卖已经看不上眼了。

    真要赚起钱来,那就是具备相当规模的资本的碾压,宛如正规集团军雷霆出击。

    哪怕没有刻意为之,但在很多时候,他就能左右市场。

    只会让跟在他屁股后头的人羡慕的仰望,连捞点残汤剩饭吃都很难。

    像开年之始,他依次落实的两笔服装买卖,就无不属于这种性质的买卖。

    说起第一件事儿,起因仅仅只是他从电视上看到了京城电视台的一段社会新闻。

    那段新闻内容,是报道京城第一个面向大众的健身馆利康健身城开业的情况。

    其中有一个十几秒的镜头,是一个洪衍武看着相当熟悉的健身女教练日后《健美五分钟》的马华,在表演健身操。

    而当时让洪衍武闻到钱味儿的,恰恰就是马华在镜头上所穿的服装一条黑色尼龙的健美裤。

    这东西,又叫“踏脚裤”或“高弹裤”。

    因为裤子底下有根带子可以踩着,又有超群的弹力而得名。

    前世的洪衍武第一次见到有人穿时,一下子就想到了电影《王子复仇记》里的角色,觉得特别好笑。

    以他当时的审美和见识,怎么也没想过这样把裤腿绷得直直的东西,会跟龙卷风似的席卷京城。

    在很短的时间,就演变为但凡是个女的,什么女青年、中年妇女、小女孩,甭管高矮胖瘦,甭管美腿还是肥臀,都得登一条这样的裤子的壮观景象。

    但恰恰也因为这样“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追时髦,同样造就了兵败如山倒一样的退潮。

    几乎在更短的时间里,大街小巷上的人们就放弃了健美裤。

    好像一夜之间,大家就厌恶这种东西,都不乐意穿了。

    为此社会上还展开了一次大讨论。

    虽然具体怎么分析的,洪衍武也记不住了,但他记住了报纸上写的一个例子。

    说是学校放暑假时,京城一个女生宿舍的大学生们,托同宿舍的花城同学回来时给其他同学每人带一条。

    结果这事儿给整尴尬了。

    因为放假的时候,还满京城都是人穿呢,可等到这位花城同学回京上学,这风已经刮过去了。于是带回来的那些裤子就没人愿意要了,成了整个宿舍的苦恼。

    那么可想而知,有了这样的经验,洪衍武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操作这件事。

    他第一是赶紧打电话给花城那边确定市场上有没有健美裤。

    听“大宝”他们说健美裤在花城已经出来了一阵了,价钱从几元到几十元的都有。

    那好,当机立断,洪衍武就说暂停其他货物采购。

    他要以花城那边所有现金,在不超六块钱一条的价格内,全盘吃进。

    最好还能凭信誉赊购一批,等到发货到京城,再把钱带回去。

    如此一来,俩礼拜后“大宝”他们总共发过来四个车皮二十一万条弹力裤。

    由于这种衣服不但布料新奇,有弹力塑身效果,尽显曲线。

    而且还实用,穿着它干活、跳舞都很方便。

    三月初一上市果然受到了京城姑娘们的追捧。

    洪衍武批发十五块,居然在市面上能卖到三十块。

    这立刻引起了一场京城服装个体户们的欢宴。

    但利润再厚,也就做这一锤子买卖了。

    明知这东西很快就得臭大街,洪衍武当然是千叮咛万嘱咐。

    让“大宝”他们回去后,千万千万,不要再进一条健美裤了。

    而第二桩买卖呢,其实也差不多是一个路数。

    过了春节呢,宋国甫突然来找洪衍武,给他列了个题目。

    敢情由于西城区率先办了“西单服装夜市”,在尾货抛售问题上处理的一直不错。

    市服装公司眼下有一大批积压的圆领纯棉背心急需处理,就找到了区服装公司头头。

    希望借助下属公司的渠道,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这批衣服数目太大了,得有六十多万件,区服装公司也不好强派啊。

    为这事儿那边又通过区政府找了宋国甫,想让他给个体户们先开会动



第1010章 内柜
    京城人,向来用“树小屋新画不古,此人必定内务府”这句,来形容陡然乍富的暴发户。

    可即便真正的内务府——洪衍武的姥爷、姥姥要活着,估摸着也能被这个“三孙子”给气死。

    不为别的,全因为洪衍武这小子成色太低了。

    都两世为人了,居然还这么飘。

    干什么都不能太顺,一顺就有失沉稳。

    而且对钱也有点过去执迷了,属于听见钱币的碰撞就忍不住要笑的那种人。

    他怎么就不明白呢纵有家财万贯也不过过眼烟云。

    他怎么就看不破呢所有的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所以两位老人家倘若地下有知,肯定是看不得自己的子孙这么不成器的。

    可偏偏说来也邪门儿了,老天爷却故意要惯洪衍武这臭毛病似的。

    似乎还嫌他的钱不够多似的,硬要往他手里大把大把的送。

    能挣个几百万算什么啊

    最好的,是让他挣来钱了,还得了新的投资标的,不愁怎么把钱花出去。

    等他把钱痛快儿花出去吧,躺着就能看着买的东西增值翻番儿。

    想想吧,在如今买私房得碰运气,属于零散成交。

    邮票、字画、印石、玉器、因洪衍武买得太多,价格早已经飞涨。

    就连没人注意到工艺品厂珍品也都快被洪衍武买光了的情形下。

    要满足这样的愿望,那得多么的不容易啊。

    这足以证明,老天爷还真就把洪衍武当亲儿子疼了。

    要不怎么在他刚做完两笔服装买卖后,又给了他一回可以如鱼得水大把花钱的机会呢

    到底怎么回事啊

    嗨,敢情国家刚刚在古董交易上面开口子了。

    应该说,其实自打建国以来,怎么获取外汇就是一件对国家建设至关重要的事儿。

    国家为此采取了许多手段,除了大力发展出口贸易,鼓励侨汇,用优惠政策引进外资之外,还发展旅游商品和文物买卖,

    只不过旅游商品方面,国营单位可一直做得都不太好。

    因为不了解外宾的需求,又故步自封。

    相关部门指定生产的东西品种单一,形式死板,并不受外宾欢迎。

    甚至曾经多次出现外宾抱怨买不到称心纪念品的事儿。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倒是文物商店生意兴隆。

    因为价钱不贵,商品质地上乘,京城的文物交易从一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尤其是打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来,随着京城外国人增多。

    琉璃厂这个汇集了众多知名文物商店的地方,交易额更是一天天的攀升,创汇任务完成得很顺利。

    于是鉴于这种情况,政府就在1982年前后,投入巨大的资金对琉璃厂文化街进行了大规模的翻建改造。

    甚至为此不惜暂时终止大部分商店的营业。

    直到1984年9月,翻建工作全部完成,终于恢复了古文化街的原貌。

    文物商店才将暂时迁入天坛公园的,韵古斋、宝古斋和庆云堂三个店迁回琉璃厂。

    跟着又恢复了因翻建施工而停业的观复斋、墨缘阁、悦雅堂、韫玉斋、萃珍斋、震寰阁六个店。

    还新开设了敦华阁、虹光阁两个销售店和一个文物收购门市部。

    当时这事儿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引起很大的反响。

    只可惜事与愿违啊,付出了这么大代价翻建好的琉璃厂文化街恢复营业之后。

    偏偏并没有像政府期待的那样,销售额再创高峰。

    反而胜景不再,买卖一天比一天清淡。
1...449450451452453...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