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原来就在这两年里的时间内,已经物是人非了。
由于私营经济发展的极为迅速。
不但早市上、农贸市场和夜市里出现了一些古玩摊儿,民间文物交易开始有了萌芽。
就是洪衍武和兆庆火速发展起来的旅游商品,也夺走了许多原本属于琉璃厂的消费需求。
而且就因为他们的商品受欢迎,还有人进行仿制呢。
这对文物商店来说,自然是不小的冲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冲淡了文物商店的生意。
这样在半年之后,眼瞅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又无能为力挽回。
文物商店的主管部门经过商议,不得已,便在虹光阁开设了面向国内收藏爱好者的内柜。
这也就是说,洪衍武其实是连消带打,自己帮了自己一把。
正是因为他带动了旅游商品的火速发展,在挣了钱的同时,也挤了国家的买卖。
竟然倒逼着文物商店不得不对内敞开了大门,终于肯把那些珍惜宝贝卖给国人了。
而且实打实的说,由于他造成的蝴蝶效应。
“虹光阁”设内柜的举措足比原有历史提前了有小半年呢,直接减少了文物的对外流失啊。
不能不说这小子为民族为国家立了一功,算是无心插柳做了一件大好事。
而当时这种内柜的营业方式和内容,主要是根据两条规定。
一是购买内销文物时,购买者必须持有户口薄、工作证,或是其它能证明本人身份的证件。
二是如购买到1795年以上,也就是乾隆六十年以上的文物商品。
要填写一个表格,写一个不能赠送或转卖给外国人的保证书才行。
至于说到的文物价格嘛,那可太划算了。
要知道,过去的文物交易可没对内放开,价格根本没被洪衍武给炒起来。
而且现在因为没人要才开内柜嘛,初始价格定的不可能太高,甚至比1978年的价格还要低上一成。
比如说一个雍正官窑粉彩碗不过也就是三百五十块钱能够买到,还得是品相比较好。
如果有“崩”有“冲”,有毛病的,可能甚至百十块钱就可以买到。
就这样的东西,放到日后,怎么也得是上千万的大价钱。
还不一定买到品相非常好的,那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啊。
“嘉道”的呢当然还要差一点,基本比“雍乾”的要低个几十块。
“同光”的官窑,就更便宜了。
23cmx7cm的盘碗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清算
当然,有人笑就有人悲。
这世上总不会人人都是老天爷的心头肉,个个都鸿运当头,顺风顺水的。
所以哪怕都是一个厂子里,同样是“北极熊”的三产公司。
可“第二服务公司”的处境就与“第一服务公司”完全不同了。
董乾达一伙儿,是比王小二过年都惨。
那不是一年不如一年,根本是一天不如一天啊。
其实要按理说啊,董乾达他们这些人是踩在“第一服务公司”的肩膀上向前走的。
明明把一个有丰厚利润,而且已经拥有了一定知名度和好地段的买卖,白白捞到了手里。
就凭着占据了旅游景点和热门地段的先发优势,以及以及不惧工商税务的“国营金字招牌”。
假如他们能按照旧的章程来,怎么也能活蹦乱跳好几年,足以保证他们的小日子比在厂里挂个闲职要滋润得多。
但不怕真草包,就怕草包他自己没自知之明,非要进行瞎指挥啊。
说句实话,其实董乾达他们仨,自己吃吃喝喝,损公肥私还不算什么。
这样的毛病哪个单位的领导多少都有,并不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什么本质上的损害。
只能说会因积重难返,以一种慢性病的方式来毁掉企业。
但他们千不该万不该,不该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超凡。
为了贪图多留点利润,少给职工点提成。
就非要自作聪明的把上不封顶的“提成制度”给废了,换成了“三档奖金制”。
结果这么一来,等于杀鸡取卵,那简直是自己刨了摇钱树的根儿了。
打他们开张起算,顶多也就维持了一个礼拜的欣欣向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当然,最早暴露出的问题,也就是职工们偷懒耍滑磨洋工,顺带占公家的小便宜。
卖货的懒啊,每天就乐意出去一趟,也不爱吆喝。
做买卖跟姜太公钓鱼似的,愿者上勾儿。
几乎上午耗过去,不论卖完与否,下午就回家歇着去了。
而制作的也懒,产量日益下降,损耗率倒是直线上升。
为此董乾达他们肯定也着急。必然得过问,“利润怎么下滑啊”
可话说回来了,别说找准病根儿了,上梁不正下梁歪,连管都没法管,过问也就是说说罢了。
想想吧,董乾达他们自己就是走裙带关系,拍郭书记谋得的职位。
收编来的人马自然也都是一些能吃不能干,靠送礼请客,溜须拍他们马屁,过来的主儿。
结果就演变成了底下你推我,我推你。互相揭老底。
上边也挺为难,处理这位吧,是你的人,要管那个,又是我的人。谁都拿谁都没辙了。
那还有个好啊
别忘了,管理无小事,一旦让职工弄明白了监管形同虚设的底子,下一步可就是变本加厉地占企业便宜了。
又过了半拉月,像制作组吧,每天拿大饭盒子带回去一盒优质冰糖葫芦,已经成了全体制作组成员的基本福利。
甚至还有人拿这些东西和别的车间换吃喝的。
这么一来,卖货的可就不满足了,光偷懒没实惠哪儿行啊
干脆他们就在买卖上动脑筋。
很快,卖货挣到的外汇券都换成了人民币上缴,个个成了业余“黄牛”了。
而这样一来,制作组的又不满了,眼瞅着零售组一天比一天阔绰,谁不生气啊。
于是这叫乱啊,两个部门互相扯皮的战争又开始了。
伴随着各种互相揭发检举,互相扯后腿,和怠工的现象也是愈演愈烈。
可就在几位公司头头脑袋大了一圈又发愁无法解决的时候,这事儿又奇怪的换了个方向。
不知道为什么,零售组和制作组居然很快也不闹了,争端偃旗息鼓。
甚至两个组还都勤快起来了,工作效率眼瞅着上涨啊。
可就在三位经理高兴的时候,每个月的利润额抽了他们一个大嘴巴。
因为那是迅速下滑啊。
11月还能有三万毛利呢,12月就变成一万六了。
1月更惨,就三千,还不够给大家发工资奖金的呢。
这是怎么回事敢情零售组和制作组私下里居然达成利益同盟了。
他们无师自通学会了联合起来用公家的东西牟利。
两个组的人一对一的自愿结合成了搭子。
卖货的专门负责挣钱私分,而制作的每拿一毛五,就会想办法帮卖货的平账。
要么篡改提货记录,要么就外面买料,再做成糖葫芦送进厂里来顶替成本。
都说学好不容易,学坏快着呢,这话绝对是真的。
说白了,远超洪衍武所预计的速度。
都没容什么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直接就把“糖葫芦”的买卖给毁了。
更巧的是,等刚弄清楚里面的事儿,还没容董乾达他们生气呢。
偏偏雪上加霜,正在这个时候,郭书记又逼着他们“上供汽车”。
董乾达他们仨还能不急眼啊
一琢磨,他们也有狠的,来了两条腿走路。
一边是跟郭书记要批件儿,靠倒腾这玩意谋取暴利。
另一边是不惜撕破颜面,用“包死数”的强征下属,来保证基础收入。
他们硬性规定下面卖货的,必须每月交上来一定数目的利润,否则就换别人干。
而且下滑的两个月还得补缴。
这一下,等于掰开狗嘴抢食儿啊。
顿时让底下人离心离德,天怒人怨,好一番鸡飞狗跳。
但总算多少攒出几万块的钱财,勉强能应付一下差事了。
而董乾达他们真正的计划其实在于,打算在糖葫芦旺季过去前尽量凑,好以此跟郭书记哭哭辛苦。
真要能让郭书记再帮着把服务公司的几家商
第1013章 “老肥”下场
当然,京城发生的这些糟心事也得跟谁比。
要是实事求是的讲,京城的状况还算好的。
毕竟是直隶治下的首善之区,就在“伟人”眼皮子底下,折腾不出什么太大的圈儿去。
再闹腾,老百姓心里的怨气儿再大。
顶天儿的程度,也就是 5月19日,因第十三届世界杯足球赛亚洲区预赛小组赛中,国足对香港队失利,发生的那一场对外国人的社会骚乱了。
虽说这是一件绝对负面性,大丢国格的事件。
而且因突发性,事态一度失控,导致一位香港队员受了伤。
可首都民警出警速度,调配手段也是高效率的。
由于公安部门积极维持秩序,依法拘留了肇事者,而且道歉及时。
这场风波顺利平息,并没对公共财物和国际声誉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
更何况毕竟京城还是共和国的文化中心。
在精神享受上的多元性,怎么也要比其他地方更好一些。
比如说吧,春节后仅发行了一千套的洁本《金瓶梅》,就是只有京城人才能独享的特权。
虽说需要在文艺部门任职处级以上的资格,才能购得,可不是还能托人代买或是借阅嘛。
这比起1959年只供给部级以上,已经算是购买权的大大下放了。
像洪衍武就让杨卫帆代为购买了两套,一套赠予常家,一套自己看。
洪衍文也托何介夫买了一套。
若是其他城市,即使一把手想一睹为快也难啊。
因为还轮不到掌握这个信息呢,就早就卖没了。
还有4月10日,当代最有名的英国“威猛乐队”,作为第一支访华的西方流行乐队,演出唯一地点也是在京城。
由乔治.迈克尔和安德鲁.维治利这俩帅小伙儿构成的二人组,他们在华最知名的歌曲是《无心快语》和《最后圣诞》。
别看原本定为五元人民币的票价,黑市竟被炒到了二十五元一张。
可别的地儿的人,想花大价钱来看还没这个机会呢。
所以最走运的,怎么都得说洪衍武的亲朋好友们。
这小子可是票务上的祖宗啊,打一开始看见《京城晚报》刊登的广告。
就让“小百子”走过去倒票的关系,去找“天桥剧场”的熟人拿了票。
还没开始发售呢,就已经把最好的二十个座儿给预订了。
结果现场他们是组团前去啊,在最好的位置,享受了一场绝对国际水准的演出。
别说其他人几乎兴奋了一晚上,就连杨卫帆、成琳这俩专业歌唱演员都看得高兴极了,连称大有收获。
总而言之,这个年代的京城正因为其政治上的独特性,受到国际和全国眼光的普遍关注。
又有“伟人”这个果敢英明的掌舵人坐镇。
任何负面的事件都是最先施以手段来控制、来纠正、来改善的。
而反过来,积极意义的政策又是最先实行,让老百姓得以享受的。
毫无疑问,这是京城人最得享福的年代,这个城市稳居全国头份儿。
此时**散发的光芒,故宫琉璃瓦上的璀璨,哪怕沪海、花城和特区也要黯然失色。
绝不会有什么真正天怒人怨的灾难,和危害到百姓生计和社会秩序的事件发生。
与之相比,其实真正闹得凶的还还得说是天高皇帝远的异地。
比如说把,海南就因为地方领导的胆大妄为,任意胡来,滥用了上头给予的自主权。
促使走私进口商品的局面到达了失控和严重危害国家经济的的地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