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第三百零五章 灵魂投入
    ;洪衍武办事确实是急茬儿的。

    等签订好了山庄酒店的相关合同。

    他回到京城后连口气儿都没喘,就开始了筹措外币。

    具体的办法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洪衍武借用安杰洛的身份,去走官方渠道用他积攒的外汇券直接兑美金。

    另一方面,也让“小媳妇儿”两口子和“小百子”出面,替他找一些“够份儿”的“黄牛”。不惜溢价,从黑市大笔吃进外币,美元、日元、港币都行。

    此外,他还让洪衍亢出面在“建国饭店”包了个房间做办公室。

    同时购买了传真机,电脑和相应的办公设备。

    说来也巧了,“小奶酪儿”高中毕业的妹妹因为学习不好,考大学无望。

    今年毕业被分到了副食店“菜组”,正对工作分配牢骚满腹呢。

    得,既然赶上了这个机会。

    洪衍武就以三百港币的月薪把她聘了来,让她来公司当个前台。

    负责接接电话,接待下访客什么的。

    当然,洪衍武给她起了个洋名叫“艾米”,可不是崇洋媚外。

    花了上千块送她两套衣服和全套化妆品,更不是不怀好意。

    这都是实际工作需要。

    因为租这儿办公本就是为了充门面,这姑娘的作用也是充当“花瓶”。

    要是再称呼这姑娘本名“年春花”,再让她自己随便穿衣打扮。

    那完了,连这置办公室的好几万块钱,都算是白花了。

    反正这么说吧,真等到两家银行的专项贷款到账的时候。

    洪衍武靠着多年积攒的外汇券、自有资金和几个心腹帮忙垫付,已经筹措出了大致等于一百八十万美金的外币。

    加上洪衍亢的四百万港币就是一百八十五万。

    而“香港银行商贸投资公司”也终于有了可以体体面面接待客人的办公地点。

    这样哪怕他们哥儿俩距离再远,都可以通过公司的电传和越洋电话做及时联系了。

    如此一来,再考虑到在股市吸货需要时间,“广场协议”时间节点的问题,以及京城又开始严查私兑外币的事儿。

    洪衍武便干脆决定见好就收。

    就用这笔钱,马上让

    让洪衍亢动身去日本进行股市投机,不再继续筹备“金融子弹”了。

    对此,洪衍亢毫无异议,反倒无比支持与赞同。

    因为说实话,哪怕他确实信服洪衍武的判断,可这事儿的性质毕竟是投机嘛。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哪儿有万全的事儿啊。

    真要一股脑把全部资金投进去,他心里还真是打鼓。

    这样就要好得多了。

    他琢磨着,用贷款平了换汇的资金之后,剩下的总够开工平整土地挖地基了。

    几个月之内满糊弄得过去,有什么事完全可以等他回来再处理。

    于是,在酒店订了机票,和洪家的亲戚们聚会了一次,通报了一声自己要去一趟日本的行程之后。

    7月16日一大早,洪衍亢就被洪衍武开车送到了首都机场。

    八十年代中期的京城机场,航班开始显著增多。

    所以面对日益增长的海外商人和各路游客,未能同步扩充的机场,显得有些应接不暇。

    哪儿都很嘈杂。

    洪衍亢办完登机手续,和洪衍武坐着一起等待中。

    由于人流乱哄哄的,俩人说话有点费劲,俩人都没进行交谈。

    而也恰恰是这时,洪衍亢似乎脑子一闪,才突然意识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公司注册是他的名字,将近七成的资金已经全都汇出去了,就在他的账户里。

    他要真上了飞机,完全可以从此一走了之,只把个烂摊子扔给这边啊。

    这让他不免心里一振,继而不免萌生出一个奇怪的念头。

    洪衍武如此精明的一个商业天才,怎么可能轻忽了这个问题呢。

    难道他也和自己一样,全是因为一直紧锣密鼓的忙叨,才没顾上琢磨

    还是真的就这么信任他

    难道就一点不怕出毛病,不怕他不回来吗

    这么想着,完全是情不自禁,他扭过头来,瞪大了眼睛凝视着洪衍武。

    嘴唇也不受控制的哆嗦上了。

    “小武……弟弟……我……我这可就走啦……你还有话要说吗”

    洪衍武痛痛快快,根本没半点犹豫的神色。

    “衍亢大哥,您就放心走吧。该说的不都说了嘛

    ,按计划进行就是。”

    不过,他也不是马虎人,洪衍亢的神色异常也很快引起了他的注意。

    “衍亢大哥,您……您这是怎么了难道您还在担心什么吗您还信不过我”

    洪衍亢忍不住吞了口唾沫,这才小心翼翼的说。

    “小武,我是说你……你怎么就这么信我啊我……我可是划走了一百七十万美金啊!这么一大笔钱!咱们之间什么合同、手续都没有!”

    洪衍武眨了眨眼睛。

    “衍亢大哥,瞧您这话说的。我们是兄弟啊,难道我不应该信您啊难道您还会骗我怎么地”



第三百零六章 不安分
    洪衍亢抵达日本后,很顺利把账户里的资金全部兑换成了日元。

    这一时期,日元兑美元的官方汇率,基本维持在一比二百四左右。

    洪衍亢手里可供投资的资金高达五亿两千万日元。

    于是接下来,他便可以按照和洪衍武事先商量好的计划,正式开始资金潜伏。

    首先的一步,那就是疯狂置产。

    由于洪衍武有着丰富的房地产经验和投机的经验,他对此提出的要求很具体。

    就是希望洪衍亢不要计较价格,只需在乎位置和房产的性质。

    他认为最好的投资品就是银座的商铺,其次再考虑其他闹市的商铺,再次之才是东京核心区的住宅。

    但最重要的还是速度,他知道“广场协议”的时间点就在九月,给洪衍亢制定的时间最多不能超过一个月。

    因为如果能顺利完成交易,下一步还要用买下的不动产作为抵押物,去找“武富士”这样的较正规的金融公司贷款。

    直到把抵押贷款再投入日本股市,购买到房地产股票,才能算是真正的完成准备“薅羊毛”的布局。

    当然,这个计划让今天的人来看,肯定会有不少人觉得有点笨,有点傻。

    或许有人会说,怎么不炒股指期货呢怎么不炒外汇呢

    买什么房啊,直接现金交易多省事啊几十倍杠杆加上去,那才叫赚得爽呢。

    是啊,如果真能这样的话,洪衍武也想啊。

    可金融业的交易品种是一步步慢慢发展出来的。

    按照历史,得等到1988年9月,大阪交易所才正式上市日经225指数期货。

    直到1998年,日本才开放了外汇保证金业务。

    所以洪衍武想也没用,在日本本土,哪儿做这种交易去呀

    甚至因为日本人对外国人的融资渠道有着十分严苛的限制。

    哪怕银行贷款业务难做,都不能贷给外国人。

    那么就连买房,洪衍武他们也只能全款。

    最后唯有心甘情愿的让高利贷剥层皮,才能变相增加近似一倍的杠杆。

    这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过话说回来了,别看资金利用率这么低,但却也提供了安全边界,这个投机方案才会被洪衍亢所接受。

    要知道,他可是个正统的商人,对投机潜在的风险尤为在意。

    真要参与动辄几十倍杠杆的投机交易,那根本不是他能承受的。

    只要一个波动,他兴许就能吓出心脏病来。

    也就是这样购买到实实在在的房子,还能让他踏实点。

    他一琢磨,全款买房,不仅不用还银行的钱,出租出去,还能收点租金呢。

    即使抵押融资要付出百分之三十年利的代价,可有房租这么一对冲,资金压力就小多了。

    算一算,其实比通过券商融资,付出的成本高不了多少。

    日本经济又这么强劲,想来保本总不至于太难。

    另外也省心啊,这些不动产只要委托个中介公司帮忙照管就好了。

    他职业之后根本不用再多耗什么精力,自然有专业人士帮忙打理。

    那么等他买完股票,就可以抽身离开了,不用老守在这里。

    所以恰恰是出于这种综合性的考虑,认为把风险控制在了可控的程度,他才会对执行这个计划抱有充分的信心。

    而对于洪衍武来说呢,他也没必为了一口吃个胖子,非得让洪衍亢提心吊胆的。

    赚钱的机会多了,没错过这次机会也就得了。

    说到根本处,他赚钱靠得就是知道这次行情的本质是日元资产升值。

    那么从他们把外币兑换成日元的一刻起,实质上已经做成了一笔甜买卖了。

    而随着资产升值,地产也绝对是受惠最多的行业。

    手握房产再去买房地产股票,这不就等于吃两头吗

    能实现这样的精准打击,就等于是加了隐性杠杆了。

    风险不高,但投资回报一点不少。

    他已经别所有人都占优势了,难道还不知足吗

    老话说的好,福不可享尽,什么事儿一走极端,往往好事也会变成灾难了。

    上一辈子的教训,就是让他懂得了应该适时克制贪婪啊。

    说来也有意思,就在洪衍亢无比安心,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计划的时候。

    洪衍武认为自己的内心已经达到了一定超脱境界的时候。

    一个意外的喜讯又刺激得这小子不大安分了。

    敢情随着“大观园”一期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福海景区建成,向游人开放的两条消息。

    单先生那边传来了信儿,说“半亩园”的一半儿,已经修复得差不多了。

    洪衍武随后抽空去了一趟,发现府门就是府门,朱漆绿瓦的气派不是平头百姓能比的。

    红翠相间的屋舍,庭院确实美轮美奂。

    尤其是细节,比公园里的房子可精致多了。

    但房子越是修得好,房屋的空荡也就刺激得他,越想拿好东西给填满。

    否则,他觉得对不起这样的房子啊。

    可这会儿的京城的市面上,除了家具和大型摆件。

    字画、瓷器什么的,已经被他搜罗得太过了。

    哪儿还能轻易见到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啊

    友谊商店、工美大厦、虹光阁,虽然



第三百零七章 童话大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家这个词儿仅能代表一种副业。

    因为作家的名头再荣耀,主要生活来源必须依靠公职,仅凭稿费并不足以养活他们自己。

    比如说1988年,著名作家路遥所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轰动了当时的文坛。

    可他所获稿费也就两万来元。

    历时六年,却仅相当于当时一名京城出租车司机三个多月的收入。

    再比如说,1983年,从仪器厂破格调入儿童文学出版社的郑元洁也是一样。

    即使他创作的小说《黑黑在诚实岛》、《皮皮鲁和鲁西西》相当受欢迎,得以在十六家报刊上同时发表。

    他得到的稿费也不超过两千元,仍旧是靠死工资吃饭。

    于是这使他产生了极不公平的感受,他就分别去找那些连载他作品的报刊进行谈判。

    提出是自己的文章造成了他们报刊发行量的上升,希望能按照发行量调整稿酬。

    但每一次,对方却几乎都是不客气的反问。

    “报纸上有那么多文章,你怎么能确定是你的文章起了作用”

    就这样,一个不合时宜的想法在屡受挤兑的郑元洁心中诞生了。

    从此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要办一本杂志。
1...463464465466467...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