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想想吧,1978年的三四十万啊!

    洪衍武那时候给他爹治病,为凑四五千块急成什么样了

    他和泉子在“滨城”身体冻得邦邦的,深入海底忙和了一年,又炒了一把海参,才不过带回了这个数。

    而且他去年刚刚买断陈氏父子的电影形象,也才花了两万块。

    这么一比,里外里差哪儿去了

    所以说真的,搁谁乍一听,都会认为是郑元洁是想钱想疯了,毫无诚意。

    假如这事儿,用这小子自己最具标志性的叙述风格来表述,那就是:

    你敢要这个价儿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吗你是不是忘了吃药了

    你知道不知道这笔钱能买五辆皇冠汽车能买十五套楼房能买五十台电脑能买五百台电视能买五千辆自行车能买五千块电子表

    由此可见,现场的气氛该是何等的僵硬与尴尬。

    不过话说回来,郑元洁本就是个非常特立独行的人,不愿意随波逐流。

    而这种性格养成的又来源于他饱受歧视的人生经历。

    从小到大,他几乎一直是被周围的环境认为是最没出息的人。

    在学校挨老师呲儿,在部队挨领导呲儿。

    交往的第一个女朋友,去人家拜访,被女友家人断言不会有出头之日,这段姻缘就此告终。

    哪怕后来当了编辑,他也因为学历问题被同事们瞧不起。

    办刊物的事儿就更不用说了。

    说白了,郑元洁跟洪衍武的成长经历有类似的地方,那就是在受挤兑中长大的。

    什么难听的没听过什么难看的脸色没看见过受过的白眼多了。

    心里素质早就练出来了。

    论脸皮厚度,和洪衍武也有一拼。

    因此这点事算什么啊

    越如此,反倒越让郑元洁好胜心起,非想要固守自己的决定和做法不可。

    哪怕最后真把对方吓跑了也没什大不了的。

    他认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还是有好作品。

    谁能说他的价值一定不值一百万呢

    只要有好作品,兴许七八年,他凭自己就能挣出这笔钱来。

    这次吓跑了这一个,今后肯定还有别人找上门来。

    于是他反而镇定的一笑,给洪衍武掰扯自己的理由。

    “我知道这个数字比较惊人,可我得先声明一点,我不是信口胡说的。”

    “像贵厂这么大的知名企业,为什么要来找我们做广告啊只能说明贵厂眼光独具,认可我的能力,认可我们这份刊物潜力。觉着在我们的刊物上投放广告可以帮助产品销量上升。”

    “我得说,贵厂眼光真的不错。因为我们虽然是初创,可我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曾在十六家刊物同时连载过,在少儿读者中早就获得了认可。有了读者基础。”

    “因此,我们第一期印了七万全卖出去了,第二期马上就要印二十万。我们也很有信心在年底达到五十万一期的发行数目。而我们这儿同类刊物的最高纪录可以达到几百万,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未来的潜力仍然很大。”

    “贵厂为什么又要买我这两个人物的独家商业开发权呢当然也是觉得这样会吸引孩子们来买贵厂的东西。”

    “这一点贵厂更明智,因为我的皮皮鲁和鲁西西是我笔下最受孩子们欢迎的两个角色。他们的故事不但多,而且在商标的使用上也很灵活。”

    “我是说,皮皮鲁和鲁西西既可以合在一起,也可以分开做独立的商标。就像我的童话书一样,分为‘写给男孩子的童话’和‘写给女孩子的童话’。”

    “您想想,这就等于您一下有了三个商标。而且是独家买断,从此除了贵厂,就没有人可以用皮皮鲁和鲁西西作为商标售卖产品了,就连我也不行。而且贵厂还是永远受益。”

    “不瞒您说啊,这一期我个人稿费都快五千了,下一期我就能过完。不过依靠的是每本杂志抽取几分钱而已。您说贵厂要是随便开发点产品,无论食品、文具、还是服装,哪一样不赚得比我多啊您这么想想,这一百万还多吗”

     




第三百零九章 成交
    就这么成了。

    尽管郑元洁和赵延平一度以为是自己听错了,或是认为洪衍武开了一个并不好笑的玩笑。

    但事实就是事实,经洪衍武之口,再次确认了一百万的数目之后。

    郑元洁和赵延平总算明白今天鸿运当头,他们确实被个大馅儿饼给砸中了。

    于是两人都被不是玩笑的事实给逗笑了,陷入了一种宛如做梦的狂喜之中。

    同样的,也正因为如此。

    洪衍武接下来跟他们讨论的细则,他们却几乎再无还手之力,只能步步退让,一一点头。

    比如说,这一百万只是税前的交易价格。

    缴税需要郑元洁自己承担,付款方式也非一次性付清。

    正式签订合同后付三十万,此后每月付十万,共分八个月付清全款。

    洪衍武还要求在此期间,《童话大王》杂志社赠送八期的封底广告和内页广告。

    也就是说,从九月的1985年第三期起,一直持续到1986年底,对他都是广告的免费期。

    再比如说,在创作方面。

    郑元洁还必须保证在今后五年之中,继续用皮皮鲁和鲁西西为主人公创作童话。

    每年不能少于三十万字。

    而且在皮皮鲁和鲁西西故事中,所涉及的一切其他角色形象。

    对于洪衍武一方,均属于附带自动取得的独家商用版权。

    不另行支付费用。

    此外,郑元洁还须以“北极熊”的商标形象或产品为题材。

    再创作三篇篇幅在中篇以上的童话。

    这三篇童话的相关文化开发权和商用权,洪衍武一方同样无偿取得。

    甚至最后,洪衍武还要求在同等条件下。

    对今后郑元洁手中所有童话以及童话人物的文化、商用开发权。

    以及进入广告付费期后,《童话大王》刊物的封底广告。

    他都要享受优先认购权。

    并规定郑元洁以及《童话大王》杂志社,在与第三方商谈相关业务前,有义务告知他。

    说白了吧,洪衍武在不消减一百万这个成交数目的情况下,等于主动替郑元洁一方做了一个加法。

    通过反向扩大交易内容来弥补资金的不对等。

    让自己付出的一百万,实际上已不限于购买皮皮鲁和鲁西西两个角色了。

    而是变成了一个内容全面,附加条件广泛的综合性的大单。

    如此,才得以成功避开了双方的矛盾焦点。

    不能不说,这小子的脑子实在是灵活、精明得很哪。

    当然,要光凭这点机灵劲儿。

    要想真正达成这样一个让对方惊喜,自己又不亏的良好结果,还差着点意思。

    实际上,洪衍武精准的眼光和老道的手腕才是关键。

    必须得说,洪衍武非常清楚郑元洁一方的利益所在,和自己的利益所在。

    他明白对郑元洁他们来说,这一百万的成交数额远比实际金额更重要。

    因为从经济利益上来讲,这年头要不了多少钱。

    其实就足够满足任何国内同胞在物质上的快乐了。

    所以只要给了三十万,后面的事儿,无论分期付款。

    或是让郑元洁用自己部分利益,去弥补杂志社损失的广告费,都是可行的。

    关键在于这一百万还是一个噱头,是一种名誉的收获。

    只要交易达成。

    这件事不但会对郑元洁的名气造成轰动影响,为刊物的发行提供莫大的助力。

    也会让郑元洁本人感受到强烈的价值认同感。

    要知道,和“张大勺”、寿敬方、单先生这样的人接触多了。

    洪衍武最清楚该怎么和有本事的人打交道。

    有本事的人往往具有偏执的性格,出类拔萃的人尤为如此。

    因为只有这样好强的性格,才耐得住寂寞,能沉下心去钻研,才能在专业技术上取得超常的成就。

    说白了全是顺毛驴,是吃捧不吃将的。

    越跟他们对着干,越完。

    而反过来就不一样了。

    如果他表现的大方痛快,看似竭尽全力地成全了对方。

    一旦答应连郑元洁自己都觉得苛刻的条件,那郑元洁也必然会产生强烈知遇之感。

    继而就会有愧疚和补偿心理。

    那后面不就是他占主动了吗

    想必只要要求合理,对方一定不会拒绝。

    所以做买卖嘛,始终还得靠洪家的章程,求同存异,和气生财。

    找到利益平衡点,让双方都满意,比什么都重要。

    要是洪衍武也跟“马老师”买古董似的,既想要人家东西又贪价格便宜,那完了。

    那位古玩行大拿,不知曾多少次在节目上公开表示后悔过。

    说自己当年为省点钱老爱抖机灵抻着,结果好几次东西就成人家的了。

    一旦错失,就再没机会问津。

    洪衍武当然不能犯这样的傻,这就是前车之鉴啊。

    他当然懂得人是不可能把所有便宜都自己占够的,总得给旁人留有余地。

    否则就可能因小失大,追悔莫及。

    不说别的,就拿皮皮鲁和鲁西西这件事来说。

    他要真是低价拿下合同,就不可能再让郑元洁心甘情愿做后续创作。

    人家日后一定会另行塑造新的主人公。

    这不就等于他自己给皮皮鲁和鲁西西宣判了死刑嘛。

    &



第1039章 幸福窝
    洪衍武来到太原,不过三天就签了百万大单。

    这似乎显得有点草率。

    另外,他都没跟厂子那边言语一声。

    自己就做主让《童话大王》给“北极熊”的产品排上广告了。

    这似乎又显得很傻气。

    可这一切不过是某些人自以为是的看法。

    因为作为洪衍武本人,什么草率不草率的,什么傻不傻的,根本就不在乎。

    他是普通人吗

    一百万对别人是个了不起的数字,对他而言,实在不算什么。

    这笔钱兹要一花出去,他就不会再放心上了。

    反正皮皮鲁和鲁西西落入囊中,他知道肯定买值了,那就得了呗。

    至于今后他买来的东西到底能产生多少经济效益。

    他可没有短期就要去运作的打算,就更懒得琢磨了。

    同样的道理。

    洪衍武跟《童话大王》要来的广告位,他自己并没有任何契合的相关产品可用。

    那“北极熊”既有这个需求,产品又符合杂志风格,就先登上再说呗。

    至于费用问题,回头厂子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更是随便。

    洪衍武对“北极熊”不知不觉中早有了感情,既然是惠而不费的事儿。

    就冲厂子给了他工作、职称、体面和老婆。

    哪怕纯粹的义务奉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况水清未来注定是“北极熊”领导班子的一员。

    就为了给自己媳妇做脸,这屁大点的事儿,也不能计较不是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洪衍武要的就是速战速决。

    因为说实在的,他来太原一趟,时间是有限的,待不了一个月就得回去。

    找郑元洁签合同,仅仅只是他此行目的之一。

    而且还是不太重要,属于搂草打兔子的那个。

    他真正的打算呢,其实为的是办另一件大事——铲地皮。

    所谓“铲地皮”,是古玩行里的一句行活。

    意思是专指小贩下乡走村串户去收旧货“捡漏”的行为。

    与之相对的,在城市里走街串巷收旧货的贩子应该叫做“喝街”的。
1...465466467468469...4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