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因为肉烂在锅里啊。
这些东西都是厂里的,杨厂长满可以在不违反财务制度的情况下,变相帮他们一把。
把这笔款子押后到“北极熊大厦”盖起来再说。
那对“服务公司”而言,在资金上那还会有什么负担啊
简直不要太舒服了。
偏偏这个时候,又是刁买人心的最佳时机。
要知道,虽然一直都在提倡重视知识份子,重视教育的口号。
可因为种种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知识份子和教师的实质待遇能落实的程度很少。
这些口号
第1055章 味儿事儿
几乎就在洪衍武荣升小卖部部长的职务同时。
福儒里和盆儿胡同那两个由洪家投资捐建的新厕所,也眼瞅着要竣工了。
毫无疑问,这对两条胡同的居民来说,绝对是一件关系到切身利益的大好事啊。
无人不盼着早点开放,尽快将新厕所投入使用。
只可惜保洁人员还没有到位,相关工作条例也没有制订。
而边大妈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又毫无头绪,很难满足大家的热情愿望。
不过好在老太太倒懂得用人。
她心知自己不行,也不费心了,只着洪衍武去解决。
如此,这小子算是官运亨通了。
因为他的脑袋顶上,一下子又被边大妈给戴上个公共厕所所长的头衔。
而对于边大妈这份器重,洪衍武本人简直哭笑不得啊。
他真没想到自己光出钱找人修建还不行,连雇人带管理还得他来。
心说是不是日后的保洁用品也得他来采买啊
这可真成作茧自缚,自己给自己找“味儿事儿”了。
(注:味儿事儿,京城土语,不怎么样,不地道,恶心事)
只是尽管他相当不情愿,却也并不傻。
他知道自己不能硬推,否则边大妈肯定会不高兴。
弄不好就要跟他聊聊当年被他剥皮抽筋的那只黄狸猫。
而且老太太找他爸也方便得很,也就是当院儿一嗓子的事。
就他那已经完全被赤化的爸爸,是真不亏被邻居们称为“老洪(红)”。
早就没了半点资产阶级的丑恶灵魂,在这事上绝对会向着居委会。
那既然怎么都得干,又何苦得罪人,去兜这个圈子呢
可别出了力也不落好啊,那才叫傻呢。
就这样,无论他情愿不情愿,也只有专做情愿的兼上这不在编、没工资,甚至说出去还有点丢人的“所长”了。
不过话说回来,后来他自己倒是想通了,觉得如此也好。
因为厕所不是盖完就完了,管理方式才是大事。
真要是让别人经手,再给弄走了样,回头依然脏乱差,厕所也就等于白盖了。
倒不如等一切上了正规,有章可循,他再彻底撒手不管。
就这样,他一不叫苦,二没喊冤,尽心竭力铺在了为胡同公厕升级的高尚事业上。
很快有关厕所工作的规章制度出台。
而“北极熊餐厅”老曲因为对他信任,也把自己亲戚介绍过来。
那是今年刚到京城打工的一对夫妻。
都是老实人,能干,却没技能。
所以这一男一女,干这个再合适不过了。
而两口子听说能每人能开八十块工资,也都乐意着呢,
全都拍胸脯,表示不怕脏臭,保证按规章制度做到位。
这样又经过对几天简单的培训,在他们熟悉了工作要求之后,9月15日这个星期天。
福儒里和盆儿胡同的居民们终于等到了两处新厕所正式开放的日子。
必须得说,事实证明,以洪衍武的见识、眼界。
在规划厕所方面,他完全可以称得上是这个时代国内的第一专家。
这由他一手操办厕所在投入使用的第一天,就好评如潮。
只要体验过的人,就没人不夸的,相当轰动啊。
因为别看新建的厕所外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就是青砖造就,直棱直角的火柴盒房子。
连天顶都是平的,压根没什么造型。
可那是因为洪衍重里不重面,把钱全都花在了刀刃上了。
真等人进去了才能深刻体会到,这两处厕所有多么的高级。
实际上里面无论布局、设施,还是功能性,都堪称颠覆性的进步。
与过去的土茅房相比,根本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来说,过去男女两个露天的入口。
就被洪衍武彻底放弃,改成了一个出入口。
如今进去之后,先是个过间,再分左右进男厕女厕。
而过间的中间呢,还多了一个镶嵌大镜子的洗手台。
洗手台的后面,是保洁员待的地儿,还有一个工具房。
这样的好处是,不但把露天入口改为室内,防风防雨,还节省了空间。
同时有了洗手和照镜子的功能,无疑是更体贴、更卫生了。
哪怕人们在大晚上急茬找厕所,也无虞认错标识,走错门儿了。
其次,男厕女厕面积的划分上,洪衍武也改变了以往平均分配的死板做法。
搞商业地产的经验让他知道,女性上厕所,远比男性要麻烦得多。
商场里经常会是女厕门口排大队。
所以真正施工时,他就把女厕面积和男厕面积维持在六比四的比例,多安置了四个蹲位。
这点改变虽然看起来没什么,却能大大缩减早上高峰时间,缓解女性居民的排队入厕之苦,无疑是更科学了。
此外,洪衍武还考虑到老人和残疾人的使用问题。
因此他彻底把厕所的台阶、门槛取消,而是统统采用斜坡方式,实现了无障碍出入。
而且无论男厕女厕,他还专门设置了两个抽水马桶专座。
并在旁边的墙上安设了扶手,通道也体贴的铺
第1057章 入学
洪家除了洪衍茹上班了,水晓影和洪镒也上学了。
应该说,做为人生历程里重要的初体验。
第一次上学,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件永生难忘的事情,都应该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
可惜的是,尽管两个孩子都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都是念半步桥小学。
却因为年龄上足足差了将近一岁。
结果导致这两个孩子的记忆和感受,完全成了悲喜两重天。
怎么呢
敢情水晓影是1977年年底出生的。
按当时七岁入学的通例,她足足超龄了十个月呢。
而洪镒呢,却是1978年10月29日的生日。
距离正常入学年龄,还差着两个月呢。
说真的,还千万别小看这点年龄差距,里外里差远了。
因为孩子的时间和成人的时间完全是两个概念。
许多家长应该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或许头几天他们还发愁孩子摆不稳积木呢。
但一个月俩月后,小孩儿已经懂得横平竖直的拿积木搭房子了。
兴许头几天他们的孩子还分不清颜色呢。
但俩礼拜后,小孩就已经自己懂得去追求颜色分门归类了。
而孩子时不时冒出惊人之语,更是会让天下的父母都惊喜的产生自己孩子是语言天才的错觉。
这些现象便足以说明,时间对孩子能力表现的重要。
更何况从生理特点上讲,女孩的心智本就发育比男孩较早。
从性格上看,水晓影外向,洪镒内向。
从身体上看,水晓影足吃足喝,运动充分。
洪镒不但挑食得很,往往吃了零食就不吃饭了。
而且就爱窝家里看小人书,摆弄老物件,不爱出门儿。
那么以他们姐弟俩而论,这种差距无疑就更加显著了,根本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所以说假如这两个孩子要真是分两届入学倒好了,那么或许谁都会感到很轻松、很愉快的。
可偏偏当时入学条件教为宽松,这一年社会上又开始流行“孩子越早上学越占便宜”的理论。
而洪镒的爸爸洪衍争,既不听洪衍武的好言相劝,也不懂得吸取洪衍文身上早就发生过的教训。
(注:洪衍文按岁数应当是七零届,是“运动”中唯一分配工作留城的一届人,正因为早上学一年,才成了知青)
反倒听信了碌碌之口,硬是赶鸭子上架,把洪镒从幼儿园中班儿逼到了学校。
于是乎,天壤之别、事与愿违的情况也就难以避免的出现了。
对水晓影来说,她入学正当其实。
这天的记忆相当浪漫完美。
那一天清早起来,她是自己穿衣、洗漱、吃早点、收拾书包的。
从小把她看大的水婶只负责给她梳辫子。
而新书、新包、新铅笔盒,一切都是新的。
白衣、牛仔裙、白球鞋,衣服更是干净又漂亮。
去学校时,还是水清亲自领着她的手去送她的。
母女俩是带着极为愉快的心情,一同走在幽长的胡同里,走在斑斓的树荫下。
直至到了校园门口,水清的手才将水晓影松开。
这时,水晓影有点不舍了,背着书包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水清。
而她美丽的妈妈就站在早晨柔和的阳光里凝视着她。
浑身就像散发着光芒一样,微笑着向她挥手,鼓励她自己走进去。
这时在蓝天白云下,一群鸽子盘旋着正好掠过……
虽然没有照相机可以把此情此景拍摄下来。
但这美好,很有意境的画面还是成了永恒的一瞬,永远的深深嵌在水晓影的脑海里。
以至于今后的日子里,她只要想起第一次上学的这天。
都回想到一个堪称神圣的一幕,想起母亲一个很清晰很美好的形象。
可是反过来,洪镒上学的第一天简直就算是一场闹剧了。
这孩子有点杵窝子,对学校怕得很。
所以从大清早起床就开始耍赖。
不起床,不穿衣服,不吃早点,不乐意上学。
他是被他爸教训过几脖儿拐,又在妈妈用“糖油饼”外加“糖耳朵”的诱惑下,才委委屈屈的勉强从命的。
而且出了门儿之后,因为耽误了时间,也只能是把吃食拿在手里,便吃边走。
这样不但不雅观,也显得埋汰,到了学校门口,这小子是满嘴满手都是油。
徐曼丽只能一边嘱咐儿子进学校要听老实话,别丢东西,一边给他擦手擦嘴。
可这时候,洪镒怕了,他没见过这么多孩子,死活不让妈走。
而且嚷嚷着要上厕所。
徐曼丽就说你在家不是尿过了吗
他说尿过了还想尿。
于是徐曼丽就带着他进学校找厕所。
越找他越急,急得直跺脚,好像一泡尿立马就要装到裤子里了。
徐曼丽比他还急,好不容易找着了。
可因为需要他自己一人进去,他又说没尿了。
天知道他肚里那泡等不及的尿,这儿功夫都化到哪儿去了。
当妈的自然是又窝火又担心,只能带着洪镒硬着头皮去找顾凌烨托付。
临走的时候,她把儿子的裤子往上提了提,充满了担心。
不为别的,这孩子动手能力很差,都这么大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