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乐家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锦瑟华年
这样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对演奏者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因为大提琴的弦比小提琴粗,每一个音程之间的距离更长,演奏快速乐句的时候比较困难,除了要求大提琴演奏家们具备演奏乐器具有的一般的音乐素养之外,对演奏者的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
而在力量和肌肉能力的控制上,秦放歌称第二的话,这世界可没人敢称第一的。
看他的演奏大提琴的时候,对力量速度力度角度等等的控制和掌握,简直让马健这样的专业大提琴自愧不如,各种顶礼膜拜。
遗憾的是,大师班的时长有限,秦放歌也只能花一刻钟的功夫在这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上。
马健也通过这一刻钟的时间,看到了秦放歌为他打开的,一扇崭新的大门,这就足够!
他选择的第二首曲子,毛熊国伟大作曲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第二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其创作灵感来自他所听到的一首毛熊国民歌,音乐的主题压抑而伤感。
这也不免让不少观众觉得疑惑,但不是对作曲家的,而是对马健的,如弹幕中所说的那样,“马健是不是太过老成了呀!怎么总选这样伤感悲戚的音乐呢!”
也是有各路大佬给出了解答:“学大提琴的,正常现象!”
“我也感觉自己特别成熟!但他像他这般年纪的时候,演绎出来的情感,好吧,真不能跟天才比的。”
“你们发现没有,对比哥哥的表情,和马健的表情,真的相当有意思。”
“我其实希望哥哥在演奏的时候,表情更丰富些呢!”
“哥哥的表演天赋没得说,他还是更希望大家专注于他的音乐本身吧!本来长得就够让人犯罪的了……”
“哥哥表示不需要,直接用音乐征服世界就好。”
“是的,这可是哥哥最自信的。”
“感觉这首曲子真的很好听呢,就是这弥漫在空气中的伤感,真的是挥之不去呀!”
“《如歌的行板》,曲如其名,再怎么让人伤心,我都能听得下去,甚至一听再听……”
“如果能再有两把小提琴和一把中提琴,一起演奏这首弦乐四重奏就太完美了!”
“完全可以期待的。”
“我最期待的,还是哥哥创作几首弦乐四重奏的作品。到时候,他和龙雪瑶演奏小提琴,其他的中提琴大提琴就随意啦!”
“感觉这首曲子的演奏难度并不是特别高呀!”
“是的,主要还是对情感的表达,旋律优美如歌,其实怎么拉都不会特别难听。但想要演奏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还是仔细听听哥哥是怎么讲的吧!”
直播画面中,导播一如既往的给力,在秦放歌做示范的时候,也是各种角度和方位的特写都用上了,俯视角度,平视角度,远镜头,近景等等。总之,就是让观众,特别那些学大提琴的学生们,都能清楚无误的看清楚秦放歌手上的每一个动作。
等高清视频出来的时候,还可以慢放,这个就看个人的了。
秦放歌现场教学,抓紧时间都来不及呢!自然不可能搞慢动作,有看不懂听不懂的,也都是等后面自己慢慢琢磨的。
马健自然是懂的,他也是努力跟上秦放歌的节奏和步伐,也把自己的潜能完全激发出来,不拼命可不行呀!他可不想在这么多人面前显得自己很差劲。
他的努力也是有收到成效的,跟秦放歌这样非人的存在确实没得比,但比起普通学生,那就是真的重量级天才选手了。
半个小时的课程一晃而过,当课程结束的时候,全神贯注投入到学习中的马健,心中有遗憾也是在所难免的,他只恨时间太短。
秦放歌这个老师就没这些遗憾,他只是尽可能的,帮助更多有天赋又肯定努力的学生。
第二位女学生名叫言思思今年十二岁,清秀可爱,体格更是娇小玲珑,只有一米五不到的样子。
莫说是跟高大魁梧的秦放歌比了,跟她掌控的大提琴相比,就很能凸显出“最萌身高差”这样的萌点。
在秦放歌的大师班课程中,言思思这样的还不算什么,小提琴大师班上,只有七岁的小提琴天才法悦,跟秦放歌站一起的时候,那身高差,更是让人觉得特别有画面感。
言思思的第一首曲子同样是巴顿《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的曲子,她选择的是其中的序曲。
作为整首组曲的开篇,巴顿赋予了这首序曲在乐器演奏与教学双方面的意义,更是他对这套组曲的定义:它不仅是一部大提琴无伴奏作品,更是一本探索大提琴演奏的教材。
言思思这小姑娘,也非常好的体现了序曲中教学意义的这点。
这不,从第一首序曲的前四小节便可体现:从纯演奏的角度看,演奏第一小节只需要左手一指与三根空弦,演奏第二小节需要左手的一指和二指,演奏第三小节需要左手的一、二和三指,演奏第四小节需要全部四个手指。
由此再纵观全部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其演奏技巧与音乐表述都是这样,从易到难的。这样缜密与全面的作曲心思,也只有作曲家本人对乐器有了最充分和全面的了解才可以做到。
有着“西方音乐之父”名称的德国为大作曲家巴顿,和另外一个时空的巴赫一样,以及许多德国作曲家的音乐,都如同德国人说德语一般,语句往往很长,但每个字节都发音清晰,表达精准,否则听者很难听懂。
秦放歌也是不厌其烦的各种强调着:“每一部作品都有它的逻辑,先要对作品有清晰的认识,才能通过清晰的演奏将它表达出来,使观众听懂。作为演奏家,不能拘泥于固有的印象,更要懂得站在作曲家的角度去思考,去研究所要演奏的作品。”
他也是教言思思,如何从作曲家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首先是贯穿整首序曲的四种元素,他问言思思回答,将其理清楚。
这四种元素是持续低音,分解和弦,变化音以及回音。
而这其中,回音的使用是整首序曲的创作特点。除了个别间奏外,每小节都被分为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主句,后半部分是回音。演奏者通常都会将回音句的音量放低,使整部作品听起来更为流畅生动。
言思思的演奏他彩排的时候就听过,存在的问题很多,小姑娘嘛!
秦放歌也是直接直接指了出来,她在演奏序曲的时候,很平淡,如练习曲一般。
这是因为对作品和声走向不了解以及对作品结构不清晰、找不到高朝与低潮所致。这部作品的和声,在演奏前可先将其单挑出来以和弦连接的角度来看,则可立刻分辨出整句和声的走向。
西洋音乐中,和声像逻辑线一样至关重要,每一个和弦音都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前后有关的。从原谱中,其实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和声的进行,对于一个好的演奏家而言,每一个音的演奏都是保持在和声的线条上,哪怕是在思想中;因为只有如此,音乐到了观众耳中,才会是和谐的,与逻辑的。
然后是言思思,右手运弓的基本功:即换弦的平滑、运弓的连贯与弓子的分配。
由于这首序曲的乐句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风格变化,所以秦放歌教她用简单平和的大连弓,也是亲自做出他的示范教学。
秦放歌也是以序曲的第一小节举例,即是用上下两个连弓分别演奏两句,为言思思,以及其他的观众,在他自己大提琴上,演示了一遍。他也没有多演示几遍的习惯,也是为了节约时间,一时半会搞不懂的,学不会的,自己下课之后多看视频听音乐效果,多去琢磨和专研。
他这种弓法不论从律动还是用力都格外均匀,但极为考验演奏者右手的基本功,必要时可单独练习四根弦的换弦,使琴弦的转换平滑且不留痕迹,而非有棱有角。
秦放歌也是将这些东西都讲清楚,然后就还是看学生们自己学得怎样。
第2022章 大国气度
言思思这小姑娘在大提琴的天赋也简直肉眼可见,光是她手指上的力量,都让很多观众汗颜。还好小姑娘颜值在线,要不然,感觉都快变成“怪力肌肉女”了。
大提琴这其实也还算好的,更大只,也更沉的低音提琴,对演奏者力量和精准度的要求更高。韩薇这姑娘专修的就是低音提琴,负责乐团最低声部,倒是和她的性格,出奇的契合。
言思思第二首选择是首大提琴协奏曲,和其他学音乐的学生一样,言思思也是经历丰富,参加过不少音乐比赛的。而大提琴协奏曲,也是进入比赛决赛阶段,必须要演奏的。
倘若都没有信心进入决赛,不练习协奏曲的话,那就真的是重在参与了的。
钢琴伴奏老师还是由张小林和申舒洁担任,也是一人负责一堂课,秦放歌专门请来的。在需要他们钢琴伴奏的时候,都是绝对专业的。
这个世界的大提琴协奏曲还是相当多的,现代不少作曲家也都有进行创作,只是,这个流传度很低,范围也比较小。像是言思思,选择的就是古典音乐时期的莫尼埃的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也是他唯一的大提琴协奏曲。
对只有十二岁的小姑娘言思思,秦放歌的耐心显然是相当够的,但他也是有自己坚持的原则,那就是,一切以效率为主。暂时听不懂也没什么,或者是这段时间都不懂也没啥,等多练习之后,自然就会懂的。
指导完言思思之后,这小姑娘也是特别礼貌和客气的跟秦放歌鞠躬表示感谢,然后也回她舞台上的座位去。参加大师班的学生们都这样排排坐吃果果的,也都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只要能近距离的观摩秦大师的教学活动,丢脸都算不得什么,何况,这可不丢脸,相反,还特别涨脸呢!
第三位学生是来自英国,十九岁的约翰斯密斯,长得挺有英伦风的,碧蓝的眼睛很漂亮,整个人也很有气质的样子。
英伦历来是比较有大提琴传统的,只是,英伦的古典音乐也着实尴尬,也不是没出过大师,不管是作曲家还是演奏家,歌唱家。可就是处处被欧洲其他国家压上几头,还不止一头。看看吧,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独占鳌头;到后面,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等又兴盛发达,各方面的;到了近代,毛熊国的古典音乐更是强势崛起,甚至英伦隔岸的也算邻国吧,法国都有不少的古典音乐粉。
唯独英伦,大家一提到古典音乐代表性人物的时候,就是“容我想想……”
着实尴尬。
当然,英伦的古典音乐水平其实是相当高的,最早文艺复兴的时候,就有很多的音乐家,只是意大利实在人才辈出,风头都被他们抢光了。
等到英伦经济发达吸引不少外国作曲家过去的时候,本土的作曲家竟然完全竞争不过这些外国音乐家,也是没谁了!
这都是历史,现在好像体现古典音乐水平的标准,大家都喜欢用交响乐团的水平来进行衡量。
这方面,英伦还是有相当优势的,他们的古典音乐市场做得也相当不错,不少古典音乐公司的总部就设立在伦敦。各种音乐厅,歌剧院都活得相当不错。有了这样的市场,英伦的交响乐团也就有用武之地,伦敦交响乐团在各类交响乐团的评选中,基本没有掉出过前六,这已经相当能说明问题了。
总之,约翰就是在这样的英伦古典音乐氛围下成长起来的。
现在,他来到中国,跟秦放歌请教,当他的学生,参加他的大师班,也是非常让观众们感慨良多的。
在秦放歌的直播间里,熟知西方古典音乐历史的大佬们,也是各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跟不懂的观众科普一下相关的常识。
少不得惹来弹幕一阵喧嚷,“哥哥还真是为国争光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伦的古典音乐水平,整体而言,还是比我们国家强很多的。但正是因为有了哥哥的出现,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早就落幕!”
“其实不管别人的水平究竟如何,对我们来说,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我,我们的音乐水平要不断进步就行!”
“英伦可是比我们早几百年就开始发展古典音乐了呢!”
“哥哥真的为我们涨脸了,力挺哥哥!”
“我们也不能只靠哥哥一个人顶呀,还是得让更多的天才涌现,并成长起来。”
直播间里的观众,特别是粉丝们,都是抱着这样的美好期望。这其实也是随着中国的经济腾飞,国际话语权增加,人们的自信心也跟着提高的最好表现。
和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那种“崇洋媚外”,“觉得外国的月亮都特别圆”的思想,简直判若云泥。现在人们也是什么都想勇争“世界第一”的心态,体育比赛拿冠军,行业当领头羊,在这精神文化领域,人们同样是不甘落后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正视现实,要不然,就真是痴人说梦。
秦放歌的横空出世,意义也就在这里。
还记得他最初的名头吗
“世界第一男高音!”
世界第一这样的名头,可不是随随随便就能加上去的。自然也是引发不少的争议,觉得他这名头太过狂妄的网友就特别多,“世界第一真那么好拿”
“全世界就你最牛皮,还是你最会吹牛皮”
“无良的媒体,就会哗众取宠!”
“完全的闹剧,我已经预感到悲惨的结局!”
而最初选择相信秦放歌的人,现在完全是他忠实粉丝了。
秦放歌也一次次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中国是能出“音乐天才”的地方。
秦放歌的文学艺术作品,还有他的现场演出,也让那些质疑他摸黑他的人,各种被打脸。他无疑也是集中了很多人对“伟大复兴”的梦想,似乎听他的音乐,就有和他一起站在“世界之巅”的感觉。
他还是爱国的,不管是《我爱你中国》,还是《我的祖国》这样的作品,都可以充分说明他的身份和信心,并向全世界昭示他是中国人这点。
现在,这位来自英伦,跟秦放歌求学的约翰,也被很多直播间里的观众戏称为“约翰牛”,代表的就是,曾经老牌的英伦国家,一度的“日不落帝国”。
至于现在国际上的地位,英伦还真是排不上号,哪怕也是常任理事国之一,几大流氓之一呢!仍旧是被我大中华看不上眼的。但看到英伦来当学生,心底还是感觉特别爽的。
这样的感觉,比起意大利的学生来,是要爽得多的。好吧,意大利虽也有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在音乐艺术方面,作曲家呀演奏家呀歌唱家都层出不穷。可意大利本身就是个“面条”,现在更是穷得叮当响,网友们的优越感本来就特别足,也就没那么“下饭”了。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秦放歌暑假的时候,就有带着他的原创作品,歌剧、交响曲以及其他音乐作品,彻底征服了意大利的。
虽才过去没多久,也算是炒冷饭了,大家的兴趣自然就没那么浓。
网友们都还是希望看到一些新鲜好玩的事情,“约翰牛”的出现,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新爆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