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的日常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熏香如风

    刘备亦点头。大军开拔前,乌莲已将大阏氏平安送回高车部族。想必此时已见分晓。檀石槐的结局究竟如何,正如恩师所说,估计月内便有消息传来。

    年关将近,关外大雪纷飞。若再无消息,只能等明年开春。

    多亏少君侯将白檀城修缮一新,供三路汉军驻扎。通往卢龙塞的旧道亦可通车马。卢龙塞有乌桓突骑守备。汉军进可攻、退可守。恰逢鲜卑大败,草原无主。想必安全无虞。

    出学坛,刘备又转去医馆。看望负伤兵士,以安其心。以前只有刘氏宗族,十里之地。如今辖地百里,人口十数万。一举一动,皆要持重以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说的就是这个理。

    众目睽睽。三人成虎,五人成章。众口铄金,积销毁骨。

    即便是很小的一件坏事,被十数万人放大,便会成为一个洗不去的污迹。于是上行而下效,世风日下。

    为君,更要谨慎持重。不可轻率,放浪形骸。

    比如今日刘备赶往医馆看望伤兵。还没出医馆,消息便已传开。左右皆赞少君侯仁义,伤兵家眷亦倍感欣慰。

    五里长街流水长席要摆。伤兵忠烈亦不能忘。

    关于赏赐,刘备心中已有计较。

    大汉朝郡国并行。列候次减。

    刘备便想到了爵位。

    秦时,商鞅规定,秦国兵士只要斩获敌人一个‘甲士’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故而为二十一等爵。

    按《汉书百官公卿表》:“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自一级至四级都是士卒。自五级至九级位比大夫,都是军吏,平民之爵不得过公乘,超过的要回授给同族之人。自十级左庶长至十八级大庶长,位比九卿,都是军将。十九级、二十级均为列侯。其中七大夫以上为吏爵,可令食邑;七大夫以下为民爵,只及其身与户。

    武帝时,为筹措战费,令卖二十等爵(关内侯以下),致使二十等爵为人所轻。于是为将士立功者另设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后亦卖之。

    到本朝,除列侯、关内侯两级外,余下等爵,皆名存实亡。列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汉初因功封列侯者有一百四十三人。列侯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设国相,有家丞、庶子等家臣。由于后世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制度,基本垄断了官吏选拔权,虽二十等爵仍在,其作用已式微而益轻,除列侯、关内侯两级外,其余几乎名存实亡。

    却不知,诸侯能否自行封爵

    刘备这便召集家臣商议。

    耿雍笑问,主公可知《推恩令》

    原来。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皆由嫡长子独自继承。其余庶子,便是尺寸之地亦不可得。乃至于“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




1.62 赤麂皮尉
    正如本朝‘郡国并行’。除了二十一等爵,还有十一等武功爵。

    武功爵,作为二十一等爵的辅助记功。比如那些不是‘甲士’的杂兵首级,便记入武功爵。

    刘备又规定:斩敌十首,为一级造士。以此类推。武功爵十一等:一级造士,二级闲舆卫,三级良士,四级元戎士,五级官首,六级秉铎,七级千夫,八级乐卿,九级执戎,十级政戾庶长,十一级军卫。

    如何与二十一等爵并行,也很简单。先计甲士首级,录入二十一等爵,再计杂兵首级,录入十一等武功爵。爵位高低,先较二十一等爵,再比十一等武功爵。

    为防止诸如杀良冒功,互杀抢功。刘备又规定,军功计算,皆由绣衣吏和军司马录入,左右必有‘同伍者’为人证,且需上官作保。但凡有杀良冒功、夺他人之功者,皆杀无赦。证人、保人,亦坐最论处。军法处置。

    录入军功的军司马和绣衣吏,以“鞫狱故不直”论罪。

    草拟的爵位制度,刘备先遍传家臣。集思广益,再行发布不迟。

    邑民皆翘首以盼。

    少君侯行事,必不会空穴来风。军功爵和武功爵,显然已在计划之中。

    最关键是。此风一开,编户齐民便有了出头之日。变“世卿世禄”为“论功封爵”。当然,所有的政策皆有正反两面。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便要刘备和麾下家臣们,在执行中需多加注意,不断改进完善。

    刘备抽空又去了将作馆。

    将为盾弩手配备手套的想法,说与夏馥、苏伯二人。

    时人称手套为“尉”。尉,按《通俗文》:“火斗曰尉”。火斗就是熨斗,尉便是熨。手套取名为尉,显然与火斗取暖有很大关联。

    此时的手套,多是连指手套。拇指分开,其余四指裹在一起。

    如此显然不利于绞弦操弩。

    刘备设计的便是分指手套。

    五个手指,各自独立。还不能过于笨重,影响绞弦。

    苏伯说,可用麂皮。

    麂(ji),像鹿。腿细而有力,善于跳跃,皮软可制革。

    苏伯又说,大别山蛮上缴的虎皮衣盾中,就有不少赤麂皮。这便拿来缝制‘赤麂皮尉’。

    找来几个身材各异的盾弩手,充作手模。赤麂皮尉很快缝制完毕。盾弩手们试了试,果然方便。为增强防御,刘备又在赤麂皮尉上覆了一层细密的钢丝锁环。锁环手套上的锁环,外径一黍有余(3.81毫米),内径只有四分之一黍(0.53毫米)。一环套四环,编织成锁环手套。

    《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所以度长短也。

    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

    其中难点,除去拉丝,就是熔接。刘备本以为非人力可及。不料工匠竟很快试造完毕。并熟能生巧,发扬光大。时下的匠人,实在是太强悍。

    物料齐备,良工众多。‘赤麂锁环尉’,可足量制造。盾弩手亲测,不仅可防绞盘磨伤、刀割剑刺,戴上赤麂锁环尉,竟能手抓白刃而无伤。

    不就是后世的防刺手套吗

    效果甚好,上下皆交口称赞。刘备从善如流。将领所用长手套,亦在设计之中。

    岁末,北地雪大如席。

    除了毳裘卫衣和羊毛衫,时下还有内絮丝绵的绵衣,为冬天御寒所用。绵衣亦作“緜衣”。内絮丝绵,多为缫丝的下脚料,用作充绒,轻薄而保暖。中原虽还无棉花可用,保暖却也足够了。

    小岁这天要谢师。于是大摆筵席。恩师开春便要远赴洛阳,去东观校勘经籍。门下弟子除了出仕刘备,或转投另外三位大儒。便如公孙瓒这般,出仕郡县。据说,家中已为他讨了个县中小吏的差事。起步虽低,却也算是正式入了仕途。

    &



1.63 福祸相依
    刘备心生感叹。

    现在想想,所谓大军围城不为报私仇。也不见得是真。

    ‘胡人性狭’。刘备今日方尽知其真意。狭的,不仅是心胸,还有眼界。饶是檀石槐,亦不例外。

    只可惜,大单于好计较,却独独缺了大阏氏这一环。

    或许他也想过。刘备少年得志,血气方刚。大阏氏国色天香,倾国倾城。如何能舍得放归还不收入内帐,夜夜笙箫。

    只可惜大单于以己度人。不知刘备心怀天下,真将大阏氏放归。

    如此一来。高车十二姓,师出无名。恰逢鲜卑大败,大汉四百年威名不坠。丁零人又怎敢为檀石槐而去捋大汉虎须

    ‘胡人性狭’。彼时鲜卑势大,高车不能与敌。故而和亲示好,心中又岂能无恨。如今檀石槐兵败去投,焉知非祸。

    据说,檀石槐之所以拒大汉和亲封王。便是为与高车联姻。

    高车在北。元和二年(公元85),丁零联合鲜卑、西域各族,并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檀石槐想要南下抄掠汉土,必要结好高车,以防背腹受敌。

    在刘备看来,北地苦寒。号称白山黑水。丁零之所以联合鲜卑、南匈奴和西域各族,驱走北匈奴。未必没有南迁之意。

    于公于私。大单于此次,生死难料。

    自求多福吧。

    当然,或许还有一种可能。细作带回‘城中缺箭’的假消息时,檀石槐便已中计。其后做所作为,皆是中计后的各种遮掩罢了。不过是化外湖人。论谋略战术,他远没有刘备来的精湛纯熟。

    鲜卑远遁。阴山南麓,长城沿线,已尽归汉军掌握。路途通畅,往来胡商尤其多。

    择吉日,刘备在宗亲大儒的见证下,收程普为家臣。授以军侯。

    如前所说,一曲长官称军侯。属于中级军官,秩六百石。军侯在非战时期充任地方县尉。周泰、蒋钦便是督亢、郦城,城尉。

    一同授以军侯的,还有崔霸、韩猛,徐荣、田冈等将。

    崔霸、韩猛为楼桑左右二尉。

    白卓、阎志为西林左右二尉。

    徐荣、田冈自领鼍龙骑。程普携麾下精骑新组一军,名曰‘射虎’。皆是弓骑兵。人马皆披镶环具装铠。弓骑兵往来如风,箭发如雨。威力惊人。刘备这便与鼍龙骑合并成一营。合称:龙虎营。

    刘备以胡骑校尉,统领龙虎营。

    本朝编制,五人一伍,两伍为什,五什为队,两队为屯,两屯为曲,两曲成部。

    五部为营。一营满编两千骑。

    鼍龙骑五百,射虎骑五百。还差一千。

    不急。辖地有民十八万余。北地游侠皆往楼桑来,总能募齐。

    要问楼桑最新的特产,自然是督亢粳米。

    年前便有附近粮商,齐聚楼桑,购买新粮。开价皆高于市价。上等粳米,甚至能买到五百钱一石。谷能出米七成。谷价折成米价,五百钱亦不算高。

    越是价高,邑民越是惜售。无论淮泗百姓还是青冀流民。未到临乡前,皆是风雨飘摇,三餐不继。如今刚吃上饱饭,自然倍加珍惜。

    刘备本以为,居民杂糅。乡音难改,风俗不同,彼此该摩擦不断才是。不料却邻里和睦,同仇敌忾。问过左右,郦城长郭芝答道,相较如今的富足,再回首悲惨的过往,还有什么是不能放下的呢。

    刘备深以为然。

    熹平七年,刘备十七岁。虚岁十八。

    正月。交趾郡、合浦郡等地乌浒蛮起兵反汉,与九真郡、日南郡等地蛮人联合,有众数万人,攻没郡县。

    话说建宁三年,郁林太守谷永以恩信,招降乌浒人十余万,内附于汉。受冠带,开置七县。这才过去几年,乌浒蛮又反。

    大汉从立国之日起,便行包容同化之策。将化外之民不断内迁,便是为行汉化。只可惜往往政策不能连续。遇到贪官污吏,数任累积政绩人望,一朝尽毁。故而蛮反不断。

    对鲜卑王骑,丹阳白毦一战成名。卅炼斩马刀,豁口如锯。刘备让夏馥、苏伯等人看过。皆说卅炼力有不逮。不如七十二炼。

    刘备想了想道:不如百炼。

    夏馥点头道:可也。



1.65 洛阳邸报
    三月末,朝堂有六百里加急送到楼桑。

    函中还夹着一份邸报。“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上录朝廷内外诸情。乃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文书,及政事军情的文抄。

    邸报中,详细记录了刘备返回楼桑后的诸多军情。

    大阏氏返回部落。高车十二大部,暗中联合。趁副伏罗氏宴请鲜卑大单于时,举兵发难。当场斩杀檀石槐一众亲信,并将数千颗硝制好的首级送到白檀城下。

    夏育等人已校验,确认檀石槐全家在列!

    大单于果然难逃一死。

    高车十二大部又联名上书。请求南下归附。副伏罗氏更是举族南迁,穿越大漠,立王庭于白海之滨,与汉军接洽,以示心诚。

    传言圣心大悦。已诏封副伏罗氏为归义王。并将白檀城下数千鲜卑俘虏并部族,交给副伏罗氏统领。

    鲜卑覆灭,高车又来。

    刘备叹了口气,不知是喜是忧。

    副伏罗氏竟敢立王庭于白海之滨,此时,东西皆有鲜卑残部,南面又是三路汉军驻守的白檀城。如此胆色,非同寻常。

    继檀石槐之后,草原又要出雄主

    刘备微微顿了顿,再往后看。皇帝廷议,问政群臣。左右皆说可行驱虎吞狼之计。高车在北,三郡乌桓和南匈奴在南。若上下包夹鲜卑,草原可定。

    唯有蔡邕上书言道:示好高车,不啻养虎为患。鲜卑战败,已成弱势。高车若并鲜卑,不正如当年鲜卑南下纳十万北匈奴部族一般无二待高车势大,必定如匈奴、鲜卑故事。南下抄掠边郡。那时,狼灾未免,又生虎患。边疆形势更加糜烂,边民苦不堪言。

    因此次兵发北上,蔡邕亦上书阻止,为陛下不喜。故而不纳其言。

    刘备猜测。陛下心中,或已许高车南下。又说要行和亲之策。却不知这次要把那位宗室女子嫁给新鲜出炉的归义王。

    除了高车诸事,邸报还对北伐封赏略说一二。

    三路主帅,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皆封将军号。赐爵县侯。北伐将士亦多有赏赐。我家陛下虽视财如命,却也算出手阔绰。能赚钱,亦能花钱。甚好。

    朝廷命三人继续驻扎白檀城,整修城垣,守备待命。

    看完邸报,刘备又看崔廷尉手书。信中说,朝廷已准备择周边乡亭并入临乡,擢升刘备为县侯,亦封将军号。诸如此类。
1...5657585960...65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