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工心脏开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长风浪xo
“这位陈同学说的不错,黑白的图片确实更加有力。”龚所长同意陈东风的说法。
黄院长听完可是急了:“老龚,你们早就知道,为什么不早点提出来耽误了这么久”
“季校长,老黄,我们确实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因为你第一次告知我们这个项目的时
第76章 图像数据处理
进入四月好消息一个一个的传了出来。
第一个是陈东风和杨辉设计的大涵道比lt-2在报废了2台原型机后,终于在4月10号完成了定型。现在正在由校工厂加紧赶制出经过改进后的lt-2,预计一个星期后就会2台lt-2的组装工作。
第二个好消息是唐昌宏的新飞龙也在4月12日完成了最后的风洞实验,唐昌宏历时一个半月终于为飞龙设计新的外形。新的飞龙是平直机翼,后掠角在16度,展弦比是15,机翼长度7.2米,机翼面积在3.2平方米,机身长度4.2米,尤其是7.2米的机翼一体成型,在组装中难度很大。
第三个好消息是西电的微波通信系统已经完成了测试,据他们的测试接收端和发射端的距离在40km以内通讯效果是可以满足预期的,在增加信号中继塔后,通信距离还可以无限延伸。
第四个好消息是杨韦和光机所合作的鹰眼项目也已经完成了测试,不得不说采用黑白ccd成像不仅降低了整个鹰眼1/4的成本,而且在测试分辨率的时候他们发现可以分辨出5000米外0.5米0.5米的物体,在配合陈东风和杨光给出的图片处理算法后,100张图片叠加后基本可以给出物体清晰的边界,完全可以用来识别地表建筑和人员移动。
第五个好消息是杨韦的飞机控制系统,在配合唐昌宏进行风洞实验的过程中,杨韦已经根据上次mini2000的经验开始编写起飞龙的飞行控制程序。当然主要是低空低速的飞行条件也是杨韦能顺利完成设计的一个主要原因。
葛森的鹰击-1是最早完成的,在3月底的时候,他就完成了相关设计和测试工作,不过由于没有通信单元和战斗部位,所以鹰击-1还只是一个空壳。在西电的通信单元设计好后,被他整合进了鹰击-1的控制系统,现在就等能来个从天而降,具体测试命中率了。
最妙的是杨光改造的djs-130后台控制系统,在综合了陈东风、杨韦、杨辉和唐昌宏的意见也就是他们在设计mini2000控制台的经验,最后杨光把dsj-130的纸带命令输入系统魔改成三旋钮加按钮系统,三旋钮分别控制飞龙和鹰击-1的飞行方向以及微调鹰眼的焦距;动作按钮控制lt-2的气动、停止和飞龙的副翼、尾翼以及鹰击-1的发射;还有飞行动作按钮控制飞龙的各个动作,包涵锁定地面目标时的圆周飞行、规避地面攻击的紧急避险飞行动作、还有最重要的是遇到故障时的自动返航飞行。
不过现在各个飞行动作按钮还没具体的功能,这些功能还需要在试飞的时候慢慢测试出来。
不过说一千到一万,飞龙的所有功能都是在鹰眼对地面目标的识别上。这个识别除了需要依靠鹰眼的高空镜头以及高速拍摄系统,关键还是要有一套可靠的图像处理算法。
为了一套可靠的算法,杨光专门从光机所借了一套黑白ccd拍照系统,通过比较实际的图片和数字处理图片来专门改进数据处理算法。他们的样图从黑白相间的条纹图片到黑白相间的棋盘图片,从黑白图片到彩色图片,从片图片到立体小样,基本上把能模拟的都模拟了。
陈东风设计了一
第七十七章 组装完成 试飞计划
鹰眼就位就真的可以实现飞龙的设计作战效能了吗显然还是不够的,首先是飞龙自身的定位问题,想要解决这问题一是靠鹰眼对地面目标的识别,二是依靠雷达定位,三是靠电子陀螺经纬仪。不过现在西工大也没有可以使用的雷达来供他们实验,至于陀螺经纬仪高精度的只有军方才掌握,所以只能靠对地面目标的识别了。不过考虑到以后的陀螺经纬仪确实有必要,在鹰眼的防震台上预留了一块空地以待日后改进。
其次鹰击-1的命中率问题,由于想要同时清晰监控地面目标和鹰击-1非常困难,导致了很难调整鹰击-1的飞行轨迹。葛森给出的办法是给鹰击加两条聚光‘小灯带’,一个小灯带是在鹰击-1水平飞行的时候为鹰眼提供飞行轨迹信息,另一个小灯带是在鹰击-1垂直飞行时为鹰眼提供飞行轨迹信息。这样的方法就等于把鹰击-1变成了鹰眼图片中的一个亮点,只要在实验中识别好灯泡的亮度信息,就是遇到地面的灯光干扰也是可以轻易分别的。
最后的问题就是鹰击-1还没有战斗部,这个问题已经困扰黄院长很久了,本来想委托给金陵理工的专门研究导弹战斗部的朋友负责,但是哪想到在立项的时候就被毙了,理由就是需要军方的备疏。没办法,黄院长和季校长有去找长安分军区的领导,毫无意外的没有得到支持。一是军方完全不相信可以研制出来这种无人战斗机,二是战斗部的弹药量才5-8kg,一个大的炸药包都不到的tnt当量,完全成不了事,况且这一枚鹰击-1的3-4万的费用都抵得上10几枚大口径榴弹炮了,所以军方任务鹰击-1完全是鸡肋中的鸡肋。
去了几次后,由于当时飞龙的整体架构还没有成熟,季校长和黄院长也说服不了军方的领导,没办法只得放弃了。当时安慰葛森的说法是,先加配重测试鹰击-1的命中率,到时候就是军方求着我们了。
.....
这次飞龙的组装不同于mini2000的组装,mini2000的装配型架只有1m2m2m,而飞龙的装配型架光一个机翼就达到了7.2米,依然是采用的7系锌铝合金,因为7系铝合金以锌为主,但少量添加了镁、铜,这就导致了该铝合金接近钢材的硬度,并且焊接性能好,还可以可热处理强化。有人会问在这样一个7米多的机翼为什么不采用木结构,因为硬木的比重只有铝的三分之一,这里面有个误区,一个完整的7米长的一体成型的机翼,并不是实心的,机翼由梁、桁条、纵墙、硬铝蒙皮组成的一个空隙结构机翼,与硬木相比较,由于硬木没有焊接性能,所以想用采用空心结构的话只能采用钻孔的形式,并且会因为强度问题导致挂载航发和导弹困难,再考虑到材料的损伤容限、耐久性,硬木完全不急铝合金,飞龙的结构材料采用的还是7系铝合金。
等机翼吊装好了后,飞龙整体的组装除了蒙皮就算基本完成了,接下来就到了最为关键的鹰眼系统、飞控系统、通信系统、电源系统和鹰击-1的外启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了。其中各个系统由2套8080微处理芯片组成的集成电路板控制,构成冗余系统以保证飞龙飞行的安全性,而且为了安全起见通信的模块也是2块,毕竟数字芯片现在的平均故障率还是很高的。
从最开始的单系统调试到最后的dsj-130远程系统联调,历时2个礼拜的时间,一直到了5月10号这天才把第一架飞龙组装完成,为此校工厂特意搞了个小规模的交付仪式。
来的人主要是光机所的鹰眼团队、西电的微波通信项目团队、陈东风4人以及西工大的领导,加起来不过20多人。
等工人师傅把飞龙从装配型架中移出来,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季校长首先致辞:“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校工厂的工人师傅和各个研发团队发挥了一不怕二不怕累的精神,在历时5个多月的研发设计和装配后,我们的西工大的第二款无人机飞龙终于出世了。在无人机的领域所有的参与人员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基本赶上甚至部分赶超了国际先进水平。不过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
第七十八章 飞龙首飞
五月十一日,周日,晴,微风,万里无云,适合飞龙首飞。
陈东风站在计算机院的机房对黄院长和季校长说:“院长,杨辉和唐昌宏在操场跑道上在进行油料加注,以及最后的首飞前检查,杨韦负责操作飞龙。我和杨光负责对图像进行再处理。”
“图像再处理不是以及处理过显示在屏幕上了吗”黄院长疑惑。
“考虑到djs-130的运算能力以及存储能力,如果把鹰眼每张图片都处理到极致,一是增加了计算机的负荷,二是显示器上的影像已经可以基本判断出目标的轮廓,如果有价值的话再进行处理,三是对与不同的影像,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需要用到一起特殊的处理技巧。”陈东风解释的很详细。
黄院长和季校长点了点头,问:“什么时候开始西电的人和光机所的人不来”
“院长、校长,他们的人都在跑道上,协助检查。”陈东风不好意思的补充到。
正在说话间,摆在桌子上的有转头大的步话机响起了声音。
“喂,人在吗我是唐昌宏!”
陈东风跑过去按下通话按钮:“有人,我是陈东风,昌宏,飞龙现在怎么样了”
“飞龙已经完成最后检查,完成燃料加注,可以起飞、可以起飞。”
“好的,请疏散跑道上的人、物,我们将于3分钟后开始倒计时后进行飞龙首飞,做好观察工作,随时联系。”
“好的,放心。”
陈东风转过头对黄院长和季校长说:“院长,我们对dsj-130和通信设备进行最后一次自检后,开始首飞,请院长和校长批准。”
“还批准什么,我们是来看的,不是下命令的,你们忙你们自己的。”季校长对陈东风三人说。
“是。”陈东风、杨韦和杨光回答后开始最后的设备自检。
三分钟转眼就过,陈东风按下通话按钮:“昌宏,倒计时10秒后,开始启动,请做好最后的清场工作。收到请回话。”
“收到。”
“10、9、8、7、6、5、4、3、2、1启动。”陈东风的10个数的倒计时后,杨韦按下了启动的按钮。
操场跑道上的飞龙的风扇、压气机和涡轮风扇开始了逐渐加速。
“压气机达到点火转速,请求点火。”杨韦注视着仪表盘说。
“点火。”陈东风命令。
随着杨韦按下点火按钮,燃烧室开始喷出燃料与压缩空气混合,在点火器的引燃下,5个联管燃烧室,开始剧烈燃烧,带动着涡轮叶片高速转动。
“喷水加推!”陈东风看着转速表上的转速,飞龙采用的喷水加推设计,至少可以增加30%的推力并且缩短三分之一的起飞距离。
飞龙首飞并没有携带鹰击-1,并且只携带了20l的燃料,重量的减少让飞龙在不到100m的起飞距离上,杨韦看到速度表上已经达到了起飞速度,果断拉升了飞龙。
“昌宏、杨辉报告飞龙的飞行情况!”陈东风对着步话机说。
“飞行姿态正常。”唐昌宏和杨辉在望远镜里观察飞龙的飞行姿态。
“杨韦,高度500m,以西工大为中心进行圆周飞行,杨老师,鹰眼调焦,开始摄像。”陈东风按照飞行大纲下着命令。
“好的。”杨韦和杨光回答,开始按照要求操作。
“昌宏,看来飞龙飞行的很顺利啊,已经开始进行圆周飞行了。真想去坐在飞龙上俯瞰西工大啊!”杨辉紧盯着飞龙队旁边的唐昌宏说。
“急什么,以后有的是机会,我们还是先盯好飞龙吧。”
陈东风看着显示器上传来的西工大逐渐清晰的影像,按耐住内心的激动,对杨光说:“杨老师截取影像,进行二次处理。”
说话间光机所的龚院长、李宏,西电的林院长和他的学生,已经葛森都走进了机房。
“快让我看看,鹰眼的影像。”龚所长一来直奔显示器。
“龚所长,林院长你们来了。”陈东风和进来的人打了个招呼。
“影像,清晰度还可以,能放大吗”李宏问在显示器旁的杨光。
“这一台显示器不可以,这个显示器只能显示实时影像,供操作人员粗略的判断目标,至于精确的判断地表目标,还需要把截取的影像在第二台显示器上进行二次处理后呈现。”陈东风为进来的众人解释。
说话间杨光已经把第一个张二次处理的图片呈
第七十九章 骊山 黑虎岭
经久不衰的掌声终于慢慢消退,“飞龙项目的试飞今天开了一个好头,希望大家不骄不躁,继续砥砺前行!陈东风,你继续安排下面的试飞项目吧!”季校长微笑着说。
“感谢学校对飞龙项目的支持,感谢光机所和西电对飞龙的支持!飞龙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荣耀!”陈东风先对在场的人表示感谢,大家都微笑着点了点头。
陈东风按下步话机的通话按钮:“昌宏、杨辉,冷却10分钟后,开始进行检查。”接着陈东风对龚所长和林院长说:“龚所长、林院长麻烦也安排下检测人员去帮忙进行检查,谢谢。”
龚所长和林院长自然从善如流,各自安排人员前去操场帮助检查。
半个小时后,步话机里传来唐昌宏的声音:“起落架结构正常、飞龙外形无明显损伤。”
杨辉:“发动机挂载点正常,风扇叶片无明显损伤、鹰击-1外接启动系统正常、电池系统正常。”
杨韦:“飞控控制系统正常无明显损伤、各电控机构正常。”
李宏:“鹰眼防震台结构正常、鹰眼无明显损伤。”
林院长的硕士学生李超义:“通信系统功能正常,结构无明显损伤。”
陈东风听完飞龙检测结果后:“大家辛苦,昌宏加注40l燃油,第二次试飞将在15分钟后开始。”接着对杨光说:“杨光老师,复制刚才的影像资料。”
“已经在做了。”杨光回答。由于djs-130的zpc-201磁盘存储器的容量不过200m,也就是在拍摄频率100次/秒的情况下的100秒影像,而配套的zdc-102磁带存储器的容量可以达到10g,存储影像时间可以达到一个半小时。所以,杨光真正把磁盘中的数据备份到磁带中,以方便他和陈东风改进图像处理算法。
陈东风看杨韦他们已经回来了,看了下墙上的钟表,对着步话机说:“昌宏、杨辉3分钟后开始第二次试飞。”
“明白。”
陈东风、杨光和杨韦在这3分钟里做着最后的通信检查,时间到了后,陈东风对步话机说:“昌宏、杨辉,请确认跑道,已经飞龙状态。”
“跑道已经情况、飞龙加注40l燃油,可以起飞!可以起飞!”步话机里传来了杨辉的声音。
“10秒倒计时后开始起飞,10、9、8、7、6、5、4、3、2、1启动。”
杨韦在陈东风发出启动的命令后,按下了飞龙的启动按钮,又一次飞龙的lt-2开始选择起来,点火后飞龙加速一飞冲天。
按照试飞计划这次要把飞龙拉升到5000米的高空,一是坚持飞龙的飞行能力,二是检测飞龙的气密性设计。
“飞行姿态正常,继续拉升!”唐昌宏和杨辉观察着飞龙的拉升飞行。
“飞行高度5000米,杨韦,稳定飞行高度、进行圆周飞行!”陈东风看着控制台的高度达到5000米命令杨韦。
“昌宏、杨辉汇报飞龙状态。”
“飞龙真正平稳的进行圆周飞行,飞行姿态正常!”唐昌宏和杨辉汇报到。
“飞龙内部控温系统正常,现在飞龙内部温度为22-23摄氏度。”杨韦也汇报了下飞龙的内部温度,要知道5000m以上的高空,温度下降30度左右,所以飞龙外部的温度已经是0度以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