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都护府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李世卿

    -

    此外,李世卿还专门设立了一所“库风讲武堂”,由他出任总教习,胡飞等将领分任各科教习,给基层军官和优秀士兵们开班授课。

    讲武堂什么都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左至练兵、右至打仗,中间还管着认字读书,全方位培育库风军团自己的军事人才。

    那段时期,在每天晚饭之后,都会有大批大批的粗鲁汉子,搬个小板凳挤坐在一起,满头大汗、认认真真的听着台上的教习讲课。

    后来,在大唐军方中,曾经出现过一个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派系,那就是闻名遐迩的西域派将领。而这些功勋卓著的大将们,有很多就是当初在这所讲武堂中勤奋求知的学员。

    -

    -

    当李世卿胡飞他们正在西域忙的不亦乐乎之时,孤身洛阳的张波也同样没有闲着。

    太傅府酒宴的第二天,张波便早早赶赴紫微宫觐见太子李铎。

    李铎见到张波,表现的分外亲切。他向张波询问皇帝陛下的近况,问皇兄弟们的事情,还问朝臣们对自己抚政的评价。问完这些,又开始打听帝都的马球赛、诗会、酒会和长乐坊一年一度的樱歌节。

    幸好张波也是在京城玩乐的高手。他对太子的问题应答如流、生动有趣,把李铎逗得咯咯直笑。

    两人攀谈半日,李铎还留张波用过午膳,直到下午方才让他回去。

    从那日起,张波便依例每日朝班,




第六十八章 以退为进
    令张波头痛不已的那两件事,确实非同小可。

    一则是豫州刺史奏请治理黄河主道;另一则是有关晋升屯卫军大统领刘一传的条陈。

    -

    豫州刺史是何光华来到洛阳后更换委任的第一个新官员,乃是其铁杆亲信。所以豫州刺史奏请之事自然也是对何光华有利的。

    自古以来,兴修水利一直是治国要务,尤其黄河治水,弄好了就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弄不好就天灾**纷至沓来。

    大唐的水利事务,一般由尚书省下属的工部负责。工部衙门里专门设有水部员外郎的职位,督导各州郡的水利工程。

    豫州刺史提案的并非寻常水务,而是建议朝廷恩准,实施整个黄河主道的治理。

    治理黄河主道有必要吗应该说极有必要。

    黄河水系发达,流量充沛,途径帝国北部一十六州,涉及灌溉、饮水、航运、洪涝灾害等各种事务,关系到几百万人口的民生。

    但是,治理主道在当时又是天大的难题。因为其工程浩大,所以往往会耗费天量的资金、物料和人力,甚至有时还需要调动大批军队参与其中。

    所以,不逢盛世、不遇明君,历代朝廷都不敢轻易启动治理黄河主道的议程。历史上因为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而导致动摇国本、劳民伤财,甚至引发民变的例子数不胜数。

    而国家一旦批准启动治理工程,那全权负责此事之人,瞬间就可以掌握朝廷近半的国力资源,变得权倾朝野。

    豫州刺史的这封奏折,简直就是为何光华量身打造的。论官职、论资历,朝中有谁能与何太傅争夺这个位同司空的“黄河道大总管”的职位

    何光华如果主持兴修工程,不仅能够掌握到更多实质性的权力,还可以趁势将各州郡的府兵和青壮年劳力都牵制在这个上面。对西域的收复之战,也将会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对张波来说,兴修黄河之事万万不可推行,至少不能在何光华得势的时候推行。

    -

    另一件事,却是何光华和吴凌百般阻挠的议题。

    当初屯卫军刚刚奉旨开拔西去不久,帝都便动过撤换刘一传的念头。

    但是,考虑到当时西域局势紧张,临阵换帅于国于军都不利,所以皇帝李坤和胡云天老将军商议后,决定暂且放过此事。

    再后来,朝廷眼看着屯卫军顺利进驻两关,各项防御体系也都构建完善,便又打起了刘大统领的主意。

    何光华接到帝都发给太子审阅的,关于屯卫军统领任免公文,立即大惊失色。他赶忙将廷报压住,没有呈送东宫,而是通过吴凌秘密联系突厥的左贤王。

    没过多久,驻扎两关战线的突厥大军,忽然在玉门关外展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场面声势极为骇人。

    驻守玉门关的安西副都护焦平虏,吓得一日内连发十二道紧急军报,唯恐都护军和屯卫军抵挡不住,请求朝廷火速派兵增援。

    李坤一看这种情况,只好又再次打消撤换刘一传的念头,继续观察风头形势。

    没想到两个多月的时间过去,除了一场军演外,突厥人再没有其他动静。帝都这才放下心来,重提换将之事。

    这一回,何太傅可不能再玩之前的把戏了。先不说朝廷还会不会被唬住,单说突厥左贤王隆尼亚,他又不是何光华的亲爹,想咋样就咋样。你以为十万大军出动,是过家家啊

    于是,“拟晋升刘一传回京担任太尉,协助陛下顾问诸军事”的条陈,便摆在了抚政监国的太子面前。

    -

    此番廷议,何光华他们显然是有备而来。

    李铎才开口问询诸位大臣的意见,豫州刺史便捧出一大堆各式各样的“请愿书”。

    刺史禀报,这些请愿书均来自黄河两岸的各郡民众,他们热切盼望太子殿下能够恩准治理黄河主道的奏疏,造福四方百姓。

    太子李铎翻看着摞成小山的书信,默不作声。

    吴凌趁机又添把柴火:“殿下,据各地水治所报告给工部的信息,今年黄河凌汛期比往年略有提前;而钦天监也预测,随着星象流转,月影叠日,今后的两年都将是潮汐年份,全国各个水系均会受其影响而导致水位上涨,其中以黄河主道尤甚。所以黄河主道的治理,实在是刻不容缓。”

    说着,他给豫州刺史递个眼色。

    刺史见状赶紧接话:“是啊,为了大唐社稷,也为了黎民百姓的平安,还请殿下圣裁恩准啊!”

    李铎抬起头,望向张波:“张詹事,你看呢”

    “启禀殿下,”张波躬身道:“臣日前曾为此事专门去信给尚书省,询问帝都诸位大人的意见,却得到完全不同的答复。”

    “哦他们怎么说”李铎关切问道。

    张波心中暗自回忆一下,回答说:“首先是户部的回复。去年虽然两淮地区大收,但是陇右道、河南道和关内道都因为出现灾害,而导致粮食减产;剑南道还发生过一次地震,形成近十万规模的灾民。再加上西域叛乱,朝廷不仅失去丝绸之路的关税和商贸两大进项,而且都护府阵亡将士的抚恤,屯卫大军调派驻防两关,也都耗费颇巨。殿下可知,仅仅是赈济灾民和军费开支这两项,就一下子掏走国库一千两百万贯,这几乎是以往年份将近半年的财政收入。”

    李铎发愁道:“这么多啊那国库里还剩多少呢”

    “国库储蓄大概还有两千多万贯,为应对各种不可预测的危机,户部的大人们说什么也不敢再有大的支出了。”张波稍微停顿,继续讲道:“另外还有工部。工部尚书乔大人亲自给臣写来信函,详尽介绍他上任六年来,所主持过的黄河支流疏浚加固工程。他认为此



第六十九章 大将人选
    听到太子提起屯卫军的事,何光华等人不禁暗暗发愁。

    -

    帝都的态度非常明确,用意也非常明确。

    朝廷之所以将此事呈报给李铎来决定,既是因为有必要遵照抚政监国的规矩办事,又是在试探目前太子与何光华之间的关系。

    如果太子批准刘一传晋升太尉,交出屯卫军的兵权,不仅可以顺利剪除何光华的党羽势力,也能够确定李铎并未成为权臣的傀儡。

    倘若东宫驳回任命,那也没什么关系。只需要陛下再专门发一道敕令,同样可以换掉刘一传。

    -

    大唐的官职管理非常严格。通常从五品以上官员的任免,皆是经由中书省、门下省和吏部层层审核批复,方可生效执行。而最终的核准权力,则掌握在皇帝手中。

    东宫太子监国期间,代行天子令。所以刘一传的任命,需要由李铎来拍板。

    但是,朝廷官员的选任还有另一个比较罕见的渠道,那就是皇帝的敕令。在某些特殊的时候,皇帝也可以通过门下省,绕开整个朝廷行政体系,直接进行官员委任,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墨敕斜封”。

    由此看来,吏部所奏请的公文,不管李铎如何决议,仿佛刘一传的去留命运都已经决定了。

    -

    而何光华与吴凌经过反复商议,能想到的应对办法只有一个:东宫留中不发。

    何为“留中不发”呢简单的说,就是皇帝把大臣的奏章留在宫禁之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如果李铎能将刘一传的事情暂时稳住,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那么皇帝为顾忌朝廷体面,便不能轻易动用敕令。这样的话,屯卫军也就可以保住了。

    可关键问题是,太子殿下会采取“留中不发”的手段吗

    -

    据吴凌的观察判断,很难。

    年轻的太子李铎,表面看似温和柔弱,但实际上,他骨子里有种倔劲儿。有时候钻起牛角尖,那股子倔劲儿还会表现的非常激进、非常强硬。

    通过上次“帝都兵变”就不难看出来。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不是随便哪个皇子都有胆量跟着何光华一起干的,也不是随便哪个皇子都有勇气指着张波大喊“让路”的。

    再加上后来在东都洛阳,因为有段时间与何光华的关系搞得比较僵,所以李铎对太傅府也是非常不客气,这同样充分体现出:太子是个很有自己主见的人。

    像这样的一个人,你要让他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对某件重大决策保持沉默,恐怕并不容易。

    况且,殿下身边还有一位帝都的代表——张波,怎么会让何光华轻易钻了空子

    所以,如何说服太子,非常考验水平。

    如果话讲的不到位,李铎就可能会在张波的全力鼓动下,批准刘一传的晋升,那么万事休矣;

    如果话讲的太到位,一旦李铎被说动,就势必要否决吏部的奏章,从而引发皇帝动用“墨敕斜封”,同样是万事休矣。

    要把“晋升刘一传”的这桩官司,说的也对也不对,可真真难死了吴大人。

    思来想去,吴凌琢磨出一个花招:跟何光华唱双簧。

    他让何光华假意赞同晋升刘一传,使其交出兵权;而自己则表示坚决反对,据理力争。两个人在太子面前大吵一番。何光华尽量把话说的模棱两可、破绽百出,从而干扰到张波的建言;吴凌则把话只说一半,显得言犹未尽、似是而非。

    只要掌握好节奏,多半便会令李铎左右为难,不能立即做出决断。

    然后这时候何光华再瞅准机会,顺势向太子建议:既然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不如先将此事暂且留中,待殿下斟酌妥当后方才定夺。

    -

    按照这个策略,当听到太子提起屯卫军刘一传的事,何吴二人马上开始了事先设计好的一套精彩表演。

    在大殿之中,这两人上来便各执一词,你一言我一语,针对屯卫军统领的问题展开激烈辩论,越说越激动,越吵越亢奋。

    如此局面,不仅把李铎搞的糊涂起来,就连张波也是目瞪口呆。

    何太傅今天怕不是吃错药了吧

    来紫微宫之前,张波早已经准备好一大堆说辞,打算为刘一传的事,跟何光华他们来个舌战群雄。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何光华居然也积极主张晋升的提议,还没等张波开口,他就已经与吴凌吵得不可开交,反而使张波变得毫无用武之地。

    张波弄不清楚他们这是在玩什么把戏。但他可以断定,眼前的事情绝不简单。

    无论怎么想,何光华都没有理由乖乖就范,放弃对十五万屯卫大军的控制,将自己的筹码拱手让出。

    况且,即便是迫于形势,何光华在无可奈何之下,最终接受朝廷收回兵权的现实。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急赤白脸的跟自己幕僚在外人面前吵翻天。

    他们这是在演戏!

    张波心中暗道,以前李世卿常说:皮裤套棉裤,肯定有缘故。事有反常即为妖,现在何光华和吴凌既然在作妖演戏,不管是为了什么,准没好事。

    与冷眼旁观的张波相比,李铎并没有把心思全放在揣摩何吴二人的意图之上。

    何光华今日的表现,确实有点出乎李铎的预料,他没想到太傅所持的立场竟然与以往大不相同。

    但是很快,太子李铎的注意力便从“对何光华的疑惑不解”,转移到“是否晋升刘一传”这件事本身上来。

    当初吴凌第一次觐见时的那番说辞,确实对李铎造成比较深的影响。他同意吴凌说辞背后的逻辑:皇权的安稳,要靠军权的保障。

    不过,李铎心中也清楚,屯卫军效忠的并不一定是自己。

    何光华作为统兵大将,之所以有胆量对抗皇叔,是因为李铎和神圣盟约的存在。

    在双方合作的天平上,他李铎一个人,与何光华的千军万马有着对等的分量。

    就像何光华需要自己一样,李铎同样也需要何光华军队的支持,如此才能压制住某些觊觎储君之位的皇族。但是,这支与自己分量对等的军队未免有些太大了。

    &



第七十章 绑架亲爹
    “那后来呢”张波神情紧张的问道:“你们姐妹俩受到牵连了吗”

    蕊姬眼含热泪,哽咽的说:“要说牵连,他们倒也没有为难我们两个小姑娘。可要说没牵连,我们姐妹在世上本就没有了亲人,花娘就如同我们的亲娘一般。眼睁睁看着她被人当场打死,心中的滋味……”

    话还没说完,蕊姬便忍不住哭泣起来。

    张波长叹一口气:“唉,世间总是有诸多不公,只怪老天瞎眼!”

    蕊姬抽泣道:“妾不敢怪老天,要怨也只能怨自己命不好。花娘死后,无人照管我们姐妹,老鸨便逼着我们接客,否则就不给饭吃。”
1...2930313233...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