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兴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张翰虽然是文官出身,却在都水监任职,曾负责京兆府周边的农田水利疏浚工程,算是技术官员出身,否则天子也不会钦点其到陇右担任兰州刺史。
大家见面,其间简单交换了一下在兰州推行屯田的事情。
这边地屯守,主要的问题是人口不足,尤其是汉民人数。一个地方,如果汉家的人口占据多数,基本上算是能够稳定了下来。而陇右地方,最大的问题就是人丁稀少,别看各部落在打仗的时候动不动号称数万人马,实际上是把整个部落里的老弱妇孺全都算上了,真正能作战的不过十分之一而已。
秦州是陇右重镇,在清查登记完成之后,发现汉民的数量还不到二十万人。在陇右实行军垦屯田,这移民实边却是最大的问题。
在朝堂老有些文臣认为推行边地军屯,草原部落一定会充满敌意,可实际的情况恰恰相反,大部分的草原部落对于汉军的到来都没有什么反应,有些人甚至因汉军的到来,给自己带来了好处,而主动迎合官府策略。
这些首领们并不认为说汉话和说胡语之间有什么冲突……
阅址:
四、渐进河湟
梁兴、安守銮两人率领三千云州骑从定西城出发,护送兰州刺史张翰前往金城上任。在远远望到金城后,梁兴、安守銮两人看了非常失望,这座天子时常提及的陇右城池远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西北坚城,城池残破,年久失修,有不少的地方城墙已经崩塌。
盘据金城一带的最大部族是薛阐部的一支,不是土蕃人,而是是属于白河羌部,与党项羌同源。薛阐部首领薛仁举在投靠后唐后专门去晋阳朝觐过天子,并改姓为薛。只不过这厮最早改的名字名叫薛举,让天子在看了之后,笑着给他的名字中间中朱笔添了个仁字。这薛举在隋末是盘据朔方、河西的一方诸侯,皇帝可不希望这货成为第二个薛举。
等于说是这薛仁举的名字是天子给赐下的。
在得到快马通报后,现任兰州蕃部兵马指挥使的薛举率领几百名骑后出城,远远地迎接过来,在看到云州骑身上的装备后,那手下的那些骑兵大都露出羡慕敬畏的目光。这些云州骑一身带有钢板的锁子甲,在这些羌部骑兵的眼中,就是精锐。
大军在城外驻扎,安守銮守在了军营里,而梁兴则带了三百亲军,在薛仁举的陪同下,跟在张翰的身后进了金城。进了低矮破旧的城门洞子,梁兴在看到街道两侧破旧的建筑,大街上穿得破破烂烂的行人,而有满地牛马粪和血污的街面,不禁感慨草原人的破坏能力。
他们确实还不具备管理一座城市的能力和智慧。
兰州周边大约有大小小的十六个部族,其中薛阐部最大,约有一千六百多帐人口。这在陇右已经算是较大的部族了。
去年朝廷对于渭州西北屈吴山地区的部族进行了清查,登记下来的部族居然多达四十二个,最大的是党项羌族的野利部,人口大约有四千二百帐,最小的部族人口才有百余帐。
朝廷对陇右、河湟蕃羌各部的策略就是吞并小的部族,直接将其与汉地移民一起编入屯驻军中,实行军垦屯田。而对于一些较大的部族,采取授官、拉拢的手段,用入股的方式,将一部分工商利益让与对方,形成初步的利益共同体。
在体会到工商利益的巨大好处之后,一般情况下,这些部落首领们便会看轻放牧的收益,放松对自己部众和领地的管理,各屯田区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很容易就能把这些落后的游牧民吸引到自己的内部。
当这些部落首领在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牧场和领地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被转化成了一位基本上算是合格的唐国官员,并且自身的利益已经与地方官府的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形成休戚与共,并站在了自觉维护官府利益的立场上来了。
在北地草原,朝廷就是这么干的,只用了五年的时间,就把大部分的草原部落首领,成功转化在了唐国的地方官员。
有了之前在北地草原的经验,这河西,陇右地方的军屯事宜,只需要照章办事,按照过去所执行的那一套规矩去做就行了。
青唐地区的土蕃各部联合起来形成宗喀王国是因为宋朝唐太宗和真宗年间根本不懂草原和边地情况的文官们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错误所造成的,而在这个世界,李岌计划在唃厮啰还没有生出来之前,就完成对青唐和河湟地区的控制和改造。
有数万唐军武力的威慑存在,朝廷在陇右、河西实行军事屯田并没有遇到多大的抵制,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由于关中地区逐渐安定,民众并没有多少迁居的意愿,虽然官府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动员,每年在关中招募的屯军数量都在锐减,反倒是两川地方的流民成了陇右地区屯田军的主要来源。
另一方面,朝廷通过商队,把触角延伸到了人口较为密集的荆襄地区。
普查下来,兰州的汉民只有不足一千户,也许是在为陷于土蕃一百五十余年,大部分陷于河西、河湟和陇右的汉民成为奴隶,又严重土蕃化和胡化的原因。不过即使是说着土蕃语或是羌语,汉民对于土蕃和羌部的影响也很大,不仅带给这些部落许多先进的农耕技术,更使得这些游牧或是牧猎的部落结构从原来的奴隶制在向封建领主制方向在转化。
在唐军到来后,有许多土蕃人和羌民向官府登记自己的祖辈是原来的汉民,对此兰州刺史张翰是有些半信半疑。这些基本上不会说汉话的平民有一部分也许是害怕遭受汉军的欺压,才登记为汉民,有一部分确实可能是那些陷于陇右、河湟地区的汉家后裔。
朝廷的意思是反正不管是哪个部族,只要报名参加屯田军的,就照单全收,根本不怕与各地部族首领之间的冲突。
孟贻矩将新招募的一万两千余户川地流民送到了了凤州的河池,随他而来的还有三十多船蜀地出产的茶叶和丝绸等特产。
周廷玉奉命率一千骑军从秦州专门赶到徽县的河池码头,在察看了一下人员清单后随后说了一句:“怎么这回的人这么少”
“已经不少了,再弄多了我家老爷子和董璋那边非急眼了不可。蜀地虽然人口众多,但是他们也一直防备着人员流失。若不是朝廷方面施压,恐怕连这些人也都会被扣下。”孟贻矩抱怨了几句,“这三十多船货你清点接收一下,卖出去就算是朝廷给秦州军夏季的拨款。”
周廷玉看了看货物清单笑道:“这东西倒是有得赚。”
“小心一点,要是加价太厉害了,若是有人告到朝廷那边说你们盘剥蕃羌各部,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
“放心好了,都是官方所开的贸易点,明码标价。现地反倒是不少原来的蜀地商家把我们恨得够戗。”周廷玉笑了一声,秦州军对商品的加价在朝廷规定的合理范围内,倒是把过去许多蜀地跑陇右、河湟一带的奸商商队排挤走了不少。
官府在各部落地盘上所开办的贸易点商品价格相对公平一些,更重要的是里面有那些部落首领们的股份在,每年都会有分红,那些部落首领们自然是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五、火枪(一)
李岌在整个河北巡视了一大圈,最后从河阳经泽州天井关,由潞州返回晋阳。
泽路两州的驻军都调往了河阳、卫州,昭义军现在只剩下各地方上的屯驻军,再加上周光辅身体不好,所以他就将周光辅调回朝堂休养,将药彦稠由秦州调回,改任昭义节度使。他实际上并不太信任药彦稠,只不过昭义军现在是个空架子,只有少量的城防军驻守,另外驻屯军不归军镇节制,武将们根本翻不起浪花来。
刚回到晋阳,太府寺卿兼将作监监正的曹信就向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军器监在唐明皇庄所设的机器工坊,已经成功试制出了那种符合李岌所要求的火枪出来。
这是李岌在这两年所听到的最让他高兴的消息,这消息甚至比之前自己率军在潢河谷地伏击全歼契丹军精锐还要让他高兴得多。兴奋之余,刚回晋阳宫的李岌在听到消息后,甚至连不及回后宫见皇后一面,直接让曹信陪着赶往阳曲县的唐明皇庄。
后来才听说,王蔷气得把已经预备好茶水的茶壶都给扔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对于火器的执着和偏爱是这个时代的人难以想象的。
实际上早期的前膛火枪的制造并不算复杂,在铸造和锻造技术再加上钻、铣等金属加工技术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很容易就能制造出合格的前膛枪管出来,锻钢的强度也基本上就能解决火药室的炸膛问题。
在唐末、五代时期,实际上已经有了制作早期火枪、雷火铳和抬炮等三种火枪的制造技术,只不过由于火药配方不对,火药的威力不足从而极大地限制了这些早期火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火硝的提纯、硫磺的提纯和使用碾压后的小颗粒木炭,李岌已经把黑火药制作技术基本上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否则在数次战争中的实践中,亲卫禁军所使用的一些火药制品也不会在战场上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李岌一直怀疑前膛火枪在与弓弩的对抗中能否处于上风,所以在提出火枪研制时的要求时,直接就要求研制后膛火枪。
虽然有他提供的所谓活门式定装火药后膛步枪的草图,但是由于枪膛的铣、膛、钻、削等加工技术的限制,光是这种活门式枪机的试制就耗费了两年的时间才研制成功。其后李岌在试射之后,又要求将燧石改成使用红磷火帽点火击发,又再一次让火枪的研制成功往后推延了一年多。
与另一世界直到大航海时代还在使用铁皮卷打出的枪管不同,唐军设在唐明皇庄的军器工坊起步很高,一开始就在使用锻钢来制作枪管。由于有水力锻造机再加上水力钻床和轧机、铣床等水力机械的存在,枪管是使用锻轧而出的圆柱钢棍直接钻出来的无缝钢管,就是枪管的内壁的精加工还需要匠人们用手摇铣刀手工慢慢切削出来。
拥有锻造机和轧机后,制作无缝管的工艺并不复杂,就是将锻轧而出的圆柱形钢住再次加热后,置于大型钻床上进行钻孔。好在黑火药步枪的口径都比较大,对于钻杆的要求没有后世制造小口径步枪时那么高。
铁与火,才是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
科技的进步是靠人力和金钱两个方面来推动的,拥有钢铁工坊、机器金属加工工坊和火药制作工坊的李岌来说,想要制造出火枪来并不是什么难事。实际上这几年晋阳书院的师生们在铁器工坊里已经研制出了十几种威力并不低的各型火枪出来,只不过由于李岌十分挑剔的原因,才没有投入生产。
唐明皇庄铁器工坊后院,有专门开辟出来的火器试验场,紧靠着兰峪的后山。这一大片区域都用院墙给封死了,不允许人员任意在其中行动,以避免发生意外。李岌在曹信的陪同下抵达唐明铁坊后,也顾不得休息,就兴致勃勃地赶到了这处武器试验场。
已经从晋阳书院毕业,成为书院教师的徐湛和李亭寿是火枪项目的负责人,在闻知皇帝亲自前来巡察的消息后,已经带着部分学生和工匠,带着几支最新研制的火枪,等候在了火器试验场的靶场边上。
李岌每年都得到这里来巡视好几次,对这些人大多都很熟悉。
“学生见过陛下!”徐湛和李寿亭带着几名晋阳书院的学生上前行礼,书院的学生在见到李岌时,通常是行师生之间的揖礼,而不是君臣之间那种拱手礼。李岌到现在都一直兼着晋阳书院的山长,名义上这些书院里出来的学生都算是他的学生。
虽然他这几年到书院中为师生们授课的时间是越来越少,这山长当的有些不太合格。
进学中有些儒臣认为这君臣师生之间关系混乱,有任用私人之嫌,不太合乎礼制。只不过皇帝喜欢当这书院的山长,师生们也都欢迎,这些反对的声音根本就起不了什么作用。
“不用多礼。”李岌摆了摆手,“听说你们所研制的步枪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我的要求”李岌跟这些书院的师生们谈话,习惯于称我,曹信听了皱了皱眉头,也是很无奈。
人家是天子,就是喜欢自称“俺”大家谁也管不了,只要不和那些武夫粗汉们一样,自称“洒家”就好。
徐湛亲手从木箱里取出一支火枪来,双手捧了献于李岌面前:“陛下,学生等幸不辱命,经过几个月的改进和试验,终于是完成了火枪的制作,基本上算是达到了陛下的要求。”
“哦,手感还算不错,比较符合人体原理。”
李岌从徐湛的手里接过那支通体乌黑,长约一米五左右的步枪,由于没有烤蓝防腐技术,枪管表面并不像后世的步枪一样表面泛着一层蓝光。枪管是用无缝钢管制成,枪管直长,用螺栓与枪膛固定为一体。枪管前方有准星,其后部有可调射距的照门,这种瞄准装置在劲弩上都有装备,算是比较成熟的瞄准设备了。
枪机说复杂也并不复杂,当然也说不上简单。
就是将枪机向后一拉,用锻钢柱所膛削加工出来的火药膛会向上弹起,很方便往里面添加火药和枪弹。在完成装药和装弹后,将活门下压向前推入与枪管为一体的枪膛之内,就完成了整个装药的过程。
当然,红磷发火帽是扣在侧上方,而不是安装在活门后面,以便于枪机扣撞击发。
六、火枪(二)
这种步枪的枪机类似物卡曼尔莱德1842步枪,只不过击发火帽改在了枪膛的右侧上方。为了防止炸膛,枪机分为前后两部分,枪机和火药室用锻钢块做得特别厚实。
步枪采用纸壳定装火药,这是李岌所要求的,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射速,而且还可以避免由于装药过多而引起的炸膛事故。现在最大的缺点是枪膛部位重量较大,十分厚重,打开和闭合时不是很轻便。
李岌打开枪膛检查了一下,又要了一发用油纸壳卷好的子弹,用牙齿咬开纸壳后将火药倒入药室中。
李寿亭见此,连忙上前:“陛下,还是交给学生来操作吧。”
李岌听了点了点头,用木杆和小木锤将药膛内的火药砸实,其后装入用油纸包裹着的铅弹,塞入药膛内,再用木杆和木锤敲紧。之后在药膛口上涂了一层密封的碏油,这才用姆指把药膛摁下,其后把枪膛前推,压杆往前压紧扣死在前面的枪膛上。
子弹是使用的圆球形铅弹,选用铅弹由于质地较软,是为了降低枪管的摩擦受损程度,若是用钢珠的话,枪管的寿命就会大为缩减。而圆珠的枪弹也是滑膛枪时代的特色,由于没有膛线,子弹在空气中的旋转毫无规律可言,圆珠状的枪弹则可以有效地回避掉子弹在空气中运动时翻转这一问题。
铅弹的直径要比枪管的内径略这也是因为由于这可时代机械加工精度只能达到01毫米,枪膛内径偏差较大而不得以采用的办法。不过在枪弹外使用油布或是薄软皮包裹一层后,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漏气而损失动能的问题。
整个操作过程十分复杂,李岌估计了一下,如果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差不多在十五秒之内就能完成整个装要过程。每分钟四发,差不多已经够用了。
李岌在边上看了半天,心里跃跃欲试。
“我来打吧,没啥问题。”他对正在装火帽的李寿亭说道。
李寿亭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手里的火枪递给了李岌,这让曹信看得心情紧张。
李岌倒是神态自若,将手里的火枪举起了,枪托抵紧右肩,眯起左眼透过照门豁口、准星,对准百十米外的木靶瞄了一会儿,随后扣动板机。
“啪”,击锤敲击在那铜壳火帽上。
“呯!”
随着一声巨响,枪口冒出一大团青烟,远远的那块木板枪靶己是被击得木屑飞溅。
“好象不太准啊,离靶心偏了将近有两尺。”李岌略微有些不满地嘟囔了一句。
“一枪中靶,陛下要是再熟悉一阵子,几天内就准成神射手了!”徐湛和李寿亭两人在一旁鼓着掌拍着马屁。
“最大射程是多少”李岌对刚才一枪的效果还算是满意,点了点头问道。
徐湛回答道:“根据目前试制出来的十几支火枪试射结果,最大射程在三百米左右,不过在一百米内瞄准射击精度尚可,越往后偏差越大,基本上到了一百五十步以后,与目标的偏差较大,基本上无法瞄准击中目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