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混世魔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凭鱼跃
可是任武不这样人为。
欧阳文忠公说过:学无先后,达者为师!
自己寒窗十年,饱读圣贤书,这一肚子的学问,全是人间正道。那陈东年纪这么大,竟然连夫子的言语都没学明白,可见其愚钝不堪。
今天在这里,在东京国子监,任武要教这里的学生做人的道理。
“陈少阳,你适才言道,工匠贱役就可兴我大宋,可是如此”任武先发制人。
陈东明白,这人是来砸场子了。现在这场辩论,不是他和任武俩人之间的私事,而是东京国子监和南京国子监的公事。
如果自己输了,那就不止丢了自己的脸面,也丢了东京国子监的脸面。
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边的同学,都是陈东的后盾。
虽然陈东的原话不是如此,但是陈东个性洒脱,不会在文字上抠抠索索——就好像老娘们买菜那般计较,他索性爽快的点头承认:“怎么,任仲山不认可在下的话吗”
“荒谬,可笑。”任武冷哼一声:“难道东京国子监的学生都如此无知不成”
任武年轻气盛,又觉得自己占足了道理,这一句话把东京国子监的学生全给得罪了。当然,任武也不怕得罪他们。
“你……”那些学生顿时坐不住了,一个一个的都想开口。
“天地君亲师,请问,工匠在哪里”
任武这句话一出,顿时压住了场面。因为国子监教学的主体,就是儒家思想。
外儒内法,是自汉以来的传承。即使“法”有时候丢了,但是“儒”一直还在。
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这两句话可以大概概括儒家的本质。
“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这是儒生立身之本。就是你这个人,要以这五个方面来修身,来提高自己。这是针对个人的。
但是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有传承。这是儒家对儒生社会性的要求。
人类社会之所以称为“社会”而不是动物一样的“群居”,在儒家认为,正是因为人和动物有本质不同。
人是有祖宗的。你见哪个猫猫狗狗花花草草能找到自己的祖宗没有!
只有人,是有祖先有传承的。
人有祖宗,就有了历史,然后就有了对世界的认知。
第三百二十九章 赵佶对吴玠的安排
西方有一句谚语: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
拿破仑可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横扫欧洲,使整个西方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黑格尔甚至称他为"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不可谓不伟大。
可是他的仆人却说:“仆人的眼里没有伟人。”
因为他与伟人离得太近,拿破仑所有的生活细节、小小的毛病和瑕疵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而他赫赫的功业、巨大的光环并不能在仆人的面前掩盖个性的缺陷。
虽然郑居中不知道西方,更不知道拿破仑,因为拿破仑离出生还好几百年呢,但是他如果知道这句话,一定会非常认同。
李清照是全天下——这个也就是郑居中知道的天下,都钦佩的女词人。易安居士不但被大宋人追捧,就是辽国西夏也有她不少的拥趸。
可是在郑居中眼里,这就是一个女赌鬼。一天到晚只会打马吊玩关扑。马上就是四十岁的人了,不但离了婚没官人,甚至连子女都没有一个。
郑居中身为太宰,知枢密院事,不可谓身份不尊贵,可是他拿李清照一点办法都没有。
正是因为李清照在郑居中眼里完全不靠谱,所以郑居中简直不敢相信,官家会让她带话给自己。
怎么官家也糊涂呢难道你不知道我这个外甥女私下什么德行吗
可是郑居中马上明白了。赵佶怎么会知道李清照私下的事,他能了解的,就是“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
正是这点,郑居中觉得李清照更不可靠了。你都胖成什么样了,还人比黄花瘦,真是睁眼说瞎话。
可是官家让她带话,想来应该不假。就算外甥女再不靠谱,在这样的大事上绝不会乱来。在这一点上,郑居中还是相信李清照的家世传承的。毕竟她爹和前公公,都是官场中人。
官家要整参王黼,这让郑居中感到极为意外。
不说王黼为相多年,行事没有大的差错,就说他和赵佶的私人关系,那简直是好到一个床上。这也正是王黼多年来贪赃枉法的底气所在。
这么多年不是没人参他,而是参他根本就没用。官家不点头,王黼在宰相的位置上可以坐到屁股长出尾巴来。
怎么突然之间赵佶转了性子呢是王黼哪点做的让官家不满意了
郑居中打发走了美滋滋的李清照,独自坐在椅子上思考。
别说,这椅子真不错,可比原来的老太师椅强多了。这一点,让郑居中对外甥女又多了一点满意。如果不是她,自家还买不到这套新家具。听儿子说,这全靠外甥女的面子,是从作坊里面直接买来的,都没进宜家超级市场的门。
秦牧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好青年,其实一直很痛恨特权,痛恨走后门,托关系。可是没想到来了大宋,自己却成为了自己曾经痛恨的人。
仙鹤家具厂的家具太紧俏,贾红线把持的死
死的,谁开口都没用。
李清照给自己和郑家弄的这些家具,全是秦牧特批出来的。唉,看来要时刻警惕自己的堕落。
不过郑居中不管这些。他从儿子的嘴里知道了李清照的事,也清楚李清照的男人是谁。就是那个折家的女婿,那个高明的工匠,现在还混了个官身,知利国监了。
小小的一个知监自然不放在郑太宰眼里,可是秦牧折家女婿的这个身份,到是让他略微留了点心。。
因为折家现在情况相当的不妙。别看折家现在把生意做的风生水起,但是弹劾他家的奏折,这阵子就没断过。
折家是军阀,军阀在大宋是一种很微妙的存在,郑居中也不敢轻易招惹。
李纲上次弹劾折家,结果是官家口头严厉,行动柔和,一个“宣”字就打发了李纲。
这说明官家不想动折家。
可是随着不断有弹劾折家的奏折上来,郑居中觉得这事不会再那么轻易的抹过去了。
因为这些奏折的弹劾内容可不是说折家军作战不利。若是只这一点,赵佶并不会在乎。反正仗打赢了,辽国没了,有利不利的,也无所谓了。
这次的奏折,说的是折家勾连金国,而且私下出兵,拿下了宁边。这岂不是要造反
郑居中知道赵佶最怕这个,所以他为外甥女担心,别被折家连累了。至于自家,那到不用太担心。怎么连也连不到郑家头上。李清照和折家的关系,拐着多少个弯子呢。
现在的局势是折家正在风口浪尖,郑居中也在观察着这个情况。可是没想到赵佶突然把矛头对准了王黼。这可是大宋宰相。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郑居中非常想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否则他不敢肯定赵佶的决心有多大。若是自己一本参上去,结果赵佶后悔了,那岂不是自己两头不是人既得罪了官家,又恼火了宰相。不划算,太不划算。
可是郑居中虽然是知枢密院事,但是枢密院可没有一套成熟的情报系统。
他既没有盖世太保,也没有克格勃,所以他真的只能靠猜。
猜来猜去,也没有想明白。于是郑居中选择了“拖”。
反正参一个人,总不能胡说八道吧,总得去搜集点那个人的劣行。虽然王黼卖官粥爵众所周知,而且都明码标价,一个知县十万贯,但是郑居中可以用这个做借口。
拖一下,看看局面的变化。
他的拖延之计果然得逞了。没过两天,赵佶连发了两道圣旨。第一,任命刘延庆为秦凤路经略使。第二,升迁吴玠为武功大夫,凤州刺史。
这两道圣旨让郑居中恍然大悟。这是赵佶真正要对王黼下手了。
吴玠的这道圣旨,非常微妙。武功大夫,是个官阶,无足轻重。但是提升官阶之后,给的这个实缺很重要。
刺史在大宋,是一个虚职。就是领多少钱工资,不赴任
。比如东上门阁使领某某州刺史,要去掉前面那个称呼后才能真正成为正任官,这个过程叫“落阶”。
现在吴玠直接提拔为凤州刺史,是实缺了,要去凤州上任的。
但是大宋州一级的最高长官是知州,刺史虽然给了实缺,可是在地方上并无地位。吴玠始终只是一个领兵的将领。
可是这也是实打实的提拔。这就把吴玠的地位提到了比折可求低几级,却又能够得着的位置。
这是挑拨离间之计!看来官家希望把吴玠从折家军中分裂出去。
同时,再结合第一道圣旨,让刘延庆领秦凤路经略使。这样凤州就在刘家军的控制之下,如果吴玠敢有异动,他也过不了刘延庆这一关,无法和府州麟州的折家军汇合。
而刘光世,也就是刘延庆的儿子,亲自上奏折弹劾折家私自出兵,暗中掠地。这就是说刘家和折家有着巨大的矛盾,也就不用担心他们两家私下勾结。
这样的操作,看似针对了折家,可也恰恰说明赵佶没有打算现在动折家。否则没必要这么麻烦,还给吴玠升官。
&nbs
第三百三十章 宣和五年的上元节
自开年以来,汴梁的局势一波三折,诡异莫名,这让秦牧即使再着急微山湖的事,也无法离开京城。
到了今天,总算是有了个不算结局的结局。
对于这阵子朝廷上的动荡,折可存可比李纲明白的多。他得出的结论和郑居中是一样的。赵佶试图分裂折家军,但是暂时却不会对折家下手。
这就好办了。吴玠带走的两千老弱病残本就不在折家军的序列之内了,都不用分裂,折家本来就没打算再要回来。
而且赵佶这样一番举动,自以为得计,却也正好对了折家的脾气。不管你做什么都无所谓,我们只需要时间,一个安心发展的时间。
秦牧听了折可存的分析,也对赵佶佩服不已。
宋徽宗在位二十多年了,这位子坐的稳如泰山。在花石纲闹出那么大事的情况下,天下依然能走在正常的轨道上,他不可谓不厉害。
只看他处理这几件事,可以说头脑聪明,条理分明,主次得当。
这哪是个昏聩的人明明是个绝顶聪明的皇上。
可惜啊,他好日子没几天了。不过秦牧可没时间为了赵佶悲伤,他现在很忙很麻烦。
今天是上元节,也就是后世的元宵节。
上元佳节,可以说是本时空最重要的节日,甚至比春节还重要。
因为上元节有灯会。
在秦牧没有来到大宋之前,他不理解为什么上元节如此重要,可是现在他明白了。
因为古时候没电灯,一到半夜,黑咕隆咚的。
总算现在的大宋,是历史上农业时代的巅峰存在,所以汴梁城入夜之后,也是灯笼火把亮如白昼。
可是这毕竟是在有限的几条商业街上,绝大部分地方,还是黑漆漆——没有商业点那么多灯干嘛。
汴梁城,全天下,所有的百姓,都对灯火有着本能的渴望。秦牧尤其理解这点,他刚来大宋时候,最无法接受的就是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晚上没灯,什么都看不见。
人都是一样的,秦牧无法接受漆黑,百姓同样渴望光明。
上元节这几日,汴梁城内到处挂满了灯笼,让京城真正成为了一座不夜城。
这是大宋的狂欢节。上到皇帝,下到百姓,都在这几天尽情的释放。
一到入夜,汴梁的街道上就挤满了人群。他们赏灯,看戏,游玩,歌舞,总之各种各样的娱乐琳琅满目,只看的秦牧目不暇接。
他是第一次在汴梁参与上元节,前两年这个时候,他都在府州,而且忙着办正事,一直没有机会放松。
今天在汴梁,难得的是局面有了转机,局势缓和下来,他想了想,就趁着这个机会让全家和自己都放松一下,好好休息休息。
于是众位娘子纷纷从各地赶回了汴梁,齐聚在折府秦牧的宅邸,和官人一起准备逛街。
这一夜,不但她们来了,连李清照也来了。
虽然李清照是
外室,可是她觉得自己这次是立下了大功劳。若是没有自己传话,王黼怎么会倒台,折家怎么会摆脱麻烦。这一切都有自己的辛苦在里面。
所以她来的理直气壮。
李清照来了,贾红线总不能赶走她,而且今夜是上元节,上元节可是女人的大节日。这时候就不找李清照的晦气了,咱们一起赶紧出门吧。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欧阳修一首词充分说明了上元节的重要性。对,就是约会,偷情,相亲,都在今晚!
毕竟这时空还是古代,不但没有网络,也就没有微信qq等各种联络工具,而且男女之间的相处也远没有后世那么随便——两三句就能勾搭上去开房,所以本时空的男女很看重各种节日,尤其是上元节。
因为今天大家可以敞开了玩,怎么玩都行,不用早早回家。
而且对于女人来说,上元节还给她们创造了一个绝妙的接触男人的机会。
“白绫衫照月光殊,走过桥来百病无。再过前门钉触手,一行直得一年娱。”
就是说上元节的时候,女人要穿着白绫袄子,走桥,这样可以祛百病。
因为这个时候大家全穿的白绫袄子,所以就让那些有心的女人敢做一些平日里不敢做的事情——因为穿着一样,就不担心被人随意认出来。
贾红线张罗着大家都换好白绫袄子,然后拥着自家男人出了家门,来到汴梁城热闹的街道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