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另外一位大臣听得此言,不由得两眼一亮,对啊,一个犯罪未果,而另外一个实施成功,哪怕是再秉公持正,这里边自然也就有了差别,不错,臣以为,赵明诚也有过错,然其过错却不及王洋之重

    看着那些大臣们又开始七嘴八舌的重新回到了老路上,赵煦甚至已经连生气的想法都没有了,只是麻木地看着这些大臣们,不禁又忆起了当年,父皇病重之时,亦曾经让自己听过几次朝议。

    而朝中诸臣所议的,可不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这让赵煦越发地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这些臣工,皆非良臣,皆非干臣。

    高滔滔虽然看不到天子赵煦的表情,但是,也被这些大臣那种意图一棒子想要把那位王洋致之于死地的这种做法深感不耻。

    哀家说了让你们秉公持正,你们想做什么?!高滔滔那含着蕴怒之意的声音传出了帘外,实在是恨铁不成钢,不就是上次国子学与太学冲突事件让你们其中的一名旧党成员因此降职吗?

    拟旨,赵明诚降为下等下舍生,一年之内,不许升等升舍,另除王洋太学学籍,以儆效尤

    赵煦听得此言,意欲站起来反对,可是最终还是只能悻悻然拂袖而去。他很明白自己这位皇祖母的脾气,自己现在就说是说得再多,怕也是不可能改变皇祖母的意志

    官家,您是去书房还是站在身后边的宦官,看到赵煦出了大殿之后,却愣愣地看着远处,只能停下了脚步,小声地询问道。

    胸中一股郁气难解的赵煦凝神半晌之后,颓然地摇了摇头,罢了,有好几日没有去见母妃了,朕去看看母妃

    朱德太妃看着跟前愁眉不展,怨气十足的儿子,心疼不已地牵着赵煦的手,倾听着赵煦吐槽着今日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情。

    待听罢之后,这才轻声劝道。官家,太皇太后的处置也已经算是公允的了,至少没有绝掉巫山居士的仕途之路。

    但问题是,之前李格非李学正已然决定要将一个名额给予巫山先生,让他可以参加开春之后的部试,可是现在他学籍一除,至少三载之内科举无望。如此才俊之士,却因为那些赵煦愤愤地说到了这,话头陡然一停,目光扫过厅中。

    而此刻厅内除了母妃身边的一名贴身女婢之外再无旁人,赵煦这才稍松了一口气,继续言道。因为那些旧党大员的卑鄙,而失去了数年的光景,实在是让人可恼可恨!

    官家莫恼,那位巫山先生对官家而言,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朱德太妃不禁有些疑惑地问道。




第266章 那悲怆的心情瞬间不能自己(第二更到达)
    第266章

    当然很重要,此人不但文采卓越出众,而且其人在许多方面皆是大家,而且才思敏捷,极善变通一提到王巫山的好,赵煦这位大宋皇帝便停不下来。

    赵煦这位大宋天子一直都觉得王洋就像是一个自由版的自己,都同样的才华横溢,但是自己却步步维艰,而王巫山却是可以快意恩仇,率性而为。

    重要的是,王洋的所作所为,都十分地契合赵煦的心意,这自然得到赵煦的认同。

    看到自己亲儿子说起王巫之时那种神彩飞扬的模样,朱德太妃也不禁满脸惊容,之前倒也是偶尔听天子提及,不过并未深聊,今日一听,方知到这位王巫山可不是什么老头子,而是一位神彩飞扬的年轻人。

    不但才华出类拔萃,而且广闻博记,不但诗书惊艳于世,一首画技也同样令人汗颜,而之前自己的寿诞之上的那些怡红楼的节目皆出自于王洋之手。

    这等才俊,若是父皇在世之时,定然不会令这才的国之干才闲置于朝堂之外,而那些旧党诸官,朝政大事未见有何能耐,却如此打压这才国之干才,实在是让人可恨,可恼。

    想不到这位巫山先生居然是这等人物,倒是哀家小瞧他了官家的爱材之心,果然与先皇一般。朱德太妃轻轻地拍了拍赵煦的手背,悠悠地轻叹了一声道。

    清冷的大殿之内,赵煦进贡给自己母妃的大铁炉子炉膛隐隐发红,让坐在近前的赵煦母子感觉暖洋洋的,可是此刻赵煦的内心却十分的阴郁。

    看着这位肖似先皇的儿子,朱德太妃犹豫良久,最终抬起了头来朝着那名女婢使了个眼色,那名女婢很是识趣地搁下了茶点之后退出了大殿。

    等人离开之后,朱德太妃这才用十分轻柔,只有赵煦才能听得到的声音说道。其实,若是官家您真的想要为国纳此贤才的话,哀家这里,倒是有个法子

    娘亲您有办法?赵煦不禁有些愕然地抬起了头来望向娘亲,下意识地问道。

    朱德太妃轻轻颔首之后说道,当然,这个办法,官家你一旦用了,哀家怕你跟那些群臣之间的关系,怕是会

    母妃,到底是什么法子,你到是说呀,就算是您不说出来,孩儿与那些只知道成天朝着太皇太后献殷勤的大臣们的关系又能好得哪儿?

    禁不住赵煦的催促,朱德太妃无奈之下,只得轻轻地在赵煦的耳朵边轻轻地说道。你可知道,我大宋朝取士,除了常科之外,还有其他的途径

    您是想说恩科吗?赵煦先是一愣,旋及面露喜色,一巴掌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对啊,再殿试之时,若天子愿意,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一些被天子中意的士子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不错,正是恩科。朱德太妃缓缓地点了点头,轻言慢语地解释道。

    恩科之制虽由来已久,然恩科取士者,乃是天子意愿而为,非是其才学之实力,故尔向来为常科诸学子所轻

    若是官家特许那位王巫山恩科取士,那些朝中的重臣们,怕是对于那位王巫山的感观

    赵煦沉吟半晌,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这倒也是,不过其实以巫山先生的才学,便是正常入举,也并无不可,可问题是在于,现如今巫山先生的太学资格已经被取消,也就是说他失去了直接参加部试的资格

    可若是再等上三年朕实在是等不了,眼睁睁的看着巫山先生这样的国之干才只能居于乡野,而不能入朝庭为国效命,朕一刻也不想等。

    看到一脸焦燥的赵煦,朱德太妃心疼地拍了拍赵煦的手背。官家不愿意等,可是,那王巫山他可愿意以恩科入仕?

    赵煦不禁一愣,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发紧的眉心。这母妃,孩儿明白了,过两日,孩儿亲自出宫去见一见巫山先生。

    官家求贤若渴,实乃我大宋之福也。看到赵煦做了决定之后显得释然的表情,朱德太妃也不禁暗松了一口气,笑眯眯地道。

    国子学学正赵挺之的亲儿子被人打昏之后化妆成妙龄女子被高悬于那国子学的门楼之上的消息传入了太学之后,惹得一干向来与国子学有仇怨的太学学子们很是兴灾乐祸,议论纷纷。

    一开始大家都只是以此事为乐,可是很快,便有知情人士故作神秘地开始透露内幕消息。

    把那个赵明诚给弄到那国子学的门楼之上的是谁你们知道吗?某位八卦学子一脸奸诈的笑容,很是阴险地朝着身边的同伴挑了挑眉头问道。

    谁?难道那个人咱们认识不成?一票不知任何内情的太学学士都不由得兴趣大起,好奇地朝着这哥们追问道。

    嘿嘿,我当然知晓,不过嘛,这个点,刘某腹中甚饥

    你就别他娘的废话了,赶紧的说了,只要是真的,这顿午饭我胡某人包了。某位土豪学子一拍胸口大声言道。

    胡土豪果然爽快,不满诸位,昨日之时,小弟我正巧出门,遇上了巫山先生。

    靠,不会又是他吧?某位太学学子不由得大吃一惊喝道。

    除了他还能够有谁?诸位莫要忘记了巫山先生与那赵明诚之间的恩怨。

    是了!一定是这样,也就只有巫山先生那种睚眦必报的性子,同学受了欺负,他都会主动的站出来替同学打报不平,若是他自己受了委屈,不报复回来,我都不相信

    王大老爷一脸吡了狗的表情坐在他自己的位置上,周围方圆数米之外,没有一位学子,嗯,自打这才刚入学,一路之后,那些八卦群众们纷纷恭贺自己报复赵明诚成功。

    虽然王洋就是希望消息被泄露出去,被捅到朝庭去,但是,这特么的漏错方向了吧?就像那些某种不可描述的女性用品出了大问题,唔侧漏得很厉害,整个太学几乎人人皆知自己去搞事情了。

    现在王大老爷真的很有一种想要冲出校门去找到赵佶那个得瑟小王子,把他给扔茅坑里边的冲动。

    就在王洋愁肠百结的当口,突然听到了教室外传来一阵喧哗之声,不少原本呆在教室内的学子们都纷纷地朝外挤去,王洋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准备乘这功夫眯一眯的当口,却听到了有人在唤自己,

    王洋无奈地抬头,就看到那李逾这货一脸惊惶失措的窜到教室门口,冲自己不停的招手。王洋没好气的挪到了门边朝着李逾问道。什么事情这么着急,你没看到快要敲钟打铃了吗,不好好上课瞎转悠什么?

    巫山兄听到了王洋的训斥,一想到王洋即将到来的命运,李逾的眼睛不禁红了起来。

    看到李逾红着眼睛语气哽咽的模样,王洋大吃一惊。不会吧,你爹昨天不是还活蹦乱跳的吗?莫非

    巫山兄,你能不能别闹李逾原本那悲怆的心情瞬间如同吡了狗,原本发红的眼珠子瞬间变绿,一脸黑线地看着这位一脸惊讶的巫山兄,特么的你能不能别那么脑洞大开行不行?

    那到底是什么事情?王洋不耐烦地追问道。

    朝中派来了大臣宣旨,似乎跟咱们收拾那赵明诚有关还提到了你,我就赶紧过来了快走吧。

    真的?!王洋不由得大喜,特么的难道说自己真的梦想成真了?



第267章 王大学霸在太学刷声望的最后机会(三更求订阅)
    第267章

    李逾一脸懵逼地看着王洋那副惊喜交加的表情,差点直接风中凌乱。巫山兄,你这是什么表情,那懿旨里边可没有夸奖你

    王洋察觉到自己有些激动过度了,但是,没有想到这一次老天爷居然真的开了眼,总算是十分仁慈地给了自已一个脱身于科举之外的机会。

    啊?是吗王洋强抑住内心的惊喜,唔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罢了,暴露了又如何?不过是一场恶作剧,难道还能拿我下狱不成?走,我们过去看看王洋一甩大袖当先而行。

    而教室内那些支愣着耳朵的太学学子们自然也听到了二人之言,纷纷快步撵了过去。很快,朝庭下旨要处置王巫山之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整个太学内传扬开来。

    而同一时刻,李格非一脸懵逼地看着那位来到了学院内来宣旨的权知国子监祭酒朱光庭,半天才反应过来。朱祭酒,这,这不会弄错吧?王洋那家伙怎么又

    那王洋三番五次闹事,已然惹得太皇太后心生不悦。这一次,若不是天子力保,又岂会仅仅只是一个夺其学籍那么简单,好了,旨意已经传到,朱某就先回去缴旨了看到李格非那副表情,朱光庭很是虚伪地笑了笑,便匆匆而去,留下了李格非愣在原地。

    而当李格非无奈地长叹了一声,推开了办公室走了出来之后,就看到了室外已然站着不少的学官,亦有不少的太学学子也在其中。

    你们都在这里做什么?李格非不禁一愣,沉下了脸来喝道。

    学正,那王巫山,真的被除掉学籍了?一名博士站了出来朝着李格非一礼之后,显得有些焦急地问道。

    他们怎么能这么做,学子之争不是很寻常吗?

    太过份了,凭什么那赵明诚只是被贬为下等下舍生,而咱们太学的王巫山就得除名一位太学学子忍不住大声地道。

    就是,那赵明诚和他爹都不是什么好鸟

    我们太学诸子,难道能坐视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对对,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昔日我太学学子受国子学欺辱之时,正是巫山先生仗义而行,而今,我们焉能眼看巫山先生落难而置之不理

    李格非一脸懵逼地看着那些渐渐地变得群情义愤的太学学子们,不由得一阵头大。赶紧连声厉喝,奈何这些家伙一个二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甚至还有人在号召大家一起去敲登闻鼓,上达圣听,要为巫山先生鸣不平。瞬间就有数十名学士举手赞同,一副要集体去敲那登闻鼓的架势。

    把李大学正的冷汗都下来了,特么的这些家伙是要搞事情,而且是要搞大事情吗?

    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人焦急地高呼起来。都安静,巫山先生来了,诸位学子,还不肃静!

    原本挤作一团的那些太学学子犹如浪潮遇上了礁石一般,一下子分开,露出了一位正撩起前襟朝着这边走来的健硕身影,正是王洋王巫山。

    见过巫山兄,我们支持你,赵明诚那货就该收拾。

    休得胡言,此事到底是不是巫山兄作为尚无定论,你们怎么可以这么说

    对对,巫山先生,我等正要去那登闻鼓处为你鸣冤

    收到了消息之后,匆匆赶过来的王洋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些自己都不太认识,甚至连脸都还没能认清的太学学子们居然会对于自己的事情有这么大的热情。

    心里边着实颇为感动,让已然从刚刚赶去给自己送消息的李逾口中得知了消息的王洋原本业已经恢复了平缓的心情不禁掀起了一丝波澜。

    诸位同学,诸位同学仗义援手之恩,王某心领了,王某在此谢过诸君。王洋深深地朝着四周一礼。

    那些学子们连称不敢,一面还礼不已,瞬时间,原本还情绪喧嚣的太学正办公室外的太学学子们,仿佛又再一次恢复了他们谦恭有礼的学子身份。

    王洋缓缓起身之后,目光扫过了这些赤诚学子,还有那些这些日子曾经站在课堂之内讲解经籍的学官们,清了清嗓子朗声言道。

    诸君仗义执言之举,王某心领了,不过,为了太学的安宁,为了我大宋诸学之间的平稳,还请诸君听我一言

    王洋站在近百太学学子,数十名学官跟前,其声朗朗,其容英伟。脸上未见半点的沮丧,反倒显得十分的从容不迫。

    如此风采,着实是让诸学子和学官们感慨万千,如此人物,居然会被朝庭下旨从这太学之中除名,实在是令所有人都替王洋不值之余,又深感惋惜。

    哪怕是李格非,此刻听了王洋之言,亦不由得在心中感慨,哪怕是那些事情是他做的又如何,不伤大雅之事,谁没年少轻狂过

    王洋看到那些学子越聚越多,而自己也业已经口干舌燥,最终无奈地一笑。可惜,虽然不能再与诸君同学了,不过与诸君之谊,王某当会毕生感念,诸位师长,能得诸位之教诲,乃王某之福份,可惜日后不能再听诸位教诲,望诸位师长珍重,诸君亦要珍重

    能与巫山先生同为太学同学,乃我辈读书人之福也,今日朝庭除名先生,然在吾等眼中,巫山先生永远都是我们的同学!一位王巫山的铁粉站了出来大声疾呼道。

    这货正是当初那太学猪头六人组之中的一员,此言一出,越来越多的人纷纷响应,一一前来与王洋见礼。

    而在太学之中,因为连续的大事件,早已经在学子之中赢得了极高声望的他只能保持着风度一一还礼,从这李学正的办公室处,一直走到太学大门处,居然足足花了近半个时辰的功夫。
1...107108109110111...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