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哪怕是已经耽搁了上课的时间,那些学官们都颇有默契的没提,反倒都用一种不舍的目光看着在人群的簇拥之中渐行渐远的王洋。

    之前老夫还觉得这个王巫山性格太过暴烈,为人愣头愣脑,而今看来,方自自己只是看到了其表相罢了,唉可惜我太学失了这样一样优秀的学子,实在是损失太子了

    是啊,此子之才,世间少有,不过,就算是他被朝庭除名又如何,在你我眼中,在我太学数百学子眼中,皆将其视为太学出身便好倒是某一位老沉持重的博士这话让大家都深以为然。

    如此场面,怕是我大宋开国以来,从未有过,此子如此年纪,便在我太学有此厚望,日后必成大器也

    李格非站在那里抚着长须,听着身边的那些诸多学官的议论,也不禁微微颔首,如此才俊,哪怕是只来太学上过一日之课,那亦是我太学的骄傲。

    不过这边刚感慨完,一想到回到了家,自己那位宝贝闺女若是听到了她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才说服自己,把人给拱进了太学读书,结果这才没多久,就被朝庭下旨除名这个消息不知道她会做何感想。

    一思及此,李大官人不由得深感蛋疼,自己最好还是好好的考虑一下该怎么应付那个越来越难缠的闺女才是正理。

    王洋几乎是每走一步都十分的艰难,数百名太学学子几乎就没有一个不过来向王洋行礼道别的。

    而王洋当然是面对每一个学子的行礼,都会规规举举地还上一礼,如此风仪,实在是让那些学子们越发地钦佩王洋的风采。

    他们又哪里知道,王大才子很深刻的意识到,这是自己在太学最后刷声望的绝妙机会了好不好?




第268章 我这腰特么的快要断了(第一更)
    第268章

    这么浩大的场面,这种让学子们自发的来跟自己示好的场面,简直比那些什么小鲜肉明星都更有脸面,让一向恨不得拿大喇叭朝着全大宋怒吼我特么的就是英俊潇洒,风流不羁的盖世大才子的王洋自然是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或许,这将是自己最后一次与校院道别了行了数百个弯腰拱手礼,感觉自己就像是特么的刚刚一夜十七八次郎似的,腰已经快要断掉了。

    可偏偏为了保持风度,王大才子只能强忍住**的痛苦,从容地走向了太学的大门。而在太学大门外,停着一辆熟悉的马车,而马车前还站着一位熟悉的人,高俅。

    唔看样子应该是赵佶那个得瑟小王子可能是体会了到他那天在太学学院门口泄密的错误,羞于见自己,所以才把高俅派过来接待自己。

    就在王洋还未跨出校门之前,却再一次被几名学子拦住,王洋定睛一看,却是之前在李格非办公室前曾与自己有过交流的那位太学猪头六人组之中的代表,以及还有好几位在太学之中素有威望的学子代表和斋长。

    只不过这些家伙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一坛美酒,而为首的乃是一位在太学内已经学习了数年的老学长,但见他端着两个碗,然后由旁边的学弟将碗中倾满了酒浆之后,将其中一碗递到了王洋的跟前。

    巫山兄,今日虽分别,但是在我等心中,你都是我等太学学子的同学,还请满饮此杯这位年纪已经快中年大叔的哥们一脸慷慨激昂地道。

    腰已经酸痛难当的王洋真特么的是无语了,但是这个时候,自己总不能把别人的好意拒绝掉,只能苦笑着接过了酒碗,一饮而尽。

    之后,又连与数人碰碗而饮,此刻,一位学子不知道是哪根筋抽了,喝干了碗中美酒之后,开口大声地朗诵起了那此但凡是文学青年都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句。

    而李逾这哥们也上前来凑热闹,端起了一碗美泪,很是热泪盈眶的模样,朝着王洋摇头晃脑地高声诵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七言诵罢,李逾朝着王洋举起了酒碗一饮而尽。巫山兄珍重

    多谢贤弟王洋正欲一口抽干这最后一碗酒时,却被李逾这货给拦住。巫山兄,将别之际,你就没有什么可说的吗?

    王洋一愣,目光扫过诸人,看到这些太学学子一个二个那种期盼的目光,唔就好像是看到了影视歌三栖明星的狂热粉丝们,正在期待着偶像的演出一般。

    罢罢罢,看样子今天不冒一冒才气实在是说不过去。王洋端着这最后一碗酒沉吟片刻,昂起了首来,不知何时,天际,下起了纷飞的大雪,不远处的穿城汴河也被那凛冽的寒风,吹得河面荡漾不起,阵阵波澜。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雪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一首《鹧鸪天脱口而出,碗酒尽没于喉咙,王洋这才在一众被他的佳作所震惊住的太学学子们的目送中,放声朗笑,洒然而去。

    直到王洋行出了十数步外,诸多太学学子这才轰然叫好,特么的王巫山果然不愧是王巫山。临离开太学而创作的这一首《鹧鸪天,也必将会流传千古,万世流芳。

    如此风流人物,却被除掉太学学籍,流于乡野,唉真不知道朝中诸位重臣是怎么想的一位老博士满脸陶醉地回味着这首《鹧鸪天一面感慨地道。

    而此刻,王洋保挂着最后的风度,朝着立身于校门之内的数百名太学学子十分潇洒地挥了挥手之后,转身一把拽住了站在自己身边,被赵佶派来迎接自己的高俅,差点把这货给扯得一个马趴。

    看到高俅那一脸懵逼的模样,王洋无奈地挤出了一个难看的笑容。劳烦修德兄你扶着点,刚刚还礼还了特么的好几百个,我这腰特么的都快要断了

    王洋这才登上了马车,便不由得一愣,马车之上,居然蹲着两个人,一位是得瑟小王子赵佶,而另外一个人的出现却实在是让他有些出乎预料。

    陛下,草民王洋,见过陛下王洋满脸苦逼的又欲在马车之中行礼,还好,直接被盘膝而坐的天子赵煦而抬手拦住。

    先生不必如此,保重身体,莫要真的伤了腰才好。赵煦的话,让王大才子听得浑身不是个滋味,唔这话歧义太重了点。

    先生想必一定很好奇朕何以会出现在这里是吧?赵煦笑眯眯地打量着跟前的王洋,心头犹自在回味着方才王洋当着数百太学学子的面创作的《鹧鸪天。

    越发地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这样惊才惊艳的国之干才,绝对不能让他就这么隐匿于乡野。

    王洋眼珠子鬼鬼崇崇一扫,看到了坐在赵煦身畔的赵佶,这货一脸羞愧的模样看着王洋,似乎内心显得十分的自责与挣扎。

    王洋苦笑着点了点头。说实话,王某的确有些意外,陛下万金之躯,何必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此?

    当然是因为先生了,唉我这个十一弟,其秉性是极好的,可就是心性太过跳脱了点,没想到,消息居然是因其传扬出去的,致使先生失去了参加部试的资格。

    朕虽是大宋天子,但亦是十一弟的兄长,十一郎,你可有什么要说的。赵煦目光一转,落到了赵佶的身上。

    赵佶满脸羞愧之色地朝着王洋一礼。先生,佶在这里给您赔罪了,若非是那日佶走漏了消息

    王洋赶紧避开,摇了摇手笑道。殿下切莫如此,其实就算是不走漏消息,以那赵挺之之智,早晚也会知道其子有那样的遭遇是因为什么

    王洋一开始就没有想着去瞒着这帮兄弟们,而且这件事情,如果王洋自己悄悄的去干,那倒也罢了,王老司机绝对能够保证哪怕是做完,任何人都不会怀疑到他的身上。

    可问题是当时人那么多,都是兄弟,都那么热情的想要帮忙,王洋还真的不太好拒绝,唔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于,听到了那李格非让自己去参加部试的当口,王大老爷真的很有一种想要把那个老家伙弄死的冲动。



第269章 我不能答应陛下,因为不符大宋律法(第二更到达)
    第269章

    自己特么的才学了多久的文言文,现如今的水准怎么可能跟那些浸淫于文言文十数载甚至是数十载的大宋原生文学青年相媲美。

    所以王洋来太学学习的时候,显得很不情愿,而且来了之后,在学院里边显得十分的低调,而且还很刻苦认真,就是希望能够多恶补一下文言文方面的知识。

    等过上两年之后,凭着王大学霸那超人一流的天材头脑,想必至少对于儒学典籍也能够信手拈来的时候,再去科举也不迟。

    现在,自己的愿望终于圆满的实现了,这自然让王洋的心情十分的轻松,整个人犹如焕发了新生。

    赵煦有些愣神地看着王洋,半晌才缓缓言道。为何我觉得先生你似乎不因为自己被除掉太学的学籍而感觉到失落,似乎还有些开心难道是我看错了吗?

    王洋打了个哈哈之后,直接就一句话把这个问题给忽悠了过去。当然,王某为什么要不开心?就算是除掉了王某的学籍那又如何?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出状元

    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皆可出状元赵煦仔细地琢磨着这两句话,越发地觉得这两句十分精致短小的话,却显得那样的蕴意深厚。此言闻所未闻,却又让朕觉得,其中颇有深意

    赵佶这货赶紧伸出了大拇指朝着王洋马屁狂拍。先生果然非寻常人可及也,单是这份宽阔的胸襟与心性,怕是天下无人可出其右也。

    马车很快便离开了太学,来到了一间酒楼前停下,一行三人下了马车之后,直登楼上雅间,而这里,早已经有人等候。

    三人入座之下,美酒佳肴很快便端了上来,吃了几口酒菜之后,赵煦清了清嗓子望向王洋。听闻那李学正颇为欣赏先生之才学,所以意欲举荐先生参加开春之后的部试

    王洋点点头,搁下了手中的酒杯,表情显得有些萧瑟与无奈。不错,李学正此人向来秉持公正,性情忠耿,而且治学严谨,是一位难得的饱学之士。王某之前曾与李学正发生过误会,但是李学正却不计前嫌,对王某助益良多,只可惜王某实在是辜负了李学正的这片心意了

    内心虽然很欢乐很轻松,但是至少王大官人很明白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到,做足,顺便还在赵煦这位大宋天子跟前夸奖了一番呆萌软妹的老爹人品与学识,也算是还了李清照那个呆萌软妹一个人情。

    赵煦听着王洋此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反正现在在这位大宋皇帝的眼中,对这位巫山先生好的人那就是好人,而但凡是对付巫山先生这位国之干才的家伙那就肯定是坏的,就如同朝堂之上那伙一副恨不得把巫山先生踩翻弄死的重臣们,简直就是跟那赵挺之一丘之貉。

    酒过三巡,面色微红的赵煦感慨地长叹了一声,把玩着手中那已然空掉的酒杯说道。如今朝堂不宁,百姓生活日渐艰辛,外有强敌环伺,朕虽有心主政,却总有太多掣肘之力

    看着这位大宋天子在这里不停地发着牢骚,王洋听得白眼连翻,不过表面上自然是随声附合,至于赵佶那小子也很识趣地在自家老哥跟前不得瑟,显得很是老实诚恳。

    倒了老半天苦水之后,总算是觉得神清气爽了点的赵煦目光落在了王洋的身上。先生,朕一直希望你能够早日入仕以为国家效力,之前听闻那太学李学正将那直入部试的名额予你之时,朕心中甚喜

    可怎么也没有想到,突然发生了这等变故,让先生你学籍被除。不知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

    看着这位大宋天子,王洋不禁有些疑窦重生,赵煦老说这些话是啥意思?不过,一位当今天子,这么关心自己,倒是让王大才子心里边颇觉得受用的。

    王某准备先好好的把自己之前因为学业而耽搁的一些事情好好的做个了结,之后会再继续苦读诗书,以图三载之后,再行科举入仕,以报陛下知遇之恩。王洋说得十分地大义凛然,很是慷慨,至少他的这种表态让赵煦与赵佶兄弟二人都十分满意。

    先生,其实也不是非得三载之后,才有机会入仕。看到了赵煦递过来的眼神,赵佶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朝着王洋笑眯眯地道。

    王洋正抄着鸡腿在猛啃,听得此言,不由得抬起了眼皮看着这位得瑟小王子。

    比如说,恩萌入仕赵佶一脸难掩兴奋地说道,然后还冲王洋使劲地使了个眼色。

    王大爷好歹也是常年查颜观色的老司机,听出了赵佶那语气中的兴奋,还有他那个鬼崇的眼神,哪里还不明白是啥子意思。

    不过,王大爷何等样人,又岂是那种看到利益就跟条饿狗似的扑上去的没有半点节操和志气的家伙。

    王洋把干净的鸡骨头搁在了盘子里,抄起了毛巾擦着手,自失一笑。恩荫入仕?这可万万使不得。若王某真的恩荫入仕的话,天下人将会如何来看王某,又将如何去看陛下?

    此言一出,赵氏兄弟二人都不禁一愣,面面相窥,尤其是那赵煦更是心中大慰,怎么也没有想到,王洋所考虑的并非是自己,而是居然先考虑到自己这位天下共主。

    太特么的欣慰了,想比起来,那些朝堂之上,成天撅起菊花对着自己,随时随地去跪舔太皇太后的那些旧党大员们与巫山先生相比起来,简直就特么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赵煦越发地觉得自己看重王洋太特么的对了,同样,也更加的厌恶那些挤满朝庭,打压父皇在世之时的那些新党成员的旧党大臣们。

    这是何为?赵煦虽然觉得王洋这个马屁拍得实在是令人欣慰,但是仍旧忍不住问了一句道。

    王洋一脸义正辞严地说出了一句话。因为不符大宋律法。

    赵煦与赵佶哥俩一脸懵逼地看着一脸义正辞严的王洋,怎么也没有想到,这货居然会拿出这么一个理由来拒绝,实在是有些出乎他们的预料。

    这,这不可能吗?赵佶看了一眼自家兄长之后,一个劲地冲王洋眨眼睛。恨不得扑过去掐着王洋的脖子让他答应下来。

    而旁边的赵煦则是若有所思地打量着王洋,似乎正在等待着他的下一步解释。

    王大律师当即从一个专业的司法人员的角度去解释了为什么会不合法,第一自己不是勋贵之后,也不是皇族子弟,更不是那些官二代。而大宋律法里边有规定,只有这三类人才能够获得恩荫的资格。



第270章 大宋天子赵煦的杀手锏:恩科(三更求订阅)
    第270章

    而自己仅仅是一位平民百姓,所以,如果自己接受了恩荫入仕,这不仅仅是对大宋律法的蔑视,更是对于天子英明的一种误导。

    到时候,天下人皆认为天子肆意妄为破坏律法,那样一来,王某非但不能够成为陛下的助力,反倒成为陛下政治生涯的一个巨大污点,故此,非是不能,而是不可为也。王老司机洋洋洒洒叽叽歪歪了一大堆。

    听得天子和端王两位皇室大佬都特么的如痴如醉,心旷神怡,同时是越发地佩服王大官人的人性和道德情操。

    先生果然大才,就连我大宋律法,都能够掌握得如此精深,朕果然没有看错于你

    王洋赶紧谦虚了几句,心里边却暗暗得意,这特么的还不是当时因为撕了李师师的卖身契约之后,才知道自己这位穿越者是典型的大宋法盲,为了能够游走在大宋法律的边缘,打打擦边球而又能够巧妙的钻钻法律的空子啥的,所以,王大老爷才会刻苦用力地苦读《大宋律。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能够精通掌握法律的人,要么是律师精英,要么就是优秀的犯罪份子。当然,以王大才子那光伟正的三观,品质道德思想境界过硬的优秀君子而言,当然只会是律师向,绝非犯罪份子向。

    哪怕是偶尔钻钻法律的漏洞,那绝对也是有着一个真善美的目的。三观巨正的王大君子很是洋洋得意地自省道。
1...108109110111112...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