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不过听到那王洋居然敢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与那赵挺之当场作赌时,高滔滔的表情不禁有些变了。
难道那小子真的有什么取巧的本事不成?直到此刻,高滔滔仍旧不觉得那小子是真有本事。
而一直到听闻了范纯仁与天子二人皆站出来作为仲裁者,然后那赵挺之虽然用了《论语开篇前两页的字,但是不但重新打乱了顺序编排,甚至还将几个重新的字从中扣取出来,以防止王洋作弊。
这个时候,高滔滔仍旧只觉得这不过是一场闹剧,但是心里边却有些担忧那位官家到时候怎么收场。
哪怕是她一直觉得这位心性如神宗皇帝一般的少年天子太过幼稚急燥,可他终究是大宋的天子,若是在千秋寿宴之上,当场折损了颜面。
那损及的可就不仅仅是官家一人,甚至是整个皇家的颜面。就在高滔滔还在考虑着自己该不该露面,去把这事直接抹过去的时候。
却又有一名表情惊骇欲绝的宦官窜了进了禀报。那王洋用了一种叫做元祐印刷术的神奇法子,生生在不到一柱香的功夫之后,将那赵挺之所编撰的三页纸印刷了出来,而且每页样稿各印了五份。
你说什么?元祐印刷术老身怎么从来没听说过。高滔滔哪里还能继续躺得下去,当即就站起了身来,走到了那名宦官跟前喝问道。
多少年没见过太皇太后如此焦急的那名年轻宦官给吓得一个愣神,好半天才回过味来赶紧答道。回娘娘,奴才也是第一次听说,而范相公当场证明,那的确是那位王巫山采用元祐印刷术印制出来的这个称谓,乃是因为如今官家的年号是元祐,故尔特以此命名。
这怎么可能高滔滔这位常年执掌着大宋皇权的上位者也不禁满头雾水一脸懵逼。
元祐是官家的年号没错,可这元祐印刷术到底有多神奇,实在是让高滔滔也不禁心痒难耐。
此刻,既然证明了那王洋居然真的进献了一种了不得的印刷术,高滔滔第一时间考虑到的就是,过去大宋的书籍甚是金贵。
一套《论语便需要好几贯钱,一般人家的读书人,也很难买得起一本,怎么办,多是借书来抄。
但是更多的人,哪怕是有心向学,愿意接受圣人教诲,可问题是没书只能翻白眼,而若这种元祐印刷术真的像那王洋所言的话,天下间,不知道会有多少的寒门士子会激动得抱头痛哭。
不过,高滔滔也只是激动了一小会,很快,从大殿那边再一次传来的消息,让高滔滔的脸色顿时显得无比的难看。
以高滔滔的老谋深算,自然也如那些大殿之中的官员一般,隐隐地猜测出了天子会在他的千秋节这一天,将这个元祐印刷术拿出来的用意。
甚至有可能计算到了,以那私心极重的赵挺之的性格,很有可能会站出来与那王洋正面硬怼。
然后天子借机站了出来,甚至还放任那位以忠厚显于朝野的长者范纯仁一同担当仲裁者。
结果呢?那位被自己下了懿旨被勒令从那太学学府之中除名的王洋成为了胜利者。而那位与王洋之间有着不小恩怨的赵挺之却成为了令人唾弃的失败者。
这证明了什么?只能证明,太皇太后高滔滔识人不明,居然由着这等见不得贤材简拔于民间,咆哮朝堂的阴险小人居位于朝堂之上。
高滔滔越想,脸色就越发地阴沉得怕人。而徐总管哪里敢打扰这种情绪下的高滔滔,只敢小心翼翼地在旁侍候。
而之后就在高滔滔沉吟的当口,又有人前来禀报,说是那赵挺之想要耍赖,而后一帮官员为赵挺之求情,惹得天子大怒之下意欲动用禁军,最终被劝住,不过那赵挺之不得不致而退。
这还没等太皇太后吃惊完,下一个消息又到了,那就是,天子下诏,于今岁开恩科,并且是与正科并举
一个又一个恍若惊雷一般的消息,砸得那徐大总管脸色发白,而太皇太后高滔滔也不禁心惊肉跳。
太皇太后高滔滔缓缓地坐回到了那天子孝敬的烧泥碳的大铜炉子跟前,仍旧觉得有一股子寒意一个劲地往骨子里边渗。
半晌之后,高滔滔这才长长了出了一口气,露出了一副难以掩盖的惊愕表情。厉害,好高明的手段,想不到,哀家真的看轻官家了
娘娘莫非官家做的什么事惹得您不高兴,要不要摆驾过去瞧瞧徐得功看到高滔滔如此表情,他忍不住小声地询问道。
不可!高滔滔略略一想便否决了徐大总管的提议。莫要忘记了,官家才是大宋天子,而今日他的所作所为,皆是他份外之事,哀家才不会去做那碍事的老婆子
第299章 干货越牛逼,对比越明显(第三更)
第299章
不对高滔滔拒绝了徐得功的建议之后,眉头却仍旧紧成一团,半晌之后略略一松。官家是哀家打小看大的,虽然是有些小心思,可是又怎么可能会做得这么丝丝入扣,先是借王洋之手,煞了旧党的气焰,之后又用那恩科,来收拢群臣乃至天下士子的人心
这等手段,岂是他个半大孩子能够做得出来的。太皇太后从一开始迟疑的自言自语,到最后则变成了笃定的肯定句。
娘娘的意思莫非是说,陛下的身边有小人作祟?徐得功不由得心有揣揣地问道。
这话让高滔滔的眉头不由得一皱,看了一眼那徐得功,看到了高滔滔那没有一丝一毫情绪的目光,徐得功不禁心中一寒,赶紧跪倒在地。
起来吧,到底是小人作崇,还是有智者伴驾,在真相未明之前,切切不可乱下论断,官家是哀家看着长大的,虽说喜欢使小性子,可是其秉性,却如先帝一般,眼光也不会太差才是
听到了这话,徐得功这才小心翼翼地爬了起来,然后狠狠地抽了自己一个嘴巴子。娘娘说得极是,老奴是不该多嘴,这样的事情,也不是老奴该吱声的。
想不到啊,官家哪怕是增了这一岁,也还是个半大小子,可是这场寿宴,却是给哀家也提了个醒,虽然还是半大小子,可是终究他在慢慢的长大,总有一天,会跟先帝一般
高滔滔的目光不禁显得有些迷茫起来,莫非,大宋王朝目前的安稳局面,又会随着自己的老去,天子的成长而又开始动荡不安不成?
突然感觉到了一阵晕眩的高滔滔无奈地倚在了那软榻之上,沉吟良久之后,这才缓缓言道。那个王洋,到底是何等样人,区区弱冠之龄而已,怎么偏偏这几个月来就一直老在哀家的耳朵边晃悠
这个问题,怕是谁也没有答案,或者,只有自己亲眼看到的那一刻才能知道真相,高滔滔下意识地扬起了眉头。得功
老奴在,娘娘有何吩咐?徐得功赶紧凑到了跟前,毕恭毕敬地道。
着人去传那王巫山过来,哀家想见一见,看看这到底是何方神圣
徐得功刚刚领命转身要走,却又被那太皇太后给唤住。慢着,罢了
娘娘,他一个小小的平头老百姓,您自然是想见就见,为何徐得功不禁有些好奇地问道。
今日那王洋向官家进献了那元祐印刷术,现在正是诸人瞩目之时,哀家何必去凑那个趣。
等过些时日再说吧说到了这,高滔滔抬起了手来轻轻地摆了摆。徐得功赶紧朝着高滔滔一礼之后,招呼着那些侍候的侍女宦官们悄然地远离了太皇太后高滔滔。
留给这位向来喜静的太皇太后一个安静的空间,而高滔滔的眼中,满满尽是疲惫与疑惑之色,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站在了天子的身后。
而这些招数,不仅仅只是谋略,更有要胆略,最重要的是,必须要有干货,例如那个元祐印刷术,就是一件了不得的干货。
干货越牛逼,对于赵挺之,对于旧党而言,形成的对比就越鲜明。
而这个王洋王巫山,当你觉得他已经被驱逐出了视线之外后,居然又坚强地窜了出来不停的得瑟,着实是让高滔滔这位大宋的太皇太后都有些无可奈何。
这小子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怎么就那么总之,高滔滔过去对于王洋,就如同高高在上的神仙,俯瞰地面上的蚂蚁。
别说是什么名满东京汴梁的才子,别提什么中秋文会的魁首,这些在高滔滔的眼中,实在是不值得一提,大宋才智之士何止千百万。
中秋文会魁首年年都有,哪怕是这小子又弄出一曲让人称颂的《千手观音,那也只不过是让高滔滔觉得有些好奇罢了。
可是之后,被拒于考院之外,而后,又入读了那太学,再后来,一个绝联出手,引得国子监诸学轰动。
而之后,其又成为了那场直过两百名太学学子与国子学学子斗殴的主凶之一。这个时候,高滔滔对于王洋的感观,更多的是一种轻蔑而已。
而之后,那起大规模群体性斗殴事件还没过去多久,这家伙毫不知道收敛的又捣腾出事情来了,把那赵挺之的儿子给悬挂在那国子学门楼上,让那赵明诚还有赵挺之父子几乎成为了国子监诸学的笑柄。
虽然之后查明,起因是那赵明诚因昔日两人之间的旧怨,想着办法驱使地痞流氓意欲将王洋暴打一顿之后悬挂太学门楼之上让其成为太学的笑柄。
结果被王洋此人查觉,反倒把那赵明诚给挂到了国子学的门楼子上。这样的事情虽然不大,但终究影响不好。但是,太皇太后高滔滔自认自己算是处事公允的。
没有像那些群起而攻之的旧党重臣们所想的那般将王洋一棒子打死。更像是看到了一只小爬虫落在了脚背上,自己没有一脚踩死而是轻轻将其抖落在一旁,已经算得上是十分的仁慈。
但是现如今看起来,自己似乎真的小看了这个王洋王巫山,不说其他,只说这元祐印刷术,只要是真的能够将过去的印刷术的成本降低个两到三成,怕是这史书之上,都会给他留上一笔。
若真是像大殿之上所言的能够降低将近七成的人力物力,那这元祐印刷术,还有他王洋王巫山之名,必将会像那蔡伦与蔡侯纸一般,足以在史书之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说,这样的王洋,哪怕是高滔滔过去对于满满是恶感,此刻也得强忍着恶意,给他一笔与其功勋相匹配的赏赐,以向天下昭示大宋皇家对于士子阶层的尊重和支持态度。
更何况高滔滔对于王洋过去只是觉得这小子有些特能闹腾,并没有什么恶感,再加上元祐印刷术这个称谓,让高滔滔一开始倒是没有在意,可眼下却又琢磨出了一丝味道来。
是啊,虽然元祐是官家的年号,但是这个年号是谁给起来,还不是自己这个老婆子垂帘听政之后定下来的。
甭管这个元祐印刷术的称谓是那王洋别有用心讨好天子也罢,还是有其他想法,元祐这个称谓,连带让高滔滔也不禁脸上与荣有焉。
看来,的确是该寻个时机见一见这位才华横溢,却不知秉性的年轻才子。看其人,观其行,高滔滔对于自己的这双招子以及识人之明,还是相当自信的。
第300章 你是不是还嫌害为父还不够多?(第一更)
第300章
天子千秋寿宴在精彩的压轴戏《千手观音之后,便散场了,官员们还有那些前来献舞的演艺人员们也纷纷撤离,但是兴奋得有些难以自已的天子赵煦却仍旧觉得意犹未尽。
便让那王洋赵佶随其离开了大殿直往其寝宫而去。王洋只得托了那位小马公公去知会柳依依等人一声,而自己则与赵佶一块跟着那兴致勃勃的赵煦往寝宫方向而去。
又着御厨那边做了几样适口的下酒菜,几坛子琼浆玉液摆上,赵煦连干了两碗连呼痛快。
今日实在是太爽利,那赵挺之怕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会有今日吧?哈哈那老小子往日里将我这个大宋天子视之无物,还有那些百官,亦好不到哪儿,可有曾想过今日?
王洋抿着小酒吃着小菜,跟那赵佶一块又继续听这位吐槽天子继续吐槽,看样子那位先帝宋神宗的儿子们果然都很有特点。
赵佶与赵煦这二位都算是颇有才干的,只不过,赵佶的才干是在歪门斜道以及那些琴棋书画方面,而赵煦的才干也与赵佶差不多,但至少其人颇有君王之志,立志要做一位一如其父皇一样的好皇帝。
单单这一点,赵煦的格局就远远地超过了赵佶。但是这两人也很有特点,赵佶喜欢得瑟,藏不住事,喜怒皆形于色,而赵煦则要比自己兄弟稳重得多。
可是在王洋跟前之时,却也会卸下防备,露出他真实的一面,那就是吐槽,不停的吐槽,疯狂的吐槽,一切他看不顺眼却又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都成为了他吐槽的目标与对象。
如果说吐槽能力能够拯救地球的话,这位少年天子的吐槽能量怕是拯救银河系都够了。
而今日能够将那他之前就很看不顺眼的赵挺之拿下,实在是让赵煦心怀大畅,就似乎代表着他这位大宋天子在与旧党之间的争斗,获得了一次难得的胜利。
说起来,能有今日之胜果,实乃先生之功也。赵煦的目光落在了王洋的身上,举杯邀敬道。
王某哪有什么功劳,这不过是陛下您运筹帷幄得法,加上那赵挺之愚昧无知,以致有今日之败。王洋也很神清气爽地答道。
赵挺之父子二人都不是什么好鸟,跟王洋作对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虽然有些话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这话在王洋看来,那只不过是在没有实力报复对手的情况下,无奈之下说出来自我安慰之言罢了。
若是有实力和能力的,谁会等那么久,能当场怼回去,而且最好翻倍怼回去,这才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正聊得嗨皮地当口,王洋突然感觉到了身边的赵佶坐立不安,扭头看过去,正好看到那赵佶一脸犹豫,欲言又止的模样,哪里还不明白,冲这家伙递过去一个鼓励的眼神。
今天赵煦的心情那么的美丽,那么的嗨皮,正该乘着这个时候赶紧把你自个的事给挑明了,难道你丫的还想着在你家九哥遇上啥子疑难大事火冒三丈的时候再提出来不成?
王洋连瞪了好几眼过去,犹豫了好半天的赵佶这才一咬牙一闭眼。官家,臣弟,臣弟
十一郎为何说话这么吞吞吐吐的?都多大的人了,还这么扭捏啊?赵煦转过了头来看到那赵佶那副模样,不由得笑道。
就是,跟个大姑娘似的,殿下可别忘记了,您现在可是随时可以成亲的大人了。王洋也随声附合道,顺便把话头给引了出来。
可问题是赵佶这货平时得瑟得厉害,一想到自己要提及的这件事情,就忐忑不已,而且那张小白脸也开始蒸蒸日上的红了起来,跟个扭捏的小媳妇似的。
我说十一郎,你小子该不会真的是想娶媳妇了吧?看到了这一幕,赵煦总算是有点回过味来了,不禁有些好气又好笑地道。
你一个堂堂男子汉,想娶就说呗,何必捏扭成这样,难道是想要九哥给你做主?若是如此倒也无妨,你且先说说,相中了那哪的姑娘?
官家,您是说真的?赵佶先是一愣,旋及一脸难以置信的喜色问道。
那是自然,不过,十一郎你可要好好的多请我跟先生去你府上吃好几顿才好。心情正是大好的赵煦说起话来也显得随和风趣了许多。
赵佶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自家兄长的表情一面说道。臣弟曾经得见一位王氏女,颇为端庄娴淑,后来打听到了,说那位德州刺史王藻幼女,今年方十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