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天子那边被搞得焦头烂额的,自然就没有功夫去理会其他的事情,元祐印刷术一开始王洋不愿意大张棋鼓的宣传,自然是想要先挣上一笔钱财。

    可问题在于现如今那些书商和书坊们越来越过份的举止实在是让王洋焦头烂额。毕竟他现如今是个才子,可问题是只有声望,而没有什么权力和实力。

    而随着这《东京侯报的出现,已然让那些书商和书坊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哪怕是王洋没有印书,可仍旧让那些书商们意思到了这元祐印刷术的可怕之处。

    所以才会三番五次的前来骚扰,而且是明的不行就来暗的,文的不成来武的。可王洋终究不能一家家的书坊过去都砸了,那实在是太有损他王大才子的风度和声望。

    思来想去,王洋只能把目光投来了赵佶的身上,第一,人家好歹是天子的同胞兄弟,堂堂的端王殿下,未来更很有可能在赵煦那位少年天子翘脚嗝屁之后,成为大宋的天子。

    所以王洋干脆就给赵佶出主意,让他去做生意,而且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赵佶虽然是一位亲王殿下,俸禄高,可问题是他家里边的人也不少,花销也大。

    加上这货现如今已经有了意中人,自然也就想着日后若是成亲生娃,这也是要花钱的。

    重要的是,天子现如今为了其他事情焦头烂额,可元祐印刷术这么个印钞机总不能继续干等着吧?

    所以,指点赵佶,由这家伙去跟天子通气,然后组建一家半官方系统的商业机构。等到那所谓的皇家商务印刷馆一出现。

    到了那时候,赵佶和赵煦哥俩想要挣钱,肯定会对那些书商与书坊造成巨大的压力,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安安稳稳的办自己的报纸,老老实实赚钱,这绝对是双赢与共赢之举。

    大宋皇家商务印书馆听到了这个名头,赵佶不由得两眼一亮,的确,既然挂了皇家的名头,自然就得让皇亲国戚来主持,而自己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重要的是王洋方才的给他仔细地描述了采用元祐印刷术的种种好处以及印刷的暴利之后,赵佶呯然心动了。

    先生,我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您有这么好的主意,为何不自己去做?赵佶最终忍不住问出了一这句话来。

    王洋满脸苦逼地一笑,摊开了双手无可奈何地道。我现如今所做的事情,已经让我根本就是分手乏术了,我总不能为了赚钱,连小命都不顾忌了吧?

    赵佶这才省起,王巫山不仅仅是印书坊的老板,《东京侯报的主编,还是万红蹴鞠社的负责人,又是万红精品成衣店的设计大师,以及怡红楼的歌舞教习,现如今那春季蹴鞠大赛,王洋不仅仅是策划者主持人,更是解说员,还是万红蹴鞠球队的教练员

    好吧,赵佶光是回忆了一番王洋的那些个身份之后,亦不由得头皮发麻,能够干下这么多事情,还没累死,已经算是奇迹了,若是再把这什么商务印书馆给捣腾进去,的确巫山先生非得呕心泣血,死而后已不可。

    原来如此,佶险些错怪了先生这让赵佶恨不得抽自己一大耳括子,太过份了,巫山先生在指点自己发财的道路,自己居然还去怀疑偶像的用心。

    不必如此,只要你不觉得王某是在忽悠你便好。王洋赶紧伸手扶起了满脸羞愧朝着自己行礼的赵佶,一面宽慰道。




第339章 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的端王赵佶
    第339章

    最终,王洋又在酒楼里边替那不知道该怎么干的赵佶出谋划策,因为用到了皇家的名头,所以王洋觉得赵佶若是想要借到陛下的龙威。

    还不如干脆给大宋天子四成干股,以换取大宋天子对于他这个亲弟弟产业的支持。

    赵佶自认自己没有经营的天赋,不过他倒是很清楚王洋这位巫山居士点石成金的本事,更何况,他是王洋的铁粉,自然也不会认为王洋能为了一点小钱来坑自己。

    这个建议虽好,可是官家终究是大宋的天子,怎么可以涉足到商贾之事?心动的赵佶还是觉得有些不太靠谱。

    这可不是让陛下来参加商贾之事,而是由陛下指定殿下您,可以使用皇家这个名头,而且,只有殿下可以使用皇家这一称谓,不仅仅代表着是由陛下指定的。

    更重要的是,商务印书馆就可以直接承接很多朝庭不放心交给外人承印的东西,不论是日后的邸报,甚至是官办的报纸

    想必殿下您还不太清楚,国子监诸学的学子手中的书籍,都是从外面购买的,而每一本论语,都需要花费两贯,这还是官府出面购置,才能够如此偏宜。

    而若是换成了元祐印刷术的话,怕是哪怕是一半的价值拿来,殿下至少也还能够有近六成的毛利可赚

    听着王洋讲解起了那些关于印刷业的辛秘,赵佶听得眼珠子都差点绿了,特么的怎么也没有想到钱居然会这么的好赚。

    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殿下您是谁?您很快就会成为大宋宗室第一位科举入仕的官员。

    而在这样的时候,你又将会成为第一位经营商家之事的亲王,这不正好从另外一个侧面告诉天下人,神宗皇帝希望让宗室子弟都能够自食其力的愿望,而您都一一做到了

    可若是殿下亲自出面主持的话,很容易受人攻讦与民争利,怕是不太妥当,倒是可以利用一下宗室之中,那些业已经出了五服的赵氏子弟站在明面上,而殿下您则暗中操持不愧是奸臣,眼珠子一转就冒出了一个鬼主意。

    不错,这个办法好,修德兄果然灵醒。王洋笑眯眯地冲高俅翘起了大拇指道。

    哪里的话,怕是先生早就已经想到了,高某不过是抛砖引玉罢了。重要的是,咱们宗室那边,不是有不少人都挺发愁自家子孙后代的生计吗?

    而殿下您出面主持,再加上有陛下做你的后盾,然后再拿几个宗室子弟推在前台

    听到了王洋的这番忽悠,哦不,是蛊惑,赵佶的两只眼睛亮得都快赶上三千瓦的激光灯泡了都。

    双方商定之后,一向就是急性子,恨不得一口吃两个胖子的赵佶剩着那宫门还未落锁,便匆匆地赶往皇宫,让那高俅先陪王洋回王府里去等消息。

    反正意思就是拉着王洋先不让他离开,反正时间也还早,王洋也就无所谓了。正好去王府里等着赵佶的好消息。

    赵佶在侍卫和两名宦官的簇拥之下匆匆朝着皇宫而去,而高俅陪着王洋入了端王府坐一块吹牛打屁。

    王洋干脆询问高俅为何不去参加科举,毕竟以高俅的聪明才智,若真想要考个进士,还真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之前倒也曾想考,不过那时候高某一直都在为生活奔忙,而今科原本也有了念头,只是没有想到殿下居然动了心思要去参加科举高俅摸了摸鼻子,无奈地笑道。

    懂了,你是担心万一自己科举取中了,而殿下反倒没有被取中是吧?王洋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高俅点了点头,一口抽干了杯中的美酒,跟王巫山这样的聪明人说话实在是一点都不累。

    高俅是个聪明人,不是聪明人就不会被王诜和苏东坡都看中,最后又被赵佶给看中留在身边。

    可正因为太过聪明,所以有时候反而考虑过多,但是,却也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的高俅一直留在赵佶的身边,这才能够爬到官至开府仪同三司。

    对了你身为端王殿下的属官,平日可有什么事务?王洋饮着酒一在朝着高俅问道。

    身为王府属官,偶尔打理替端王打理一下府中的事务,平日里,也就是跟在殿下身边,做个长随伴当罢了。倒是清闲快活

    话是这么说,高俅的笑容却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虽然表情很平静,但是话里话外却透着一股子怀材不遇的唏嘘。

    不过很快,高俅便朝着王洋小心翼翼地询问道。对了巫山先生,这个皇家商务印书馆不知先生是否可以替高某美言几句?

    你想从商?王洋有些愕然地看着高俅。

    这皇家商务印书馆若是真的如先生所言一般,那么,高某倒真觉得这是一个大有可为之地。高俅看着王洋,满脸真诚地道。

    高某如今也已经快二十有五了,比不得昔日年少气盛之事,而今若是能够有一件实务可做,方能不负这一身所学。

    听得此言,王洋不禁有些为难起来。这,话我倒是可以帮你递,可是你就那么确定,殿下会听我的建议不成?

    看来先生还真不了解您在殿下和当今天子眼中的地位。看到王洋那副模样,高俅不由得笑了笑。先生或许不太清楚,但是高某却久随殿下身边,很清楚殿下对于先生的感观

    就在两人要继续深聊之时,却有下人来禀报,说是端王殿下已然回府。只能按下话题,出厅去迎接赵佶。

    先生,官家听说了你的建议,很是感觉兴趣,然后很是详细的询问了一番,觉得可行。不过要咱们先拟出一个章程来给他过目。赵佶连寒喧都顾不上便径直说道。

    面对像赵佶这种急性子的家伙,王洋实在是没言语了,不过还好,王洋仍旧只动嘴皮子,自由像梁师成高俅这样的秘书人材在旁边将王洋的想法和思路一一抄录下来。

    第二天,又把初稿又拿来仔细地修整细化了番之后,扔给了赵佶,这货又马不停蹄的窜入了皇宫,到得下午时分,王洋正在家里边准备用饭的当口,这货又窜过来了。

    王大爷只能强颜欢笑的邀请这家伙吃饭,赵佶倒是带来了好消息,天子同意了赵佶的要求,并且也认可了用皇家商务印书馆这个名称。

    其实小弟这一趟过来,除了告诉兄台这个喜讯之外,还有就是想请兄台能不能再继续施以援手赵佶眼巴巴的瞅着王洋道。



第340章 印刷业果然是桩赚钱的买卖(第二更)
    第340章

    看着王洋投来的疑惑目光,赵佶干笑了两声。那什么,这皇家商务印书馆,我算了先生您一份。

    这不好吧?王洋愣了愣,不禁有些头大起来,特么的老子给你出主意,其实就是希望你能够出头去搞这个什么皇家商务印书馆,成功吸引那些书商书坊的火力。

    而自己正好闷声闷气的继续搞自己的报纸发小财,而现在你把我也给拖过去,这样好吗?

    先生,您出了主意,可是您也不能光出了个主意之后就什么也不管吧?小弟我可一点也不懂得经营,手底下也没有什么经营的人材。到时候,还得养上几位出了五服的宗室子弟

    赵煦那边对赵佶这位同胞兄弟倒是很不错,只要了他两成的干股,给予了他皇家的授名权。

    而赵佶准备拿出三成干股,准备找平阴侯赵世勋,也就是陈杰的老公,让他参股一成,另外还再找两位宗室,让他们出钱各买一成股份。

    这样一来,赵佶的手中还有五成股份,而他准备拿出一成来给王洋,就是希望王洋能够像干怡红楼的教习那般,时不时的给自己的皇家商务印书馆帮帮忙,做做策划,出出主意啥的。

    王洋倒是拍胸口答应了下来,不过股份本不想接受,可是赵佶却一副你不接受就是不给我面子的模样,最终王洋只得无奈地接受了赵佶的好意。

    看得站在赵佶身后边的梁师成跟童贯这两个眼珠子都特么的红了,不过,除了羡慕之外,实在是升不起半点的妒忌之心,毕竟不是谁都有王洋这样的本事。

    眼珠子一转,就有一个发财的金点子出来了,就像这个什么皇家商务印书馆,听了这位王巫山的忽悠,别说是赵佶,就算是他俩,也不禁暗暗心动,都私下里边商量是不是找个机会跟王巫山这位擅长发财金手指的老司机求教,给他们指点一条财路来着。

    毕竟他们这样的阉人,是不可能有嫡系血脉出现了的,既然不再会出现子孙后代,当然更希望能够享受一下今生。

    这边在跟赵佶商量着正事,王洋的目光还是在不经意间扫过了梁师成与童贯的脸,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

    球赛仍旧在继续,而经过了大半年的整合训练,还有采用了王洋所带来的后世的足球运动的先进理念,以及后场中场前场的明晰划分,还有边后卫插上助攻,中前卫负责拦截或者是组织进攻。

    在有了明确的位置和司职之后,万红蹴鞠队的队员们那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场比赛可谓是砍瓜切菜一般的爽利。

    除了第一局因为守门员的问题而导致被灌进一个球外,另外两场比赛,都是以三比零或者是四比零的大比分零封对手。

    让那些观众们看得热血沸腾,大呼过瘾。特别是再加上有了解说员的现场解说之后,更是调动了那些观众们的情绪。

    而当王洋发现那铜喇叭只能大约覆盖半场之后,当机立断的做出了改变。每一场比赛,上两名解说员,分别坐在比赛场的两端,而且每位解说员都有了自己支持的队伍。

    过去的那种蹴鞠比赛,虽然蹴鞠球高来高去花哨好看,但是却很难能够看到进球,毕竟那风流眼细的跟菊花似的。

    而现在,那么宽大的球门,哪怕是多了一位手脚并用的守门员,但是射击的范围却变大了。

    重要的是,过去只能依靠灵巧的花招取胜,哪怕是总能够收获喝彩与掌声,但是观众们却只会安之若素的坐在那里。

    可是现在,却显得有些不太一样了,特别是每当出现那种大力抽射,命中球门之后,球员们兴奋的跟那土狗似吐着舌头满场狂奔。而观众们则在看台之上握拳欢呼。

    甚至有一次王洋还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君含着泪花紧握了握拳头之后,朝着场中扔了好几个铜子,足以得见,这越来越与后世的足球运动想融合的蹴鞠果然很是一项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活动。

    而当第三场比赛,再一次以大比分零封对手之后,万红蹴鞠队的球员们兴奋不已。当然大家都不忘记绕场感谢那些球迷观众们。

    姑娘们的尖叫声,大佬爷们的欢呼声响彻一片,看来,万红蹴鞠队已经用他们过硬的技术和顽强的作风引得了第一批忠实球迷。

    特别是那些青春烂漫的姑娘们那如花的笑颜,让万红蹴鞠队的这帮子纯爷们越发地把那脊梁挺得笔直,犹如一只只骄傲的雄鸡。

    而随着比赛的进行,使得那推出了蹴鞠专栏《东京侯报的销售又提高了一截,而那些办小报的各大书商和书坊除了干瞪眼还是干瞪眼。

    另外就是,大宋天子恩准,由宗室子弟出面开办的大宋皇家商务印书馆悄然开张了。

    明面上,是几位宗室子弟,但是实际上的主管却是高俅,而王洋把手中那位老赵头给委派过来当工头,帮助高俅培训皇家商务印书馆的雕字工匠。

    而赵佶几乎是在天子首肯的第二天,就在他的王府旁边将那皇家商务印书馆的牌匾给悬挂了上去。

    之所以这么的着急,那是因为,等到了夏未秋初之时,国子诸学新一季的招生季即将来临。

    而国子诸学内的书本,都是由朝庭提供的,但是每隔数年,那些分发给学子们的书籍都会因为长期的翻阅又或者是虫蛀而出现破损。

    而不得不更换,或者说是新购置一批。而正好今岁有大量的书籍需要更换,所以商务印书馆那边接到的第一笔单子就是国子监的。

    国子监诸学共订购五百套《论语和《大学《孟子《中庸,八百套《春秋,五百套的《诗经三百套《礼记等
1...138139140141142...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