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但是,整堵墙却半点也没有开裂和摇摇欲坠的趋势。而这个时候,就算是高涛涛也都走了过来。

    然后目光落在了那几位凑到了凹陷处激烈讨论的武臣们问道。老卿家,你们都是上过战阵的老行伍,若是一般的城墙,在这样的撞击之后,也会如此吗?

    回娘娘,咱们过去所修筑的寨墙,完全就是以石头垒彻,以石灰和粘土粘合,佐以木料,若是被撞城车这样连缓撞击数十下的话。

    怕是这一块,至少近丈方面的寨墙都会有毁坏之忧,若是草草搭建的那种石堡的话,若也是这样的厚度,怕是用不了十下,这片寨墙就必定垮塌了。

    恭喜娘娘,恭喜陛下,这元祐水泥之坚固,实在是如这位小王大人所言一般坚若磐石,绝对是我大宋难得的好东西啊,若是我大宋北边诸多寨堡有此物粘合,就以那些西夏和北辽的攻城器械,几乎是无可奈何。另外一位老武臣都激动得嘴皮子有些哆嗦了。

    娘娘,还有其他的攻城器械尚未试验,可还需要继续?这个时候,那位一脸蛋疼的禁军正将走到了高滔滔跟前小声地询问道。

    这哪里还需要试,连撞城车都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难道你觉得其他的攻城器械还能够把这片石墙给毁掉不成?一位老武臣忍不住瞪了一眼这个没见识的后辈。

    娘娘,这些器械既然都已经运来了,要不,再让抛石车和床弩试上一试,说不定能建奇功呢?徐得功很不开心,特别是看到那些老行伍都站到了王洋那边之后,心情越发的不美丽。

    特么的我给你鹅卵石,你特么的居然造得那么坚固,这不是在打咱家的脸吗?

    既然都运来了,也好,那便试上一试吧,哀家还真想看看,这块石墙怎么才会倒下。高滔滔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说到了这之后,高滔滔又高声吩咐了一句。给尔等半个时辰的时间,若是能够将这面石墙毁掉,哀家重重有尝。

    好吧,听到了高滔滔此言之后,那些原本萎靡不振的禁军将士们一个二个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撞城车铜槌头坏了,行,咱们换铁槌头再继续试试,那边,抛石车能扔多大石头就扔多大石头,还有你们,床弩,特么的这玩意好不容易运过来总不能让它吃干饭是吧?

    然后,所有人都开始看着那过百禁军吃奶的劲都使了出来,可惜,不论是石头砸,还是巨型床弩射,又或者是撞城车连续换人继续搞。

    那墙石墙都巍然不动的屹立在那里,而陈安道从一开始一副随时都会心脏病发的模样,到得后来,居然都能够跟王洋蹲在一块谈笑风声了都。

    我说巫山,这堵鹅卵石墙也太坚固了点吧?可是你就一点也不担心,这半个时辰之内万一垮塌掉又该如何?




第399章 这特么才叫国之栋梁(第二更)
    第399章

    半个时辰就想把这堵石墙弄垮?不过,就凭这点人手,还有这些器械想要把这玩意给弄垮,怕是有点难,别说半个时辰,就算是给他们一天他们也做不到。

    王洋看着那些为了砸墙而忙得热火朝天的大宋禁军拆迁队小声地说到。

    不是自己鄙视他们,而是这堵石墙,实在是很难被毁坏掉,毕竟这玩意哪怕属于钢筋混泥土的弱化版,可好歹也属于是极难拆毁的玩意。

    就算是后世的拆迁队,想要拆迁类似于水泥石柱,水泥构架的时候,非得动用那些大型拆卸机械不可,不然想要靠人工去拆,怕是十天半个月也难以干掉一根三尺见方的水泥巨柱。

    何况这不是柱,而是特么的厚度达到了一米的水泥墙,就算是采用了内燃机的大型机械,怕是也得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这结实敦厚的墙给拆掉。

    看到王洋如此轻松的在那里跟陈安道谈笑风声,丝毫不在意那些累得浑身臭汁的禁军将士们咬牙切齿的在那里鼓捣那片石墙。

    赵煦也不禁长出了一口气,心里边不禁热切起来,连特么的滑不溜手的鹅卵石在使用了水泥之后,几乎完全的成为一个整体,而且是那么的坚固耐砸。

    怕是用青砖修彻的城墙怕也没这么给力,一想到若是大宋在北疆之地的边境寨堡若都是这样的坚固。那么那些什么西夏辽国之流,又焉能再有轻易破除大宋边关寨堡的机会?

    嗯,已经又过去了两刻钟,那堵墙仍旧坚强的屹立着,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虽然那些禁军将士们仍旧没有放弃,可是从那只被敲砸出来的坑坑洼洼足以看出,哪怕是再多给他们半个时辰怕是这堵石墙也倒不下去。

    虽然大家都能够看得出来,那些禁军将领们的继续只不过是徒劳无功,但是,所有人都还是耐心地等待到了半个时辰结束。

    最终,那位方才都赤膊上阵去推撞城车的禁军正将,此刻也只能无可奈何的走到了高滔滔跟前缴令。微臣向娘娘请罪,此石墙实在是太过坚固,除非再予我等一日光景,不然,怕是根本没办法将其毁掉。

    高滔滔的目光则落在了王洋的身上问道。王卿家,这水泥可有什么缺陷?能不能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倒塌掉?

    这个,微臣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继续用蛮力才能损毁,毕竟这不是泥墙,根本就不怕水,至于火王洋也很无奈,后世什么玩意叫建筑垃圾,水泥碴子就是建筑垃圾。

    而且,哪怕是被砸毁之后,若是用这些碎料,再掺上调和好的水泥砂浆补上,待其阴干之后,几乎可以说是能够达到完好如初的状态。

    原来如此。高滔滔点了点头,不再询问王洋,而是把目光落在了那位垂头丧气的禁军正将身上。

    李将军无妨,既然半个时辰不行,那么你们便继续想办法,什么时候将此墙砸坏推倒,哀家答应你们的重赏就会给你们。诸位卿家,我们走吧。高滔滔看着那堵虽然伤痕遍布,却仍旧屹立不倒的墙说道。

    好吧,这玩意的确很坚固,但问题是,这里可是月华门外,与那日华门外一般原本都是空旷的广场,可是现在这里耸立了这么一堵石墙,不把它毁掉,实在是感觉太不和谐,重要的还在于有碍大宋皇家的风水。

    留下了那些禁军将士们,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当拆迁队,一干文武大臣们则随着高滔滔回到了文德殿内。

    大臣们也已然从方才的震撼之中回过了神来,不过每个人看向王洋的目光里边,都充满了或羡慕或妒忌的眼神。

    这小子这才多大?先是弄出一个轰动汴梁的元祐印刷术,现如今,虽然元祐印刷术尚未推广开来。

    可是那个皇家商务印书馆那种印刷书籍的速度,哪怕是这个皇家商务印书馆目前只承接朝庭的订单,实在是让整个汴梁地区的书坊老板们心惊胆战。

    而书商手中的书籍,也已然开始有序的下跌,过去一套需要五贯钱的《论语,现如今已经都快跌了一贯钱了。

    使得那些士子们纷纷点赞,认为这是元祐印刷术的功劳,可他们哪里想得到,元祐印刷术根本就还没有流传开来,若是天子要是宣布公布元祐印刷术的话,也不知道那些过去被人无比珍视的书籍的价格会跌到什么层面去。

    正是出于对于大宋的印刷行业的保护,再加上王洋的劝说,大宋可以大量的印刷佛经之类的玩意,悄悄卖到那西夏和辽国挣钱,天子这才同意先继续隐藏元祐印刷术。

    且不说元祐印刷术,单只说这元祐水泥,它的坚固度,其实已经超出了那些曾经上过沙城征战的老行伍的认知。

    认为这种水泥一旦能够应用到大宋边地寨堡的修筑工作当中,必然会让大宋的边寨能够固若金汤。

    而在大宋缺少骑兵的情况下,能够凭着坚固的城防对敌防御,原本就是每一位大宋军方将领最希望见到的。

    这种东西可需要事先煮沸?

    不需要,只需要运到施工的地方,加入一定比例的水份和砂石石灰搅拌既可。

    另外,除了这种水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快干水泥,能够让凝固的速度加快差不多一半,最是适合用在紧急修筑堆彻的工程上,不过那种水泥的牢固性,要比这种差上一些。

    你是说,这样的两斤水泥才合三文钱?那你修筑这段城墙耗费了多少斤?

    大约也就在三百斤左右吧。算下来,大约九百文。

    此物难道就没有什么缺点吗?

    有,那就是这元祐水泥不耐潮湿,所以,必须使用油纸袋包装运输,用完之后,袋口最好紧系,不使空气中的水份进入。不然,很容易干结在一起,一如一块完全的石头。

    北方一向苦寒,那个地方,根本就不需要担心太过潮湿。一位曾经在北疆呆过的武将说道。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其在使用之时,需要掺水和泥,所以不能在天气过于寒冷结冰之时使用。因为那样一来,水份会析出,无法与这元祐水泥充份混合,慢慢凝固。

    这倒是个麻烦

    这有什么,北边再冷,也就三四个月的时间才会结冰,只要不对着寒冬之期开工就完事了。

    一位接一位的大臣提出问题,而王洋则一一应对,丝毫没有半点的慌乱。赵煦很满意,听着王洋与那些熟悉军略的将军们之间的问答,心里边甭提有多开心。

    人材啊,这特么才叫人材,国之栋梁,国之干才。看看人家文采菲然,做出来的那篇《少年中国论,不知道被多少年轻人拿来作为标榜自我的人生格言。

    至于武唔,堂堂的武状元都生生让这位文状元给干趴下,足见其本事果然很文武,很双全。



第400章 其实我是比较羞涩被动的君子(第一更)
    第400章

    那位武状元的本事可是经过殿试的,原本以为那位耍大刀头子嘿呀哼哈的武状元许诏够生猛了,结果生生被自己钦点的文状元给干趴下。

    当时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赵煦的心理阴影面积怕是都快赶上整个大宋皇宫那么大了都。简直就像是被人当场啪啪啪打脸,但也怪不得王洋这货,毕竟这家伙也是自己钦点的文状元,只是文状元干趴武状元,怕是自从有科举以来,这是第一例吧?

    早知如此,就该让王洋这货连武进士也一块考了得了。说不定他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文武双全的状元。

    且不提这位少年天子思维越跑越偏,而那些武将们所提出来的问题是越来越慢,或者说,已经找不到什么问题来难为王洋这货了。

    一种物美价廉的黏合剂,可以让大宋边塞的寨堡的防御能力强出数个档次,哪怕是它有怕潮湿,不能在冬天施工这样的缺点,但是,糯米汁也同样不能在寒冻腊月使用。

    重要的是这玩意不需要在使用之前还得去升火熬煮,只需要打开油纸袋之后往地上一倒,拌入准备好的各种原料,然后就可以直接使用于建筑。

    只需要两天,就能够坚固得犹如那外面那堵几乎令所有人都绝望的石墙一般。到了那时候,那些敌人只能够冒着大宋守城大军的箭雨擂木,苦逼的在那里吭哧吭哧的撞着一堵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毁坏的石墙。

    相比起那些熟知武事的武将们更切合于边关战略的想法,文官们考虑更多的则是关于这种东西使用在民生方面,以及其物美价廉。

    一斤糯米就需要十三文钱,而两斤水泥就能够达到了一斤糯米所能够达到的效果。重要的是使用极为简便,不需要现场熬煮浪费时间。

    再加上其凝固之后的坚固程度,还不怕火攻,也不怕水淹,除了怕在没有使用之前怕水,以及使用的时候怕低温之外,几乎完美无缺。

    而高滔滔一面听着大臣们与王洋之间的交流,一面不禁感慨万千,一开始,自己还对王洋抱有偏见,觉得这家伙出身卑微,而且目的不明,又跟少年天子走得很近。

    而且还与自己信重的旧党重臣们发生冲突。可是怎么也没有想到,他居然就是那救下了自己性命的年轻人。

    又或者是他发明的这个元祐水泥,高滔滔感觉这小子就好像天生要不停的在眼前刷存在感的。

    隔三岔王就会出现关于他的消息,不是跟人怼了,就是又干了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着实让人既替他头痛,却又时不时的让人感到份外的惊喜。

    但有一点,自打真正见到了王洋之后,高滔滔确信,这个人,并不像那些旧党中人所攻讦的那种只懂得干阴险勾当,成日谋算他人的小人,而是一位赤诚而又充满着年轻活力的年轻人。

    高滔滔对于自己的目光一向十分的自信。第一次见到王洋,那是自己从昏迷中刚刚苏醒过来,这位年轻的才子的目光十分的清彻透明,没有一丝一毫的污垢,看到自己醒来之后,那灿烂得足以媲美阳光的笑容,更是还历历在目。

    哪怕是他已经知道了自己救下的是谁,却浑没有半点居功自傲的意思。而自己对他的救命之恩,没有半点的表示。

    这小子居然也没有表露出什么不满,哪怕是被扔到了将作监这样的清水衙门,去管理匽厕这样的事情,居然也干得兢兢业业,不论是他弄出来的那种干净而又整洁的瓷质的冲水马桶,还是他改造了宫禁之中的那些厕所。

    高滔滔想了想之后,朝着王洋招了招手示意他进前。

    王洋,这元祐水泥的坚固程度,哀家还有诸位臣工都看在了眼中,此物之坚,的确是有些出乎哀家的预料之外

    于国于民,皆有大利,之前,你所进献上来的元祐印刷术,哀家也略知一二,深知此术若是全盘推广开来,天下读书人,皆能受宜

    你且说说,想要什么样的赏赐?高滔滔当着满朝的文武百官问出了这样的话人,瞬间,数十道目光都落在了王洋的身上,妒忌的目光不多,但也有羡慕,又或者是欣赏。

    也少不了像朱光庭之流与那赵挺之关系较为亲密的那几位旧党重臣们,对于王洋则充满了一种愤恨与不甘。

    王洋看着那目光落在了自己身上的高滔滔,心情却很不美丽,心说你这老太婆能不能更给力一点,你想赏赐什么你就赏赐呗。好歹让本才子也在这朝堂之上很装逼的推辞退让一番。

    然后再勉强的接受,这才是良才忠臣受到封赏的套路是吧?可你这种很直白的问我想要什么赏赐,要高了,不被满朝文武集体鄙视才怪,可要低了,特么的我自己闹心。

    看到王洋一脸懵逼的看着太皇太后思绪万千的模样,苏东坡亦忍不住险些笑出声来,虽然与王洋的交集不是很多,但是苏东坡却十分欣赏这位心直口快的赤诚少年。

    王巫山,娘娘问你要何赏赐呢,愣着干嘛,不会是高兴坏了吧?苏东坡就这么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声地道。

    我高兴你妹啊王洋隐蔽地翻了个白眼,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就像谈恋爱。主动的一方很容易落在下风,想要主动还不如等着对方主动。

    不要脸的王大老爷此刻觉得,自己其实就是一位比较羞涩,出比较被动的谦谦君子。

    随便要什么都可以吗?王洋决定不理会那些心思各异的大臣们,目光再一次落在了高滔滔的身上问道。

    看着王洋那副仿佛很天真很纯良的模样,高滔滔不由得咧了咧嘴,这小子该不会蹬鼻子上脸吧?

    王大人莫要胡言乱语,娘娘说赏赐于你,那是对你的恩典,你莫要太过份了徐得功直接就忍不住跳了出来,不阴不阳地说道。

    退下。高滔滔有些不悦地瞪了徐得功一眼,哪怕是自己的心腹,可是这里是哪里,这可是朝堂之上,你一位宦官,在不需要你出声的地方居然如此说话。
1...163164165166167...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