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而亲王的护卫当然也没有这个特权,至于那吴彰,此刻也换上了一身侍卫服,显得很是英姿飒爽,不过就是那鞋拔子脸看起来着实让人有些无语。
然后,一共是四名持弓的侍卫,依次对着那五张钢板进行了射击试验,最终,采用陈老铁匠三号渗碳技术的钢板,除了留下了一些小白点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变形与被击穿的情况出现。
而其他的另外几块钢板,都被射出了凹陷的痕迹。而那块采用,陈老铁匠三号渗碳技术的钢板,则被王洋定型,决定用来作为样版。
而陈老铁匠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真的能够打造出一片能够刀枪不入的宝甲。虽然他过去从来没有打造过铠甲,但是这并不妨碍让人家激动激动。
胸甲之外,还有就是利用软钢进行拉丝,多管拉丝工艺,有了王洋这位来自未来的作弊者,所以并不困难,而王洋所预想中的那种,主要防御面以大面积的钢板为主,而需要活动的地方以链甲制作。
弯钢环,同样不需要手工,还是可以用机械替代,不过,虽然都可以采用机械进行替代,但由于是第一次制作,所以还是足足的耗费了三天的功夫,这才得到了一套全身甲。
而这一套全身甲的重量,足足比大宋最重的枪手甲轻了二十斤的重量,也就是说,总重量只相当于后世的二十五到二十六公斤左右。
但是,箭矢完全无法穿透其任何一处,极大的保证了大宋的将士们的人身安全和轻便性。要知道,那西夏的瘊子甲的总重量都已经是接近三十公斤,而王洋所研制出来的这套铠甲的重量却比对方足足轻了近五公斤,折合宋斤大约相当于八斤多的重量。
相比起过去那重量达到三十五公斤的枪手甲而言,足足减轻了十公斤的重量。
第443章 王洋的行踪,孙儿倒是知晓(第二更)
第443章
那两位被少年天子委派来到王洋身边,记录王洋研发铠甲的军器监年轻官员,虽然入职不过数载,在那军器监也算是职小位卑,但好歹也算是经验丰富。
他们亦在军器监了解过很多的情况,知道打造一件类似于瘊子甲的鱼鳞甲是多么的费事。一千八百余名工匠,工作三百天,不过制作了一百五十副将军级别的精良铁甲。
而且,那样的鱼鳞铁甲的防御力,仍旧逊色于西夏的冷锻瘊子甲,可是现在,连同那些冶炼的工匠捏到一声,也不到一百号人,而正直参与到这一次的铠甲制作工作当中的,只有赵老铁匠,和其十来名徒弟。
另外还有就是吴氏工坊抽调过来帮忙的另外几位工匠,不到二十人,却只花了不到三天的时间,便制作出了这样一副防御力丝毫不逊色西夏冷锻瘊子甲,而且重量更轻,极为灵活的精良铁甲。
二十人,三天一副甲,那么一年的时间,怕是二十人就可以做出一百副这样防御力极为强悍又十分轻便的新式铠甲。
这带来的震动,让他们心中可谓是波澜起伏,不过,这些消息,目前他们都只能记录在他们的小本本里边,毕竟此事,陛下交待过他们,认真的看,认真的学,再说了,想要表功,也轮不到他们二人。
不过,相比起这里的兴奋与热闹,朝堂之中,却又是另外一副场景。一位马姓御史,正在那里摆出了一副大义凛然,为国为民的架势,正在那里唾沫星子横飞的叽叽歪歪不已。
站在两侧的那些大臣们,大多数都是一副带着几分兴灾乐祸的意思,相互挤眉弄眼,而朱光庭则含笑抚着长须,而苏东坡却皱起了眉头,但是他还真不清楚王洋的行踪,自然也不好替这位自己所欣赏的小辈开口说话。
身为将作监的右校署令,更担负着整改整条御街的重担。可是他却居然连续十余日都没有出现在御街的工地上,亦没有出现在将作监的右校署衙门之中。
微臣多方打听,方知道他居然每天都离开京城不知所踪,直致深夜方还。身为朝庭命臣,不尽忠职守,更将娘娘您吩咐下来的重大工作弃之于不顾,十数日不闻不问,这样的渎职行为,简直就是骇人听闻
故此,臣请娘娘重重惩治,以儆效尤!说到最后几句之时,这位马御史脖子一梗一副很英武伟烈的架势。
而竹帘之后的高滔滔亦被此人给说得心生不悦,甚至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对王洋太过纵容了,居然十余日都不去衙门,又不去御街的工地,由着那位年过花甲,垂垂老矣即将致仕的涂山去做那样辛苦的事情。
而另外一头御案后边的少年天子赵煦则黑着脸,不过,还好常年的锻炼,总算是让他能够不再去过去一般,动不动就像被烫了屁股的猫一般跳起来愤怒。
重要的是,他从收到的汇报里边,已然得知到了王洋他们那边的研发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所以,他决定等一等,看一看情况再说。
沉吟良久之后,高滔滔终于开口了。陈卿家,你乃是将作监的主官,小王卿家的事情,想必你应该最有发言权才是
听到了那位御史弹劾王洋,内心就已经开始揣揣不安的陈安道现在听到太皇太后点到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内心真个犹如吡了狗似的。
我特么哪知道那个惹祸精为神马这么多天都不露面,不过现在既然被点到了名,他也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回禀娘娘,臣一直都在忙碌公务,王校署令虽然年轻,但是其人一向勇于任事,若是这些日子真如马御史所言,臣以为,也应当是事出有因。
听到了陈安道之言,高滔滔自然明白这位一向沉默寡言的陈大匠应该也是不清楚王洋的行踪,心里边越发地不满起来。
既然如此,那你速速派人去寻小王卿家入宫谨见,哀家要亲自问一问那小子,这些天既不在衙门公干,又不在御街工地之上监督,他到底都干嘛去了
听到了皇祖母那饱含着蕴怒之意的声音,赵煦知道自己要再不开口,说不定又会生起什么大误会,于是清了清嗓子大声地答道。皇祖母,王洋的行踪嘛,孙儿倒是知道
所有人都齐刷刷的把目光落在了少年天子的身上。而那位马御史更是满脸讶然。
马御史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卧槽!陛下你是啥意思?马某人在这里弹劾王洋,费了那么多口水,说得那样的慷慨激昂,声情并茂,就差泪声俱下了。
好不容易把太皇太后的怒火给挑起来,结果这个时候,你才施施然的冒出这么一句话,你让我怎么办?还能不能好好做君臣了?
要知道,自己绝对不是原户部赵郎中,现如今的将作监左校署令是朋友才会这么做,而是出于道义,出于为了大宋的江山社稷着想
官家你知道?高滔滔不禁有些错愕地问道。
是的,是孙儿授意,希望王巫山能够再为我大宋添一奇功,为我大宋百万将士助力。赵煦目光扫过了那帮子目瞪口呆的大臣们,一种智商上的优越感由然而生。
官家你的意思是小王卿家此刻莫非又在发明什么新奇的东西吗?高滔滔的嘴角不禁一抽,顿时开始联想到了那效率惊人,让天下读书人们都弹冠相庆的元祐印刷术。
以及那令整个大宋汴梁的百万百姓乃至文武百官都耳目一新的,坚固到令大宋军方的将领们既绝望又欣喜若狂的那元祐水泥。
那小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这次又想要搞什么鬼名堂?
不错,孙儿委以王巫山一个重任,希望他能够发明出一种比西夏瘊子甲更加轻便,防御力更加强大的大宋制式铠甲。赵煦目光再一次扫过了殿中的文武百官,一脸豪迈地答道。
大殿之内,瞬间一片死寂,良久,工部的宁尚书呵呵一笑,这才缓步而出。陛下,您能够有此心,实乃我大宋百万将士之福也,然我大宋能工巧匠数以百万计,立国朝至今已有百年。
这百余年来,无数的能工巧匠呕心泣血,希望能够让我大宋的英勇将士们能够披坚持锐,然而,却一直难有进展。
他王巫山才华横溢,老臣自愧不如,其人每每总有令人惊奇的思路,亦是令人佩服,然老臣以为,他能够研发出那元祐印刷术与元祐水泥,皆是得天之祐,偶有所得
第444章 总之一句话,陛下你还太年轻了(第一更)
第444章
宁尚书侃侃而言,总之意思就是,王洋这个人才华很牛逼,大家都知道,但是那元祐印刷术和那元祐水泥,皆不过是凑巧为之。
真要论起来,这些东西,他想必都是借鉴了前人的经验。而大宋的精良铠甲,这里边可是涉及到了太多太多的工艺。
他宁某人好歹也曾经担任过军器监卿数载,很清楚,一副铠甲,从选矿,到冶炼,到锻造,回火退火,乃致编织成甲,不知道需要多少道工艺。
他王某人再牛逼,又不是神仙,怎么可能连锻造也懂,要知道,军器监内的那些能够成为能工巧匠的人,都至少要有二十到三十年的经验。
而大宋的军器监内,能工巧匠就算是没有百万之数,几十万怎么也有,他们都在竭尽全力的想办法锻造出更好的铠甲,历时百年之久,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无数次的研发工作,却都没有太大的办法。
最终,只能够在铠甲的甲片上想办法,若想要更加的坚固,那就加挂甲片,故此,大宋的步人甲的铠甲重量已经达到了七十余斤(因为宋斤与现代的市斤克数不同,以后一律按朝现代的斤数的重量计数)。
总之一句话,陛下你还太年轻了,不知道铠甲的制作工艺有多繁琐,而那位王巫山那位年轻而又无畏的年轻官员,不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的干他的本职工作,却去浮想连篇的瞎胡闹,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宁尚书这么一说,很快,那些与宁尚书交好的旧党重臣大员们也纷纷跳出来刷存在感,话语里边,明里暗里的讽刺着王洋那货还真把自己当回事,总想要解决百余年来都没有人解决得了的难题。
而你这位少年天子果然太年轻了,老被人忽悠,看看,你就知道多听听我们这些老沉持重的大臣们,好好的继续在这大殿之上当好你的吉祥物。看着咱们跟太皇太后怎么为大宋王朝呕心泣血就好。
至于你,继续萌萌哒的在那里坐着就行,而王洋那小子也太大言不惭了,这很不好,年轻人,有进取心,很朝气蓬勃是好滴,但是不能总瞎胡闹,却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扔在一边不闻不问。
如果大宋王朝的年轻官员们都跟王洋似的,那朝庭还怎么治理天下?
赵煦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站出来为王洋代言,唔站出来为王巫山说话,非但没有让这些家伙消停,反倒一二个的在那里叽叽歪歪,末了居然还说到了自己的头上,认为自己这位大宋天子和兢兢业业呕心泣血为大宋献计献策,建功立业的王洋做错了。
你们,你们简直欺人太甚!赵煦的脸色由红到黑,又由黑到青,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案几之上,然后并指如剑,直指着那些唾沫星子横飞,都摆出一副我教训你是为了你好的模样的朝庭重臣们厉声喝道。
你们口口声声为我大宋的江山社稷,可是在朕的眼里,你们每日除了在这朝堂之上,争取夺利,相互攻讦之外,可有干过几件实事的?
此言一出,满朝大臣皆尽哗然,包括好多之前一直没有开口的大臣们也不乐意了,重要的是,这位少年天子这嘴炮开的太大,直接把全朝文武都给轰了进去。
纷纷开始带着怨念的自辩起来,整个朝堂瞬间又变成了菜市场,直到高滔滔出言喝止,这才控制住了那几乎要失控的局面。
高滔滔揉着脑门,现在她真的感觉自己的脑仁很疼,这特么的叫什么事?不过话说回来,天子对于王洋的信任,也实在是太那什么了,仿佛王巫山那小子做什么都是对的,肯定是好的。
身为天子,帝王心术有木有,恩威并施有木有?好吧看样子,这些年来,一直在朝堂之上当吉祥物,已经让赵煦的心理已然出现了偏差。
不过,现如今最要紧的,是自己要站在一个公允的立场之上,把这件事情给摆平。诸位卿家于国有功,这一点,哀家是知道的而陛下亦是为了我大宋着想,方有此举,哀家亦深感欣慰。
赵煦还真没有想到,皇祖母难得的没有站在那些攻讦自己的旧党大臣那一边,而是站在一个比较公允的角度上来说话,心中不禁一热,眼睛都隐隐的发涩。
内心真的很委屈,但是,自己好歹也是大宋天子,是个纯爷们,一定不能受点委屈就泪流满脸,那也太丢脸了。
小王卿家的本事,哀家也是知晓的,其人才华横溢,而且有着不少的奇思妙想,总能够出人意表的干出些事情来,既然是陛下委以其这样的重任,那么,要不这样吧,陛下你诏小王卿家入宫觐见,哀家也很是好奇,他莫非又真的弄出了什么令人惊喜的成绩不成。
太皇太后这么一说,所有人都不好再开口了,倒是尚书左丞梁焘呵呵一笑发了话。只希望那位小王大人莫要让娘娘失望才是,不过,依老夫之见,那位多才多艺的小王大人若是真的能够为我大宋的百万将士披坚持锐立下功勋的话,这倒真是一件喜事。
这位乃是旧党的骨干中坚,目前位居于尚书左丞,但是为人一向算是较为公允的,所以他说这话,倒也没有让赵煦觉得有多不悦。
很快,宫中天使小马公公马尚很苦逼在两名禁军骑兵的护送之下,三人一起快步出了宫城之后,翻身跃上已然备好的马匹,朝着城外狂奔而去。
而那边,王洋他们正准备把另外一套已经接近完工的铁甲正在进行着最后的装配工作,而不远处的冶炼炉那边,当那些老工匠们看到从钳锅里边倾倒出来的钢水又浇铸进了那些横具中之后,脸上的笑容,在太阳的光辉底下,犹如一朵朵金灿灿的菊花般耀眼。
咦,那不是宫里的公公吗?还有禁军,怎么冲着咱们这边来了?此刻,无所事事,正在东张西望的吴七郎第一个发现了工坊大门口出现的那三个人影。
看样子,咱们的陛下怕是有些等不及了吧。王洋的视线总算是从那几位正在将链甲扣在甲片上的工匠们的身上移开,看到了步履匆匆的马尚,不禁笑道。
小马公公,什么风把你给吹过来了王洋迎上前去招呼道。
见过王大人,咱家是奉了陛下的口喻,前来请大人入宫觐见,今天宫里边因为王大人您一直没有出现在衙门和工地上的事情,可是吵作一团了。马尚看到了王洋之后,松了口气,然后飞快地把朝堂之上所发生的事草草说了一遍。
第445章 大宋元祐年号快让你玩坏了好伐?(第二更)
第445章
马御史?那家伙怎么想着找我的茬,我好像没得罪过御史吧?王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一脸莫明其妙地道。
王大人,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现在太皇太后和陛下需要您亲自过去说明一二。看到王洋一副都没回过神来的模样,马尚一脸无奈地道。
也好,原本我还想着明天去一鸣惊人来着,现在看来,择日不如撞日,吴老板,劳烦你派人给我装上十斤高碳钢,十斤软钢,还有十块已经锻造好的甲片以及十块还未锻造的甲片,陈老大,劳烦你拿两份块甲片去水力锻压机那里
只锻造一半?状元公你确定?陈铁匠没有想到王洋会这么叮嘱自己,不过看到王洋确定之后,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决定去照王洋的吩咐去办。
另外,又准备了两柄用高碳钢打造出来的武器,以及之前用来试验的那副铁甲以及现在刚刚组装好的铁甲。
这才施施然地与赵佶还有那两名军器监的官员一同离开了吴氏工坊,朝着开封城的方向而去。
马尚先匆匆地快步进入了大殿之内。启奏陛下,王大人与端王殿下还有两名军器监的大人已经等候在大殿之外。
已经来了?宣他们入殿。赵煦双眉一扬,深吸了一口气道。
很快,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大殿门口处,而身着绿色官袍的王洋与赵佶并肩而入,身后边还有两位军器监的官员也一同入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