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他王巫山这么做,岂不是把我高家架在火上烤吗?
听到了这话,天子赵煦赶紧拜下。皇祖母,王巫山绝无此意,他所看中的,乃是高世则之才华学识,还有他为官治政的本事。
而今,朝中诸臣,对于陕西北路可谓是虎视眈眈,他们的想法,可并不是为了能够让我大宋的陕西北路能够继续繁荣昌盛
天子赵煦倒也不敢隐瞒,把王洋的那些理由,平铺直述地尽数告诉了跟前这位脸色微沉的皇祖母。
不过有一点,那就是还得借着高世则乃是皇祖母侄孙的身份,让那些朝臣们闭嘴。也相当于是借着皇祖母的威望,来压制那些家伙。
听罢了天子的解释,高滔滔沉吟良久,忍不住长叹了一声,哪怕是天子赵煦没有把更深层的意思说出来。
以她的老谋深算,又焉能猜测不到?说来说去,最大的考量,还是在于他高世则的身份,乃是自己的侄孙。
只要自己活着,天下就没有人敢动高家一根毫毛,哪怕是日后,自己过世了,只要天子恩宠不绝,那么高家就可以继续屹立不倒。
只是,这样的做法,若是在过去,高滔滔是百分之两百的不乐意也不愿意。可是现如今呢?
自己与孙儿之间的关系,已经完全的趋于缓和,而高家的未来至少也不会难过。
天子赵煦安静而又带着一脸的期盼,看着跟前的皇祖母,生怕她开口拒绝,若是那样的话,那他可就真要头疼了。
良久之后,高滔滔这才苦笑着摇了摇头。罢了,既然陛下觉得可行,那么,便让我那侄孙,且试上一试,哀家这个老婆子,虽然不理事了,可终究还活着
孙儿惶恐,还请皇祖母看到高滔滔如此为难,天子赵煦也不由得心中有些难过,赶紧拜下。
起来吧,他王巫山如此说,虽说是把高氏一门架在了火上烤,可是,又何尝不是高氏一门的机会?高滔滔抬手将那天子赵煦搀扶了起来,脸色渐渐地平静了下来。
或者说,太皇太后高滔滔一向果敢,一旦决定的事情,就不会再去犹豫。
哀家过去,一直都小心谨慎,兢兢业业,生怕高氏一门因恩荣而跋扈,而今,哀家老了,也帮不上高氏什么忙,既然他王巫山有此想法,而陛下你也觉得可行,那便如此吧。
皇祖母还请宽心,王巫山,绝非信口开河之人,他所举荐的才俊,彼彼皆是,不论是昔日之高俅,之后的宗泽,还有那位现如今入职国子监的沈括等,无不是少有的能臣干吏,皆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以,孙儿着实没理由反对王巫山的举荐,重要的是,如今王巫山在陕西北路的诸多举措,与朝中诸卿的治政理念不甚相同。
若是以其他朝臣以治陕西北路,怕是很容易,让这刚刚兴盛繁荣起来的陕西北路出了差池。而高世则一直久随于王巫山身畔,对于陕西北路政务必然娴熟
高滔滔笑眯眯地听着天子赵煦又叨叨了一遍,这才无奈地笑道。你说的这些道理,哀家何尝不知,若不是如此,哀家会答应得这么痛快吗?
哀家也知道,他王巫山为了那陕西北路能够尽快兴盛,可是采取了不少的非常规手段。惹得不少的朝臣攻讦不停。甚至于还有不少的大臣,还说动一些致仕的老臣,把话都递到了哀家这里来。
但哀家知道,他王巫山的所作所为,皆是出于公心,而且,陕西北路的兴旺,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便是哀家也没想到,这小子年纪轻轻,可是却手段远远比昔日
说到了这,高滔滔扫了一眼身边的天子赵煦,这又才继续道。哀家倒觉得,他的办法,更加的适合陕西北路。
第1116章 王经略因头疾请辞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第一更)
第1116章
我说王大人,您的理由能不能靠谱一点?高世则满脸呲了狗的表情看着跟前的王洋一字一句地道。
我这理由难道还不够充份吗?头疾,本官因为长期在边塞之地,身染沉疴,时时头疼,发作之时,头疼欲裂,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王洋一本正经地将那份昨天夜里刚刚起草好的请辞奏折递到了那高世则的手中。
问题是。高世则张了张嘴,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过还没等他说,王洋这位老司机又继续开始。
而且,你们都可以替我做证,本官时常在你们面前强忍病痛工作,你们都看在眼里,那就可以证明,这件事情是真的,对吧。
听着这位老司机一本正经的胡吹鬼扯,旁边的折可适想笑又笑不出来。笑自然是笑王洋这货胡来,笑不出来自然是因为王洋这货怕是真的要离开陕西北路了。
怎么样?我这个理由其实也很充份吧。王洋看到高世则这位实诚人脸色难看的不愿意吱声,就把目光落在了另外几位官员的身上。
折可适白眼猛翻,种师道则是一脸无语,宗泽这位实在人也一副似乎不认识王洋这位上官的模样抬脑袋看天花板。
唯有那高俅一脸深以为然地表情点了点头。依下官之见,这个主意虽然有些嗯,但是它终究是一个适合的理由。
如此一来,就是要让天下知晓,王经略,并非是朝庭迫于压力,而被迫离开了陕西北路。而只是因为他自身的身体原因,才不得不卸任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
高俅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一干官员都不得不颔首承认,虽然理由看似有些不太靠谱,但是,至少给朝庭保留了颜面。
他王洋乃是因为个人的身体原因,而不得不辞去了陕西北经略安抚使之职。并非是因为受到了你们北辽的要挟,使得大宋做出了这样的妥协。
那就这样了,吴七郎拿去吧,让他们立刻发往汴梁。王洋没有再拖沓,直接交给了身后边的吴七郎道。
看着吴七郎大步而去,一干臣工,皆尽有些黯然。王洋自然也能够感觉得到这里的气氛有些不太对劲。
诸位何须如此,王某虽然离开了陕西北路,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却也让朝庭与北辽之间结束敌对状态,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再说了,如今西夏萎靡不振,再难东顾,而北辽连番在陕西北路受挫,他们怕也没有那个胆量再来骚扰。
之后,陕西北路,将会获得一个较为平和与安宁的环境,可以大力的发展这里的工商业与农业。
不过,诸位将军,经济要发展,可是军事力量,却也不能懈怠啊。王洋的目光扫过了这些陕西北路的将军们。
而今,我陕西北路的边军战力,在大宋,可是首屈一指的。尔等一定要保持士气和斗志,保证将士们的战斗力。为日后大宋新一轮的开疆拓土而做好万全的准备。
大人放心,我等一定会狠狠的操练那些丘八,定然不会教您失望。种师道站起了身来,朝着王洋深深地一礼道。
日若,大宋若是有用得着我西军之时,且看我西军纵横天下,开疆拓土。
一干将军们纷纷朝着王洋行礼致意道。要知道,这里的十余名将军们,当年最牛逼的,也就只是种师道与折可适这二位,其时,二人之中,折可适也才不过是从五品。
如今,职务最高的折可适已然成为了殿前副都指挥使,盐宥洪三州防御使,绝对算得上是大宋有数的名将。
而种师道也与其同样为殿前副都指挥使,另外三州的防御使,而且两人还有另外几位将军,都已然成为了大宋赫赫有名的将军。
而今,正是他们构成了大宋西军的骨干,这些人的骁勇善战,以及麾下的十万精锐,可以说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也丝毫不为过。
而他们,亦是日后大宋想要东征西讨,开疆拓土的本钱所在。这也是天子赵煦与王洋书信往来多次之后,决定将他们继续留在西军的原因。
朕昨夜,收到了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王巫山的奏折,思虑了整整一夜,着实难以决断,今日,特地诏诸位卿家前来议一议此事
天子在御书房中,跟前站着十数名重臣,今日因为是休沐之日,所以,只是召集了这些重臣前来商议事情。
所有人都在听到了这话之后,顿时精神一振,全都把目光落到了天子的身上。心中亦满是疑惑,王巫山那货又想要干嘛?
王卿因头疾,向朕请辞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一职天子清了清嗓子,慢条斯理地说道。
此言一出,在场的一干文武重臣皆不由得两眼一亮。
王卿至去到了塞北苦寒之地后,使患上了严重的头痛之疾,此事,苏卿家也应该是知晓的天子赵煦的目光落在了苏东坡的身上。
这位老司机心领神会地清了清嗓子,表情显得有些凝重地长叹了一口气道。正是,臣的确知晓,只是,王巫山为了我大宋能够稳定陕西北路六州之地,一直隐瞒病情,兢兢业业,呕心泣血的经营着那六州之地。
而今,居然因此而向陛下您上了请辞奏折,想必是唉苏东坡一脸的沉痛与悲伤,甚至老眼微微泛红,看得一干不明真相的观众全都立起了眼角,面泛难以掩饰的喜出望外之色。
想不到,咳咳,臣实在是想不到,王经略年纪轻轻,居然,居然身染重疾一位大臣站了出来,只是,表情想要悲伤,偏偏悲伤不起来,又还得想要千方百计的掩饰自己的快乐,导致他的面部肌肉显得份外的狰狞抽搐。
刘卿你到底想要说什么?天子赵煦打量着这货扭曲狰狞的嘴脸,不禁面色一沉,语气也显得不客气起来。
倒把那货给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吭哧了一句。臣实在是觉得有些难过我大宋的栋梁居然病得如此厉害,臣着实有些难过。
为何朕却觉得你似乎是在笑呢?天子赵煦干巴巴地说道,一双刀子一般的目光,死死地盯着他的那张菊花老脸。
看得这货汗如雨下,半天作声不得。这个时候,其同僚赶紧站了出来岔开了话题。
第1117章 卧槽,王洋你丫的王八蛋!(第二更)
第1117章
陛下,那王巫山乃是我大宋栋梁,为我大宋的边镇之地的宁靖,可是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既然重病,的确应该着其回京好好疗养才是。
重臣们纷纷地表达了他们对于王洋身染沉疴的关心,一致认为王洋决定辞去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一职的决定是英明的。
看来,诸位卿家,都认可了王巫山对于陕西北路的功劳,唔王卿请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陕西北路在他之后,该如何行止
天子赵煦话还没说完,那边就有人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陛下,臣以为,陕西北路乃是我大宋新拓疆域,新的经略安抚人选需要慎重行事,我吏部
天子赵煦朝着冒头的吏部尚书摆了摆手,堵住了这货的嘴,继续言道。王卿已经向朕举荐了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人选,通奉大夫银州知州高世则高卿家
高世则这三个字一冒出来,之前还跃跃欲试,准备磨刀霍霍的一干重臣全都面面相窥,目瞪口呆。
卧槽!王洋你丫的王八蛋!所有人此刻内心都发出了这样一声呐喊。
高世则其中有几位重臣,咬牙切齿,生生从牙缝缝挤出了这个名字来。
天子抛出了这么一枚大炸弹之后,很是念头通达地打量着这些表情瞬间变得十分僵硬的朝庭重臣们。
看着那一张张扭曲狰狞的嘴脸,一个二个面面相窥,却没有哪个有胆子敢在这个时候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这让天子赵煦也不得不暗暗敬佩,自己的皇祖母果然余威犹在。明明这帮子家伙对于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的位置十分的眼红,可是现如今,一听到了王洋这货把职务举荐给了高世则这位皇祖母的侄孙后,居然连个屁都不放一个。
若是举荐了旁人,呵呵,天子赵煦用脚趾头都能够想得到,这票现如今表情僵硬,呆若木鸡的老司机们铁定要上窜下跳,捶胸顿足的表示强烈反对。
离开了御书房,一干重臣大佬,迎着那烈烈的炽阳,此刻内心却也是一片阴寒,还有一种忿愤,流淌于心。
怎么可能这样?娘娘,娘娘她怎么可能任由王洋此獠如此肆意妄为。刘安世吐了一口浊气,可是满心的郁闷怎么也吐之不尽。
贾易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刘大人言之有理,那王洋是什么人,哼,诸位可都别忘记了,此人厚颜无耻,欺下媚上。为了自己的前程,真可谓是千方百计,无所不极其。想想咱们大宋这几年来,多了多少名为元祐的新物件?
那厮的确厚颜无耻到了极点。听到了贾易之言。缓步离去的诸人也皆不由得认同地点了点头。
但凡是王洋那厮鼓捣出来的新东西,无物不挂上元祐二字。元祐是啥?大宋少年天子的年号,这样的马屁,实在是厚颜无耻到了极点。
可偏偏,大家愤恨之余,又不免心生妒忌,自己为啥就没有王洋这样的才华与学识呢?别的不说,单单那元祐印刷术,现如今已然在整个大宋的读书人圈子里边引起了越来越大的轰动与影响。
甚至还让王洋在许多贫寒的读书人心目中,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与威望。还有各种各样的元祐之物,一旦细数起来,绝对可以让在场的诸人都头皮发麻,不论是士农工商,甚至大宋的军事力量,皆受到了王洋所研发出来的元祐之物的恩惠。
哪怕是像他们这些与王洋王巫山势不两立的新旧两党的大佬们,家里边的厕所,早已经不是过去的那种老旧厕所,而采用的都是瓷砖与状元桶,唔也就是抽水马桶构建而成的崭新而又干净,又没有熏天臭味的新式卫生间。
一提及那状元桶,一干官员的心情就如同吡了狗,特别是曾经大宋王朝科举制的最优秀者,曾经的状元们,一听到状元桶三个字,整个人都不好了,实在是太特么的有辱斯文。
可又毫无办法,特别是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甚至还有一种兴灾乐祸之感。反正自己有生之年,也考不上状元,坐坐状元桶,好歹也沾沾喜庆嘛是吧?
毕竟,状元几年才出一位,大宋立国至今,算得上是状元的怕也就不足五十之数,绝大多数的读书人,能够通过科举,就已经算是祖宗保佑了,所以,状元之名,显得太过高大上。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状元人人羡慕,羡慕之余必然妒忌,于是乎,状元桶之名,除了还活着的状元之外,几乎天下人都很喜欢这个吉祥而又喜庆的名字。
唔跑题了吗?
一干站在太阳底下思绪万千的大佬们似乎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思维发散有些过了,赶紧回魂。
那此事,难道就这么算了?我等皆是朝中重臣,当为国分忧,秉直而言,方不负民之众望。
话虽如此,谁能去言?其中一人冒出了这么一句,结果就是所有人都默契地闭上了嘴巴子,但是脸色都有些发黑。
那可是太皇太后高滔滔最疼爱的侄孙,惹恼天子,他们还能够博得铮铮铁骨的美名,但是,惹恼了太皇太后高滔滔,呵呵
到了那个时候,天子收拾他们,那叫替皇祖母出气,那叫孝顺,符合大宋仁孝治国的理念。
他们这些老司机不愿意冒头,去触怒天子与太皇太后,可是,并不代表他们会就此罢休,等到他们离开了皇宫之后,王洋举荐那高世则为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之事便传扬了开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