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而今,北辽的情况是越来越显恶劣,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王尚书的心态自然也发生了转变,今日都有闲情雅趣开始调戏起了北辽的萧炎。

    既然萧大使都说到了这份上,本官也没必要跟你绕弯子了,这第一条嘛,唔还请萧大使稍待,来人呀,给本官找那萧大使交来的和谈条程。

    王尚书很是大气地吩咐了一声之后,便将那名属官给赶了出去,然后就跟萧炎蹲在一块喝茶闲扯蛋,足足过去了小半个时辰,已经把萧炎等得火急火撩了,那货居然还没回来。

    王尚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岂有此理,没想到我大宋的礼部,居然有这等怠慢公务之人,萧大人还请在此稍待,本官亲自去寻。

    萧炎也已经有些窝火了,看到王尚书如此上火,这才平静下来,结果特么的又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萧炎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要爆炸了的时候,王尚书这才悠然地拿着一个匣子走了进来。

    王尚书,你可着实让本使久等了。莫非这和谈条程不在你们大宋的礼部,而在别处,不过,居然花了这么久的功夫。搞得本使都还以为王尚书你是有意慢待于本使。萧炎铁青着脸,冷冷地道。

    萧大使哪里话,本官再怎么的,又怎么可能慢待兄弟之邦的使节,只是您还真是猜对了,这条程真不在礼部,而是在那陛下的御书房,本官可是费了不少的力气,亲自跑到了宫中取来的。

    王尚书很是一本正经地说道,当然不可能告诉萧炎这玩意其实就是摆放在不远处的库房。

    而刚刚那位属官,可是得到过吩咐的,看到了自己的眼神之后,领命出去,就该干嘛继续干嘛,而他王某人出去溜跶了一圈,活动了下发酸的身子骨,又到左侍郎那里去蹭了杯茶喝,这才施施然的拿着这玩意过来。

    双方就这和约开始逐条逐条的进行着商议和争论,萧炎的肺都快被王尚书那慢条斯理,每提及一条,都要先慢吞吞的叽叽歪歪半天的理由,最后就是一个字,不行,不可能,实在抱歉,我大宋穷,要么就是,这些装备我大宋自己都还没有装备。

    不少的东西,乃是陕西北路的王经略的发明,他不点头,就算是天子也没办法,何况那些东西现如今只在陕西一带使用,所以这些根本拿不到云云。

    总之一句话,除了同意释放夏州的战俘,并且撤离辽国河东道之外,大宋是不可能再作出任何的退让。

    另外,大宋出兵夏州,起因是辽国造成的,所以,还需要辽国对于大宋进行赔偿。

    对于这样的谈判,真可是直接把萧炎给气炸了,狠狠地一巴掌拍在了案几之上后,便拂袖而去

    看着那萧炎怒火冲天,拂袖而去的背影,王尚书也不禁拭了拭额角的冷汗,自己堂堂大宋礼部尚书,终究是一位斯文人,而那萧炎乃是辽人。

    高大魁梧,一看就是常年练习武技的蛮夫,他方才还真有些担心这货勃然大怒之下伸手过来暴揍自己一顿。

    唔看样子,下次跟这些家伙谈判的时候,哪怕是要拖延时间,好歹也得小心一点,或许应该叫几名禁军到谈判现场坐镇,自己说起话来也能够多有些底气才是。

    等他离开了大宋的礼部,前往驿馆的途中,原本的涛天怒火渐渐平息之时,亦不禁开始后悔起来。

    特别是当看到了满心期待的陈琳和萧兀纳之后,这货越发地觉得羞愧。

    怎么,今日的谈判不顺利?陈琳赶紧起身相迎后便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宋国的那礼部王尚书,实在是太过卑鄙。提出了无礼的条件,本官更是被他三番五次的戏弄,实在是萧炎一脸惭色地朝着陈琳一礼解释道。

    这样啊听到了萧炎之言,陈琳不禁一脸的失望。所以萧大人你就直接打道回府了是吧

    听着陈琳那不悦的语气,萧炎不由得心中微寒,略一犹豫之后,硬着头皮道。陈大人放心,待明日,下官再继续去寻那王尚书继续商谈。

    萧兀纳看着萧炎那羞愤又尴尬的模样,心中微叹,站起了身来抚须言道。还是老夫同你一起去吧。那位宋庭的王尚书此人老奸巨滑,若是平时,那倒也罢了,慢慢跟他打擂台就是了,可是今时不同往日。




第1121章 万人空巷的相送别离……(第二更)
    第1121章

    老司机出马,一个顶俩,萧兀纳出马,绝对可以顶得上两个萧炎,相比起年轻气盛的萧炎而言。

    多次代表辽国出使诸国,又有着与宋庭交战经验的萧兀纳更加的老油条也更加的能言善辩。

    但即便如此,与宋庭的谈判,仍旧足足持续了五日之久,这才完全地敲定两国和约。

    所能够确定的就是,宋辽两国都认定,此番宋辽两国的冲突,缘于野钵胜这位北辽安定堡守将见利忘义,伪装成为马贼,擅入宋境掳掠民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故此,当诛之,而那辽国河东道总管耶律达顿不顾两国兄弟之邦的情谊,悍然出兵伐宋,如今,已然被捉拿入狱,等待惩处。

    宋国同意撤出河东道治所夏州,归还所占之辽境,以及辽国战俘。两国再一次确定,不得相伐。

    当然,大宋向朝野,宣布这是大宋的又一次外交胜利。

    而辽国那边,则同样是向北辽全境之内宣告,由于宋人惧怕大辽的报复,撤换了陕西北路河东道的主官,那位凶名极盛的王洋王巫山,并且让出了所有侵占的辽国疆域,并且还作出了赔礼道歉。

    说法虽然不同,都向自己的官员百姓们宣布了自己的外交胜利,这倒是十分的正常。

    而就是与大宋签约了和约之后,陈琳便快马加鞭地朝着上京直奔而去。只过去了五天的功夫。

    正在大宋接壤诸边镇处驻扎的辽国诸军纷纷撤回驻地,原隶属于东京道的兵马则在第一时间向北匆匆开进。

    但是,女直人,却已经赢得了时间,还赢得了地盘,在退回了定边州之后,越来越多的部落,都纷纷向那位女直盟长长阿疏表达了他们的效忠之意。

    足足有超过三万的女直精锐,聚集到了定边州一带。乘着辽军退守待援之机,又四处出兵,夺取了达鲁古城一带的城池,然后渡过混同江,夜袭宾州得手。然后,派出了一只大军,沿混同江向北,连破越里吉,盆奴里,越里笃等城池。将当地的辽军或杀或俘,又招揽大批在辽军之中的女直人与其他非契丹部族。

    而所缴获的那些兵器甲仗又武装出了更多的女直士卒,声势是越来越大。蒲卢毛朵部与长白山部则遵从了长阿疏的盟令,先是夺取了几乎是空无一人的忽汗城,之后,又围困住了地处于女直诸部之间的辽国要塞率宾府。

    至此,东京道的东北部地区,几乎尽落于女直人之手,而辽国对于东京道地区的控制,只剩下了背靠中京道与上京道的中南部地区。

    随着东京道的频频告急,已然意识到了辽国的衰败和虚弱的韦室人也开始蠢蠢欲动,在接到了辽国使节要求他们从北方向东南方向征讨女直人的圣旨。

    并且赐给他们大批的甲具与武器之后,早就已经磨刀霍霍的韦室人所干的第一件事并不是阳奉阴违,而是直接宰掉了那名辽使。

    随后又派人与女直诸部约定相攻北辽的盟约之后,悍然从北方出兵,直接夺取了辽国上京道北部重镇兴国城与金山城。

    整个北辽的东北部地区,业已经陷入到了一片战乱之中,辽皇耶律洪基更是被气得连游猎的心情都没有了,连连从各地调兵遣将,前往辽北的上京道东北部与东京道处平定叛乱。

    天色尚早,王洋当初来到陕西时,不过只是一人一骑,还有几名护卫,而今,要回转东京汴梁,却已经是一大家子人。

    而身边的护卫,王洋留下了一批,让他们在此看守产业,饶是如此,仍旧有七八辆大车,而身边的护卫,也还留下了二十余名。

    府门外,折可适亲自率领来的两百精锐元祐甲骑已然整装待发,拱卫着王巫一家老小,只是,这才刚刚离开了府门没有多远,速度就慢了下来,甚至是越来越慢。

    因为,越来越多的洪州百姓们听闻了王洋这位陕西北路经略安抚使要离开陕西北路,纷纷主动地要过来送别。

    结果导致了清晨时分的洪州城几乎所有的街道与空地之上都挤满了百姓。面对着这样的情形,王洋自己也坐不住了,干脆不再乘坐马车,而是让折可适均给了自己一匹马,缓缓的驰马当先而行。

    无数的百姓们,纷纷主动避让,然后拜倒在路旁,看到了这一幕,一向不轻易流露真实情绪的王大官人的眼圈都隐隐发红。

    那些百姓们,怎么劝也不愿意离开,一个二个全都如此,王大老爷自然也不忍心让士卒们驱离。

    可是,下了马扶起这个,那个又拜倒在地,最终无奈之下,他连马都干脆也不骑了,就这么在吴七郎等人的簇拥之下,继续前行。

    王大人,您走了,以后这陕西北路,还能不能跟过去一样而当一名大胆的商人,在看到了王洋经过自己跟前之时,扯起了嗓子大声地道。

    王洋目光扫过了那名大胆的商人,还有周围的那些百姓商贩,工匠们,看着那一张张热切而又赤诚的脸庞,王洋想了想,又干脆再一次翻身跃上了马背,朗声言道。

    诸位父老敬请放心,王某虽然离开了陕西北路,但是,陕西北路仍旧将跟过去一般,只要大家能够奉公守法,那么,你们的好日子,自然就能长长久久

    王洋一路走,一路解释,从清晨时分,一直到了临近中午,这才堪堪离开了洪州城,扭过了头来,打量着那座巍峨的城池,已然汗浸衣襟的王洋不禁心有余悸地擦了擦满脸的汗水。

    总算是走出来了

    大人在陕西北路,如此得重望,足见大人勤政爱民,为陕西北路的百姓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实乃我辈之楷模也董群这货不无羡慕地朝着王洋一礼道。

    这话还真没说错,折可适种师道等人也都深以为然,频频颔首不已。已经累出了一身臭汗,声音都有些嘶哑的王洋却白眼频翻,虽然已经很想要钻进马车里边去趟会,可是这会子,还得跟这帮子同僚们继续打交道。

    一行人又行走了十余里,在王洋的苦劝之下,这才恋恋不舍地分别,而王洋一家,则是在折可适所率的兵马的护送之下,径直南行,一路到达了延安府之后,这才与王洋拜别。

    不过,还是留下了那两百甲骑,继续护送王洋前往东京汴梁。这并非是他的意思,而是天子亲自下旨指派的。

    就是生怕王洋这位无双国士在回东京汴梁的半道上出了什么事情,那可就真是后悔莫及。



第1122章 天子出城二十里相迎的恩荣(第一更)
    第1122章

    到达了延安府之后,好好的休息了一夜,第二天再一次启程,继续朝南而去,宽阔而又笔直的水泥直道,犹如通天坦途,哪怕是夏季这样的多雨季节,也无法拖延归家的路途。

    而每逢大雨过后,青灰色的水泥直道都会越发的显得干净整洁,往来的行人,商旅,马车牛车络绎不绝,一派热闹繁忙的景像。

    越往南,水泥直道之上的人迹就越密集,唯一庆幸地便是,一开始王洋就要求水泥直道修得足够宽阔,这才能够完全地满足需求。

    再加上中间的水泥墩子将水泥直道分隔左右,几乎不会出现拥堵的情况

    而当年王洋随大军而行,进抵到了环庆一带时,足足花了一个多月的功夫,而今,宽阔又笔直的水泥直道,不仅仅便捷通畅,更重要的是还缩短了路途。

    使得王洋一行,进入到了靠近东京汴梁的中牟时,也不过才花了十七日的光景。

    离家越近,心情越发地炽热,还好这个时候,李师师只是处于孕期中期,倒也还能够支撑得住。

    在中牟好好的休息了一个白天与一个夜晚之后,长期旅行的疲惫总算是稍稍消减,这才继续向着汴梁行进。

    只是在刚刚能够看到那巍峨的东京汴梁城的城郭之时,前方带队前行的武统制赶到了王洋的马车前。

    宫里的咦?原来是小马公公,几年不见,你倒是长个了。王洋刚探出了脑袋来,就看到了武统制身边那个骑马的小白脸宦官,不由得咧嘴一乐。

    原本一直还在这些元祐甲骑跟前拿腔捏调的马公公看到了王洋那张熟悉的脸庞,还有那一如既往的吐槽语气,原本喜相逢的心情瞬间一垮。

    王大人,您就别埋汰咱家了,那什么,还请大人随咱家过去一聚。马公公只能苦笑着跳下了马来,给王洋恭敬地一礼之后,凑上前说道。

    看到王洋投来的疑惑目光,马公公倒也不隐瞒,径直解释道。官家是轻车简从出来的,车驾就在前面不远的茶水铺那里。

    这,这也太荣幸了吧?王洋朝着开封城的方向远眺一眼,只听说天子对于有功之臣出城十里相迎的,这特么的都快有二十里了吧?

    自己在天子的心中的份量,实在是重得有些过份,王大官人的内心倒是温暖得厉害。

    跟马车里的三位贤妻知会了一声之后,王洋便策马与马公公当先而去,而元祐甲骑则继续护卫为车队缓缓向前。

    前行了里许之后,王洋便看到了位于宽阔的直道路旁的一间茶水铺旁的空地凉亭内,那里,一位一身青灰色的绸袍年轻男子,还有一位长须及腹的老者坐在一起对弈,一面浅斟慢饮。

    而在凉亭的周围,或站或坐,足足有超过百名的挎刀执弓护卫散布在周围。那些往来在此歇脚的商贩们,自然能够查觉得到二人的不同,不过,面对着那些神色不善,面目狰狞的护卫,都没有半点想要靠近去凑热闹套近乎的心思。

    就在王洋的视线落入凉亭之中时,亭中的年轻男子正显得有些焦灼的时不时的抬眼看向西方,当看到了王洋在马尚与十余名护卫的簇拥之下朝着这边赶过来时,不由得面露喜色,扔下了手中的棋子站起了身来。

    然后紧走几步,来到了凉亭边缘之后,这才勉强止住了脚步,只是看着王洋越来越近,他脸上的笑容就越发地显得灿烂。

    臣王洋参见陛下王洋策马来到了距离凉亭尚有二十余步处便翻身跳下了马背,疾步来到了阶下之后,深深地拜下。

    巫山先生切莫如此,快快请起,王洋这边膝盖刚弯,就感觉到了一双有力的大手搀扶住了自己的双臂。

    一别数载,先生容颜未改,越发的显得健硕伟岸了扶起了王洋之后,身高一米七的天子赵煦退后一步,打量着这位身高一米八五,高大英挺的王洋王大官人,着实是一点也没变化。

    陛下您也是王洋一笑,看到了天子身边的苏东坡这位老司机笑眯眯地凑到了跟前,赶紧给这位老司机一礼。

    微臣回京养病,没想到陛下您居然亲自相迎,臣着实是有些受宠若惊了都。到得凉亭内坐定,王洋抿了口茶润了润嗓子不禁有些不太好意思地道。

    王洋啊,你小子,可切莫负了陛下对你的这一片厚爱啊,这都出城二十里地了,这样的待遇,真可谓有史载以来,前所未有之恩荣。旁边的苏东坡也是不无羡慕妒忌恨地道。

    那是一定的,臣这一生,都是大宋的,定然会为陛下,为大宋呕心泣血,不敢懈怠。王洋看着这老货,脖子一抬,一副英武伟烈的架势,看得天子欣慰不已。

    天子赵煦乐呵呵地道。好了好了,先生为大宋所做的一切,我焉能不知,此番出城相迎,就是想要给先生一个惊喜,另外嘛,朕还有很多的话,想要跟先生当面好好的聊一聊,不然,怕是这段时间都没机会了。
1...445446447448449...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