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夫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上的悠悠
顾知县招呼大家散去,如此规劝道。
星辉漫天之际,顾知县已将来龙去脉搞清楚。在丁二几个后头推波助澜的,不是别个,正是宋巧。
或者说,那位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宋海棠怕源头在自家,赶忙回家探了趟,回来后与顾遥一对词,**不离十,这事,基本就差不多了。
宋家几个丫头,宋迎春最大,
第九十章 损人害己
宋二郎一听,忙道:“哎呦,这都什么时候了,婶子有主意,尽管直说。”
“你看呢,你我两家都没银子,可顾家,不缺啊。把养殖场卖与他家,到时,让你闺女媳妇帮工。顾家家大业大的,还能少了你们家分成”
菜棚子在前,宋二郎确实不担心。同家人,确切地说,是同宋婆子几个商议过后,宋二郎最终同意了何婆子的建议,以将养鸡场,以五十两高价,卖给了顾家。又找了中人,两家另立一份契约。像先前一样,去掉两家自用的鸡和蛋后,收益对半分。
宋婆子觉得顾家常住城里,基本等于不自用,比当初和何家合伙拿到的还多,老脸上笑开了铁梨花。
何婆子也是笑开了花。
菜棚子多挣钱,她略有耳闻。宋海棠说了,就算不要菜棚子收益,照样帮忙卖菜,何婆子根本不愁。
秋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段易主的小插曲,便也没多少人在意。直到九月里,秋收彻底结束,整车的玉米收进了顾家才建的马场。二百护卫守粮,顾知县带着一众衙役清点统。又不用管棚子的宋海棠,彻底清闲下来,拎着一包吃食家去了。
宋海棠的大堂哥宋江一家三口、宋婆子宋巧这对祖孙都在,见她进门,问都不问她,径自打开她带回的零嘴,坐在西间炕上挑三拣四的吃着,秋菊不过要拿一根江米条,叫宋婆子还拍了一巴掌。
宋海棠怒了,便要去收零嘴,海棠娘瞧见,忙拦下她,还道:“你妹妹惯常吃的,让让宋巧没什么。你这俩月没来家,在顾家可还好”
看着便宜娘隆起的肚子,宋海棠忍了,劝慰道:“我好着呢,娘不必担心。有个事与娘说一下,顾家收了蔬菜大棚的活儿,单雇了我来年安心种玉米。”
旁人还未反应过来,宋巧俏脸一白。
先前卖臭烘烘的鸡舍时,二叔说了,这几年收益,大头是蔬菜大棚,他们才没当回事的。结果才卖了鸡舍,大棚又没了。宋巧以己度人,迅速想到一种可能,厉声问宋海棠:“你故意的”
一听这话,宋婆子抓了一把江米条塞进嘴里后,下炕抓了笤帚就拍人,边拍边道:“赔钱的玩意,一天不揍就出幺蛾子,再整事把你卖进窑子!”
宋海棠不怕她打,倒烦她那一嘴江米渣。对方是长辈,自家不能还手,宋海棠只得飞快地躲闪着。因她只顾躲飞行物体,不大会儿便挨了几下。
秋菊瞅着空隙,溜走了。
宋巧见海棠娘托着肚子后退,眼睛一厉,全力撞了过去。事发突然海棠娘没有防备,宋迎春救不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海棠娘摔倒在地。撞完人还不够,宋巧又拿脚去踹,宋迎春连忙扑上,将海棠娘护在身下。
“宋巧你死定了!”
宋海棠恶狠狠地说道,企图扑上去救人。见她要走,宋婆子手中的扫帚,极快拍下,将她的去路拦得密不透风。
阮四娘知轻重,忙丢下襁褓中的儿子,想去护海棠娘。她的脚还未下地,腰就被宋江圈住。她一个女子,根本不是宋江对手,眼看宋巧又一脚踢在了海棠娘身上,阮四娘顾不得这是家里一直偏疼的小姑子,张嘴就骂:“蠢货,你们连我爷爷都不敢得罪,去得罪知县大人作什么!”
阮四娘的儿子两个月大,早就被这一团混乱吓得嗷嗷哭。顾遥、何婆子、数名粗壮婆子赶到的时候,海棠娘抱着肚子呻吟,宋迎春浑身是土,宋海棠脸上血迹斑斑,阮四娘娘俩嗓子都哑了。
“太乱。”
顾遥只说了俩字,顾家跟来的婆子,便麻溜地收拾起别人家的屋子。没找到抹布,几位中老年妇女一筹莫展之际,有人一横心,自撕衣袖做抹布。
经何婆子提醒,顾遥将人认出来
第九十一章 无为之过
顾遥只是问一问,并没兴趣听答案,因为,她知道答案。
顾遥起身,转向宋江与宋婆子,道:“西屋的娘俩无事,你们给我三十两银子,我便不告诉我爹;大人或者孩子有一个不好,我也没法子,只能让衙役带走宋巧了。”
不要四十,不要二十,单要三十两,只因宋二郎手头,当有三十。先头养鸡场的银子,何婆子自留了二十三,下剩的二十七两给了宋二郎。距离三十两,不过三两银子的事,凑一凑,想是容易。只是,为了个打只媳妇和“儿子”的侄女,宋二郎,会如何做呢
顾遥面色凌然,拭目以待。
宋婆子一听这个价,大叫一声,随即呼天抢地嚷了起来:“哎呦,当是你们家呢!三十两银子啊,这是要我们老命啊——儿啊,快来听听啊,这孩子仗着自己爹是知县大老爷,专门欺负你娘呢!”
一句话未哭完,宋婆子扑向才进门的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了起来。避重就轻地说宋巧罪状,偏把顾家的行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
宋大郎听罢,挤出与宋婆子同款的苦瓜脸,拉着阮里正的衣袖,哭道:“啊啊啊,我们家哪来这么多银子亲家,你可要帮一把啊!”
阮里正心里把宋大郎骂了个狗血淋头。
他这里正虽是民选的,可是,就凭顾家在阮家庄的地位,哪个里正敢放肆月前顾知县当众力挺闺女之事,庄子里哪个不知顾姑娘就是顾大人的心头宝,还是不比个小子差那种,叫他如何去帮
心中如是想着,我们的里正老人家,却是一脸无私道:“哎,这事,顾姑娘没错,是你闺女不厚道了。这事,全听顾姑娘的。哪个不同意,为了公平,我只好把他撵出阮家庄!”
宋大郎身子一抖,怂了。不是被里正这话吓到,而是因他想到了顾知县可能说的话:“哪个不听我闺女的,立即收拾包袱离开宛平!”
宋大娘子也想说话,可想到闺女就没归自己管过,便咽下本来的说辞。
宋巧这才后怕起来。
偏这时,何婆子自西屋过来,与顾遥道:“姑娘,王大夫说药材不够,叫姑娘想法子。”
何婆子的话音才落,她身边的药童张嘴就开始药名,顾遥立即出声劝阻:“去和该说的人说!”
被打断的孩子,无辜地看着顾遥,究竟,哪个才是他该说的人呢
何婆子瞧在眼里,知道顾遥虽笑,却心情很不好,赶紧拉着药童出门,小声道:“找寒香那丫头拿钱,让张胜驾车去买是最快的。”
一语方休,就听一人快步走来,朗声问道:“婆婆找我何事”
来人不是别个,正是这会儿应该在别院的张胜。
张胜又道:“我听人说宋婶子不舒服,想着可能用到车,套了马车来的。”
何婆子顾不上夸他,忙将买药之事说了一圈。
目送俩人离去,何婆子轻轻叹息一声,嘀咕道:“儿子有甚好瞧宋家这三闺女,大的温柔乖巧,老二聪明能干,小的伶俐机灵,各个省心。将来再整仨女婿回来,日子多好啊。哎,宋家的人啊,真是身在府里不知福啊。”
日头渐渐西落,将最后的苜蓿送到养殖场后,宋二郎遍寻不见闺女,匆忙喂了一圈鸡仔、捡了半筐蛋,方踩着落霞家去,进门就喊:“老大呢怎不在鸡舍——咦阮二叔,你怎在我家”
瞥见东间门口的那位,好似是里正大人,宋二郎放低了声音,脚下打个弯,就这么拐进了东间。打眼一瞧,一屋子人,或站或蹲,就连里正都不例外,只一个十岁上下的锦衣小姑娘坐在炕边。
那
第九十二章 郑智归来
宋家母女都是女子,别院如今房舍紧张,顾遥将人安排到自己院内。别说海棠娘了,就是宋海棠,都觉得不合适。
推辞了半晌,顾遥笑道:“这几日天气不行,玉米全部晒干拉回粮仓还需不少日子,我就不等我爹了。你们安心住下,明日我便回城。好了,你们安顿一下吧,我找我爹说一声。”
顾知县听了这要求,却不同意,因道:“这几日宛平不安稳,张胜功夫虽不错,到底失了一臂,不妥。且等我几日,我们一道走。”
顾遥不同意,倒不是为了给宋家母女腾地方。
“要真是几日,我就等爹爹了。十一叔再有几日,时真的到了。趁着他在,以孟家名义整个书院,想必有人帮衬一把的。否则,只凭着孟爷爷先后给的两千两银子,到底紧张一些。年前定好了,年后直接动工,这样一来,顺天府明年就能有个像样的书院。”
这确实是个事。
至于闺女整书院,不过是为了将家人全部接来,图的是一家团聚。可最近宛平事儿太多,要不是玉米更重要,知府大人早喊他回去处理了。
想了想,顾知县不再坚持,只道:“既如此,明日我先送你入城,再回来收拾那玉米。”
这一来一回,少不得两个时辰,顾遥不同意,坚持自己回去;顾知县更不同意闺女自己回去了,父女俩倔着。
似乎是顾遥更不懂事。
可顾遥什么性子,顾知县能不知道么见女儿黑白分明的眼中写满了心疼,根本不似嘴上那般不懂事,顾知县心底无比熨烫,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他放缓了口气,柔声道:“对爹来说,只要你安安稳稳的,别说只是少睡两个时辰,就是一宿不眠,也值得。”
感情,并不要生离死别才能证明。
顾知县对顾遥的爱,便是藏于点点滴滴,一点点发酵。在这一刻,简单直白真挚的话语,他的决定,使得这份父爱,催化成最浓烈的酒,醉人心扉。体会道这份父爱,顾遥再也忍不住,扑进顾知县的怀里呜咽起来。
“咳咳咳。”
顾遥哭的投入,压根什么都没听见,顾知县不然。他望向声源处,张口欲斥,却在看清来人后,没了言语,僵了身体。
顾遥察觉到异状,抬头仰望顾知县,见他视线落在门口,便跟着瞧过去——风尘仆仆的主仆三人,似是从天而降般、笔直地堵在门口。别院的门子,被矮他一头的小厮拎在手中。
太惊恐了!
顾遥哭成惯性,被这么一吓,打起嗝来。
来人不管有没有地方,不停地瞄向某人,直述来意:“郑某回城不及,借住一晚,烦请顾大人安排一下。”
半年不见,小丫头长高不少啊,脸蛋似乎瘦了些许。郑智目不转睛地望着叫自己惦记半年的人,在心底默念道。至于半年前俩人闹别扭的事,对郑智来说,那就是天空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俩人吵架三天两头的,太不叫个事了!郑智鱼儿的记忆,气过便过。
郑智的眼神太过直白,顾知县以身遮挡了下闺女忙,僵硬地说了句:“郑三爷稍后,我这就去安排。”
顾遥捂住嘴,不叫自己打嗝,一面偷偷后退,准备开溜。郑智也知不知道瞧没瞧见,只听他道:“劳烦遥妹妹,弄些热汤面过来。”
遥妹妹!
以名直呼,按照时下规矩,太过亲昵。顾遥下意识看向顾知县,果见顾知县脸色不太好。顾知县咳了咳,肃着脸对顾遥道:“快去厨房安排。”
郑智看了青山一眼,青山立即笑眯眯上前,躬身与顾遥道:“三爷嘴挑,下人不仔细,辛苦顾姑娘亲自下厨了。”
顾遥说:“我不会做饭。”
郑智挑眉,道:“噢那我怎么听说,遥妹妹亲自下厨,慰劳数百耕夫呢
第九十三章 您是长辈
顺天府同知本有两位,其中有个贾同知,便吃过郑智的鞭子。
贾同知岂肯白挨这鞭子
大明官告官的正常途径,御史出面,弹劾某人。贾同知费劲人脉,还没说服同窗替他出头之际,朝上已有御史不远千里,以从不管农事为由,弹劾顺天府负责农耕的同知,贾章。
圣上不会只信某人言,当即派人北上验证此事。这一验,验出了更多事儿,贾章随即凉凉。顺天府知府、通判均因用人不力,受到斥责。
顺天府官场上的人,哪有不知这事的
摸着良心说,哪个官员没点小毛病顾知县也不例外。不过,与贾同知不同,顾知县有个优势,自家堂弟便是御史。只要堂弟不怕事,自己这鞭子就不会白挨。虽报不了仇,却也能叫郑家吃瘪。
然,顾知县这会儿捋的,压根不是这些。他一门心思地想着,宁肯白挨鞭子,也不会叫女儿给人做妾!平日里好说话的人,倔强起来,更加难拉回来。
顾知县倔强的神色,和顾遥犯轴的时候,如出一辙。
郑智瞧在眼里,很是不解。
我明明什么都没做,这爷俩为何都不待见自己这么想的时候,郑智压根不曾意识到自己大晚上的拎着顾家门子,一路闯进来,是多么过分的事;更不记得自己强迫顾知县安排房舍、强迫顾遥下厨、亲切地以名称呼一位少女。
郑智能意识到的,就是自己很不高兴。一鞭子抽出去,自己也不会高兴。于是,少年憋屈地看向青山。
青山忙上前,问顾知县:“我们三爷不过不是想着借住顾家一宿,又吃了顾家的东西,便想感谢一番。本是好意,顾大人突然发怒,却是为何三爷年岁还小,若有什么不是,顾大人是长辈,直说便是,生气是何道理”
一语惊醒梦中人。
顾知县光念着郑世子的沟壑,忘了眼前的郑智,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一个常年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
顿了顿,缓和了脸上神色和心中的不悦,顾知县方语重心长道:“旁的都是小事,只一桩。转过年去,郑三爷便十四了吧侯爷想必已在为郑三爷相看人家了。郑三爷还同小女如此亲昵,一旦传出什么闲话,有损小女名节,委实不妥。顾某心中明白,顾家攀不上郑家,届时,小女便是一生的委屈了。三爷有大志之人,不在意此等小事,我这做爹的,却是要自己那个自小失了亲娘的孩子多盘算一二的。”
原是名节这个事,确实很严重。自己起初同大哥说娶顾遥,也是因为这个呢。哎,算了,为了省事,这次家去就和兄长商议定亲的事吧,郑智如是想着。
顾知县生气的原因,郑智明白了,接受,却是不可能的。少年气哼哼坐下后,冷声道:“我真看上了你女儿,娶了就是,犯得上这么绕来绕去顾大人不了解我就罢了,还不了解自家闺女。遥妹妹那性子,我想给她委屈受,她也不肯不是”
说得好对!
在郑智主仆的联合解说下,顾知县总算改口:“是顾某小人之心了,望郑三爷看在顾某爱女心切份上,少责一二。明日,烦请郑三爷捎带小女一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