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训夫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上的悠悠

    “顾大人倒出十两纹银,我应了便是。”

    郑土匪如是道,顾知县就更放心了,忙不迭应下,还叫人顾遥顾遥。顾遥细细问了传话的婆子,怒气止不住地往外冒。白吃白住不够,不过顺路的事,就要自家十两银子,孰可忍孰不可忍!

    顾遥生气的时间很短,都是有气便撒了。想了不过一瞬,顾遥便喊来何婆子一番耳语。听罢,何婆子犹犹豫豫地说:“这不合适吧”

    “庄户人




第九十四章 雨中识情
    原本十分感动的宋海棠,听见这话,深呼吸一口,藏起心底的翻动,耿直道:“别卖关子,有话直说。”

    至于感谢的话,她不知从何说起,索性什么都不说,大方接受。

    顾遥笑道:“有人相中你了。”

    不过一宿,顾遥就改了主意,能说动她的,只有她身边的人。她身边对自己有兴趣的,压根不用猜,宋海棠挑眉,直接问:“何家”

    顾遥点点头,笑道:“何婆婆没明说,你只当不知道吧。去何家住,的确更合适。你也不用有什么压力,将来发达了,报答他们家一二,也就是了。”

    宋海棠没吱声,送顾遥到门口。

    天阴沉沉的,顾遥、郑智两个这才瞧清对方的脸,心底得出同样的结论:她(他)黑了、瘦了。

    可是,那和自己没关,顾遥这般告诉自己,客气地施礼后,和父亲拜别,在郑智的瞩目下,钻进马车。郑智主仆三个带路,张胜驾着马车载着顾遥殿后,一行人,先顾知县一步离开阮家庄。

    想着顾遥昨晚到今晨的态度,郑智心里不得劲。可他又想顾遥主动和他说话,便降低速度,明是骑着马,却慢得跟骑驴一般,企图逼顾遥先开口。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毫无动静,郑智没了耐性,勒马,吩咐青山:“那片落好看,给我捡来。”

    马车里的顾遥,示意寒香不开口,依旧稳坐如钟。

    这下,郑智倔劲上来,偏要顾遥先开口。于是,更加折腾起来。最后,一个时辰只走了二里路后,张胜先忍不住了,他低声提醒顾遥:“姑娘,天儿不好,再不快些,只怕要挨淋。”

    顾遥掀开帘子瞅了瞅阴沉沉的天,只得让何婆子去前头传话。

    何婆子下车后也不用疾跑,以正常赶路速度,就能和郑智对话,她边走边道:“郑三爷,这天只怕要下雨,能不能快些进城”

    郑智哪会自降身价搭理她,青山接口道:“婆婆放心,宛平少雨,就是下起来,也不大的。”

    这话说完没有一刻钟,豆粒大的雨飘然散落,迅速打湿了泥土,土腥味扑面而来。

    进城的路,何婆子走过不下百次,熟悉得很,她建议去前面的村落避雨。郑智却嫌远,指着道旁的土地庙,带头拐进小道。近是近,可那庙统共十平米大小,除去供桌,仅容两人站立。顾遥站在西侧,郑智理所当然地站到东侧。其他人很自觉地,齐齐挤在廊下,靠着马车挡雨,才没淋透。

    顾遥见庙里只有俩人,便要出去,

    郑智讥笑一声,道:“破庙连个门都没有,廊下又那么多人,怕什么”

    何婆子就在门旁,闻言也道:“姑娘在里头待着吧,着凉可不是玩的。且放心,我和寒香几个,就在外头守着呢。”

    大明的医疗条件摆那,顾遥衡量片刻,无言地望着雨幕,不再闹着出去。至于一旁的郑智,她只当没看见。她不理郑智,郑智闹了半天,终于憋不住了,缠着她说个不停,一会儿问她昨晚哭什么,一边夸她站姿很特别。

    顾遥的不为所动终于惹恼了郑智,郑智大吼一声:“顾遥!”

    “我们不熟,郑三爷这般直呼我名字,委实不妥。”

    “你还惦记金鑫鑫那事还要绝交顾遥,你敢说一个是——”

    “是。”

    “青山、崖山。”

    郑智话音刚落,青山崖山两个,一手一个放倒了何婆子和寒香,紧接着俩人夹击张胜,拿下张胜后,将三人丢到供桌底下。至于顾遥,已被郑智强行带进马车。

    没有雨伞,俩人都浇了些许水。郑智忍着怒气,拭去顾遥脸上的水珠儿,打齿间逸出几个字:“不要仗着我的纵容,得寸进尺。”

    清晰得听见郑智的心跳,感受着他的气息,顾遥方知眼前的少年是如何的愤怒。偏这时,顾遥忽然意识到件事,非常恐怖的事。

    从郑智的表现来看,只要自己搭理他,怎么气他都行;不理,却是怎么都不行的。



第九十五章 崛起之路
    那有什么好想的

    郑智没吱声,意思却很明白。

    顾遥认真道:“说之前,必须承认个事,我不是普通的十岁女孩子。”

    “刚好,我也不是普通的男儿。”郑智如是骄傲地说道。

    “别打岔,听我讲。”顺手拍了一巴掌后,顾遥继续道,“我先前呢,因为无所求,所以不怕你;刚才怕你,则是因为有所求。”

    郑智皱眉,再次打断:“你要什么只要我有,给你便是,何必怕”

    顾遥差点感动,或者说,还是感动的。她相信少年这会儿的话,完全发自内心。因为懂,所以感动;也因为懂,知道这话,只代表少年眼下,却不是永久。

    握紧拳头,顾遥坚定道:“不,我想要什么,必定自己去争取。”

    红肿的眼睛,盈盈的眸子,天然的柔弱,可顾遥的目光,又是那样的坚定。反差极大的两种形态,同时呈现在一个人的脸上,郑智觉得格外好看。

    “好,依你。”应承过后,郑智不死心,追问了句,“真不和我要东西”

    “假的。现在,把何婆子和寒香给我弄回来。”

    郑智心里嫌那几个碍事,嘴上却道:“那里淋不着他们,雨停的时候,再弄醒不迟。嗯——你怎不问我这半年做什么去了”

    “不是特训么碰到路大哥的时候,他告诉我了。”

    “路大哥这么亲昵碰到的,怎么碰到的,在哪儿碰到的”

    一连串话问出口,倒不是郑智小气,实在是,前车之鉴啊!这丫头当年喊沈从君,便是一口一个沈大哥。见他如此,顾遥“噗嗤”一声笑出来,道:“好久不见你,我半路截的‘碰到’,你说巧不巧”

    郑智立即懂了她的意思,轻哼一声,得意道:“一面说绝交,一面惦记我。”

    提及上次的别扭,顾遥问郑智:“那个金姑娘,是不是你在凤城时提过的鑫鑫你那什么眼神,那姑娘能叫姑娘若她那样是标准的姑娘家,我宁愿不做姑娘家。”

    “她小时候不是这样,我大姐去世后,她守完三年孝,不知怎就成这样了。”

    等等,郑智姐姐过世,金鑫鑫守孝,那岂不是——

    “她是你外甥女”

    “算是吧,她是我大姐的庶长女。”

    在嫡母过世后,能去嫡母的娘家过活,这可以啊,完全是女主的节奏。自己好像看过不少本这样的书,啧啧,就是那金鑫鑫的气度不太像。并且,以爱慕的眼神去看自己的“舅舅”,情商或者智商有点毛病,应该是活不了一集的角色。

    顾遥胡思乱想的功夫,郑智又发话了:“你怎不问我特训怎样”

    这货第二次引自己了,难道,特训有什么好叫他得意的狐疑地看了郑智一眼,想着自家老爹忽悠过去的那帮孩子,顾遥猜测道:“你们特训排资论辈,你是榜首”

    郑智矜持地点点头,自靴子里摸出镶金嵌玉的匕首,示意顾遥借住。顾遥不接,就着郑智的手,十分中肯地点评:“这会儿光线不好,这上头的玉还能这般翠,着实不错。把手上的金,是真金吗真是啊。我认为呢,换成布做的把手,会更好用。这匕首,得数百两银子吧当真浪费。”

    百两银子,按时下购买力,至少顶后世十万软妹子。半年特训,差不离半学期,奖学金高达十万,郑家,是真的有钱啊。

    见她越说越离谱,郑智果断将匕首放了回去,同时唾弃道:“这是岭南叶家家主,拿南海寒铁所制。百两银子,根本请不动老爷子出手。”

    中国这些老手艺,说明华夏能工巧匠极多,很长面子。拥有技艺的人,也叫人佩服,但是,不能广而传之的,发便很难发展。比如读书一事,大明不及后世,不拿开国后,就是清朝,也比不过。但是,大明比魏晋,却又不知进步了几何。有了活字印刷,书本方得批量制作。

    扯远了,顾遥指着



第九十六章 血浓于水
    开封府,太康县。

    九月二十九,是顾老夫人五十五寿辰。儿子不在身边,老夫人意兴阑珊,并没大办的心思。倒是大夫人方氏,同继婆婆关系不错,家里又宽裕,主动替婆婆张罗寿宴,早早四处下帖子,往大了办的意思。继儿媳妇如此辛劳,顾知县的妻子李氏,就更不好偷懒了。

    瞧着大房这热闹劲儿,二老夫人唐氏的心里,极不得劲。她比顾老夫人还大一岁,去岁,可是没人替她张罗的。眼酸嫂子有儿媳妇伺候,闹心了多日,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愤怒,逼着二老太爷给金陵去了封信。

    明着叫儿媳妇过来给伯娘过寿,实则是想将儿媳妇栓家里。

    顾御史的夫人谢氏,轻蔑一笑,婆婆这点道行,啧啧。想着数年不见父母了,谢氏回信太康,即日回程,给大伯母贺寿。蹇张氏,即顾知县的胞姐得了信,随即打点行装,跟着回了太康。

    母女见面,抱头痛哭。女儿、外孙的到来,顾老夫人总算露了些许笑颜。这时,下人来报:“二老爷寿礼到!”

    两房一屋子女眷,齐齐盯着箱子,实不知宛平那里,能送什么好东西来。

    第一次来顾家的婆子,进门给老夫人磕头,顾老夫人奇道:“你怎知我是哪个”

    婆子笑而不答,打开大箱子,取出第一件物品,以标准的京腔,回道:“这彩泥人,是大人画了几十副画,请了宛平手艺最好的匠人,半个月做出来的。老夫人瞧这彩泥人,是不是眼熟”

    顾老夫人眼睛有些花,不等她瞧清楚,一旁的蹇张氏上前抱过泥人,看了看泥人,又看了看老夫人瞅,喜道:“这个和娘真像,待我走时,便带走吧。”

    说着,抱着泥人就要走,被顾老夫人拦住。老夫人抢回泥人,颤声道:“谁都不给,这是我儿子送我的!”

    蹇张氏想着数年不见的弟弟,吸了吸鼻子,走到婆子身边,问道:“可还有旁的”

    婆子不知蹇张氏是哪个,但能和老夫人抢东西的,想来是问得着的人。婆子机灵地回搭:“有的。”

    除了彩泥人,还有顺天的特色干果,这都是常礼。除了这些,婆子最后取了两样东西,道:“抹额和这寿贴,是五姑娘给老夫人的贺礼。”

    顾老夫人一眼就爱上了那鲜亮的抹额,她俩手抱着彩泥人,便叫闺女:“丫头,你取来阿娘瞅瞅。”

    抹额针脚齐整得有些过火,板正得像自己儿子小时候。透过密密麻麻、规规矩矩的针脚,老夫人仿佛看到了小姑娘板着脸做绣活的模样。老人家叹息一声,问婆子:“这抹额是你们五姑娘做的,配色,不是她吧”

    婆子面露疑惑,问道:“老夫人怎猜到的配色呢,是庄户里一位极好的绣娘出的主意,针线是五姑娘自家整的。”

    老夫人不答,卖了个小关子,只命人打开寿贴。

    金粉涂过的寿字,金光闪闪;且每个大“寿”,都由九十九个小“寿”字,长长久久,意头极好。若是孟善在此,定会道一句:“又长进了!”

    老夫人不懂不懂字,指着帖子问谢氏:“三侄媳妇,五丫头这字能看吗”

    谢氏,是太康谢氏后裔。谢家虽不似千百年风光,底蕴摆那,谢氏上前细看了片刻,笑道:“楷书端正,行书飘逸,五丫头的字不错。”

    蹇张氏这几年跟着弟妹学了不少,跟着道:“这字比我强。”

    她的话音刚落,大夫人方氏便道:“我不懂字,却瞧着这个很漂亮。再一个,九十九个小字排成一个大字,遥姐儿一定花了很多心思。”

    横竖她只生了大爷顾恒一个,并无亲生女,夸小叔子的庶女几句,就能得继婆婆欢心,岂有不附和的道理老夫人听了这话,果然笑得朴实。还别有深意地看了眼孙媳妇的肚子,笑道:“老大家的,可不能称姐儿了。



第九十七章 书院生变
    从未闹事的人突然闹事,还挑皇帝来的时候,没人指使,哪个信把那些人抓来,挨个严刑拷打,一一审问

    不成的。

    皇城脚下那一巷子的人,成分太复杂了。漫说顾知县,就是顺天知府,也没这胆。北京布政司的,倒是可以。不过,布政使韩大人听闻了这事,只道了句:“凡事皆由本官来管,还要尔等何用”

    韩大人,您哪,所言甚是。

    “一月内,必须解决此事。”

    路知府掷地有声地说道,他的下首,毫无头绪的顾知县,面色凝重。

    做事之前,顾知县先同上峰交了底:“大人,下官不善言辞。”

    共事六年了,下属什么性子,路知府岂能不知。正因为知道,自己才回回顶着上峰责骂,换来些许帮助。倒也没白辛苦,路知府招来幕僚,将自己已做的工作,说与顾知县。

    “这些人,大致可分四人类。这头一个,燕王府出去的人,宅子动都没动,倒还好。”

    顾知县颔首,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路知府随即道:“这第二样嘛,自然是靖难期间,反对圣上的。这类呢,原本是容易的,只不过——”

    顾知县立即道:“大人不必多说,下官明白。”

    ……

    躺院男人说正事,后院女人也在谈正事。看着明显心不在焉的顾遥,路夫人严厉道:“外头的事,我们女人就是想出头,也没那本事。成与不成,只能信他们。眼下我们能做的,便是将这书院办好,将功补过。”

    顾遥:……

    相信他们,还将功补过,路夫人呐,您自己也不看好他们呗顾遥和路夫人关系不大好,这次孟家出面,两方才勉强凑合到一起。顾遥十分珍惜这机会,没敢说实话,只俯首称是,问路夫人:“夫人,您这有什么想变的地方”

    路夫人道:“非我,是老先生。”

    顾遥心心念念的书院,扯着保定候、海丰孟家的大旗,也只招来路夫人、城南一位孔姓老先生两位支持。书院之名,是顾遥提出的。
1...2324252627...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