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训夫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上的悠悠

    “又不是专门去看他,顺道而已。既然来了,给人家拜个年还是要的。来嘛,来嘛,别磨蹭,快些。见过袁夫子,我陪你堆雪人,不,是你陪我堆雪人好不好”

    “无趣!”

    郑智拒绝,顾遥并不放在心上,率先从侧门进入顾家私宅。俩人先看袁夫子,再看望张胜。张胜已经彻底好了,这会儿正在梳理去宋家下聘的礼品。

    年前他准备好的那份,被张泉拿去娶媳妇用了。张胜自己身子又不方便,宋家离不开宋迎春,俩人一商议,索性改到春耕完毕再去下,秋收后娶亲。

    东院窜西院,前院跑后院,跑了近半个时辰,顾遥这才想好说辞。她一边堆雪人,一边道:“一会儿消气了,就得回去,我觉得世子是个好哥哥。”

    郑世子是郑智目前的衣食父母,不是也得是呢。何况,顾遥真心觉得郑世子不赖,因道:“你若去想一一个人的不好,便发现不了他身上的好。是以,大气一些,世子这么做,对你无恶意,这一点是个肯定的,对不”

    郑智点头,顾遥便又道:“父母长辈,总是会用‘我是为你好’的口吻,替我们做决定、指挥我们做事。但其实,他们不见得对。所以呢,你要觉得不对,就去反抗;不敢反抗,那就当着是个对的,错也是对的对。但是,




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燕北归
    何福一宿没睡好,天亮后,匆忙扒拉几口早饭,丢下一句:“我去楚夫子那。”

    楚夫子那有空搭理他早趁着得闲,回两间店走亲访友了。何福无处可去,踩着雪四处乱晃悠,不知不觉地,磨蹭到自家老宅。

    要不要敲门呢

    嗯,可以试一试的。宋家这几个,开门的不是秋菊就是海棠。如果是秋菊,让她悄悄喊人,想来也问题也不大。不过,天冷,海棠又是疼妹妹的,定会自己出来。

    有了这样的认知,何福敲了敲门。开门的,却是秋菊,何福面露小小失望。

    秋菊瞧在眼里,打趣地喊了声:“二姐夫。”

    何福红着脸,目光躲闪地道:“三妹妹别乱喊,叫人听见,不好……我有话,想跟你二姐说。”

    “叫声姐夫都不合适,你和二姐说话就合适了”

    “我……”

    我了半天,何福也没说出个什么来。

    秋菊见他窘迫得紧,不再逗他,道:“二姐一早就被姚家姑娘接进城了,还说要住几天。”

    何福将信将疑,道:“你别哄我。我奶奶提过,姚姑娘是京城的人,哪有过年不回去的”

    “我何曾说过慌”秋菊板着脸质问,随即眼珠子一转,道,“你不信,自己进来找。”

    何福又不是傻子,怎么可能自己进去找不管海棠不在家是真是假,今日看来都见不到人了,何福脸上的失望,不言而喻。失望的神色,在秋菊看来,就像前几年,自己饿得不行的时候,以为有白馒头可以吃,结果还是只有白开水可以喝的样子。

    小姑娘好心,便安慰何福道:“二姐真不在的。天这么冷,她在的话,哪会叫我来开门”

    也对。

    何福想到这个,赶紧道:“外头冷,你快回屋。”

    秋菊甜甜一笑,这才对嘛。姐姐疼自己不够,姐夫也得疼自己,小姑娘满意颔首,还保证:“二姐家来,我就告诉她,叫她找二姐夫去。”

    何福恋恋不舍地离开,一等,就等到了皇帝将至的消息。

    圣上祖籍凤阳,却出生在金陵,最美好的年华,却是在燕地、北平度过的。一呆,便是二十年。对大明第三任皇帝来说,他是南方的燕子,北方才是他的家。

    京杭大运河山东境内堵塞,北京的通惠河却是无碍。圣驾由通州入顺天,从朝阳门入城。韩布政使负责下令,路知府分管,大兴知县曾问之,负责具体事宜。

    入城大道两侧的商铺、酒楼、各色铺子,无一不是人满为患,士兵极力维护着秩序。

    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朱棣心中百味陈杂。

    七年前的离去,已是破釜沉舟。朝廷有着肥沃的土地,他们燕地缺粮少衣。没有北地百姓的节衣缩食,他朱棣,怎会撑了四年之久他不曾忘记北地百姓,这才连年减六府的税粮。

    道旁人群里,突然有人带头喊道:“恭迎陛下回燕!陛下万岁万万岁!”

    一人带头,不知多少人突然跟着喊了起来,喊得朱棣双眼发烫。

    朕,是燕王,是北平的燕王,是驰骋沙场、保家卫国的燕王。如今,朕,是这大明的国主。

    说实话,朱棣很想沿着顺天府九座城门转一圈。但是,他现在是国主,真坐在御辇里走这么一圈,太劳民伤财了。他强忍内心的翻滚,穿过大兴,进入宛平地界,眼看就要进入皇城。回首看了眼嗓子喊哑的百姓,准备说些什么——

    底下有一小波百姓,听着那一声声高呼,早就犹豫起来了。终于,有人憋不住了,小声地问道:“李叔,我们,还出去吗”

    跪在前头的老李头,膝盖一直在打颤。

     



第一百一十四章 就地反击(上一章应为113)
    永乐帝北上,随行官员工、兵、吏三部最多。兵部跟着巡视北疆边境,工部负责北京皇宫建造,吏部随时更换有问题官吏、提拔表现出色官吏。

    其中,兵部派了二当家、左侍郎随行。尚书不在,他基本能做兵部的主。至于工部、吏部,随行的均为四司郎中。工部说得过去,前任工部尚书韩资,便是如今的北京布政司使,有什么事,听老领导的即可。

    唯独这吏部,看似很儿戏,实则很明智。

    吏部尚书蹇义,本事一部掌权人之外,还是顺天知府路确师尊、宛平知县顾佑的嫡亲姐夫。左右侍郎两位,过于耿直。再说永乐皇帝本身,是位极有主见的硬主。蹇义脑子抽了,才会派这两位随驾。派四司郎中,专给皇帝跑腿,最好不过。

    但是,不要以为蹇义不来,路确就有人欺负。

    永乐二年状元、即永乐皇帝亲封的第一位状元,曾棨,乃路确表弟,均为穷苦出身奋斗出来的典范。也是因为有路确这位表哥,曾棨才熬过了艰难岁月,成为永乐年间第一位状元。

    曾棨,文渊阁大学士第一人,虽然只是小小的讲士,却是永乐皇帝极为器重之人。永乐皇帝北上,他是钦点的第一批人次。这会儿,他就在御驾后头。

    见表兄受责,又察觉到永乐皇帝的心思,便道:“陛下此行事务繁忙不假,但今日只要休息即可。挪一二出来,分与这些人,听其辩一二,未尝不可。至于仗刑三十,微臣以为,过于狠厉。”

    永乐皇帝不置可否,只问他:“你和路确什么关系,你当朕不知”

    “陛下如此认为,那微臣不说便是。”

    永乐皇帝扫了一眼瑟瑟发抖的人群,再看一眼这满街仰望的百姓,顿了顿。

    -----------------------------------------------------明天考科四,第二次刷题目中,考完再来弥补

    永乐帝北上,随行官员工、兵、吏三部最多。兵部跟着巡视北疆边境,工部负责北京皇宫建造,吏部随时更换有问题官吏、提拔表现出色官吏。

    其中,兵部派了二当家、左侍郎随行。尚书不在,他基本能做兵部的主。至于工部、吏部,随行的均为四司郎中。工部说得过去,前任工部尚书韩资,便是如今的北京布政司使,有什么事,听老领导的即可。

    唯独这吏部,看似很儿戏,实则很明智。

    吏部尚书蹇义,本事一部掌权人之外,还是顺天知府路确师尊、宛平知县顾佑的嫡亲姐夫。左右侍郎两位,过于耿直。再说永乐皇帝本身,是位极有主见的硬主。蹇义脑子抽了,才会派这两位随驾。派四司郎中,专给皇帝跑腿,最好不过。

    但是,不要以为蹇义不来,路确就有人欺负。

    永乐二年状元、即永乐皇帝亲封的第一位状元,曾棨,乃路确表弟,均为穷苦出身奋斗出来的典范。也是因为有路确这位表哥,曾棨才熬过了艰难岁月,成为永乐年间第一位状元。

    曾棨,文渊阁大学士第一人,虽然只是小小的讲士,却是永乐皇帝极为器重之人。永乐皇帝北上,他是钦点的第一批人次。这会儿,他就在御驾后头。

    见表兄受责,又察觉到永乐皇帝的心思,便道:“陛下此行事务繁忙不假,但今日只要休息即可。挪一二出来,分与这些人,听其辩一二,未尝不可。至于仗刑三十,微臣以为,过于狠厉。”

    永乐



第一百一十五章 儿孙之祸
    哪怕到了顺天府,纪纲的办事效率依旧让人侧目。

    皇帝给的时间是一日,不足二十四个时辰,他只用了一半时间,赶在日落前送来调查结果,包括永乐三年那迁民的本源。

    永乐皇帝统共三个儿子,均为嫡子。目前看来,太子身子骨虽然不好,继承大统当无碍。且,嫡长孙极好。再退一步,老二也不错。这剩下的老三,任性一点、缺了点担当,并非坏事。不涉及江山,他对儿子的忍容度很高,这点子小事,他并不放在心上。

    今日,路确没有提及老三,在永乐皇帝的意料之中。

    顺天知府极为重要,路确就任前,他可是查了他的老底,又细细观察了他半年,方放人的。没点眼力劲的人,他怎会放心可那宛平知县,他为何不提呢是路确的心腹么

    永乐皇帝懒得猜,直接问:“宛平知县顾——”

    虽未下令查顾知县,但是纪纲更不是一个等到皇帝问,才去做的人。见圣上面露迷茫,纪纲迅速接道:“顾佑,是御史顾佐堂兄。”

    建文年间统共一次会试、共取一百一十名进士。除了归附建文帝的,下剩十来人罢了。顾礼卿是永乐皇帝好不容易扒拉出来的,用起来也很满意的,对其印象颇为深刻。

    这事,若是搁顾礼卿身上,绝不会不提的。这顾佑,仔细回忆了下,永乐皇帝发现自己对顾知县一点儿印象也无,便问纪纲:“顾礼卿他们兄弟二人像否”

    纪纲道:“两位顾大人样貌性子均不同。顾御史刚正不阿,顾知县胆小软弱;顾御史用聪慧刚正,顾知县随意软弱。赵王府越级吩咐县衙衙役迁民,顾知县没有责罚衙役,延期三个月辞了那批衙役;顾家庄子上长工闹事,他同样如此,叫长工过了个好年,方将人辞退。顾知县如此,宛平县衙的所有衙役,老实温和,统统不堪大用——”

    “够了,我懂你的意思。你们啊,就是完全不同的人,你就是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

    永乐皇帝如是说道,但是,顾知县这样到底是好是赖,却未评价。对属下有了大概了解后,永乐皇帝又问:“那些人如何了”

    那些人,指的是老李头那帮人。

    对于这些人,纪纲的评价就更低了:“仗着些许功劳,便当自己是大功臣,活着浪费粮食、牵连陛下名声。愚蠢之极,死不足惜。”

    老李头的儿子靖难期间战死,唯一的孙子今岁十八岁,看上邻家姑娘。姑娘嫌他游手好闲,不肯许之。少年愤怒之下,趁着姑娘家无人,将人玷污——姑娘醒来,一根绳子吊死。

    养了十六年的姑娘,就这么没了,父母如何愿意倒也愿意,赵王府有人出面,给了那家人二百两银子,事也就了了。

    二百两银子,便成了李家债务。

    若是宅子还在皇城脚下,卖掉之后,再去城门附近买个小的,便够了。可如今,三间的小宅子,根本卖不了二百两银子。至于顾知县给他们安排的后路,一月阖家不过二两银子的进账,度日可以,拿来还钱的话,不吃不喝,也要挣一百个月,近十年的光阴。

    所以,赵王府来人,直说他们闹上一闹,便能得回旧宅的话后,老李头信了。至于坑了顾知县,不好意思,老人家认为,当初确实是顾知县撵的,算不得诬赖他。

    听完这些后,永乐皇帝召见了赵王,开门见山问及此事。

    赵王当即跳了出来:“这是谁诬赖儿臣儿臣没事掺和这点子小事做什么再说,我还赏了顾仲仁一房美妾,我们关系好着呢,我怎会这般待他儿臣知道了,定有刁民想害我!”

    偏殿,“刁民”纪纲听见这话,默不作声。

    永乐皇帝同样看着幼子不吱声。

    这孩子啊,打谎时就爱眨眼,都及冠了,还不改这毛病。又不是什么大事,还是算了吧。共事不谈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子一怒
    韩资等不来泰宁侯,但宫门离陈家极近。随意派人去陈家问了一嘴,得知泰宁侯被次子拦下没多会儿便晕了过去,韩资独自去面圣。

    韩资一个面圣,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他与泰宁侯两个,一个年长经验丰富,一个正值壮年,脑力体力极佳,配合极好。皇宫修建缓慢,在他看来,实则无奈。他又善陈词,六大项、三十余细则,条条杠杠,表明皇城修建进度、难点,需要解决之处。

    末了,韩资道:“陛下不来,微臣也准备向陛下建议——疏通京杭大运河山东境内路段,走水路运所缺的石材、木材。”

    提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方案,这样的下属,哪个领导不爱疏通京杭大运河的用处,并不只有修建皇城一个用处。韩资举例一二三,力证疏通的优点,听得永乐皇帝神驰向往。

    说完工程之事,韩资还是北京的行部尚,即,行在的尚书大人,统管北京的小六部。同时,他还是北京布政司使。韩资汇报了北京六部诸事后,开始道北平布政司事务:“臣为官二十载,多为京官,不熟农务。近年来,北平六府之农事,多托于顺天知府路确。其余刑、工、礼、兵等事,多由左右两位参政负责。”

    他是布政使,很忙的布政使,并不需要事实亲自亲为,能做到知人善用、熟知管辖内大小事务,已是极其完备了。

    统共不过半个时辰,韩资将自己的手头事务汇报的清清楚楚,干净利索,永乐皇帝感慨道:“人人都似韩爱卿,朕可高枕无忧矣。”

    韩资面色不变,事实求是道:“陛下谬赞,微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永乐皇帝摇头道:“嗳——韩爱卿不必谦虚,天下之人,能将份内之事能做好的,并不多。”

    韩资也不矫情,便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谢陛下赞赏。”

    君臣二人均为务实之人,你夸我受之后,永乐皇帝问韩资:“你可知泰宁侯为何未到”

    韩资道:“听其家人说,他今晨晕倒了。”

    “泰宁侯已过古稀之年,是朕累着他了。来人,宣御医,朕亲自去一趟泰宁侯府。”

    泰宁侯府近,永乐皇帝过去并不用很久,又是从韩资口里省下来的时间。去这么一趟,便能安老臣之心,百官之心,何乐不为

    一般来说,正如纪纲所言,什么样的领导,养什么样的下属。永乐皇帝务实,讲究效率,他身边之人,无一不如此。半个时辰,圣驾已至泰宁侯府。
1...2829303132...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