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训夫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上的悠悠

    莞尔一笑,郑智给她调了个更舒服的姿势,就这样抱着顾遥,依在床背上,慢慢合上了眼睛。

    ……

    用饭的时候到了,顾遥顾不上梳洗,一边给郑智按揉胳膊,一边抱怨:“你想抱多少抱不得干嘛把自己累成这样”

    郑智笑道:“多少都不够,没有够。”

    真是,幼稚得让人无言以对啊。顾遥嘴角噙笑,手下动作而更加轻柔。

    俩人抵达之际,难免较别个迟到了些。不过,看二人精神头都不错,可知二人这是补眠了。大家都是过来人,都懂的,包括郑二爷夫妇。来认亲的亲朋好友还未走,男女分两拨,各自又摆了三桌。

    打过招呼后,顾遥与郑智相视一眼,各自朝各自的目的地行去。

    女眷在后堂,站在江氏右侧的二少夫人张氏笑道:“弟妹可算来了!有弟妹代劳,我也可以卸任了。”

    郑家的儿媳妇里头,世子夫人虽是长媳,但江氏算不得真正的婆母,因而,世子夫人不过是意思意思地伺候过江氏几顿饭,便不再做了。到了张氏这里,她是庶媳




第二百四十一章 新婚燕尔
    一顿饭吃下来,顾遥小憩那一会儿恢复的体力值,又被清零。更要命的是,这还是在亲婆婆的蹩脚助攻下、大嫂和俩侄女的超强大奶之下,才勉强撑到底的。

    本家的人,真不容易相处。

    明明是陌生人,有个堂侄女,听见顾遥邀请郑文清,就插言:“三堂婶,我也能去你那拿东西吗”

    江氏立即紧张望来,生怕顾遥说错话。

    顾遥当然想拒绝,但以后还得再江湖混,不能直接拒绝,便道:“谁来都可以。”

    江氏心道,这下完了。

    这时,却听顾遥又道:“但是,我要提前声明的是,这只是一个借书的意思。仅限于你们能看懂都书,拿一本看完之后归还,才能拿下一本。且,看过的书,需要交给我千字以上的读书感悟。”

    那谁还去啊!

    还真有人感兴趣,那女子问:“包括三堂婶手里的古籍吗”

    顾遥颔首,道:“包括。但是,给你们看的,只是我的手抄本,原本不外借。”

    有人不满道:“分明不是给!”

    顾遥笑,论胡扯,这群孩子,还真不是自己的对手,如果自己愿意打嘴炮的话。她这一笑,叫同桌的二伯母瞧见,严肃地质问:“侄媳妇先是说给,后又说不给,这有什么好笑的”

    这个,世子夫人也不知如何替顾遥撑腰。看顾遥如何反应吧,实在不行,自己就学夫婿,我就不给了,就出尔反尔了,你又奈我何!

    等等,想着顾遥和自家夫婿还算亲厚,她不会,也是这个意思吧世子夫人的心儿提到嗓子眼。

    她夫婿的行径,男子,尤其是世子来做,和别人做,效果完全不一样啊!

    紧张中,顾遥依旧挂着笑,乖巧地回答着这个二伯母:“这怎就不是给了给金银珠宝,给衣裳布料是给,我给学识,给本事就不算给了吗实话说,我长这般大,还不知道哪里有不收钱就能学到本事的地方。若有,二伯母不妨介绍下。技多不压身,只要有空,我也可以去学学。”

    才听到前头,世子夫人便放下心来了,端着茶水,淡定地看着顾遥怼郑家的二伯母。

    女客先散后,世子夫人把顾遥招呼到自己的身边,笑道:“你这几日先休息,年节里得空,我也去你那找几本书看。”

    “做什么”顾遥好奇。

    “学怎么文雅,又能怼得住别人说不出话来。”

    “呵呵……”顾遥假笑,随即道,“这个不用看书,我现在就能告诉嫂子一个秘诀——脸皮厚,或者说,不要脸。”

    世子夫人奇道:“读书人不是讲究树要皮,人要脸吗”

    江氏也像一个少女一样,被勾起了好奇心,默默等着顾遥的回答。

    顾遥果然不负众望,因道:“读书呢,就是为了不要脸的使得。区别是,给不要脸披上一层漂亮的外衣。真正的读书人也有,但真心不多。官场那些能算读书人的,没几个。先前被斩十族的方孝孺,算是吧。但他这种读书人,不如孟爷爷那样的读书人厉害。”

    学以致用,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想着躺在榻上的老人,顾遥心里很不得劲,不说话了。

    江氏不知道孟善到底多厉害,只知道,叫她夫婿也佩服的人,应该很厉害。这样的人,挑中眼前这个小丫头做孙女,想来,小丫头也不赖吧

    那么,我不知道怎么去爱护的儿子,今后就交给你了。

    江氏便道:“快些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回门呢。回门礼,我来给你们准备。”

    一个人回去很没意思啊,顾遥笑道:“嘻嘻,我就不和母亲客套了。至于回不回去,待我遣人问过三爷的意思,再做决定。”

    儿媳妇看中儿子,江氏自然应允,亲自派人去问郑智。男客那里,听了婢女的传话,少不得打趣郑智一二。郑智心里跟猫抓一般,很想和小媳妇一起回去。

    &nb



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的死了
    回门这种日子,对特粘娘家的人,或是这几日在婆家不好过的人来说,十分要紧。对经历过多次变动的顾遥来说,除了某人某事太凶残了外,其他还不错。相较起来,她感觉像是出门玩了几天,今天回家的感觉。

    顾遥以轻松愉悦地进了主院,被顾珍打了个措手不及。

    顾珍完全当郑智不存在,截了人就道:“可算回来了!你出嫁当日,铁岭卫来人,说是他们的千户大人送来了贺礼。爹见了贺礼后,便整个人不吃不喝。我便让人去府衙给他告了假,说他是不舍得你出嫁难受的,你可别说漏嘴了啊。再走快些,我们直接去爹爹那。”

    主院,老爷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孙女被拖走,看着孙女婿主动跟了上去。

    郑智不仅跟了上去,还面色凝重地问:“三姐,那个千户可是姓沈”

    这个三姐叫的顾珍终于露了个笑脸,她欢快地回答:“是啊,妹夫怎么知道的”

    郑智冷冷地盯着面色惨白的顾遥,冷哼:“这要问你五妹了。”

    顾遥不答,忽然挣开顾珍的手,提起石榴红的裙子狂奔。险些被媳妇气晕的郑智,之所以没有掉头走人,是因为他还要追上去,把人拎回家收拾。

    “爹,你怎么憔悴了这么多,是沈,是她吗”

    追着顾遥的郑智,听见这句,冷声道:“顾遥,回来。”

    顾遥却似没听见似的,直接吩咐郑智:“你来的正好,守下门,不叫别个进来。你们,其他人都下去。”

    统共两个婢女,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人动。

    郑智本来就不高兴,但见二人不听顾遥的,找到了出气的途径:“回门的姑奶奶和姑爷,说话不好使,是因为顾家不欢迎我们是吗不欢迎也得听,出去。”

    两个婢女依旧不动,一个解释:“五姑爷,奴婢得的命令,寸步不离地守着二老爷。”

    郑智懒得废话,直接下令:“丢出去。”

    他的话音放落,不知道打哪出来了个劲装男子,抓了两个婢女丢出院外。才追上来的顾珍,惊问:“你是谁是我们家的人吗”

    男子面无表情地说:“不是。”

    至于是谁,就不告诉你了。

    院内,顾遥问顾同知:“爹,是沈姨娘给的,是吗她给了什么”

    听闻“沈姨娘”,顾同知抬头,露出一对红肿的眼睛。他费力地瞧了又瞧,待见眼前的人是小闺女时,摇了摇头,干笑道:“胡说什么你姨娘,早就去了。”

    顾遥冷笑:“爹你别骗不了我。铁岭卫千户送来的,定然不是沈从君送的礼。而我,知道她没死。所以,只能是她,只会是她。”

    郑智听她信誓旦旦地保证不是沈从君给的,心情十分复杂。不是沈从君给的,他自然安心;但是,媳妇如此了解另外一个不比自己差的男子,他要如何开怀

    是的,沈从君不比自己差。

    这一点,毋庸置疑。

    曾经,自己还有个高高在上的出身,如今,他并不比沈从君高贵些什么,却没有沈从君的位置。靠着父亲的关系,他拿了这个武举的功名,在依靠家里的关系,只怕也只能入营做个百户什么的。千户,还是要自己去争取的。

    还能比的,就是长相。

    自己虽然不差,但同沈从君那种阳刚的俊朗比,自己没有任何优势。

    醋坛子相公如同吃了一树柠檬,顾遥毫不知情,她只在乎顾同知。沈姨娘,到底给了什么样的礼物,叫他如此消沉顾遥四下望去,见顾同知袖子里似乎藏了什么东西,便动手去抢。

    顾同知并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他的拳脚不及顾御史,却比一般人强了许多,顾遥动手,他只是轻轻一动,便将东西护住了。

    顾遥便去找帮手:“郑智,快来帮忙。”

    郑智看得分明,但是,从岳父手里抢东西,这合适吗



第二百四十四章 何以为家
    沈从君与妻子成亲数年,至今未有一儿半女。突然来了个已经十岁的妹妹,实话说,沈从君也不知道怎么养。不知如何去养小孩子,那就当成大人来对待吧。自己,不也是这般年纪,便开始独自闯荡的么

    要想俏,一身孝。

    沈从君与沈从心这对兄妹,别样夺人眼球。沈从君的妻子申氏,有些不好意思上前。可是,她还得硬着头皮上,开门见山地问沈从君:“公公的灵柩,为何要送回太康”

    此去数千里,基本上,真正的三年不归来。三年的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但一不小心,可能会错过很多。沈从君做了这个决定,自然是思前想后的,这会儿便不甚在意道:“他同我娘和离在前,娶君氏在后,便不得入霍家的祖坟。既然他们二位都是太康人,一道送过去就是。”

    他们二人,指的是自己的爹娘。

    爹娘被人用这样的语气说着,沈从心心里不太舒服。但是,除了这个哥哥,她别无依靠,有不满,也得保留。一种难以抑制的悲伤,自小姑娘的心底荡漾开来。但小姑娘没有哭,只是默默起身,给嫂子让了位置。又搬来小凳,坐在沈从君下首。

    方才,沈从君和她说太康的事,还没有说完。

    申氏没有坐下,而是正色道:“我爹说,皇上一定会再发兵的。”

    武将和文臣不同。

    错过一次战事,下一次战事,不知要何时才会有。这样多的机遇,也只在眼下才有。所以,申氏把父亲的意思道了出来:“公公是太康人不假,却是不知自己本家宗族在何处,又何必回去呢不若在辽东重新建立宗祠,扎根辽东。”

    沈从君沉默不语。

    他的母族是被发配到辽东的,父族,是从奴籍出身的。妻子所言,倒不是为一个好法子。只是,他如今几乎无欲无求状态。官场也好,家业也好,他都没什么兴趣。

    唯一剩下的锐气,大抵就是保卫国土了。

    皇帝有意发兵,沈从君这级别也略有耳闻。但是,这一次发兵,只为震慑,主动出击。他不想打这样的仗,不想拿这样的战功。

    眼角瞥见哪怕坐在矮凳子上,依然挺着脊背的妹妹,沈从君问道:“心儿,你的意思呢”

    沈从心抬首,显然有一瞬间的迷茫,随即答道:“如果不麻烦的话,送到太康,爹娘一直想回去。”

    沈从君挑眉。

    这话太直,直到有些傻。虽然相处不久,但是沈从君不认为这个妹妹是个傻的。如今守孝闲赋在家,左右也无别的事,沈从君起了逗弄的心思。

    “你大嫂,方才劝我在辽东开宗建祠,你没听见”

    沈从心道:“回大哥,我耳朵好使,听得见。但我也听见,大哥又问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不是大嫂的意思。”

    这话也对。

    但是吧……

    “未来几年,你可是要跟着我们过的,不怕你大嫂因此慢待你”

    “大嫂待我如何,不在于我,只在于大哥如何待我。”

    这话很对。

    沈从君点了个事实:“我娘因为你娘才死的,我待你,真不会如何的。从吃穿用度里,想必你自己也感受到了。我养着你,不会饿着你,多的便没了。同为女子,你不应该供着你大嫂吗”

    沈从心窥了夫妇二人一眼,犹豫要不要说实话。见此,沈从君踢了鞋子,盘腿坐在炕上,一副你慢慢墨迹,我不着急的架势。

    热炕,怎么也比小板凳暖和的。

    “哎……”沈从心长叹一口气,道,“我娘说,我还有个同母的姐姐,那家人,还很好。”

    你不养我,自有人养我。

    沈从君怔了片刻,忽然一笑,对沈从心道:“地上冷,上来坐。看在同一个爹的份上,教你件事。保命的底牌,不要太早露出来的好。”

    说完,沈从君对妻子道:“你听见了,他们两个,也是要回太康的。如果能给他们找个宗族,我倒是不反对随便入个宗族什么的。好了,去准备吧。年节前,回到太康。”

     



第二百四十五章 良乡相遇
    十月十九,武安侯郑能,在儿子亲事后的第九日,便返回了宣府,带着侯夫人江氏。

    送走二老,顾遥回房犒劳郑智:“我爹那里,是不是你去劝说的”

    郑智表示否认:“是岳父自己想明白的,我不过陪他聊了一会儿。”

    也就是说,还是出力了。

    说到这,郑智拥着顾遥,感慨道:“我和大哥都挺幸运的,我是最幸运的。”

    顾遥趴他身上,闷声道:“好好的,哪来的说头”

    郑智不肯说了。

    在看过岳父和岳母的疏离,看过父亲和母亲二十年的隔阂,眼见二哥和二嫂不是争吵便是互不搭理……这样的情况下,自己能娶到和自己有话说的顾遥,他觉得很幸运。大哥虽不及自己幸运,但是,他们用了最短的时间,便形成了如今的默契,也是极好的。
1...5960616263...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