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训夫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上的悠悠

    第二次,便是为了和顾遥他们合开乡思客栈之际。那会儿虽然是姚飞飞主动找的郑智,但是,姚飞飞打的是顾遥的旗号。郑智为了拿下顾遥身边的人,少不得破费一二了。

    主要破费的是脸皮。

    那一段,他用人太狠了,狠到耽误了郑世子两次。自那之后,郑智再用家里人,完全是靠脸皮在和郑世子磨。不是没法子,谁愿意总借别人家的人使啊借人家东西时,谁接水知道痛苦,这也是他迫切地、不顾金钱输入,自己养人的原因。

    但不管怎样,郑智第二次查顾遥极其周边,查是查了,就是这由头,为了讨好好还和自己没有关系的小姑娘。这




第三百二十四章 替母寻伴
    说得来的朋友么郑智若有所思,天亮后问过在宣府盯梢那人后,回来找顾遥。路过前院,听见江氏那里吵吵嚷嚷的,便问王妈妈:“怎这么吵”

    王妈妈忙道:“是堡里新来的几户家眷,老夫人怜她们不易,先前让奴婢给大家送了些粮食和炭火,她们今日特来致谢的。”

    早不来,晚不来,单挑自己在的时候致谢,是做给自己看的吧郑智便道:“不必让母亲知道我回来了。”

    说完,郑智直接进了后院。顾遥看着小四在炕上玩,口内与宵哥儿说着话,地上七七和宇哥儿正在写字。见郑智回来,五人露出同款笑脸,郑智的心情不由愉悦起来。

    唤来下人,郑智与顾遥道:“母亲身边,实在没说话之人。”

    这话虽然没头没脑的,但只从字面的意思来说,便知是废话。但凡有那么个人在,江氏怎会而今这般

    顾遥没说话,意思很明白,郑智瞧得分明,解释道:“我的意思,母亲身边没有可说话之人。她读了些许书,认了几个字,像岳母这般不曾读书的妇人,她便‘不愿’与之为伍。然则,母亲这年岁的,漫说普通人家,就是勋贵人家,也没几个读书的。”

    是的。

    尤其是北方,更没读书的人。江氏出生与江浙,又是世代耕读之家,才比旁人多了机会。她读书读了清高,又因自身遭遇,比别个敏感许多。而今又因夫贵,或者说那个徐妈妈的吹捧,觉得自己了不起,着实难处理。

    顾遥脑子里倒是有几个人可以和江氏说上几句,但问题是,那几人,并没有义务和责任来陪江氏说话。是以,郑智问她有没有合适人选时,她毫不犹豫答道:“没有!”

    郑智则道:“这么干脆,那就是有了说说看,都有谁,也好叫我知道给她什么的妇人。”

    “是你自己问的。”

    说完,顾遥把心中之人报了出来。

    第一个人,孟家老夫人,孟瑄之母。俩人至少曾经身份相当,孟老夫人出身琅琊王氏,虽是庶出,却也受了极好的教育;第二个,顾遥的三婶谢氏。两家又是亲家,谢氏又会来事,是个极好的人选。但是,谢氏很忙,又不在京师。第三个,便是路确的妻子,路右石之母。

    郑智对这三位均有耳闻,也见过这三位数次,便一一分析道:“孟老夫人远在西南角的云南,我们则在东北角,大明境内,还有比这更远之处么三堂婶倒是个好人选,只我们没法开这个口,开口也无用,人不在。至于,路夫人,我没记错的话,路家父子都很惯着她。母亲去哄她还差不多,她哄母亲,那不可能!”

    顾遥便道:“我三叔已回京,你当真不知”

    顺天府来信,前不久,圣上亲任路确为新任大理寺卿。不到五十,便名列九卿,虽是末席,但已十分显赫了。至于路确腾出来的顺天府尹,陛下召回顾遥三叔顾礼卿,由他接任。

    郑智则道:“是你不知吧你三叔为人刚正,上任不到俩月,便让京城官吏请出了顺天府,改任贵州监察使了。”

    虽然位置有点偏,但这可是一方大员啊!主要是,她三叔比路确还小啊!啧啧,这对亲家,真的是谁都不差谁什么,厉害得紧。相比之下,应该是自家三叔更厉害。自家三叔不仅年轻,还是实打实得凭本事上位。路确,那可是有外挂在手的。

    顾遥笑眯眯了一瞬,忽然紧张地问:“那我爹那里有变么”

    永乐皇帝才至京师,第一件事便是进行顺天府人事变动。

    顾遥之父顾仲和擅长农耕,显然外放更合适



第三百二十四章 仍是少女(上一章章节名错了)
    能让郑智亲眼瞧见江氏是怎么待自己的,顾遥怎会错过见朝云快要哭出来,她立即善解人意地拽回郑智,因道“都是女眷,你去什么!我和孩子去一下就回来了。”

    也不知发生何事,朝云就是怕郑智。听闻顾遥此言,根本不去想顾遥是否能“立即”回来,忙不迭点头。

    郑智道“一起去,送完人,正好和母亲说事。”

    这样确实更好,见顾遥颔首,朝云小脸白得彻底之际,听顾遥又说话了“那你在门后等着吧,待人散了,你再出来,免得互相厮见耽误时间。”

    郑智应了。

    因郑智这通掺和,顾遥并几个孩子去前头的时间,便比江氏料想得晚了不少。见着顾遥,江氏没好气道“成天忙活不见人影就罢了,我也不叫你伺候。今日不过陪大家说几句话,能费多少时辰”

    七七认真道“不是几句话,是一个时辰呢。娘陪了我们一个时辰,我们很开心。”

    妇人中有一眼神乱瞟的妇人,立即道“夫人是忙活千户大人的事了吧好容易归家,多照看孩子也是有的,我们都懂。不害臊地说句,今后大家是邻里,来日方长,总有和夫人说上话的时候。”

    顾遥笑了笑,附和“您说的是。”

    说完,顾遥又低头训斥七七“长辈说话的时候,你不得随意插话。”

    七七撅了撅嘴,应道“知道了,娘。”

    江氏则道“她还是个孩子,这么严厉做什么”

    顾遥立即道“七七年岁不大,但是向来懂事。如母亲所言,她又还是个孩子,偶尔做错的时候,我这个当娘的略提一下,叫她更为懂事。七七,你不想更出色吗”

    七七立即来了劲头,坚定道“不是的,娘,我想出色,想更出色。以后,我一定不随便插话!”

    顾遥又笑笑,没说什么动人的话,但含笑认可的模样,不是鼓励又是什么七七想到母亲总是说“说十件事不如做好一件事”,立即和顾遥一样,笑了笑,坚定的模样,是对顾遥鼓励的最好反馈。

    妇人们少不得又是对着顾遥一阵猛夸,夸得江氏好生不爽。这些人这么夸儿媳妇,还不是因为自己生的儿子出色想郑智这个儿子,是她背负了半生委屈和仇恨生的,如今功成名就了,偏好处全叫媳妇得了!她心里如何痛快

    江氏没好气道“好了好了,刚才不都说有事么散了吧。不散的,是要留下来用饭么”

    送走人后,不等哪个开口,江氏直接命令顾遥“带着孩子们进来。”

    顾遥领着孩子进去前,却是先看向玉娘。玉娘会意,悄悄溜走。因为人多,因为玉娘并不是一个贴某位身伺候的,没人发现。

    江氏训斥顾遥:“铁岭不养闲人是你说的。这些人分到铁岭,便是智儿的责任,你不上点心,我替你想着,只叫你来送客,你还推三阻四的……”

    说了半晌,江氏察觉到顾遥只听不辩,但凭着刚才众人吹捧的高傲之心,并未多想。且顾遥在这会儿说了句:“母亲,眼下孩子们都在,您说这些叫孩子们如何去想且我和三爷还有事,还是得闲——”

    “你们哪日无事没人能就和你们,只看我得不得闲便是。我只说,我这会儿得闲。你听几耳,吃不了亏!话说到这里,我提醒你一句,别总拿我的儿子



第三百二十五章 回京之路
    顾遥的主要目的,是叫郑智对江氏有个认识。这会儿,当着孩子的面,江氏表现得如此激动,顾遥少不得开口规劝:“母亲若是想留下,那便留下。四弟是男孩子,读书也算不错,等他取了功名再议亲,也来得及。”

    江氏便道:“确实如此。”

    郑智看向顾遥,顾遥摇了摇头,又与江氏道:“母亲,我们难得回来,既然回来了,少不得要去沈家串个门。平常的串门,您去么”

    早不去晚不去,赶着饭点去

    江氏不同意的,但是,顾遥挽留了自己,她只得强迫自己应下。她点了头,郑智在内的一家六口,去都了隔壁沈家。

    走出前院,郑智问:“你说真的四弟的亲事不急么”

    顾遥道:“自然。我家几个哥哥,成亲都不算早,便是例子。四弟又是幺子,无子嗣压力,没必要匆忙娶亲。”

    这话在理,又有危险。比如孟瑄,便是在这样的观点下,一直剩下来的。

    顾遥又道:“等下你问问沈从君,可有阅兵的消息。”

    问阅兵郑智虽疑惑,却点了点头。

    沈从君夫妇都在家,近来郑家的几个孩子,和沈从君夫妇比较亲厚,不待顾遥郑智指挥,轮流上前喊人,并亲切地与沈从君之子沈靑打招呼。

    “亲弟。”

    “亲哥。”

    顾遥:……

    她保证,这帮孩子一定是故意的!

    申氏不客气道:“正要摆饭你们来了,还来这么多,这是添双筷子的事么”

    顾遥皮笑肉不笑道:“过了饭点,便是下午了,串门不好啊。”

    申氏道:“你上来,又不是看病人,下午来怎的再说,不是还能早点来么”

    顾遥并不说婆婆有事不让,只耍无赖,道:“我们就这点来了,嫂子给不给口吃的吧!”

    七七信以为真,忙问:“伯母这里饭不够吃吗那我回家取一些过来。”

    沈青则揭老娘老底:“娘,你不是已经让沈妈妈做了很多菜么”

    一片笑声中,两家人共用午饭。饭后,略做片刻,申氏便催促一帮孩子们去午休。顾遥见七七也跟了过去,忍不住道:“七七开始午睡了”

    虽然时下讲究子午觉,但是七七精神力比别个要好,一向很少午睡。顾遥自己对午睡也没有强烈爱好,便没管她。这会儿见七七乖乖去睡觉,难免惊讶了片刻。

    说到这个,申氏开始责备顾遥:“她不睡,你便由着她。可她是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与错么”

    顾遥道:“我想着那是孩子天性,人和人又是不同的,何必强求……”

    申氏不同意,因道:“能有什么不同不都要吃五谷杂粮,武将子弟要练武,文官儿女要科举,农家则自小就学耕田,女子则不管什么出身,针线厨艺都要学的,哪个人不用这般过日子”

    土生土长,意志力超强的申氏,趁着孩子睡着,十分爽朗地教训了顾遥一顿,虽说得口干舌燥,但是好生痛快啊!

    前院,郑智问沈从君:“阅兵可有了准信”

    “有侯爷和世子在,你的消息能比我慢”

    “那就是没有了”

    的确没有,不过,沈从君有自己的推断,因道:“如今京城在顺天,阅兵想来是在顺天周边。京南有运河,人来人往的,想来不在那处。背面,昌平是皇陵,定不在那的。我猜,不是开平,便是永宁。武安侯深得圣心,想来,宣府的可能性更大。所以,永宁的可能更大。”

    &nb



第三百二十六章 放手一搏
    若是历史没变,从现在算起,到太孙登基,不足五年。完备火器,进京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便是想法设法立足京城,保证太子登基,保证太孙登基。

    顾遥这么想,不这么说,只道:“我认为,明年的阅兵,是我们回去最好机会。”

    郑智知道,这是个机会,但是最好,未必。因为,不知他想入京,各方人马都想进京。所有人都想,这个机会,便不见得是个机会。可是,顾老爷子身子不好,小四要医治,甚至四弟的婚事,只怕也要遥儿来弄。俗事纷至沓来,京城,的确需要回去。

    想清楚后,郑智迅速做出决定:“火器营,是你擅长的事,你留京的可能性比我大。我这里先想办法,保证年后你和孩子们可以入京。”

    顾遥晒笑,道:“你当我为何教你和别个把目标定高一点,即便达不到,也会比你直接定了最低目标的好。我的目标是,南山坳里火器营的人,集体入京。今年若非特殊,绝不在盖那宅子做试验。”

    辛苦数月,拉了数十人,盖的大房子,只用一年这也太奢侈了!郑智才想反对,忽然想到那宅子在建的时候,地基是按照连营的构造来的。也就是说,顾遥早就想好了退路。甚至在那之前,盖大房子端午过后继续实验,也是顾遥想的。

    遥儿,是擅长谋划还是未卜先知,亦或是,二者皆有之郑智定定地看着顾遥,顾遥察觉,调皮地眨眨眼,笑道:“才发现我长得好看么”

    这一瞬,郑智又觉得自己想多了。

    房子的事就像遥儿说的,反正是朝廷出钱,自己这边不过是搭了人力,干嘛不造还有那房子,屋子设置也好,选址也罢,都是特意请来的工匠弄的,与遥儿无关的……

    两人计议已定,便不拖延时间。还有三日才是中秋,夫妻二人各自行动,处理家事,处理军务,目标,中秋已过,便回南山坳继续弄火器。

    江氏看二人又把孩子丢给自己,心里莫名安静了下来。她有心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去听那些没用的好听话。但奈何,那些话,就是那么好听,总是容易说到她的心坎里,控制不住啊……

    所以,郑家愈发不像话。

    申氏看不下去,与沈从君商议过后,只说顾遥把孩子们交给了她。特别理直气壮地,就那么把四个孩子,连同乳母婢女都给接了过来。孟瑄难得进城,去了郑家,却扑了个空。没见到萝卜头们不说,还被江氏拉着说了半晌的话。

    从郑家出来后,孟瑄便去了沈家。结果被告知,一帮孩子们去沈家老宅,看望文老夫妇了。

    沈从君与郑智的宅子,才建了不到五年,属新宅中心,但与沈家旧宅,那是一东一西的最远距离。孟瑄若再追上去,便有些不大合适了。想了想,孟瑄策马离去,直奔南山坳。在山前,便听见里头轰隆隆的声响,把孟瑄胯下骏马吓得直叫唤。

    声响过后,便是一阵欢呼声。

    这动静是那两口子弄出来的孟瑄见马儿镇定下来,立即策马继续前进,绕过第一座小山,便看到了里头的景象。在那之前,道旁突然蹿出两人,厉声问孟瑄:“你是何人”

    “孟十一。”

    孟瑄报了排行,守卫这才知道他的身份,恍然大悟——孟瑄见了,便以为过电了,能往里走了。哪知,守卫不让,只道:“孟百户稍后,这就给您通传。”

    通传可以,却不放你走。

    极为严格。
1...8182838485...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