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夫攻略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云上的悠悠
一堆人齐动手,一番收拾,沈家又出了辆马车,直接载着人走了。李三娘一家子,沈从君一家三口,满满一小纵队。郑智不在,沈从君不方便见顾遥,便让申氏去见顾遥,他则去找孟瑄。
幸亏他去了。
孟瑄可谓
第三百一十五章 直达天厅
郑智猜到沈从君能抓住人,但不曾想他能审问出来。不说郭谱的人,就是墨字头的孩子们,宁死不会背叛的。所以,他问沈从君:“那人不是死士”
“嗯,不是。他只是郭谱的亲卫,他的任务是得手,并把‘好’消息带回凤城。”
“病得不轻。”
郑智如是道,说的谁不言而喻。
沈从君冷笑,道:“你媳妇差点让个有病之人整死!送药渣的那户人家,记得送份厚礼去感谢一下。”
郑智点头。
沈从君又道:“郭谱那里,我们暂时还是动不得。”
这一次,郑智没点头。
沈从君立即猜到,郑智这是要立即报仇,少不得问一句:“那你准备怎么办说来听听,一起参谋下。”
“这事,还是我自己来做比较好。”
顾遥身子好些后,郑郑带着全家去的刘家,不仅送了厚重的谢礼,还让命途多舛的小四,认下刘太太做干娘。刘太太推辞不得,大喜之下,四处宣扬:“辽东指挥使郭谱派人下药毒郑千户的夫人,被自家意外识破。郑家阖家感谢,还叫自己做了四少爷的干娘。”
事有凑巧。
迁都这种国之幸事当前,皇帝特下令,凡不是谋逆、杀人者,均可酌情释放。柴河堡的规模,不下当年的主堡。可赦免的,不在少数。郑智挑三拣四一番,特意发放了两家人。
曾是御史、因贪污受贿被贬的向阳,因养了外甥女而遭罪的李根生一家。
这两位确实不是啥糟糕的事,郑智打了申请,沈从君同意,递到凤城。郭谱仔细查看了,这两家确实稀松平常,完全符合条件,又是文官,最终啥话都没说,放了。
确实是文官,还是言官。尤其是李根生,辽东走了这一趟,简直像是镀了层金。淳朴、可靠的形象,立即打动了老上司,得见天颜。直言不悔,辽东,尤其是铁岭卫该去。
李根生还说:“关在大牢还要吃国库的粮食,不若流放,造福为民,又能时刻警戒自身。草民原开荒,后来人多了,郑千户就让草民去教导新人,让每个抵达柴河的人,尽快学会农耕,尽快融入当地的生活。这种事,很有意义。”
看一个人,不是看他所获得的多少成就,而是看他处在低谷时的反应,能不能从逆境中爬出来。
毋庸置疑,李根生爬了出来,并爬得很漂亮。他提了郑智,皇帝陛下便顺口道:“噢这么说来,郑智那孩子也不错了”
结果,李根生脸色大变,在皇帝的追问下,把顾遥的事一说,并道:“这只是传言,可能做不得真。”
皇帝眯起眉眼,道:“做不得真的话,你会讲说实话吧。”
李根生这才说了实话:“沈指挥史亲自查的,是事实。”
皇帝没了言语。
事至如此,李根生能做的,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便是圣心的事。李根生见过皇帝的次日,改任户部郎中,即日到任。
李家上下却无喜,非常淡定地接受了这件事。
李根生唯一的闺女,已在柴河嫁人,再也回不来了;邹姑娘倒是还没嫁人,但是,李根生把她送回邹家了。名义上,她还是邹家的姑娘。
这时,郑智布下的第二道,紧随其后。
李根生离开崭新的皇宫后,皇太孙拉着皇帝去了西山,点燃了秦先贡献出的那架,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火炮。
凸起的山丘被炸飞那一刻,永乐皇帝无比激动。
“大明,国中之国!”
顾遥听了只会嗤之以
第三百一十六章 皇城脚下
次日朝会。
路确作为顺天府知府,迁都后第一任知府,已升任正三品,赫然在列。朝会过后,蹇义路确二人不退,但求见皇帝。朝中不少官吏侧目,纷纷琢磨着,这师徒二人要做什么
蹇义与路确侯在中和殿外,蹇义问路确:“你为何一定要替顾五出头”
路确道:“自然有下官出头的缘由,不便于师座明言。”
蹇义笑,并道:“不告诉我,还让我来给你作保”
路确无赖地笑笑,蹇义对他有恩,亦师亦父的存在。二十年前,从蹇义第一次对他伸出援手的那一刻起,路确就知道自己可以无赖下去了。
至于顾遥,理所当然地比他还无赖。她一面对自己和妻子没有好眼色,一面把被郭谱坑的事告诉自己。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自己用了三日,查明郭谱与李景隆的过节。接下里却在查郭谱发妻的过世一事上,着实了费了不少功夫。若非运气好,也不会在半个月就查明真相。
“陛下宣二位大人觐见。”
大监尖锐又刺耳的声音入耳,蹇义在前,路确在后,进了大殿。见礼过后,永乐皇帝一边批奏折一边道:“昨日陪太孙出去了趟,着实积攒了不少奏折。既然是私事,你们长话短说吧。”
而后,不待蹇义路确二人说什么,皇帝自笑道:“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们倒找朕说私事,朕甚奇之。”
蹇义也是无语,但是没法子,郭谱是侯爵,虽非世袭的,那也是庞然大物一般的存在。见皇帝还不算方案,他起头,道:“启奏陛下,是内子之内侄女顾氏,随夫发配辽东都司铁岭卫——”
皇帝直接丢下手中奏折,打断:“你口中的顾氏,可是武安侯之三子郑智之妻”
蹇义没想到皇帝连这个关系都知道,微讶之余,应声:“正是她。”
皇帝面色凝重,制止了蹇义再开口,而是问向路确:“路爱卿,也是为此女子而来”
路确称是。
皇帝便问:“她是蹇爱卿外家的内侄女,又是你何人”
路确苦笑道:“内人想认她作义女,她不肯。偏内人极喜欢她,就认定了这孩子,不认闺女也当闺女待。”
皇帝仔细想了许久,又扬声唤来锦衣卫的人,低语几句后,对路确道:“朕若没记错的话,保定侯已认了她作孙女,你夫人还要认她作闺女,这女子国色不成”
路确实话实说:“回陛下,非也,实则稀松平常。”
蹇义不认同,替顾遥说了句公道话:“路知府这般说,怪道人家不肯认义母。温柔可亲的小姑娘,到你这里便成了稀松平常,这门干亲,如何认”
当着皇帝的面,这师徒二人随即拌起嘴来,路确直接怼了回去:“顾五之颜,可及郑三爷一半俊俏”
蹇义无话可说。
永乐皇帝便懂了,这郑顾氏不丑,但绝非国色。既如此,你们一个个争着认个啥想了想,他问路确:“那你可知她会造兵器兵器单指火铳、火炮。”
有那么一瞬,路确是震惊的,货真价实的。
永乐皇帝想错过都不允许,便问:“怎么了路爱卿,因何吓作如此”
路确闭上眼,再睁开时,叹息道:“孩子调皮了,叫陛下担忧了。”
永乐皇帝不知他这话之意,只问一句:“那她到底能不能造火炮”
路确颔首。
心里却道,火炮算什么啊,这丫头先前是专供激光学的博士,具体学科名字叫什么,他也不知道,因为丫头不理他。他虽不知具体的专业,但是,知道丫头毕业之后进了研究所,专做导弹的,是老爷子的骄傲,直接打电话到他那,炫耀
第三百一十七章 终极一生
太孙与太子一处,听闻圣旨后,父子欢喜之情溢于言表。太子素来温和,倒还好一些,太孙差点欢喜得跳起来。欢喜过后,太孙忽然冷静下来,问那太监:“你是说,蹇尚书和路知府找过皇爷爷之后,皇爷爷下的圣旨”
“是。”
太孙便问父亲:“那蹇义不是忠君一派么”
忠君,便是忠于皇帝宝座上的那个人。宝座那人一日不变,这些人便不会依附于别人。说好听点是本分,难听点,不过是胆小罢了。不过,朝廷需要这样的官吏,有能力,还不惹事。
太子温和笑笑,没说话。
太孙不满嘟囔道:“父亲,您别看二皇叔已经就藩了就过于松懈。三皇叔的赵王府还在直隶,二皇叔还在南边虎视眈眈。”
在儿子的嘟囔中,太子终于说话了,只道:“那个位置很累的,并不是靠武力就能做好。父皇这么些年如何劳累,你一直跟在他身边,还不清楚么”
亲爹如此佛系,可是命好……
太子一眼看透儿子心中所想。命好么他宁愿不要这命好,便不用如此辛苦还不得父亲与儿子的认可,不会与父亲、儿子均有隔阂。终究是,与别个无关,生在帝王家,身为嫡长,他能做的,便是在不能做什么的时候,温和接受。
笑了笑,太子依旧不说话。
那太监见这父子不说话了,又道出另外一个信:“陛下还着人送了个令牌到铁岭卫,看样子,是军器局的。”
太子面露疑惑,太孙则恍然。作为见识过顾遥手镯的人,太孙理所当然的有发言权。道:“是给顾氏的吧这一点,她厉害。顾氏是郑三的妻子,蹇尚书继室的内侄女,还是过世的保定候认下的孙女。”
听闻是儿子的同龄人,太子笑道:“嗯,多和有能耐的人往来。”
大多父母认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便期望孩子与出色的人在一起。这一点,贵为太子,也不例外。
皇太孙未离开太子宫,就突然跳出来的一人吓住。太孙被吓到,只能说对方太快。仔细一看,却是自己的妹妹,太孙黑了脸。虽然太孙自己也是个跳脱的,但是妹妹都快及笄了,还拎着裙子跑,实在不能忍!
“安慧,放下裙子!你再这样下去,即便皇爷爷下旨,您都嫁不出去了!”
安慧郡主做了个鬼脸,因道:“有本事你去母妃跟前说啊。”
皇太孙真不敢,他娘就是偏心闺女,他能怎么办无奈叹息过后,皇太孙问:“你截我做什么”
安慧郡主红着脸,小声道:“皇兄坏!明知故问!”
我知道个啥了
好吧,知道了。对于妹妹想下嫁蹇尚书幼子蹇荃一事,太孙还是乐见其成的。六部尚书之中,吏部尚书的人面最广。那蹇荃还和郑顾氏是表兄妹,自己同郑智便能更亲近一些。哎,四五年不见了,也不知道郑智还是不是当初那个郑智。
想到这,太孙又有些惆怅了,即刻便想回去找人安抚。但在那之前,必须要先安抚妹妹:“如今才到顺天,万事纷杂,总要过几日的。”
安慧不满,因道:“这是几日么都来一个月了,皇兄都没带过我出宫。”
太孙头疼。
这又不是年少时恰此时,迎面走来一二十年华的宫装美人,女子笑着给安慧郡主见礼。安慧郡主不待她行完礼,便去告状:“皇嫂,皇兄他变了!”
望着孙氏娇美的容颜、甜甜的笑容,太孙的头便不疼了。他大方走过去,站在女子身侧,故意问:“我变了么”
即使成为太孙,即使另娶他人,朱瞻基待眼前的女子,还是一如从前,一向以我自称。不仅如此,他还让胞妹称呼只是太孙嫔的孙氏为皇嫂。
孙氏却是避开了朱瞻基,提醒他:“今日可是十五,
第三百一十八章 回家吃饭
朝廷出钱,出料,只一个要求,要在大阅兵之前完成。至于大阅兵什么时候,取决于各国使臣抵达大明的时间。具体时间,顾遥比永乐皇帝都清楚。她对这一次大阅兵印象很深,因为这次阅兵,对大明国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用“震慑”二字来形容,震慑了亚洲,意义深远。
大阅兵定然是永乐十九年,具体月份,顾遥记得不大确切,但是能猜个七七八八。朝廷凡事都喜欢在阳春三月里办事,现在是六月,满打满算不足一年。这其中,还包括冰天雪地的半年。
日子没法过了。
郑智见顾遥上蹿下跳,问:“怎么”
“先前时间富裕,却缺银少料;如今银料不缺了,但是时间又不够了。两全,就这么难啊。”
郑智提醒她:“做不到全部改变,部分改变呢”
顾遥贼笑,郑智下意识后退,顾遥却是抓着他的衣袖,颔首,并道:“哥哥说得很对,我们就部分改变。火炮造价高还且沉,就不大改了,我们弄火铳!各式各样的火铳!”
原来是这个,郑智站定,轻松惬意道:“我也是这个意思。”
顾遥抚掌笑,并道:“哥哥也这么想,太好不过了!呐,头一件,盖房子的便交给哥哥了。第二个,入冬前存够足够的炭火。”
“盖什么房子”
顾遥道:“先前不是说了么时间紧,还有小半年冰天雪地的,什么都做不了。不整个暖和的大屋子,如何做过冬”
刚要应下,没来由的,郑智心中一紧,机警地问:“要盖多大的屋子”
“五宽,五十长。”
五丈宽,五十丈长!郑智倒吸一口冷气。这屋子多大呢,这么说吧,郑家的主屋是两宽三长的。顾遥要的这一间屋子,直接要了四五十个郑家的屋子,比当年第一次盖柴河堡还要辛苦!
郑智犯难之际,顾遥道:“是不是傻去凤城要人呐!屋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保暖又省料。唯一难的是,只怕没人会。所以,和秦将军要人时,点名要那种擅盖房子的工匠。加上南山坳里本就较他处温暖,两相益彰,冬天的炭火也能节省一二。”
即便如此,盖这样大的一间屋子,也要很多人,很多银子,很多材料。但不管怎样,射击场总归赶在入冬前,建了起来。中秋将近,郑智顾遥两口子还没回家的意思。
夫妻俩已数月不曾归家,痴迷于火铳而不可自拔。逼不得已,玉娘代表江氏、七七等人,来见两位主人。左等右等,等到晌午,终于等到主人,却叫顾遥的模样,冲击得说不出话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