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一来李察没有那么多官员去安置地方,二来李察没有那么多兵力去进行一场内战……
那些藩镇可都是有功劳的,如果李察直接将他们的权利拿走,外人会怎么想?
藩镇这东西立起来容易推翻却不容易,最重要的是李察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那些藩镇的军事力量虽然很弱,但架不住他们数量多啊!
因此,李察用了整整半年的时间来消化果实,同时在这半年里尽量安抚那些藩镇,给了他们完全的自主权利,让那些藩镇放下戒心。
正因为李察的怀柔政策,使得沿海藩镇中出力出船建立了一支不咋地的舰队,随后这支舰队承载着一支沿海藩镇的联军登陆到蛮荒一般的琉球岛。
随后轻而易举的击败了只有四位数兵力的南宋小朝廷……
这一次,宋太宗可没有地方逃命了!
大明历月,宋太宗兵败被乱军所杀,南宋彻底灭亡,琉球被登陆的藩镇瓜分……
如果没有琉球岛作为奖励,这些藩镇也不会如此卖力。
不过这个时代的琉球岛就是一处蛮荒之地,上面充斥了猎头族群,到处充满瘴气,开发度很低,除了地图上好看一些外,并没有多少出产。
那些不服管教的猎头族群就是开发琉球岛最大的障碍!
他们虽然野蛮落后,但在丛林山地间却占据地利优势,想要剿灭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得不偿失。
大明历16年1月份,刚刚得到两万气运币税收的李察兑换了1万六千近卫军开始收编藩镇。
因为藩镇虽然法理上隶属于明国,但因为李察没有在那里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所以全面战争系统是不承认的,李察自然无法建立系统行政建筑增加税收。
这也是李察必须将藩镇打掉的原因!
李察先是以皇帝的名义派人分化瓦解那些弱小的藩镇,许以荣华富贵然后再以大军威逼,让他们交出军政大权。
当然,李察不会坏了自己的名誉,对那些主动交出军政大权的藩镇官员处置都很妥当,基本上都能获得一个无法世袭的公爵乃至王爵。
同时,他们侵吞的良田李察也不会追究,这种方式还是很好用的,在强势的明军面前,敢拼命的终归是少数。
南宋那么强都被灭了,更何况这些藩镇?
:。:





从小兵到帝王 425 内战爆发
虽然李察很强势,明国的权威也如同阴霾一般笼罩在那些曾经的南宋土地上崛起的藩镇军阀,但藩镇军阀中最不缺乏的就是野心家。
特别是那些在半年多时间里吞并了大量南宋遗产,甚至是私下里攻伐联盟扩大了不少势力的藩镇,更是不想交出手里的权利。
越是弱小的藩镇李察收回的代价越小,越是强大的藩镇李察收回的难度越大,一直大到藩镇开出的条件李察根本无法接受!
不能世袭的爵位,只能领取俸禄拥有一定田产的无法世袭的异姓王李察都可以给予,但要求保留一定的封地和军政权利,甚至还要求中央朝廷每年拨款,李察就不乐意了。
李察带着军队收回藩镇权利是为了中央集权制度在东方大陆彻底扎根,而不是培养出一个个国中之国!
最重要的是,无法收回所有的权利,全面战争系统就不会承认,哪怕其中一个大区中一个县城的权利没有收回,也无法建造行政中心,收取气运币税赋!
因此,无论是为了全面战争系统还是为了明国的中央集权制度,李察都必须彻底削平所有的藩镇!
李察的决心藩镇们在谈判无果后就看出来了,于是那些强大的,不肯放弃手中权利的藩镇开始了合纵连横,在共同的敌人下,形成了两股藩镇联盟。
一股是湖广地区的藩镇联盟,另一股则是山东地区的藩镇联盟。
这两股藩镇联盟的地盘可不仅仅局限于湖广和山东,只是领导的藩镇联盟来自于这两大区域而已。
因为湖广山东受到的战乱波及少,人口多,物产丰富,集中了大量的地主乡绅阶级,所以这两个地区崛起的藩镇势力最强,在后面的扩张中更是遥遥领先。
至于其他地区的藩镇,则在李察的威逼利诱下纷纷归降,交出军政大权给明国派来的官员团队。
而李察则利用这些藩镇交出的军队在各地剿灭那些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的土司,强制性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要将大山里的土司人口纳入明国的统治之下!
所以,名义上归属于明国的南方地区再次陷入战火当中,归顺的藩镇忙着镇压土司,改土归流,湖广和山东两大藩镇集团则联合在一起,共同组成联军抵抗李察的明军!
湖广山东的藩镇武装虽然不咋地,就是曾经地方卫戍部队的翻版,但人家人数多啊,两地登记在册的就有几十万‘大军’,几乎所有的地主豪绅都加入到军队当中!
大家都知道,李察一旦平了他们,他们无论是否参加藩镇军队都会受到清算。
再就是藩镇的基础是富人和乡绅阶级,毕竟藩镇军队的主体就是地主武装团练,如果真的能独立出去,他们获得的政治利益可就大了!
这也是南宋遗留下来的藩镇跟前唐末期的节度使军阀不同的地方。
节度使军阀最多只是一个家族领导的军事集团,但南宋藩镇却没有一家独大的领头人,而是乡绅地主武装团练的集合体。
名义上的藩镇头领只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股,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得到其他乡绅武装团练的支持,就需要在政策上向他们倾斜,保证地主乡绅阶级的特权!
如果任由这种藩镇发展下去,倒是有可能发展成地球历史上欧洲中世纪的贵族分封制度。
一个个乡绅武装团练就是一个个大小贵族,藩镇头子就是势力最大的国王。
国王可以管理那些贵族,但却不敢得罪贵族群体,否则会被贵族们联合起来推掉。
当然,现在的南宋藩镇还远没有发展到那个地步,而是在李察的威胁下被强行捏合起来,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所以藩镇的联军以最高的效率组织起来。
他们也没有猖狂到主动进攻明军领土,而是就地驻守,开始修建大量的村寨土堡,试图层层抵抗明军的入侵。
这些藩镇联军有胆子跟李察对抗,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自家的‘几十万’大军数目盲目自信。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些地区没有遭受过战乱之苦,自然也就没有跟明军交过手,明军的强大都是道听途说而来,没有亲身体验过那种绝望,自认为可以跟李察掰掰手腕……
他们也不求多,能保持自立状态就可以,哪怕继续奉李察为共主也可以!
实际上这场内战是李察发起的,原本的藩镇秩序大家都满意,是李察想要强行收回地方所有的军政大权,逼着藩镇们交出所有的权利,所以他们才不得不‘自保’。
结果,这些起兵造反的藩镇一个个都把自己塑造成了受苦的一方,以博取政治上的同情……
也就是俗称的将自己伪装成被侵略一方,将李察的明军塑造为无理挑衅发起战争的侵略者!
不过李察的战争贩子之名早已深入人心,穷兵黩武的明国连底层百姓都知晓,所以这种政治作秀对明国而言并没有什么影响。
说白了,明国的百姓都被李察的大军打的服服帖帖,就算是说李察来自阴曹地府,明国百姓也不敢放出半个屁了……
顶多在私下里聊天抱怨几句明国的暴君李察嗜杀好战等等……
到时候该交的税一分钱不能少,该服的徭役也不敢打折扣……
不然的话,明国的法律会分分钟告诉老百姓,违法是要付出代价的!
法律这玩意,就是用来管老百姓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也就是喊喊口号,谁真要当真了才是真的傻,如果要去跟国家政府较真,绝对是人间蒸发的下场!
人都是惜命的,面对国家强权当然知道如何当一个顺民……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诉求真的很低,只要能吃饱穿暖,再苦再累也不会去造反!
真正有野心的都是上位者,握有的权利越大,越是不舍得放弃!
于是,明国与割据藩镇联盟之间的战争爆发了!
爆发之初,李察就表现出咄咄逼人之势,亲率系统大军开向湖广地区!




从小兵到帝王 426 剿灭藩镇
相对于跟岳家军的战争,李察打那些依托土堡要塞的藩镇联军简直太轻松了。
藩镇联军高估了自身的战斗力,也高估了那些地主武装团练面对系统兵时的战斗决心。
很多时候,只需要独角兽攻城大炮轰上几轮,土堡要塞中的藩镇联军就会主动投降,战斗进行到大明历16年3月份的时候,藩镇联盟惊恐的发现,他们寄予厚望的土堡要塞群根本没有消耗李察多少兵力!
大多数土堡要塞连敌人的面都没遇上就被重炮轰击的投降,明军自然不会有什么损失……
就算能抗住重炮,被李察的辅助军团一冲也就垮掉了,李察甚至连系统军队都不用派出去!
辅助军团都来自于之前俘虏改编的宋军战兵。
正儿八经的职业兵!
如果俘虏的是屯田兵,李察根本懒得改编,毕竟明国的财政很糟糕,养不起太多的士兵,俘虏的屯田兵都被发配到西域开荒种地去了……
所以,辅助军团名字虽然很普通,但战斗力却能达到宋军的平均水平,一群职业兵组成的军队,士气再低也比农夫兵强。
更何况还有李察提供的优势火炮支援,战场上一直都是顺风仗,辅助军团的作战士气还是不错的。
李察虽然发不起军饷,但允许辅助军团破城后劫掠一番,当作战斗胜利的‘津贴’。
结果藩镇联盟的土堡要塞被明军火炮和辅助军团各种吊打,屡战屡败,却无法消耗掉哪怕一名李察的核心明军士兵!
这是十分打击士气的!
再多的武装团练也扛不住这种单方面损耗啊!
甚至李察还可以从武装团练的战俘中挑选精壮之士补充辅助军团,使得军团一直维持颠峰时期的兵力!
就此,藩镇联盟想要消耗李察实力的战略计划彻底破产……
既然消耗战打不赢,那就只能会战了,藩镇联盟拼了老命开始聚集所有的团练武装,好不容易组织起来50万乌合之众,浩浩荡荡压向李察的明军!
可笑的是,这50多万乌合之众在向前线进军途中,因为兵员素质太差,组织力度不够,存在恐明症等原因,出现了大量逃兵。
当聚集到明军对峙的前线时,50多万乌合之众跑得只剩下30多万人……
差点少了一半!
就这30多万人中,底层的士兵普遍对与明国的战斗抱有悲观情绪,每一天晚上都会有逃兵私自离开,即便被抓捕者遭遇残酷的惩罚,也无法彻底杜绝逃兵现象!
除了那些迷之自信的藩镇联军高层外,大多数人都不对这场会战抱有期望……
即便纸面上的数据很好看。
藩镇联军30万人,明军即便加上辅助军团也不到八万人……
真正作为主力的系统兵不过两万多人,火炮跟以前一样一门没多。
正是纸面上的巨大数字差距,让藩镇联盟的高层认为这场会战己方必赢。
接下来,自然就是李察下令主动进攻。
30万大军不可能聚集在一处,原本藩镇联军打算以兵力优势迂回包抄明军的后勤线路,结果好几万人去包抄被李察的两万多近卫军外加枪骑兵打了个全军覆没。
近卫军仅仅战损一千余人!
这是在没有火炮协助下的战果!
枪骑兵死伤则是个位数……
与此同时,正面战场上十多万藩镇联军在火炮支援下的辅助军团进攻下屡战屡败,连一波进攻都挡不住,不断后退再后退,每一次后退都会丢掉上万人和大批粮草辎重……
结果李察的人马根本不需要依靠自家后勤,光是靠抢夺战利品就能养活进攻的主力部队。
就这样,李察轻而易举的击败正面战场的十几万藩镇联军,将藩镇联军整条阵线撕成两半。
十几万藩镇联军由于大量士兵投降和逃跑,最后只剩下不足一成被收纳……
一连串失败彻底打醒了藩镇联军的高层,再也不敢玩什么迂回突袭的战术,带着残兵败将开始后撤。
李察的部队则在后面一路追赶,火炮跟不上没关系,步兵轻装疾行追赶!
辅助军团在前,近卫军在后面压阵。
藩镇联军发现辅助军团在追击中和恐怖的明军主力脱节后,为了减少损失,硬着头皮大胆打了一场伏击战。
只可惜因为藩镇联军的兵员素质太差,没等辅助军团进入包围圈就被发现,结果伏击战打成了正面对决。
就这样超过十万藩镇联军跟人数不到他们一半的辅助军团大战连连。
因为辅助军团轻装急进,还没有火炮辅助,火力上处于弱势,即便藩镇联军士气低落,双方仍然你来我往的打出一个不分胜负的局面!
双方陷入惨烈的消耗战后,藩镇联军的高层错误的判断反攻的机会到来,将所有的预备队砸了进去。
结果不出意外的,辅助军团被击溃,然后后面的近卫军因为双方数日大战支援上来……
结局不言而喻,正忙着收割战果追杀辅助军团的藩镇联军一头撞在近卫军的阵线上,然后被打的头破血流,全军溃败!
李察抓紧机会派出全部的骑兵进行大范围的追杀,将来不及逃跑的藩镇联军高层杀得血流成河,藩镇联军最后的成建制部队也被追杀的失去组织力!
这场会战足足打了十多天,标志着藩镇联军彻底覆灭。
同时那些藩镇联军的高层野心家也在这场战役中大批阵亡,为李察进军湖广山东两大藩镇集团根据地扫清了最后的障碍!
会战过后,李察收拢辅助军溃兵重组辅助军,人数虽少但用来镇守地方却足够了,前锋则有近卫军为主力开始猛攻。
因为藩镇联军的覆灭,藩镇控制的地盘兵力空虚,这场明国内战在大明历16年6月全面结束!
所有藩镇反叛的地区都被李察强制性实行均田免债令,断绝了乡绅阶级死灰复燃的希望,同时也获得了被兵乱荼毒过的战乱地区民心。
结束明国内战后,李察立刻派出军队向没有人类踪迹的中原地区和北方被绿皮肆虐过的地区展开‘插旗子’运动。
:。:




从小兵到帝王 427 诛杀暴君
“主人,我们的布置都已经准备好了,这一次大典绝对会一劳永逸解决掉那些不自量力的家伙。”
“嗯,明天开始吧。”
大明历15年7月1日,已经将所有藩镇平定建立大一统王朝的李察在金陵都城中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
在这场仪式中,金陵居民可以近距离看到暴君……哦不,是千古第一圣君明太祖李察的英姿。
当然,这都是宣传的噱头,高高在上的大明皇帝自然不可能如同影视剧里那样跟民众近距离接触,万一遇到个刺客咋办?
更何况,明国朝廷虽然将天下粉饰成太平盛世,但明军在征伐过程中抄家灭族无数,民间不知隐藏着多少仇敌。
最重要的是,这个世界是有高端个体武力的,如果安保工作做不好,一个先天境武者就能要了皇帝老子的小命。
因此,当金陵民众看到皇家马队的时候,发现整个马车被严严实实护卫在正中央,老百姓最多只能从狭小的窗口里看到里面的大明皇帝身上的龙袍。
皇家马车周围则有数名穿着黑色甲胄的骑士护卫,黑盔黑甲包裹得严严实实,完全看不清楚样貌,算是整个队伍里唯一披甲的护卫了。
了解大明崛起史的有心人都知道,这些黑甲骑士其实就是李察身边最厉害的替身护卫血骑士。
这一次巡游其实就是李察向世间展示自身强大的武力,一门门骑兵炮被挽马拖拽着跟随队伍巡游,外围则是整整两万维持秩序和护卫的近卫军。
炮队之间则是分成数个队伍,穿着华丽铠甲的枪骑兵,一杆杆崭新的骑枪竖指向天!
马队和炮队以及皇家马车外围还有一支支作为仪仗队的近卫军,喀喀喀的整齐步伐看得金陵百姓一愣一愣的!
他们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步伐走的如此齐整的队伍!
在这个时代,也就系统士兵能走出如此六亲不认的步伐了……
抬起一样高度的军靴,在锃光瓦亮的刺刀下不断踏下,如同沉重的警钟一般敲击在隐藏在人群中的灰袍人士。
头戴蓑笠,身穿廉价的灰色布袍,这一身打扮的人散在人群当中,完美融入到人潮里。
其中少数人则脚步隐晦的跟随着远处皇家马车的移动缓缓前行。
这次巡游呈现出外松内紧的现象,外围观摩的老百姓只要不冲击站岗的近卫军步兵,就不会受到制止,但整个巡游队伍却分成了三个防卫圈。
最外围是近卫军的步兵方阵,中间是巡弋的轻骑兵,中间则是炮队和枪骑兵阵列。
但在皇家马车周围,还有大量模样骇人,用铠甲遮挡住骷髅身躯的荒坟守卫,以及在皇家马车前面一人占据一整条道路的双头巨人!
这一天,金陵的百姓算是开了眼,可以预见随着金陵百姓的传播,明军的威名很快就会在南方所有的城市间流转,甚至会被说书人编成一个个段子成为市井之民的饭后谈资。
不过,这一次巡游虽然出动的军队很多,但因为队伍拉的很长,皇家马车周围的守卫力量并不高,几百米外就是观摩的平民百姓。
比起以往惜命的李察每次出门都净街方圆千米而言,的确算得上是‘与民同乐’了……
这也是那些无法忍受明国统治的武林人士选择在这一天动手的原因!
如果放在平日,他们连李察所在的宫殿大门都闯不进去!
正在行进的队伍两侧百姓群体中,其中的数十个灰袍人猛地掀开斗笠,不知从哪里拔出一尺青峰踏着众人的肩膀冲向警戒的近卫军士兵!
“五岳剑派诛杀暴君,闲杂人等速速退避!”
在这数十个灰袍人依靠轻功冲出来的时候,另一面的百姓人群中同样冲出来一群灰袍人,只不过这些灰袍人的武器不再是统一的剑,而变得五花八门,领头的第一人更是空着一双肉掌!
“铁掌帮裘千仞在此诛杀暴君,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为首的裘千仞话毕,后面的人纷纷高喝出声:
“一品堂诛杀暴君……”
“全真教诛杀暴君……”
“伏牛派诛杀暴君……”
因为绿皮浪潮和南宋统治变得式微而苟延残喘的武林余孽纷纷报出名号,但加在一起和五岳剑派出动的人数却差不多,只有寥寥几十人……
在锦衣卫之前的打探下,这其实已经是这些门派能拿出的最高力量了。
唐国的没落和灭亡也波及到了江湖武林,南方军阀混战和后面的南宋崛起打压武林门派,都让南方树大根深的名门大派遭到致命打击,那些中小规模的门派更是全军覆没……
其他地区的武林门派更惨,直接被绿皮一波推掉了,除了被作为种子的少数高手逃亡南方避难,整个门派的根基都消亡……
不过南宋统治期间,虽然打压武林门派,但却没有李察做的那么绝,主要以分化收编瓦解为主,只要不建立门派聚众组成一方武林势力,南宋朝廷是不会赶尽杀绝的。
因此曾经中原和南方的大派不少都保留下来一批高手种子苟延残喘。
然而明军灭宋后,也将明军对武林门派赶尽杀绝的政策带了过来,锦衣卫对武林门派的全面捕杀将那些武林人士再次逼到了绝路,他们感受到了曾经西北武林门派的悲剧……
最要命的是,南宋的武林门派都是秋后的蚂蚱,根本没有多少力量,要人没人要钱没钱,之前李察的主要目标是灭宋和清剿藩镇,武林人士还能继续苟延残喘,眼看着明国已经平定四方,锦衣卫的行动越来越频繁,那些武林门派残孽已经无法忍受了……
如今整个东方大陆都跪伏李察,他们跑都没地方跑,总不能去荒蛮的东南亚半岛吧……
这个时代的人普遍将那里当作蛮荒,实际上就是蛮荒……
这些武林人士享受惯了封建社会的生活,自然不会蜕化到部落时代去吃苦!
所以,就有了这一次‘诛杀暴君’的集体行动!
:。:




从小兵到帝王 428 先天齐出
来自主干道两面,加在一起才一百出头的武林‘正义卫道士’出现后,整个车队立马停下,距离最近的近卫军步兵方阵刷的一下齐齐转身,就地整队为排枪方阵。
最外围站岗警戒的近卫军步兵来不及开枪,直接那刺刀怼向近在咫尺的灰袍人!
至于观看的老百姓,在那些江湖武林人士各自报名号的时候,就一哄而散了……
只是观摩的人群太多,还挤在建筑物周围(中间宽阔的道路都被游街队伍占据),所以一时半会很多老百姓都跑不散……
砰~砰砰砰……
正用冷兵器击杀近卫军步兵的武林人士身上突然迸射出血洞来,后面的近卫军步兵可不会因为自己人混在里面就不敢开枪。
系统兵莫得感情!
结果,两面一百多个灰袍人还没等突破第一道防线,就被齐射带走了一半人!
1...109110111112113...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