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很显然,大部分色目人会选择后者……

    在安西都护府,每年都有色目人暴动民乱,没有一次成功的,任何一个有理智的色目人平民都知道,大唐官府不可战胜!

    在色目人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说法——大唐军队满万不可敌……

    因为几十年前曾经爆发过一次大规模西域色目人大起义,颠峰时期拥‘兵’上百万,最后被一个节度使率领不到两万的唐军剿灭……

    不是唐军能打,而是西域这帮色目人真心太弱!

    正等着第二波上千色目人仆从军攻上城头,消耗李察本部道兵的公孙康安,突然发现已经上战场的色目人仆从军转身将驱使他们的汉人军官杀死,然后以决死的态度向后方的县兵督战队发起冲锋!

    这些色目人仆从军竟然阵前倒戈!

    习惯了色目人顺从的公孙康安先是楞了一下,随后恼羞成怒的下达了一连串军令,急促的号角声不断响起,一直在休息的亲卫营开始




088 心气
    民族荣誉感都是培养和对比出来的,县兵比色目人仆从军能打,并不是说他们的身体素质高出一等,在色目人仆从军当兵的色目人士兵,饭还是能吃饱的,不然的话谁给官府卖命

    至于训练,县兵或许能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双方交战的太过仓促,督战队县兵根本来不及列出严密的阵列,接触后基本上就是捉对厮杀的混战。

    因此,训练的优势也体现不出太多。

    然而,汉人县兵有一项优势是色目人士兵无法比拟的,就是大环境培养出来的‘心气’。

    汉人县兵打心眼里看不起色目人士兵!

    在安西都护府镇压色目人叛乱当中,汉人军队几乎全程以少打多,甚至有时候以一敌十都不算什么。

    色目人叛军看到汉人官兵没等接战,士气先矮了半截,反观汉人士兵则高了一大截,基本上只要是经过长期训练的汉人士兵,都不会认为自己打不过色目人士兵。

    双方的关系有点像李察前世地球历史上入关时的满清八旗和明末军队。

    因此,倒戈的色目人仆从军虽然抱着自己死也要拉个垫背的心态复仇,将士气拉升到max级别,但汉人县兵却始终没有被打崩,反倒是咬着牙坚守在阵地上,牢牢抵挡着倒戈的色目人仆从军!

    原因很简单,汉人县兵觉得这一战己方必胜,哪怕色目人仆从军多出一倍人数!

    这种战斗事例在冷兵器战争中十分常见,最出名的就是明末清初的对比,吴三桂在山海关跟八旗打的时候,野战几乎没赢过,关宁军野外遇到八旗兵,打起来一水的溃败……

    也就是跟当时明末烂泥扶不上墙的普通军队比起来还有点胆气,双方唯一的区别是,普通明军守城都不敢打八旗兵,但关宁军依托城防要塞能挡住八旗军……

    这就是关宁铁骑被吹上了天的原因!

    没办法,那时候只能矮子里挑高个。

    然而,当吴三桂投清后,关宁军摇身一变,横扫大半个中华大地,打的南明和李自成几百万大军狼奔豸突,大家都快不认识这是一支面对人数看看过万的八旗军只敢龟缩在城防后面的关宁军……

    为何对比这么鲜明

    有人或者会说八旗的军功赏罚分明,那只是一个很小的原因,因为投清的降军在军功赏赐方面是远不如八旗兵的,日子过的并不比原来呆在明朝旗下好多少。

    明朝可是每年上百万两银子砸在关宁军身上!

    同一只军队,战斗力表现差距如此之大,原因很简单,明末的时候汉人军队普遍存有八旗恐惧症,所以遇到八旗兵,没等打就想着跑路,这能赢才是怪事……

    然而,当身后站的是八旗兵后,这帮关宁兵就觉得自己站在了必胜的一方,打仗自然是争先恐后的抢夺军功!

    大唐对西域近百年的统治,也让色目人有了恐汉症,色目人叛军遭遇汉人队伍,没等打就先畏敌三分,打起来后再加六分,基本上只剩下一分士气支撑战斗……

    所以,汉人军队哪怕本身不是精锐,也能轻松打垮数倍于己的色目人军队!

    长此以往,汉人士兵自然也就在心理上对色目人产生优越感,一个成年人被一个拳击手打败不会觉得丢人,但要是被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打败,还有脸活着么

    现在的汉人县兵就好比那个成年人,而倒戈的色目人仆从军在汉人县兵眼里就是不听话



089 犯错的县令
    不足500之数的先锋营和少量的辅助军预备队的色目人青壮幸存者,很快在双方的联合绞杀下变成一地尸体……

    看到这一幕的李察丝毫没有动容,也没有顾虑失去大批色目人青壮后大石镇的生产力会不会退步的遗患。

    因为李察很清楚,只要自己彻底歼灭眼前的高象县平叛大军,就可以利用战役胜利后得到的气运币,裹挟大石镇中色目人的老弱妇孺攻打高象县。

    到时候,李察一手握着系统精兵,一手驱赶老弱妇孺填城壕,兵力空虚的高象县能挡得住么

    只要县城级别的首次占领气运币到手,哪怕面对安国府的那位节度使,依托高象县的城防,李察也有一战之力!

    至于战后会不会将高象县打成白地,就不在李察的考虑当中了……

    自古以来,哪一次大规模战争不是人口大幅度锐减

    为何统一朝代的建立大都会进入繁荣发展期,因为人口死的太多,导致大片无主耕地出现,人多地少的根本矛盾没了,大家都能吃饱饭,自然而然的就步入盛世……

    等到盛世久了,人口又变多了,土地兼并严重,人多地少,大多数平民吃不上饭,只能揭竿而起,一点点耗尽中央朝廷的最后一口气,进入天下逐鹿的时代,各大军阀头子继续为人口消除计划做贡献……

    最终决出胜负后,人口总量死的也差不多了,大家又可以享受盛世了!

    地球的古代历史就是这种无限循环,直到工业革命完成,生产力得到跳跃式发展才跳出这个怪圈。

    所以说,李察对于战争会造成的破坏早有心里准备,等他击败所有对手,建立一个大一统王朝后,自然会给民众一个和谐安康的生产环境。

    现在嘛,最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至于成为历史尘埃!

    倒戈的色目人仆从军表现得让李察十分满意,他派去拦截的先锋营都全军覆没了,色目人仆从军竟然还没有被打崩,反倒是依靠人数优势渐渐取得了上风!

    那充当督战队的汉人县兵,已经阵亡过半,他们也深刻感受到了对面的色目人仆从军有多么疯狂!

    这根本不是正常的色目人士兵啊,一个个怎么变得跟李察道兵一样悍不畏死,这特喵的一点都不‘色目’!

    意识到跟自己对战的色目人仆从军精神面貌发生‘变异’后,督战队的汉人县兵心气自然而然的也降了下去,再弱小的人,一旦不怕死,就会变得令人畏惧!

    李察发现督战队的汉人县兵已经损失过半,马上就要坚持不住后,欣慰的点了点头,让掌旗兵用令旗召回了跟支援上来的高象县县兵对峙的千名五军营步兵。

    倒戈的色目人仆从军这么能打,李察自然要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高翔县县兵的作战任务本就是镇压消灭倒戈的色目人仆从军,当然,他们并不介意顺手消灭出城的李察叛军。

    只不过,这股出城的李察叛军是一身铁甲的道兵,意义就不一样了,高象县县兵的军官还没有脑残到用不足对面一半的兵力跟李察的道兵硬壳。

    那不叫英勇,叫自杀!

    所以,双方一直保持着克制,主要是高象县县兵援军在克制……

    当李察的道兵退走后,支援的高象县县兵集体松了口气,向快要被围歼的友军支援过去。

    那些可怕的李察道兵,还是交给县令大人募集的亲卫营吧!

    &nb



090 全歼县兵
    五军营步兵的标准战术,开片前先射对面一脸,反正五军营步兵身强体壮拉开的强弓甚至能在200步开外对无甲目标造成有效杀伤,这个巨大的优势自然要好好利用一番。

    而那些高象县县兵正在围歼最后一股倒戈的色目人仆从军,对待叛徒,大唐官府向来秉持着斩草除根的政策,更不用说临场倒戈这种足以诛灭九族的大罪了!

    结果,正在围歼倒戈色目人仆从军的高象县县兵拥挤在一起脱不开身,被列队慢跑冲上来的五军营步兵一阵急促箭雨覆盖打了个正着。

    短短不到十分钟,数百高象县县兵被射倒了一大半人!

    当然,受限于弓箭本身的杀伤力,被射倒的高象县县兵很多人并没有当场阵亡,仅仅只是受伤而已。

    在古代冷兵器作战中,单兵弓弩的致死率一直不高,哪怕射穿人体,造成可怕的贯穿伤,只要没有命中要害脏器,士兵一时半会也是死不了的。

    若是及时救治,有专业的医师用草料精心护养,甚至可以救回来一条命!

    当然,受限于成本,战场上的大头兵很少能享受这种待遇,一般受到重伤还能得到很好照料恢复的往往都是军官。

    以及精锐的大唐野战部队。

    被箭矢射中的士兵,若是意志力足够坚定的话,甚至可以咬着牙无视身上插着的箭矢继续搏斗,不过这么做的话,很容易导致伤口撕裂流血过多而亡……

    再就是,带着箭伤战斗实在是太痛了!

    因此,大部分普通的县兵都是躺在地上捂着箭伤哀嚎,哪怕他们距离真正的死亡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有这一点,对五军营步兵而言足够了!

    他们将高象县县兵的阵形射得大乱后,边冲锋边换上了精铁大枪,五军营步兵都是‘三仗’精兵,也就是长枪、刀牌、弓箭三样全部精通,这种兵在冷兵器战场上,往往都寓意着精锐老兵。

    当然,将士兵训练成三仗精兵并不难,无非就是时间和金钱的问题,所以大唐的正规野战部队中,充斥着大量这种三仗精兵。

    正因如此,大唐治下的正规野战军战兵往往都是带着长矛,腰胯唐刀,背着盾牌,再带上一副弓箭……

    打仗的套路跟五军营步兵差不多,先弓弩一顿急促射击,将敌人阵脚射乱,然后换上长矛列阵怼过去,陷入混战后,就拔出唐刀抽出盾牌自由搏杀。

    大唐就是靠着这样的军队,才在绿皮的进犯中占据优势。

    绿皮兽人的个体力量虽强,人口数量也让人类望尘莫及,但绿皮兽人打仗就是一窝蜂的冲上来肉搏,武器也是五花八门,铁甲基本上靠战利品缴获……

    这种打仗毫无章法的敌人,自然无法对抗大唐陆军。

    最重要的是,绿皮部落之间还互不统属,有的甚至是敌对状态,不用人类动手,不少绿皮部落之间自己就会打起来,每一次战斗都能杀出个尸山血海……

    绿皮打仗不是为了政治利益,也不是为了占领地盘,纯粹是觉得打仗好玩,很waaaaaaaaaaagh!

    因此,绿皮这样的种族灭掉人类小国不难,几个绿皮部落一起出手就足够了。

    但想要消灭大唐这种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基本上不可能,单个乃至数个绿皮部落联合起来即便偶尔打赢了唐军,也会很快被唐军反扑击败。

    想要彻底击败大唐,至少需要数百上千个绿皮部落团结起来对大唐发起waaaaaaaaaaagh!

    然而,对于混乱的绿皮部落而言,两位数的绿皮部落联合起来都困难无比,更不用说数百上千个绿皮部落团结一致了!

    &



091 公孙康安的私心
    “大人,我们还打么”

    一名亲卫营的武者军官对公孙康安询问道。

    亲卫营中的士兵都是高象县的家丁护卫组成,优厚的待遇培养了他们高昂的士气,所以他们并不畏惧对面的李察道兵。

    不过战斗打到这个地步,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小兵都看出来局势对官府不利,就算他们击败全歼对面的李察道兵,就可以攻破大石镇么

    大石镇城头还有数百名李察的道兵驻守,以及由汉人降兵组成的明军营,加在一起至少有上千守军。

    这上千守军可不是色目人那帮水货,更不用说李察的道兵向来以悍不畏死著称……

    因此,亲卫营的官兵不想继续打下去做无谓的消耗,李察最多损失一批道兵而已,但他们可都是活生生的人,死了就全没了……

    对于这种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亲卫营的官兵自然不愿意加入。

    不过公孙康安的威望极高,若是他坚持的话,亲卫营的官兵仍会冲上去干他一波,试一试李察道兵的水准如何。

    小兵都能看出来的局势,公孙康安自然也懂,只是他不甘心啊!

    现在若是退了,高象县可就再也没有能力镇压李察了,到时候,这件事一定会捅到安国府节度使那里……

    如此一来,公孙家不被那位节度使敲上一笔,再削弱一番才怪!

    公孙家掌控的高象县中出现了这么一个连城镇都攻破的叛军,高象县县令是怎么当的

    现在留给公孙康安的路已经不多了,放弃的话,他无疑会成为公孙家的罪人,估计他现在这个县令都很可能失去!

    安国府那位节度使对公孙家独占高象县,可是一直不太放心。

    不过安国府治下也不光只有公孙家,剩下两个县城也有当年征服安国的汉人功勋之后形成的本土家族势力,安国府节度使相对于这些本土家族属于外来者,若是贸然动手铲除本土家族,容易引起联合反弹。

    这些士绅家族看似权势不大,但在民间拥有的能量是很强的,本身也掌握了一定的武装力量。

    只有等到本土家族自己出错,安国府的节度使才有理由动手,其他家族也说不出什么闲话……

    攻破城镇的李察叛军,对于公孙家而言,足以称得上是一个政治灾难!

    “我并不是没有翻盘机会!”

    陷入矛盾的公孙康安满脸阴霾的看向大石镇敞开的正门,若是他麾下的亲卫营能全歼对面的李察道兵,或许可以抢占大开的正门。
1...2122232425...1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