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兵到帝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吐槽是福
接下来,就是明军轻骑兵被斩落马下,化为灰光消失的景象……
占据亲卫营一成出头的武者在混战中阵亡过半,但能活下来的无一不是武艺高强之辈,最差的都是中品皮肉境武者,哪怕以步战骑,也能将少量的明军轻骑兵斩杀!
不过在追杀中,很多逃亡的武者因为转身斩杀明军轻骑兵,导致自己被五军营步兵大队追上,随后被吞没成骨头渣渣……
对于这些还敢反抗,甚至杀死李察麾下轻骑兵的武者,五军营步兵可不会饶恕!
仗都打败了还杀追兵,不就是作死么
最后,明军轻骑兵追击过程中被亲卫营的武者杀了个精光,但逃亡的亲卫营武者也被追击的五军营步兵消灭得七七八八,最后只有不足十个亲卫营武者在没有了明军轻骑兵追击后,利用速度优势跟五军营步兵脱
096 扩编明军营
得到气运币奖励后,李察没有第一时间兑换士兵,而是将5000气运币保留下来。
这次与公孙康安的亲卫营战斗,让李察意识到未来他很可能要大规模用到明军火铳兵,不过对付普通的汉人县兵和色目人仆从军,还是五军营步兵更好用,所以李察干脆将气运币留存下来。
城外的高象县官兵溃灭后,明军营从大石镇正门鱼列而出,开始收缴战场上遗落的战利品,特别是上万官兵留下来的粮草辎重!
清理战场实际上是李察给明军营士兵的一项福利,李察没有太多唐币给他们发战时赏钱,不过战后他们可以在清理战场的时候收取一半的战利品,并且具有优先挑选权!
如此一来,李察既可以省下一大笔开支,又能让明军营士兵对自己更加忠诚。
毕竟,这场战斗中,拼杀在第一线的一直是色目人,哪怕最后反攻也是李察的道兵做主力,明军营士兵主要作用是当救火队和督战队,伤亡十分轻微。
因此,他们获得官兵遗留的半数战利品后,不对李察感恩戴德才怪!
李察自然不会放过这种宣传机会,那些被俘虏的家丁护卫看到李察麾下明军营的待遇后,自然流露出艳羡的目光。
战后得到一半的战利品,哪怕是当家丁也没有这个待遇啊!
家丁除了固定的月俸比普通县兵丰厚,装备伙食好一些外,执行战斗任务的时候基本上只能获取战利品的一到两成,除非是特殊情况下可以攻城劫掠……
然而,家丁护卫很少参与战争,哪里有机会获得战利品
他们的主要敌人——绿皮,一个个都是穷鬼,根本扒不出什么油水。
对俘虏的汉人兵丁进行一番宣传后,李察趁热打铁,对他们展开招揽,并明确阐明明军营的种种优惠待遇。
这些家丁护卫和县兵这种严密的军事组织不同,他们本身是没有固定军官的,原本带头的都是各个家族的武者,武者按照修为不同区分官职高低。
现在那些武者基本上都因为顽抗被杀,所以家丁护卫连最起码的主心骨都丧失了。
再加上李察给出的待遇,以及不投降就处死的警示,俘虏的家丁护卫自然纷纷投向李察的明军营。
这些投靠李察的家丁护卫和之前投降的县兵一样,被拆散了混编进明军营,如此一来,明军营中第一批投靠李察的汉人士兵可以升官了!
明军营的基础编制是5人一伍,按照投降李察的时间前后设立伍长,两伍一什,同样以‘资历’前后设立什长,5个什设为一伙,伙长是按照资历和军功武勇甄选出来的,当然,有时候也会根据多数士兵的倾向做依据。
两个伙设为一队,设立队正一人,伙长兼职副队正,选拔方式与伙长一样,不过不再采纳普通兵士的意见,只有伍长以上级别的兵士才可以‘投票’。
队是明军营的基础编制,一百人出头,队之上就是任命为营长的韩立了。
营长这个职务是李察自创的,以便于跟唐军军制加以区分。
队是明军营的基础作战单位,一个队刚好形成一个百人小方阵,明军营集体出战的时候,就是数个百人小方阵形成一个大的进攻或防御阵形。
不过有了家丁护卫降兵的投靠,明军营再次得到扩编,达到了1200多人!
刚好组成12个队,多出来的兵丁则成为韩立的传令亲兵和掌旗手。
097 镇压大石镇民乱
一仗打下来,大石镇的色目人几乎家家戴孝,色目人青壮本就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被李察一仗打没了,色目人平民家庭瞬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来源,再加上李察家底薄,不可能给出大笔抚恤金……
这种不讲道理的处理方式,连原本的大唐官府都不会做啊!
那些死去的先锋营色目人士兵是降兵改编而来,在大石镇没有什么家眷,死了也就死了,不会有亲朋好友找上门来,但辅助军预备役的色目人青壮背后可都站着一大家子呢,这帮人在战后第三天就聚集起来闹到李察的官衙门外!
若不是有五军营步兵守着,这些快要被仇恨狂化的色目人平民恐怕已经开始冲击大石镇衙门了!
李察扫了眼外面以老弱妇孺为主体的色目人平民,无奈的长叹一声:“我本不想对老人和女人下刀子,你们为啥要逼我呢”
在战后,韩立和宋志成等人就建议李察派兵将整个大石镇的色目人平民‘控制’起来。
他们不是刚穿越过来不久的李察,很清楚色目人平民的尿性,色目人虽然很懦弱,但被欺负到这种地步,也是会爆发民乱的!
不过官府一般不怕,因为官府有一个铁杆阶级——汉民!
这个铁杆阶级往往还掌握着刀把子!
若是官府富裕,就用钱安抚,若是官府没钱,就用刀把子杀个人头滚滚,总之,绝不能让二等色目反了天!
不然的话,大唐在西域的安西都护府是如何做到安如泰山的
现如今大石镇没有了后面朝廷的支持,更不能放任色目人平民发动暴乱,即便大石镇的暴动色目人平民中几乎没有青壮,但老头和女人疯起来也是可以杀人的啊!
最重要的是,他们人数占据优势!
只是,李察觉得一群老人女人和孩子为主体的色目人平民根本没胆子发动民乱,就没有接受提议。
若是将大石镇的色目人平民杀光了,谁去种地
结果,就因为李察的一念之仁,上千色目人平民举着农具和木棍堵住了衙门!
李察低估了这个时代底层民众的暴力倾向,这个世界是没有游行示威一说的,民众要不逆来顺受,要不直接抡起最好的‘武器’聚集威逼官府!
更严重的就是打砸抢了。
只不过,如今大石镇的商铺早已因为战乱关门,所有的物资都被官府统一调配,粮食需要在官府开设的店铺中购买,那里有重兵把守,这些色目人平民又不是真要造反,自然不会过去挨刀子……
他们聚集起来堵住衙门,更多的是想要讨取一个说法——抚恤金!
理所当然的,李察自然不会答应他们!
经过第一轮发饷,哪怕加上战利品李察手里也只剩下上万枚唐币,这是李察留着征兵和维持明军营以及未来扩军的储备金,怎么可能发给一群色目人平民
明军营和李察手下的幕僚班子可都是要领工资的,手里没钱谁给李察干活卖命
为了造反理想么
而且当兵的每天伙食费也是一笔支出,李察是真的当不起散财童子,现在大石镇的生产已经被破坏的差不多了,别说收税,连人口都剩不下多少!
战场上死去的可都是男性青壮,几场大战下来,上万人命丧沙场,大石镇总共才多少人口
当然,其中大部分阵亡士兵都是高象县贡献的……
&
098 破罐子破摔
高象县官衙中,已经换上文官服饰的公孙康安一脸苦色的坐在尹立人面前,这一次双方的身份已经颠倒过来……
公孙康安回到高象县后,立刻躲进官衙中,还调动了衙门里所剩不多的心腹官差警戒保护自己,除了尹立人和他的亲信,谁都不见!
很显然,公孙康安的做法非常明智,他回到高象县后,平叛大军的溃兵和龙立果也纷纷回到高象县,理所当然的,平叛大军大败而归,除了大树镇巡防营外全军覆没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县城!
县兵和色目人的损失对公孙康安这个县令而言不算什么,无论是官府还是士绅,都不会去关心色目人的死活,若不是需要色目人耕田做苦力,大唐军队早已将色目人屠光!
至于县兵的折损,或许会给公孙康安的政治路程添上一笔黑迹,但还没有到威胁他位置的地步。
大不了公孙家多承担一些县兵的抚恤金安抚汉民人心。
然而,那上千人的武者和家丁护卫组成的亲卫营没了,可是个天大的窟窿!
消息传开后第二天,高象县的衙门就被一群士绅大户给堵住了,公孙康安根本不敢出门,只能由尹立人出面安抚。
好在,这些汉人士绅大户虽然是高象县的地头蛇,但终归是民身,没有权利剥夺公孙康安县令的位置,公孙康安现在还是高象县的县令。
只不过,除了公孙康安的少数心腹亲信外,他在高象县的威望已经跌落到负值,甚至连公孙本家都不再对公孙康安进行政治支持!
尹立人跟那些士绅大户商议过后,将所有的事情汇总上报给安国府。
如今公孙康安就是没了毛的凤凰,完全处于等死状态,他的县令位置是肯定保不住的,等到安国府的任免令下来,公孙康安没了县令这身皮,又失去了公孙本家的支持,那些被公孙康安坑惨了的士绅大户绝对会分分钟将公孙康安扒了皮!
没有了家族和官府的庇护,公孙康安根本躲不掉士绅大户雇佣的刺客。
江湖中那些零散的武者很多都是靠接杀人的买卖发财。
当然,有些人的刺杀委任武者是不敢接的,比如说手握兵权的军头,官府的朝廷命官等等。
朝廷命官可是大唐的脸面,只要有人敢动立马成为通缉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允许自己的官员被刺杀!
至于军头……
哪一个军头身边没有亲兵护卫
就好比李察这个叛军头子,官府的通缉令悬赏都开到一千枚唐币了,仍然没人敢接这个刺杀任务!
杀死李察虽然不会被通缉,但李察这种叛军头子居住的地方对于江湖武者而言跟龙潭虎穴没啥区别,武艺再高也不敢拿自己的小命去拼……
哪怕李察身边没有高手保护,光是普通的士兵就能生生将一流武者围杀!
武者功夫再高,也是血肉之身,长枪一扎一个窟窿眼,军队一轮箭雨下来也是被射成筛子的命运……
刺杀的时候,可没办法穿上一身重甲!
除非李察的兵丁集体眼瞎,才会让一个穿着重甲的龟壳接近李察!
没有可以防御刀枪箭矢的重甲,武者的攻击力或许比普通士兵强出很多倍,但防御力比普通人强不出多少,能多挨几刀就不错了……
“你也知道以安国府的效率,那位节度使就算想要解救高象县,从集结兵力到整备军用物资开
099 不能背叛自己的阶级
公孙康安说的话虽然不中听,但尹立人知道,他说的都特娘的是事实!
正是因为高象县的形势严峻到这种地步,尹立人才会花费宝贵的时间来跟一个即将下场的县令‘谈心’。
尹立人希望能从公孙康安这里得到一些有用的‘灵感’,公孙康安好歹也在县令的位置上坐了好几年,或许能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
若是尹立人知晓现在的公孙康安只想让高象县投降的话,一定会将茶杯扣在对方脑门上!
公孙康安是完蛋了,不在乎破罐子破摔,但尹立人还有大好前程呢!
这一次公孙家出现了这么大失误,尹立人作为高象县资深县丞,还是安国府节度使的人,或许能更进一步成为高象县的县令,将高象县变为安国府节度使的囊中之物。
尹立人不是做白日梦,这种事真的有很大操作空间,犯了这么大错的公孙家不吐出一些利益是不可能的。
毕竟公孙康安将整个高象县的士绅阶级都得罪透了,他们即便不敢迁怒于公孙家,也不会支持公孙家的人继续当县令!
现在安国府已经独立自主,没有朝廷压制,地方士绅阶级的话语权还是蛮大的。
哪怕是节度使,也不敢将整个士绅阶级全部得罪。
实际上,安国府节度使能从大唐治下独立出来,跟地方士绅的合作与支持有很大关系,若是地方士绅阶级反对安国府的节度使,集体打出剿除叛逆的旗号,绝对足够安国府节度使喝上一壶的……
大唐统治天下一是依靠封建官僚体制,二是依靠地方豪门世家的支持。
“李察将大石镇的色目人民户不分青红皂白编入奴籍的事情,我们可以大肆在高象县宣扬,激发征召的那些色目人民兵同仇敌忾的战斗意志,依托高象县的城防,我们未必不能等到安国府的大军抵达。”
尹立人皱着眉头说出自己的‘计策’。
他心里对这个计策并没有底,所以想听听公孙康安的评价。
公孙康安笑了笑回道:“尹大人,你的想法是不错,但却没有问过高象县的色目人是否同意。
若是之前没有出征的时候,或许高象县的色目人真的有可能被我们的宣传忽悠住,但现在嘛……
请问,那上万色目人仆从军士兵的抚恤金发下去了么”
尹立人听后有些丧气道:“我们哪有那么多钱,光是县兵的抚恤金和两次出征的军费就几乎搬空了县城府库,那还有钱给上万阵亡的色目人家属发钱……”
“这不就得了
色目人在我们这里是二等人,比起奴籍也就多了点自由罢了,他们还为我们的战争死了一万多青壮,那些色目人民户不怨恨我们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为官府拼命么
说句不好听的,官府对色目人的做法,比起李察也差不了多少,既然在哪面都是送死当炮灰和被奴役,色目人为何要用自己的命守卫高象县
色目人虽然愚钝,但还没有傻到那种地步啊。”
猜你喜欢